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表姐家的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那一年的梅雨来得特别早,5月下旬开始天就时断时续地下个不停。一下雨工地就得停工,但梅雨向来没准谱,谁也不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所以还不好回家,加上下半年的自考还没开始报名,郁树在表姐家整天无所事事。
那天早上天麻麻亮时,他听到窗外一直淅淅沥沥的,于是倒头继续睡,谁知这一睡就睡到了10点多。起床后,见表姐已经去了店里,他洗漱完毕,锁了门,打把伞也往店里走去。
表姐家的店名曰“杂百货商店”,顾名思义,原来主要经营油盐酱醋烟酒茶及洗化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有点类似后来的社区超市。店面不是很大,也就七八十个平方,其前身是乡供销社的日杂经营部。八十年代初期,供销社改制转由私人承包时,社里的老员工面对在当时说出来能吓人一跳的1万元押金和每年1000元承包费,个个望而却步,只有刚从部队复员进社且新婚不久的表姐夫初生牛犊不怕虎,冒着众人的质疑和反对,毅然举债签了合同。部队出来的人大多敢想敢干,表姐夫本来就热情好客,加上凭着战友的关系找到了新的进货渠道,大大降低了成本,不到两年,那1万元押金就回来了。又不到两年,自建的小洋楼也拔地而起,于是原来的质疑和反对都变成了钦佩和感叹。
然而,正如邓丽君那首歌唱的,“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几年前,一个浙江老板和乡工业办公室合作建了一座三层楼的F商厦,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经营品种,在这个乡下小镇都堪称“航空母舰”,F镇的大小商店生意无不大受影响、处境窘迫。
表姐家的店因为离F商厦较远,而且本身位置好——一边靠乡政府,一边靠中心小学和中学——加上表姐夫审时度势,一改以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主攻学校和政府的文具、办公用品以及政府和门口熟人的烟酒茶等,生意虽不如前,但还能维持一定的盈利。
因为下雨,街上人很少。郁树进门时,表姐夫正一个人坐在门口抽着烟发呆,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丽丽闲着没事正埋头看着小说。表姐已经在里间的灶上忙开了,因为开店,他们每天中午都在店里开伙,晚上才回家吃。
郁树找了张凳子坐到表姐夫身边,表姐夫递过来一支烟,他点着烟,看着门外的雨开口道:“这鬼天,下得人什么事都干不了。”
“是哎,”表姐夫叹了口气,“整个上午一笔生意都没做。”
(2)
两人枯坐着闲聊了片刻,不远处学校放学的钟声响了,蜂拥而出的学生一拨接着一拨经过店门口,店里也跟着热闹起来。
忙活了一小会儿,蓉蓉回来了,表姐宣布开饭。
郁树住过来后,表姐夫每天中午都要陪他喝几杯酒,平时大家都忙一般是喝个三五杯意思意思,那天没事就多喝了点。
丽丽一边吃饭一边还要照顾生意,每天还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生意最好,中小学生最爱在这放学、上学的路上来买文具或零食、冷饮等,加上政府食堂及周边小饭店也不时过来买点烟酒,丽丽几乎天天都是端着饭碗站在柜台后面吃。
“生意要一直都这样就好了。”郁树边喝酒边看着柜台那边。
“怎么可能呢?”表姐夫摇摇头,“再说一大半都是学生,他们买的这些文具、副食品利都很薄,再多也赚不了多少。不瞒你说,我这些天正在考虑进点别的东西卖卖。”
“进什么呢?F商厦什么没有?”表姐插了一句。
“我倒是有个想法,”郁树灵机一动,“你不是说一大半都是学生吗,我们还就做学生的生意——除了文具,还可以卖书啊——我在城里看到很多学校门口都有书店,生意都很不错。”
“书?”表姐夫愣了一下,“什么书?”
“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习题册、辅导资料,也有些童话故事、中外名著什么的。对了,他们除了卖书还租书,男孩爱看的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女孩爱看的琼瑶、三毛的言情小说,不要说学生,连我都经常去借着看。”
“你别说,还真可以试试!”表姐首先来了兴致,“自从新华书店被F商厦占了地后,我们镇上好多年没有卖书的了。”
“问题是,”表姐夫若有所思,“我和你表姐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进什么书啊。”
“不是有我嘛!”酒到酣处、话到兴时,郁树豪气顿起,“放心,你们真要想搞,进书的事我包了。而且,我还知道在哪儿进。”
郁树想起有一次看电影,无意中发现电影院旁那个B市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翰林墨海”,批书、租书的大小门店足有三四百家,真正是书的海洋。因为便宜他当时就买了好几本,后来也去过几次。
“那太好了!”表姐喜出望外,“卖书还有个好处你们肯定还没想到,每本书后面都标好了价,也就没有人会嫌贵、砍价了。”
“进价怎么样?”表姐夫显然也动了心。
“这个……”郁树顿了顿,“我当时因为是零买,他们给的是标价的八折,批发价我没问,但我想应该不会超过六折。要不我把地址告诉你,你先去打探打探,觉得可以搞我再陪你去进货。”
“行,明天我就去看看,你过会儿把地址写给我。”表姐夫当机立断。
(3)
表姐夫第二天一早出门,到下午1点才回来。
“比你讲的还要低。”他又累又饿,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饭一边兴奋地对郁树说,“只要带上营业执照让他们知道确实是开店去批发的,三本以上起批至少五折,那些习题册、辅导书更是三折就能拿到。”

“租书呢?”郁树问。
“更是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他把碗筷一丢,一五一十、翻来复去地说了起来,郁树好半天才听明白——原来,租书采取“年卡制”,除了押金外,一张年卡100元,可租30套书,并且这30套书一年内可以随时去调换。而每套书少的上下册两本,多的能有五六本,30套就是100多本。
“相当于100本书看一年要100块钱,”郁树扳着手指算起来,“也就是说1本书看一年要1块钱。而租出去的话,1本书一天是5毛钱,一年365天就是182块5。当然了,前提是要天天都能租得出去。”
“你没算错吧?”表姐疑惑地皱着眉,“投人1块钱能赚180多块?这么好的生意他们自己怎么不做?”
“没错。”郁树想了想,“你们这是顺带着搞搞,我在城里看到过有人专门开店租书,店虽不大,但也至少有几百近千套书。30套100,300套1000,1000套就是3000多。如果有五六家这样的客户,一年就有一两万呢!”
“不过……”郁树还有一点不明白,“难道他们每种书不止一套?要不然几家都要一种书怎么办?”
“一点不错。我当时也想过这个问题,一问才知道,他们每种书基本上都准备了10套。”表姐夫转了个话题,“后来,我还特意找到两家学校边上的书店转了转,生意确实不错!”
“这么说,你已经决定了?”
“当然!”他斩钉截铁地一拍桌子。
说干就干,当晚他就找来一个木匠,在家边喝酒边商议打书架的事。
“三天,”酒桌上,表姐夫和木匠碰了一下杯,“怎么样,三天来得及吗?”
“你那么急干嘛?”见木匠面有难色,表姐打着圆场。
“你们知道再过一个星期是什么日子?”
“什么日子?”众人一愣。
倒是蓉蓉反应最快:“我知道,是‘六一’儿童节。”
“对!这叫‘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准备就在儿童节那天开张。”表姐夫自得地咪了一口酒,“你们算算,打好了还要油漆,又要至少三天才能干。”
“那我再找个人帮忙,争取三天好。”木匠咬咬牙,终于答应了。
三天后,两排书架按时送到。
这期间,郁树特意回了一趟家,向当小学校长的爸爸请教有关习题册、辅导书的事。听了介绍,郁树很快对时下流行的小学及初中教辅材料心里有数了。
书架油漆好后,表姐夫立刻租了辆面包车,拉着郁树直奔城里。
由于在家已筹划好久,郁树几天前就列好了清单,所以到“翰林墨海”后,按着清单,他们一路顺风顺水,不到半天的功夫就采办齐了。
考虑到是“初试莺啼”,不敢贪大求多,他们每种书都只按批发的底线各进了三本,其中占大头的,是小学一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三年级各门功课的同步习题册以及部分辅导书,另外还有诸如《安徒生童话》等多种面向小学生的图文并茂的中外经典童话,以及诸如“三国”、“红楼”等面向中学生的全本文学名著。
租书方面,出于用样的考虑,他们一共只租了90套300多本。郁树只选择了金庸、梁羽生、古龙、萧逸、卧龙生“五位大师”的武侠经典,以及琼瑶、三毛、亦舒、岑凯伦“四大才女”的言情名作,其他名气小的及不知名的一概没考虑。
即使这样,面包车已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4)
6月1日一大早,表姐家日杂店的门头上,拉起了一条大红横幅,上书“迎‘六一’隆重推出‘状元书屋’”几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所有教辅用书一律八折”。
店堂内也重新调整布局一新:原来围着墙一圈的柜台被分隔成两大块,门口那一块,柜台内依旧是文具和办公用品,而靠墙的两大排崭新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塞满了新进的各类书籍,书架上方“状元书屋”四个斗大的红字鲜艳夺目;里面那一块依旧是经营烟酒等日杂品,不过品种数量已大大缩水,洗化等长期滞销的东西都已下柜、入库,有人问时再去拿。
功夫不负有心人,店门一开便吸引了大量新老客户,尤其到中午放学以后,学生们更是将店内挤得水泄不通。那一年的“六一”正好是星期六,学校下午普遍放得很早,很多中午就来过的孩子又拖来了他们的父母,一直到天黑,店里的人才渐渐散去。
卖得最好的是同步习题册,这个在城里学生中几乎人手一份的好东西,在F镇尚属新鲜事物。本来就不贵,又打八折,加上每种就进了三本,很快就销售一空。小孩子买东西都喜欢攀比,来迟没买到的纷纷埋怨老板进得太少,忙得团团转的表姐一再承诺第二天就去进。郁树后悔得直跺脚,直怪自己没经验。
其他书卖得也不错,尤其是租书,不仅学生,镇上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来租,90套书一天就租出去近一半。
如果说早上开门前郁树心里还忐忑不安,那么关门时,他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毕竟这事是他挑的头。如果说在那忐忑不安下更多的是期待,那么可以说,结果比他期待得还要好,好得几乎令人措手不及!
那天晚上,一是因为表姐一直在店里帮忙没时间烧饭,二是因为“初战大捷”表姐夫心情大好,他大声宣布,去镇上最好的F饭店吃饭。
“好耶!”大家一片欢呼……
第二天,正好郁树要自考报名,一大早,表姐夫又叫来那辆面包车,两人草草吃完饭匆匆上车,先去报名,然后直奔“翰林墨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