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剑桥大学图书馆手稿室的管理员在整理资料,他叫休等着。等他终于抬起头来,休问道:“你们有达尔文的传记吗?”
管理员顿了一下,似乎在考虑是否要回答,然后眨巴着眼皮说:“我们所有的达尔文传记都堪称一流。”
“那好,”休说,“我全要。”
站在管理员身后的一个年轻人掩嘴暗笑:“好的。你想按什么顺序查?”
“字母。”
“书名吗?”
“作者。”
5分钟后,4英尺高的一摞书放在了检索架上。休填好卡片,把书搬到屋角的一张书桌上。书堆在他周围,他像一个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
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那天早上他睡到很晚,但他一惊醒了过来,就穿好衣服,跑到在特尼逊路上找到的租赁房大厅。他钱还没掏出来,房东太太就两次警告他不准留宿客人。他在餐具柜上找到一些浓茶和一个烤饼,狼吞虎咽吃完,便冒着阴雨匆匆出门去了。他才到剑桥3天,就学会在背包里带上折叠伞了。
图书馆是一幢很大的棕色砖石建筑,像个储藏库。它的中间是一个巨大的中心塔。西蒙斯给他写信用的是有休的导师康奈尔抬头的信笺纸上就有这个图形。他办了一个借阅卡——一个贴有照片的身份卡,凭此可以进入宽阔的三楼。
他小心翼翼地穿行在书架间,东翻翻,西瞧瞧,完全没有系统性,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要找什么。两个小时后,他提出要更多的资料。他把要查的资料单递进去,棕色的薄信封或蓝色的小盒子便一股脑儿地递了出来:达尔文写的手稿、笔记和草图,空白处写满札记和感叹语的书籍和期刊。头一天,他曾读过达尔文的一些书信,有上万封。有的是在小猎犬号船上写的,因为长时间的海上航行,皱巴巴的,满是污渍。他把它们凑到鼻子下,想像着海风和海水的气息。
其他的是他后来从事研究时写的,有的谦卑地向人求要标本,有的是向养鸽人和黑雁豢养者要数据的,还有一些有讨好的味道,好像是向人索要他出版的书的书评的。休在这些信件中搜寻某种通向更大的秘密的线索,希望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了解达尔文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或者他提出自己理论的决定性时刻。然而,里面没有那样的秘密,有的只是关于博物学的一鳞半爪的琐谈,几句对猴子面部表情的记录,或者关于一个竞争对手的只言片语的闲谈——完全是一个博物学家日常生活的无聊玩意儿。
休意识到没有什么希望——他纯粹是在瞎撞。
1点钟过了不久,他正在图书馆午餐厅用餐,抬头看见一个人端着托盘站在他面前。
“不介意我和你一起坐吗?”
休认出了他——是偷笑的那个小伙子。虽然他并不想说话,但他还是收起正在读的书,点了点头。年轻人较瘦,面貌秀气,头习惯性地向一边偏着,像一只随时待命的猎犬。他下巴中间蓄有一溜胡子,让人看了很不自在。
“是什么书?”他指着休的书问道。
“《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哦,我以为你早读过了呢。”
“是读过。我在重读。”
年轻人把餐刀插在一大块浸在肉汁里的肉上:“不介意问一下你是研究哪一方面的吧?”
休想要保守秘密,但却找不到听起来显得足够高深莫测的话来。
“这个题目有点难弄,是有关达尔文的。我在到处翻,但好像还没找到什么令人兴奋的东西,至少现在还没有。实际上,我有一点担心我的论文了。”他很不自然地笑了笑。他的话里包含了比他想要说的更多的事实。

“顺便说一下,我叫罗兰。”年轻人说。他把手伸到两个餐盘的空当,样子笨拙得让人感动。休与他握了手。
“我叫休。”
“美国人?”
“是的。”
“从……?”
“纽约。纽约附近,实际上是一个叫康涅狄格的地方。”
“哦,我非常了解那个地方。我作为交换生在那里呆了一年。纽迩南。很喜欢。美国中学的生活真是年轻人的天堂。我参加了所有的俱乐部,在毕业年刊中有我的5张照片。我提到这个,是因为当时我们比赛谁的照片最多——很有美国特色,这种事。”
休笑了一下,没有什么好回答的。
“那……”罗兰继续说道,“你都已做了……看了一些他的书信吧?”
“差不多吧。”休想,这地方藏不了多少秘密的。
“它们早就被搜遍了,”罗兰说,“达尔文写了14000封信,这里收有9000封。我敢打赌每一封都被读了100遍了。”
“现在是101遍了。”
“也许你应该找一找新的东西。《物种起源》只剩下30页。幸好我们这里有其中的19页。你看看是否能掘出某些丢失了的书页。”
休振奋了起来:“你好像对这些东西很清楚啊”,他说。
“应该是。我在这里工作8年了。一个人总要做点事情打发时间嘛。”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休又说,“你可以到林奈协会去找1858年达尔文和华莱士的手稿。从没人找到过,也没收录到任何文选中。”
“那你打算去哪儿?”
“其他档案馆,也可能是当时给他出书的出版社。不管什么地方,反正不在这里。这块地已被刨了无数遍了,已经没什么东西了。”罗兰把声音提高了一个等级,“这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神秘之处——你干吗不试试那些呢?”
“比如说呢?”
“这家伙周游世界,有过各种冒险经历,与南美加乌乔人一道骑马——看在上帝的份上,然后返航回来,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你能从中看出点什么吗?他的所有疾病——他全写在那本书里。他疾病缠身。你想给我说那正常?而且他持有这种会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会让他闻名遐迩的理论,却22年不敢诉诸笔端。你不觉得奇怪吗?”
当然,休是发现了那很奇怪,正如大多数从事达尔文研究的学者那样。但那只是这个人魅力的一小部分——他首先也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为他迟迟不肯动笔找借口。他的妻子信教,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会使耶利哥城①的城墙坍塌,他需要时间整理所有的数据,他身体欠佳没法专注自己的工作——放屁!我觉得人们是让他杀了人还逍遥法外。”
【注①耶利哥城:有关耶利哥城的故事详见《新约·希伯来书》第11章】
休发觉,罗兰话说得越多就越没正经的。因此,当他的午餐同伴试探着问了他几个他的社交生活的问题后,又问他喜欢玩什么时,他一点也不惊讶。他渐渐地抛弃了先有的偏见,开始喜欢他了。
“顺便提一句,”罗兰说,“我觉得达尔文有很怪异的一面。”
“你指的是什么?”
“是这样的。一方面,他对雌雄同体现象很着迷。他经常发现长有两个**的黑雁——这让他感到非常恶心。他对那整个的观点感到恐惧。我觉得他害怕是因为他们家族中有太多的近亲结婚。当然啦,后来他把雌雄同体现象看作是大自然避免发生生物突变的证据。这在他的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
“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不是达尔文。我是说雌雄同体。”
休忍不住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