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固态萌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日第二更,还望大家多多支持,推荐、收藏不要客气,魔佛拜谢!)
在重用大批忠直之士的同时,徽宗又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下诏,让士庶臣僚直言指责时弊,“其间可采,主受奖掖;所言皆错,亦不受罚。”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佶更是言出必行,接受已经“大病痊愈”的章敦的劝谏,“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并接纳江公望的谏言,放弃驯养禽兽的爱好,把所有禽鸟都放出宫。
赵佶继位没多久,发生了一件充分反映他有容人之量并虚心纳谏的事。右正言陈禾正直敢言,甚为徽宗赏识,他升迁给事中尚未赴任,便不待宣召,进宫力陈童贯、黄经臣等宦官宠任将祸及江山的道理,侃侃而谈,听得徽宗饥肠辘辘,徽宗起身让他改日再议。陈禾拽住徽宗衣服泣奏,徽宗又坐了一下,心中不免有点不快,再次起身欲走时,陈禾用力过猛,竟将徽宗衣裾拽脱,徽宗冲口而出:“正言且慢,碎朕衣矣!”
陈禾随即回答说:“陛下不惜碎衣,臣又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徽宗不禁转怒为喜,勉励他说:“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徽宗也一样能做到从谏如流,并对有诤臣风的萧服、为政清廉的毛注加以提拔。通判王涣之应召入对,就日食是政治有缺失造成的这个看法发表议论:“……愿陛下虚心纳谏,言论不管是逆耳顺耳,对的就该采纳施行;事情不管是过去的或是现在的,只要妥当就要重视;人不分亲疏,只要正直就可委以重任。如此,则人心服,天下就可臻于至治,上天自然也会降福了。”徽宗对王涣之颇为欣赏,不久就将他升为中书舍人。
徽宗对行之已久的规章制度,只要是不合理的,就毫不犹豫地予以废除。他下令将贮藏在大内杀不敬之臣的毒药焚毁,还主张宫廷建筑不要过于豪华,这与以后讲求奢华的徽宗,简直判若两人。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积案是宋徽宗最难以处理的问题。神宗是他的父亲,变法图强,自然无可厚非。哲宗是他的兄长,自己承袭的就是他的帝位,如果刚开始执掌朝政,便贬逐先朝旧臣,于情于理,都不妥当。
为了制定正确的方略,徽宗反复阅读臣下的奏章,并不断询问有识之臣,明白了门户之争的真谛:不管是攻击元丰之党还是元符之党,均不是忠诚为国,而是为了一己之私。
徽宗在反复思考之后,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十月向全国颁布诏书称:“朕对于军国一政、用人标准,没有元丰、元符的区别。斟酌某项举措是否可行,办法是否妥善,只看是否合乎时宜;辨别忠奸、用舍进退,只看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使政事稳妥无失,人才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无偏无党,正直是与,清静无为,顾大局,识大体,使天下休养生息,以成就朕躬继志述事之美,不是很好的事吗?如果曲解别人,心存偏见,妄自更改已有之规,扰乱政治,伤害国家利益者,不但为朕所不容,也为天下公论所不容,朕必与国人共同唾弃之。”
一个月后,公元1101年,赵佶改元为建中靖国。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盲从,也不附和。徽宗的这种态度,确实体现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智慧和胸襟。
不过,实情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一切都是政治上的白痴能做出来的吗?他的初衷也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赵佶之所以能在第一年表现的这么完美,这么能克制自己,能虚心纳谏,除了蔡京、章敦在背后出谋划策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稳固政权,毕竟当年神宗皇帝留下的子嗣不止一个,何况还有那不知道现在在哪里的秦王赵枫。
很显然,赵佶第一年成功了,他成了宋人眼中的英主,笼络住了朝臣,解决了来自其他王爷的威胁,只有自己那不知道在哪里的皇侄还是始终没有下落,不过,政权已经稳固的赵佶已经不再担心了,因为朝廷上下已经很快的将已故的哲宗皇帝抛到了脑后,都成了自己人,就连后宫那整日昏昏沉沉的向太后也在不久前归天了,他的宝座终于坐稳了。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皇权稳固后的赵佶对朝政越来越不上心了,固态萌发,又开始了他的放荡生涯,首先,跟随他的一个叫高俅的踢球小厮就在他的安排下,上位了。
高俅是什么人,宣武军中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使得一脚好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球。
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王旁”,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样样精通,后又胡乱学了些诗书词赋,不过,在人品上确是标准的小人一个。
后来这高俅在京城教唆一个王员外家的子弟学坏被告,挨了一顿打,被发配出京,直到哲宗后来大赦天下才在柳大郎的举荐下回京去一个药材浦帮忙,随后又被人支会着去了苏学士府上,而这苏学士也看他不顺眼,又把他大发到了驸马王晋卿那,几经转折,高俅终于遇到了知己。
这驸马王晋卿,本名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徽宗的姑夫,不过,他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
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还是王爷时,就常与他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
一次,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甚是好看!”。
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
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球,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
高俅倒也颇有胆色,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球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更为凑巧的是,没过多久,宋哲宗驾崩,而端王赵佶因为皇子无法回朝,哲宗万般无奈之下传位与他,于是,赵佶就成了大宋皇帝。
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等一年后,赵佶稳固了政权,再次沉迷玩乐之中时,高俅这个会玩球的昔日玩伴儿,也就一下子窜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开始了他数年的呼风唤雨生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