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斩gui头(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格意义上讲,秦朝可以算作是战国时代的继续,即便秦军横扫,东方列国仅仅是国灭,而上自列国宗亲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的复国的决心和实力却没收到根本的打击,大一统还不是炎黄苗裔心目中中原大地最佳的存在形式强秦仅存二十余年,不在于国家体系的无可救药,只是在继承了战国争雄的烽火的秦末战争中灭亡于楚国残余势力而已,与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被灭没有本质的区别。也许,强秦的灭亡对于华夏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喜的是接下来的两汉数百年的统一使得从此大一统的思想第一次深入国人的骨髓,忧的是,这代表着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年代达到最顶峰的讲究实际,海纳百川的华夏古典政治体制与思想的消亡。
西汉之后,华夏的每次改朝换代不外乎两种原因,其一,天灾导致北方草原蛮族入侵,第二,承平过久,地少人多,自我毁灭。更通俗的说,是草原蛮族的入侵引发的外因和自身土地引发的内因。两汉,隋唐,都是第二种原因。西晋,赵宋,朱明则是第一种原因。天灾降临,北方的草原蛮族为了生存,必须大举南下,由此五胡南下,灭亡西晋,蒙元入侵,灭掉赵宋,满洲人入关,荼毒华夏。明末的小冰河期世人皆知,而前两次汉民族的浩劫,同样是严寒干旱的时期。而因为自身原因灭亡的朝代,无一不是站在华夏历史上最高点的朝代。两汉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响亮呼喊是汉民族在高峰时期舍我其谁霸气的最佳体现,而隋唐则是中华历朝最高的峰巅,海纳百川的唐帝国是那个时代世界的中心,至今国外依然成我们为唐人就是最高的证明。这几个伟大的朝代无一不是在极盛的顶点毫无征兆地跌陷入了谷底。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的剧烈使得国内各个阶层对立严重,军队的主体自耕农消失殆尽,佣兵组成的军队没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于是,帝国中央失去威慑力,在偶然引发的必然动荡中轰然倒塌。
在朱术桂的长期规划当中,军队国家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获得全国的统一之后,他将会对华夏数千年几乎一成不变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以“开明”(朱术桂:难道我不开明么?鄙人可是号称是拒绝者,咳咳,把拒绝两个字的偏旁去掉。)来过渡,最终形成君主立宪政体。财政支出上向文教系统倾斜,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以新式学校冲淡土地意识,培养重视商贸的习惯。最后总是得华夏走出东亚,让全世界最古老的农耕民族(再老一点的古埃及人已经完全化身成了木姨奶。)成为整个世界的主人。当然,还是那句老话,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妞要一个个的泡。第一步绝对不能迈得太大。
总参谋部正是朱术桂完全改造军队的第一个动作,而史无前例的督导制度和严格的后勤控制让军队形成三方制衡,或者说某种意义上是三权分立在军事领域的尝试。短时间内,这绝对是能让军队保持最稳定的状态的保证。从战争的特点来看,军队是需要权威的地方,过度的民主会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当然,同样是因为军队重视权威的力量,从而让朱术桂在军队中推行民主有了极大的便利。
至于兵员素质的问题。在中国,土地问题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眼下也只能靠着屯田田庄来应付。等到条件成熟以后,再给麾下的士兵分田地。如此,支撑到把满洲大辫子送回兴安岭挖人参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朱术桂摇了摇头,他自已也不是很确信。只好如同头一次洞房那样,摸一步走一步吧。好在军中诸将互相之间都叫着劲,对于上位者来说,如果军中“万众一心”,那才是最大的灾难。
第一军杨飞已经带了一段日子,这个可以确定了。而无论从资历还是战功能力上衡量,第二军的军长宝座非张小田莫属。骑兵军的军长毫无疑问是周佳,没有谁会去争。自从崇祯把杨飞升为总兵之后,朱术桂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为了让杨飞有足够的兵员,整个荆州五卫,永定卫,五开卫,九溪卫共计八个卫被崇祯皇帝行文都督府,从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划到了杨飞的名下,成为荆州总兵的兵员来源地。如此,朱术桂开始名正言顺地向五卫当中任何的一个卫伸手,虽然这几个卫的非广宁军系统的指挥使,同知,佥事为此很是不满,不过整个明朝卫所军的地位一直是在降低,明末时候早已经无人关注了,卫所的指挥使像一个地主远远多于像是军官,除了回家去跟自己的老婆耍大牌,没有谁会鸟他们。半年之后,广宁军就会慢慢地渗透进了这几个卫,整个第三军以营,总队,大队的形式分散在了五个卫当中,一旦有需要,十天之内就可以动员完毕。军长朱术桂比较属意尹旭,同样是他的家丁出身,为人忠诚,只是能力上尚显稚嫩,胆子太小,而且不知变通。
从琼州调回到他身边的陈鑫海在他的家丁当中是马术最好的,刚刚搭起架子的骑二军就是为他准备的。每个骑兵军需要战马二万匹,驮马两万五千匹,这可是相当大的一个数目。朱术桂已经命令扩大马匹贸易的规模和军马场的规模,可惜最好的情况到崇祯十四年年底的时候广宁军战马数量也只是能达到三万五千匹,三个军需要一万两千匹,加上教导队的需要,如果先让骑一军达到齐装满员的话,骑二军也许只能保持一个架子,一个一匹马都没有的骑兵军。这实在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比猪还懒的朱术桂决定本着锻炼队伍的目的,把这个丢给周佳和陈鑫海,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督导系统的老大自然是老资格的马辉,这个系统的人本来就是打闷棍,打小报告的主儿,绝对和军事主官是两条路上的人。不过马辉这个人性格偏软,和几个军事主官关系都不错,为了防止手下的军官们都走到一起,朱术桂的脑袋里面瞬间闪过了无数生孩子没的馊主意。最终做出的决定让整个广宁军上下痛苦了几十年,掉第一军督导傅军亮为广宁军副总督导。显然,朱术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从傅军亮新官上任之后,督导系统和军事主官的关系就以肉一眼可见的速度冷却,毕竟,没有谁受得了一个神棍一样的人物在耳边嘟嘟囔囔几个时辰都不重样的。
最严重的问题依然是总参谋部。三岁小孩儿都能看出朱术雅绝对就是一个幌子,这位郡王殿下不仅不能做出任何有意的事情,为了他一个人顶十个的饭量反而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厨师,即便是为他准备的椅子也得是特制的,否则十成十得坐塌了。而最有资格当主持总参的三个人都被他给派了出去。显然,这意味着实际上主持总参的人将不会在内部产生。而这个人也足够让人难以想象,因为他还在北京的监狱当中蹲着呢,这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字伯雅,代州镇武卫人,生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崇祯十六年战死陕西潼关。晚明不可多得的儒将,麾下秦军是崇祯末年中枢唯一能够控制的精锐力量。崇祯十六年,随着他的身死,最后的秦军在潼关全军覆没,明庭至此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即便是歪理邪说堪比的《明史》也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
晚明孙姓大臣的的确确不少,比如身为光宗,熹宗两朝帝师,一身浩然正气的孙承宗。又比如师从型性穿越疑是者徐光启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可惜这两位老爷子早已经去见朱元璋了。至于唯一活下来的孙传庭,则绝对是一个大智近妖的人物。
崇祯九年七月,周至黑水峪一战,面对高迎祥所部的十几万农民军,孙传庭带着三千秦军冲了出去。然后,一切都结束了,十几万农民军轰然溃散,高迎祥重伤被俘,押送北京被鱼鳞剐。其后,不论是在杨嗣昌“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中,还是在他“汛守要隘”的单独行动中,这位崇祯末年大明最杰出的战略家都展现了他特有的多谋,狡猾,和文官罕有的果断坚毅。,得农民军的主力李自成屡屡陷入绝境。如果没有杨嗣昌的掣肘,没有诏狱的三年延误,农民军很可能就会被他彻彻底底的剿灭。
广宁军中素来不缺少如周佳,杨骥这般不拿生命当回事儿人头猪脑的猛将,缺的就是长于谋划,大局观强,善于背后阴人,暗地里下绊子的主儿。脸上贴着狗皮膏药的,满肚子坏水儿的绍兴师爷看着就让人反胃,朱术桂也没有兴趣自虐玩。不过对于孙传庭的能力,朱术桂是绝对的相信,比相信他自己某些方面的“功能”还相信。无论如何,他需要一个人来帮他一起驾驭广宁军在局势糜烂的王朝末世里前行。无论前世今生,他都是朱明宗室,身上流淌着的也是太祖的血脉,惟愿日月双轮永照苍天。治世现在,不为别的,仅仅是为了这个民族。大明朝可灭,可华夏不能亡。只有他才知道未来的几百年对于华夏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丢掉了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东西,尊严。而孙传庭,这个一生都在为大明王朝保驾护航的人,足以有能力保住汉民族已经所剩不多的尊严。
治世几垂三百年的明朝到了这会儿,根子已经完完全全地烂透了。宋朝养士三百年,不仅仅在于出了一个文天祥,崖山之战虽知必死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普通百姓,十几万自尽殉国的士子书生才是这个皇朝最美的余晖。而明朝,三姓家奴多的数不胜数,上百万明军转身一变,拖着丑陋的金钱鼠尾杀向江南,准确地说,这是一场前明军灭掉了自己国家的战争。蒙元蛮夷几近百年的统治留给汉民族的压抑自卑和猥琐几乎用了三百年的时间也没有完全的除去。汉民族的腰杆子在崖山之后已经很不直了,再经历三百年满洲人的奴化之后,即便我们的确是复国了,那是真正的轩辕苗裔么?看看后世的华夏,一切没必要再说什么了。
“殿下?”书房门外,亦洋的声音打断了朱术桂的思绪。“飞鸽传书,一级情报。”
“哦?进来。”朱术桂不敢大意,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广宁军情报根据紧急和重要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通常为极其关键的情报,一年也不见得有几个。
看完情报之后,朱术桂脸色郑重,想了好半天,还是提笔回信,写好后仔细装在信封当中,用火漆封好,交给亦洋说道:“马上派人给杨飞送去,找二十个斥候,一人五马,跑死也要在两天之内送到。给孤备车,去城外大本营,派人通知在家的所有营长以上将领都过去,一个时辰谁不到孤整死谁!”
“明白,卑职马上!”亦洋干净利落地回答,绝不拖泥带水。从朱术桂一反常态狰狞的表情上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紧急。
等到亦洋出去,朱术桂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刚刚收到的消息,上面,很简单地写着几十个字:昨日遇敌,左部人多,围之不及,敌军溃散,平贼隐匿,我军身份恐已露白,亟盼增援。
百战百败的左良玉又一次发挥了他的逃跑特长,伸出来的大又缩了回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