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巅峰对决(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刀真枪的对战对于黄金家族出身的敖汉小王子这等身份的人来来说无疑是很危险也很陌生的事情,而且他的马上功夫的确很一般,远不如他的床上功夫那样出类拔萃,远远的躲在队伍的后方才是明智之举带队冲锋处在前面的是一个千户,也是族中出名的勇士。
“勇士们,冲啊!成吉思汗!”看到广宁军开始加速,带队的千户也是大喊着命令道。一时之间,五千多蒙古人高喊着成吉思汗的名字开始加速,最前面的人拿出了弓箭,后面的人有的拿着是狼牙棒,有的拿着蒙古人标志性的弯刀一边吆喝着一边耍着刀花。
四十步,蒙古人射出了手中的箭羽。当年的蒙古铁骑纵横欧亚靠的就是一手冠绝天下的骑射功夫。为了增加弓箭的射程,蒙古人用大拇指拉弓弦,如此才有了远大百步以上的惊人杀伤距离。只是如今的蒙古人早已是不复当年之勇,能够在在奔波的马上把箭射出去已经是勉为其难,难度较低的平射都不能奢望有什么准头,像前辈那样在一百五十步就开始抛射的本事想都不要想。骑弓的威力本就小,因此聊聊几支射中的羽箭全部被广宁重骑坚固的铠甲挡住,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二十步的距离,退化严重的蒙古人绝大部分还没有抽出第二支羽箭,这一次轮到了广宁重骑的火铳发威,第一排超过四百支短火铳次第开火,蒙古人被连人带马打倒上百,此时马速已经充分提了起来,就算是没有被打死只要倒在了地上也没办法从后面的铁蹄底下幸存。倒下的马匹还很有可能会将后面的人绊倒,本来在速度上就慢一些的蒙古人经此阻碍,势头又是一顿,这时候,广宁重骑兵沉重的镔铁重骑枪已经是刺到面前了,蒙古人只能是硬着头皮用手里的狼牙棒和弯刀挡住。
广宁重骑的马匹是纯种的阿拉伯战马,披甲之后加上马背上骑士的重量达七百公斤以上,是对面蒙古马连同重量的两三倍,加之速度上占据优势。双方一接触,蒙古人的阵型被撞得人仰马翻,整个队列的前半部溃不成军。
战争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武将之间单挑决定战斗胜负只能是存在于小说家的笔下,个人的勇武在大军交战过程当中并不会有多少作用。对于将领而言,指挥作战是比亲自上阵杀敌更为重要的事情。明朝末期有名的几个武将如贺人龙之所以频繁的亲自陷阵冲锋,实际上是因为除了身边的亲兵家丁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士卒某种意义上就是打酱油的。总兵事实上能指挥的最大也只有千把人而已,当然需要自己动手杀敌。
满清上层酷爱《三国演义》,乾隆朝莫名其妙地以崇祯中了反间计后枉杀为由给袁崇焕平反明显是有着三国的痕迹。当然,蛮夷永远是蛮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多也就是学了个皮毛,甚至是皮毛也没有学好还带着斑秃。乾隆朝绘制的袁崇焕画像明显是有着满洲人的长相特征,身为两广人的袁大督师又不可能变异,怎么会长成那个样子。
满清上层的这种爱好多少也影响到了与其联姻结盟的漠南蒙古。三国当中频繁的武将单挑同样是影响到了本就不以智商见长的蒙古人。对于一根筋的蒙古人来说,这种耍蛮力的事情确实是他们的特长。
带队的蒙古千户自负勇武,排在了队列的第一排,想要和对面的明人将军一较高下,先是被火铳打中肩膀,咬着牙没从马上掉下去已是难得,再想有什么表现就是不可能的了,刚一照面就被长枪穿透,去见了传说中的长生天。而他在临死之前的一击仅仅是在对面的骑兵正面的铠甲上划出了一道并不明显的白痕而已。三排重骑兵接近一千五百人杀死了超过两千的蒙古骑兵,被蒙古人打下马的广宁重骑还不到一百人,完全不成比例。蒙古人就算是从重骑兵的铁枪之下侥幸活下来,后面还有七排的轻骑兵,战神附体也是无济于事。
危险之中,处于中间的人本能的就要向两侧跑,问题是广宁军的正面实在是太宽了,足足有五百步,而为了对付这样的宽度,蒙古人的阵型同样是这样的宽度。除了两侧极少数的人,其余人根本就没有从侧面躲过去的机会。因此,除了两侧寥寥几百人和最后方的一两排,五千蒙古骑兵一个照面的功夫就被干掉了三千多将近四千人。至于蒙古人的战果,广宁骑一军一百二十多重骑兵战死或是重伤,轻骑兵的损失更小,死了四十多,伤者不到六十。敖汉小王子见机不妙,率先撤了回去,保住了他的梳着爆米花头的脑袋。
在第一营不紧不慢地将蒙古人遗弃的马匹收拢起来撤了回去之后,战场上除了濒死者的哀嚎之外一片死寂。广宁军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给了重伤的马匹一个痛快,至于重伤的蒙古人,实在是不忍心再造杀孽,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疼死丫的。
赢了蒙古人,第一军上下没有感到什么意外。从蒙古人手上夺得蒙元政权的明军向来是不惧怕蒙古人,开国的以徐达为首的诸位大将把元军杀得丢盔弃甲,丧师失地。到了永乐朝,马上皇帝朱棣更是五进大漠,就算是淇国公丘福全军覆没也没能阻挡永乐大帝的雄心壮志。到英宗朝,土木堡一战明军损失惨重,河间郡王张钰之子,名将英国公张辅亦战死沙场。即便如此,明军还是守住了北京城。从那以后,蒙古人越来越弱,明军依托九边,在长城一线稳定了局势,再没有让蒙古人占到什么便宜。从各个方面比较,广宁军无疑是远超明军,打败失去了祖先荣光的蒙古确实没什么好骄傲的。
对面的清军则没有这么淡然,入关以来的顺利已经让他们确信,中原大地已经没有能与其一战之敌。就算是蒙古人比八旗兵差了许多,败得这么彻底也是无法解释的事情,反应最激烈的正黄旗蒙古的固山额真直接是跑过来请战。
与下面的群情汹涌相比,身为主将的阿巴泰表面上看倒是平静了许多。之前从斥候之间的前哨战上他就知道对面这这古怪的明军不好对付。大军进入明朝内地已经几个月,能赶过来的肯定已经过来了,或许这正是明军最后一支能打的队伍。
出征之前,重病在身的皇太极曾经和他谈了一个下午。重病的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满清对于大明的内地几乎是一抹黑,几次入关南略都是在北边的山西北直隶一带,最远也只是打到了山东。江南的明军到底战斗力如何整个满洲上层没人能弄明白。从明朝投降过来的文武倒是异口同声,明朝最强的力量就是在关宁一线的辽镇兵马,其次是山陕的边军,江南的明军还要差上许多。问题是谁能保证这不是投降的辽镇军将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管别人怎么说,咱们爱新觉罗家的人自己了解情况,朕的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朕不相信偌大的南朝最能的出手的就是辽镇那样的货色。咱们的探子把北直隶山东已经是快要摸透了,再南边就过不去了,只能是靠着山西商家来传递消息,比不得自己看到的信服。

七哥,你这次带兵过去,一定要尽量的向南,最好能到明朝南直隶一带转一转,只要是能探出虚实,就算是什么收获没有也值得了!八哥尽只管军出征,朕会跟豪格说一声,从旗里面出三个汉军牛录给傅洛。”临行前,皇太极拉着他的手,态度温和地说道。阿巴泰记得清楚,自从皇太极登基以来,这是第一次叫他七哥。而从努尔哈赤给了他六个牛录之后,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增长实力的希望。
阿巴泰知道,明朝南方是否有满洲人不了解的强军存在关系到大清国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成为第二个金国,还是成为第二个蒙元,抑或只是渤海国。而到底走哪一条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这一战的结果。他不由得庆幸昨天自己的布局,在外面的四支清军这会儿已经应该得到了消息,正在往这边赶,就算是这股明军强悍,不过两万上下,一旦发现自己被十万大军围住了,还能剩下多少战斗意志?
当年的卢象升也是南朝不世出的奇才,还不是被自己人折腾得只带着五千人与清军拼命,最终战死巨鹿。就算是这支明军再强悍,逃得过清军的铁蹄也难逃自己人的倾轧,这一仗只要是打赢了,那么将来挥师入关的时候还有谁能阻挡八旗的刀锋。
想到这儿,阿巴泰彻底冷静下来,对着身边摆牙剌亲兵说道。“让正黄旗蒙古,镶蓝旗汉军出阵冲锋,正蓝旗满洲和汉军下马休息。还是那句话,打赢了回来每人半个前程!”
崇德七年,八旗汉军建立,八旗制度最终的构架趋于成熟,各旗旗主下辖满洲,蒙古,汉军三个固山。当然,汉军与蒙古八旗的牛录数加在一起也少于八旗满洲。每个旗大约有三四千人左右,在人数上没办法与满洲旗少则七八千,多则一万几千人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了平衡必须的。何况满八旗的三百多个牛录又十几个半分牛录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蒙古牛录,一旦汉军与蒙古八旗加起来比满八旗人还要多的话,大清国到底是谁说的算?
两个旗大约五千多骑兵缓缓向前,仅仅从装备与服色上看,与满八旗没有任何的区别。不同于之前蒙古人在冲锋之前的大呼小叫,五千铁骑在带队的各级将领的约束之下排着整齐的队列不紧不慢地小步向前,凝重的杀气有如实质一般刺痛四周所有人的眼睛,在后面本来骚动不安乱哄哄的蒙古人立刻就是安静了下来。八旗铁骑纵横几十年的威名当真是不容小觑。
“这次是八旗军了吧?不知道是不是正经的满洲人。老杨,这次我去会一会,满洲人的固山额真敢带队冲锋,咱堂堂汉家男儿也不能装怂!”放下一直端着的望远镜,周佳神色凝重地说道。
“行!军长你放心吧,咱们俩搭档这么些年啥时候动真格的俺老杨还是能看出来。不能让满洲鞑子觉得咱以多欺少,你带上护卫总队的一个大队和二营上,咱们五千多对五千多,谁也别占谁便宜。”杨骥点点头应承道。
和乱哄哄的蒙古人相比,八旗铁骑的队形紧密了许多,每排一百人,两匹马之间仅仅有两个马身的宽度,总计五十五排。这完全是一个拼命的阵型,密集的阵型在增大了冲击力的同时,控马的难度也是剧增,而且前几排骑兵和对方迎面相撞的危险也是大增,一般的军队面对这样的阵型或许还灭有开战就崩溃了。
“妈的,难不成老子怕和你们撞一起么?让重骑兵以中队为基准列队,把我的护卫大队重骑兵中队放在第一排。”周佳对一旁的司号手命令道。
一直接近到三百步,双方都没有放开马速,毕竟如此密集的队形撞到一起前几排的人必死无疑。八旗军虽然悍勇,还不至于连命都不要,骑一军自然不会挑这个头,马速越慢对于骑术上稍逊一筹的广宁军来说越有利,僵在一起的话短火铳和手榴弹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广宁军的战马更高,原地砍杀起来也是有优势。
二百五十步的时候,满洲人按捺不住,先动了起来,几乎在同一时刻广宁军也开始提速。每列之间的间距被拉大到五步以上,清军甚至要更大一些。六十步,马速已经加到很快,清军举起了加重斩马刀,身子也习惯性地坐直略微后仰准备发力,对面的广宁军重骑兵依仗阿拉伯马出色的爆发力在速度上反而比满清的轻骑兵更快,三十步,第一排第二排的骑手举起了短火铳,二十步,一百多支支火枪几乎在同时打响,十步的距离,第一排与第二排总计二百几十支火枪同时响起,清军排在最前面的两列一大半的人被打落下马,受了伤的马匹也发狂乱跑,因为队形过于密集,前五排的清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前五排的清军失去了马速队列也残破不堪,几乎是没能给广宁军造成任何的麻烦就扬汤沃雪般消失在广宁军重骑兵的前进道路上。而清军出于本能拉大列与列之间距离的举动避免了更多人的混乱,后面的清军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调整避免了混乱,倒是广宁军需要趟过遍地的人马尸体速度上损失不小。两边的速度差距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慢,在双方前几排死伤殆尽之后,几乎是原地僵在了一块儿。重骑兵纷纷放弃长枪改用马刀,锋线上双方不断有人被打落下马。
两军的指挥官几乎在同时让后续的骑兵让开挤成一锅粥的正面从两侧包抄。两军的阵型不断被拉长,外围渐渐变成了清军和广宁轻骑之间小股的互相纠缠。八旗军在控制马技术上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广宁军则是靠着马匹的优势和铠甲的精良相抗衡,伤亡的交换比一直维持在一比一附近。
与此同时,双方交战的正面已经是失去了任何的施展技巧的空间,最前面的人用马刀疯狂的互砍,后面的则随时准备放阴招,满洲人不停的拉弓放箭,怎奈广宁军重骑的铠甲防护实在是过于精良,造成的损伤并不大,清军被广宁军的火铳打中则是非死即残,作为杀招的手榴弹下雨一般不停地招呼,成片成片的清军被炸倒,大量的马匹被飞溅的铁片杀伤之后发狂,搅得清军一片狼藉。交战小半个时辰,两军在外围各丢下三四百具尸体,中间地带清军已经丢下了一千多人,杀伤的广宁军不到清军的三分之一。
此时清军已经有三个牛录全军覆没,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还没有过这般被成建制歼灭的例子。惯性巨大的历史走向终于被朱术桂生生地改变了方向。或许,一同改变的还有汉民族未来悲惨的命运。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