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评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尔文的阴谋》:生存的真谛
——《达尔文的阴谋》扩展悬疑小说深度
悬疑小说这个词在本国的出现是因为《达·芬奇的密码》(以下简称《密码》)的超级畅销,但是悬疑作为一种叙述元素的存在是极其古老的。讲故事的人中断语流时,我们听的人就要着急,“然后呢?”《密码》之所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类型,悬疑不是重点,重点是小说中文化和历史信息的高密度。当这两种要素结合在一起,一种新类型就产生了。悬疑使故事成为故事,而文化作为故事的背景,其作为就是提升了故事的“品位”,使之有了“内容”。
然而小说真正要写的应该是人,悬疑不过是讲故事的方法,再多的文化信息也只是背景。安·兰德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小说家都是哲学家,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框架,谁都无法表现关于人类存在的任何图景。”在她看来,小说要表现的无非就是人类存在。
我盛赞这本《达尔文的阴谋》,因为除了有像《密码》一样精彩的紧张叙事节奏和厚重文化要素,了不起的是它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在《阴谋》中,没有宗教也没有神秘的血统,有的只是生存的真谛。这个真谛是叫人痛苦的,那就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达尔文和小猎犬号船上的另三位构成了一个人性的搏击场;而在达尔文女儿的日记中,莉奇、她的父亲达尔文、她的姐姐和她那个以后的姐夫也构成一个生态群;最后在当代,休和他哥哥、他父亲又构成一个绳结。每个人都在找寻和梦想得到一些东西,船上的四位主要人物是,当今的这两个研究者也是。然而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与人,就好像其他生物一样,只有竞争才能夺取生存和成就的资源。在个体**不可抑制伸展时,小小的恶在萌芽,也许会有读者像我一样,紧张到心在颤抖叫道“不要这样想,不要这样让它过去”。《阴谋》中并没有真正的阴谋,有的只是人性中最微渺的小恶,然而造物却利用人的小恶铸成了极大之毁灭。这种责任哪里是人可以承担的?那么,拯救之路在哪里?难道人只能面临存在的深渊?
在火山口的事件,尽管达尔文自己不确定是有意放弃还是真正力不从心,我却认定他当时就是力不从心。从小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初登上小猎犬号时才20出头的年轻人,固然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美好与和谐有着热切的信念。之所以后来那么自责,并且自认为自己犯下大恶,其实是因为之前犯了一些小恶,而善仍在他心中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以至于怀疑自己当时是能救而不救。也正因为经历了自己的痛苦以后,莉齐能够理解她父亲的痛苦,所以她原谅了自己的父亲,在给自己女儿的信中她颂扬了自己的父亲。同样,在休和他哥哥的关系中在手足情深之下也存在期望与失望,竞争和怨恨。所以休才会认为自己犯下了大恶,当时能救哥哥而没有救。这些自以为的大恶和深深的愧疚正说明人心中的善还是存在并且占据主要地位。

没有了宗教,人怎样从道德的深渊走出来?答案还是人。人的错误要由人自己来化解来原谅。先看最初,描述达尔文为了登上小猎犬号而父亲交涉的那一段就很有意味。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所成就,在青年人那里,这雄心或野心则往往与父母大有关系。在小说最后被发现的达尔文那被藏起来的一章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我期望做的不过是在某一领域小有成就,让父亲高兴而已。”这是道明**的出处,原来本来就有关人伦,并不只是为了生存与成就。然后,人与人之间的爱与理解也至少化解了部分的伤痛。这种爱在莉奇对她父亲和姐姐的原谅那里,在哥哥死后父亲与哥哥未婚妻为了帮助休走出伤痛所做的那些事情上,在休与贝丝在共同探索“阴谋”过程中结成的爱恋和理解上。听听那首奇异的诗歌《妖精市场》中,妹妹莉奇怎样拯救了她的姐姐:你想我了吗?/快来亲我。/别管我身上的瘀伤,/拥抱我,亲我,吮吸/我从精灵那里为你挤来的汁液。
这些都是《密码》所没有的。《密码》故事的悬疑性无疑是极其出色的,至于人性,丹·布朗好像根本就不感兴趣。它做的只是借助神秘的宗教血缘将人上升到超人,就是其中隐含的女性主义,也一样是被神秘化的,不是通过对一个独立个体的刻画来表现的。这就好像言情小说中,男子一定富裕而英俊,女子一定美丽而善良。直接把主人公定义为“超出常人”,是身为流行小说的内在要素,无可厚非。毫无疑问,《密码》成功了。那么约翰·丹顿呢?一切还是个未知数,这本在美国也刚刚于九月面世的小说,还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读者对它的评价。它不像《密码》专心于文化背景的营造,数字游戏的加入以及叙述中悬疑的设置,真是野心勃勃,它居然又要当畅销书,又要深入刻画人性。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成功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艾柯的《玫瑰的名字》就是一个。向原创者致敬。
作者:Antigo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