第二十八章 荆州左卫:我的地盘我做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迭起的小冰河时期的荆襄大地寒意甚浓,一丛丛的荒草在寒冷的西北风中瑟缩地发抖着,道路两旁的那些常绿的乔木此时也仅仅有几片稀疏的枯黄叶片挂在枝头,就像是贴着狗皮膏药的绍兴师爷的那两撇猥琐的胡子一般一切都是如此的颓败而又死气沉沉,正如同这个帝国的现状一样。
此时,在江陵城外荆州左卫的校场上,朱术桂身穿一袭黑色的大衣,猩红色的斗篷,腰上佩着一把制式的广宁军轻骑兵用马刀。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在马术上终于有了成效,现在骑在马上,至少不会掉下来。
“殿下,荆州左卫全体总旗以上的都在这里了。”旁边的长明小声说道。
骑在马上的朱术桂看了看站在下面的百多名荆州卫的大小官员。二百多年的承平,曾经在明初打出过赫赫声威的卫所兵早就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到崇祯年间,编制为5600人的一个卫能抽出二百能战之兵已是难得。通常,堂堂正三品的卫指挥使所能指挥的全部力量仅仅是百十人的亲兵家丁。二百余年的军屯下来,军户早已变成了屯田的农户,士兵也早就变成了农民。
江陵城防一战,荆州周边的几个卫在农民军未到之前就已经逃散一空,指挥使指挥同知等高级官员更是身先士卒,依仗自己有马匹骡子毛驴代步的优势,丢下了自己的部属以媲美当年蒙古铁骑的速度逃得无影无踪。战后,几个卫的这些大人们又在第一时间优哉游哉地出现了。在他们看来,打不过就跑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丫卫所兵其实就是一群农民。甚至于几个卫的指挥使还准备好了报捷的奏折,为他们“奋不顾身”收复失地的壮举向顶头的湖广行都司上书夸功。
这几位爷的算盘打得不错。假如是天启或者之前的泰昌,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的话,没准他们还真的可能被升个官啥的。可惜,现在北京城的老大是崇祯皇帝,这位爷一向以不按常理出牌而著称。这些年,死在他手上的帝政高官没有一百也得有八十。在崇祯收到了荆州知府的关于江陵城防战的奏折之后,这几位感觉良好的指挥使大人得到了极高的待遇。押赴京师,弃市。也就是说脑袋被砍下来当球踢的同时还不许家人收敛,成了苍蝇的美食。
九月初,江陵一战的有功人员的晋升得以确定。荆州知府罗誉威以“临危不惧,拱卫亲藩”升顺天府尹,大概皇帝觉得把这位“能战”的官员给调到身边可能会安全一点。周佳则因为“忠直烈勇,掩杀敌营”晋升荆州左卫指挥同知兼中千户所千户,当然,这位通常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才不会去上任,也就是挂着一个名罢了。杨飞因为“御城坚守,死战不退”被破格从副千户直接晋升为荆州左卫指挥使。明末的时候卫所军户逃散严重。实际人数能达到编制的三四层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广宁军才得以以假乱真,大量的官兵以卫所军户官员的身份为掩护得到了晋升。在朱术桂的运作之下,全部的人员都集中到了荆州左卫当中。至于荆州中右两卫和两个护卫则一个人都没有派。毕竟想要控制荆州五卫实在是难度太大,朱术桂自讨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妞要一个一个泡。
“殿下,这是荆州左卫全部军官的名册。”拿着名册的新晋指挥使杨飞走上前说道。
仔细翻看了一下名册,朱术桂满意地点了点头。现在卫里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都成了自己人。五个千户里面,三个是广宁军的军官出身,剩下的两个都是胆小怕事儿的主,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最主要的,各个千户所的基层军官,八层以上的百户,总旗都是广宁军的老兵。假如是在明初的时候,朱术桂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随心所欲,那会儿的卫镇抚是可以直达天听的。不过这是崇祯年间,被农民军和建州铁骑弄得头大如斗的崇祯皇帝和中枢的诸大臣才没空去听这些芝麻豆大的武官唧歪。
马上的朱术桂缓缓地扫视一起子大小官员,被他盯上的原来卫所的军官一个个心虚地低下了头。感觉气势酝酿的差不多了以后,朱术桂缓缓开口说道:“这次江陵城遇险,诸位都干了些什么光宗耀祖的破事儿孤也不想多说了。要不是杨指挥使扼守孤城在前,周同知掩杀流贼于后,也许江陵就被流贼攻下来了。诸位大人都是明白人,亲藩失陷的罪名就不要孤王多说了吧?一旦惠王殿下有了什么不测,相信诸位的脑袋肯定全部搬家了,哦,还有诸位的家人也都别想跑掉。幸赖陛下天威,大败献贼,诸位大人的脑袋也因此保住了。
受知府大人所托,本王前来整顿军务,希望各位大人能够配合,孤王不希望下次农民军再打过来的时候你们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孤王同样不希望下一次还需要本王守在城楼上。因为,那是你们的责任!”

“愿为陛下,王爷效死。”在广宁军出身的军官的带领下,一帮人参差不齐稀稀拉拉的喊道。
“杨指挥使,孤王就在这儿看着,你开始吧。”朱术桂跳下马,走到一旁设置地座位旁说道。
“是,卑职领命。”杨飞应道,转过身开始请点军户员额。
由于广宁军全面掺沙子的缘故,原来的那些军官所擅长的坑蒙拐骗全都没了用武之地,只好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属下的确切员额报出来。看到汇总出来的具体数字,朱术桂不由得感叹,即便是后世在吃空饷上登峰造极的国民党杂牌军和他们相比也仅仅是小巫见大巫。
按照明朝卫所军制,一个卫应该包括五个各拥有1120人的千户所,共计5600人。即便是按照七分屯田三分驻守的比例,每卫也应该有一千六七百的作战部队。可惜,在明末的时候如此的数字只能是存在于传说当中。对于卫所的军官来说,军户逃亡的越多,他们可以冒领的克扣的粮饷也就越多。所以,出现在朱术桂面前的这份名册也就不足为奇。
情况最好的中军千户尚有军户二百余户,其余的四个千户所加起来共有军户五百余户。这总计不到八百的军户,或者称为屯户已经上百年没有经历战斗,甚至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早就失去了战斗的能力。整个卫的作战力量就是卫指挥使统帅的亲兵家丁一百多人,还有各个千户手下的家丁加起来不到二百人。这还是因为荆州地广人稀,卫所土地被兼并较少因而较为富庶。在一些人口稠密或者边疆苦寒之地,一个卫只有几十人的作战力量是很正常的事情。
尽管此时寒风料峭,校场中的原荆州卫的军官们的脑门上还是冒出了汗水,被刺骨的寒风一吹,更是滋味难受。虽说自己做的事情早就是惯例,朝廷中也是心知肚明。问题是,一旦被捅出来,把事情摆到了明面上,丢了面子的朝廷大佬们也绝对不会介意拿他们开刀。毕竟,这些年卫所地位低下,三品的指挥使见到了县令也只有点头哈腰的份儿,谁会管这些千户百户的死活。
“诸位大人,怎么不说话了?”朱术桂冷冷地开口道。下面人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自己今天来得目的也就是为了镇住他们。如果他们识趣的话还好,假如没有眼色的话,他也不会介意采取什么激烈的手段。荆州左卫的高层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那位本来是知府同知的堂兄也因为江陵城防的功劳升任为明朝第一个宗室出身的知府。锦衣卫荆州百户所的百户早就被自己拿银子喂饱了,而锦衣卫的指挥使骆养性素来就是认钱不认人的主儿。这位爷每年拿着商行的孝敬,刷牙用的牙膏,洗脸用的香皂无一不是商行地免费赠送(还有其夫人的卫生巾~~),别说没收到下面递上去的关于朱术桂的任何不利的报告,即便是有,估计他八成也会给按下。正式有了这样的保证,朱术桂他才敢明目张胆地来夺权。
“王爷,卑职年老体衰,且卑职的几个犬子玩劣不堪,恐有负朝廷重托。请王爷和指挥使大人另择人任用。”终于,有人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上面坐着的这位王爷虽然相貌英俊(斩血:那是,这可是以本人为模板的,怎么可能不帅呢?),不过看他冷冰冰的眼神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主儿。
“唔,千户大人有心了,果然是我辈楷模啊。孤王身受朝廷和陛下大恩,以郡王身份破例得领一卫护军并有庄田,就要为朝廷分忧。千户大人虽然年纪大了点,不过忠心可嘉,就负责管理王府的一处庄田吧,每年多了没有,百八十担的禄米百多两银子的零花钱本王还是出得起的。您的几位公子如果愿意的话,也帮衬一把,比照七品官员的俸禄。怎么样,我的千户大人?”看到有人这么上道,于情于理朱术桂也要给一点好处。
“谢王爷,卑职,哦,小的一顶鞠躬尽瘁。今后小的全家都为王爷马首是瞻。”这位千户本身也是胆小怕事之人。这时候提出辞官也就是为了自保而已。这会儿见退了下来还有好处可以拿,而且比自己当千户要多得多,自然是喜出望外。
“唉呦,卑职这腿脚天冷一点就站不住还是请王爷和指挥使另择贤能吧。”一个百户夸张地捂着自己的肚子道,至于为什么腿疼捂肚子,估计是转移了的缘故。
中国的老百姓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承受能力最强的一群人,只要别把他们逼到绝路上,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出格行为。对于这些已经成为事情上的农民很久了的卫所军官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