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坦荡识君子(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过早饭后,霍子侯照例出营门散步消食,顺便想想怎么样才可以在明日在天子面前过关
此时,营地到处对是一副忙碌的景象,三天前,天子就已经下令,命大军准备北上,返回长安。
因此,现在整个军营都处于忙碌的状态,每时每刻都有军人开始撤出军营,按照目前的速度,最晚在后天,整个天子行营就将完成撤离准备工作。
届时,这数万大军将沿着秦始皇当年走过的道路,一路北上。
其实,说起来,天子本来是不打算走的这么快的。按照原定计划,天子是要在这里一直等到神仙出现,或者派出去的使者找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为止。
不过计划总归是赶不上变化的。
神仙迟迟不出现,即使是现在最得宠的方士公孙卿也不敢再坚持说神仙一定会出现,只能悄悄的说:啊呀,我这里发现了一个大脚印,看样子是某种野兽留下的,可是这么大的脚印是什么东西留下的呢?好像,似乎,我昨天晚上隐约见到一个十几丈高的身影向东方走去呢!。
又或者找几个托,假装见到神仙:陛下,臣在东莱,见到一老人牵着一只狗与臣分说:吾欲见臣工,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天子听了这些话后,亲自去查看了那些所谓的脚印与老人牵狗出现的地方。
回来后就一言不发了,接着就发布了命令,决定动身北上燕幽,沿秦始皇当年的道路巡查边疆,再返回长安。
霍子侯在外面遛了一圈,感觉有些无聊,加之太阳逐渐升高,气温渐渐上升,也就没了继续看风景的心思。
“去张太医那里看看吧!”霍子侯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便对小蚕豆说:“顺便看看太医令那儿有没有千年人参,若有的话,便带几只回来泡茶喝也是好啊!”
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了,霍子侯发现,即使是身为冠军侯的他,在调养的时候,也没喝过后世调养身体极为常用的人参汤。
初,霍子侯以为或许太医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也就没怎么在意,毕竟,他不是医生,顶多就知道张仲景,孙思渺,李时珍。
但时间一久,霍子侯就发觉出异样了。
不单单是他,便连堂堂大汉天子刘彻,亦没用人参汤来补身子。
后世狗血历史剧中常见的人参炖母鸡场面,压根就没有。
记得在现代的时候,他那做中医的叔叔曾跟他说过,中国用人参做药的历史有四千年之久,《神农百草经》中就有用人参入药的记载。
怎么现在却没一个医生想到用人参给人补身子呢?霍子侯感到非常好奇。
要知道,人参可是大补啊,补一切虚妄之症,特别是野生参,功效非凡的很,人参须拿来泡茶喝,味道更是香甜,比一般饮料更为提神。
在现代,作为小市民,霍子侯也就只能拿些人工种植的人参泡泡当茶喝。至于野生的,压根就没尝过。
现在既然到了这个时代,成为大贵族,本来就想好好的大吃一顿千年野生人参炖母鸡。
可左等右等,就是没人给他送过来。在记忆中寻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有关于食用人参来进补的印象。
“肯定有什么地方被遗漏了……”霍子侯不动声色的思考着。
“人参?”小蚕豆听了一脸茫然,仿佛都没听说过这个世界上存在叫【人参】的东西。
“似乎是种药材吧?”倒是霍忠博闻广识,似乎是听说过:“只是很少听说有方家用过……少主找那个【人参】有用?”
“哦,我只是似乎记得听说过这【人参】好像大补而已……”霍子候急忙遮掩道。
既然连霍忠都只是隐约听说过有人参这么一味药,那就说明,在这个时代人参或许很少用来做药品吧?
这样的话,霍子侯当然是不敢继续谈下去了。万一不小心说出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话与词语,到时候就很难圆谎了!
要知道,此时,后世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与典故,可都还没有诞生。
“大补?”霍忠想了想,拍了拍脑袋,道:“老奴却是想起来了,似乎曾经听张太医说起过,好像有叫【人参】的药,吃多少都没事,只是方家用药须体察阴阳五行,变化循环之道,故用其甚少,一般,好像也就是拿这【人参】当枣子一般的零食吃吧,好像味道还不错的样子……”
“当枣子一般的零食吃?”霍子侯有些感觉难以想象了,就是这人参现在功效尚未被完全重视和发现,也不应该这么奢侈吧!
不是说野生人参生长不易,获取很难吗?
枣子是什么?在这个时代,枣树非常普及,一般人家的孩子嘴馋时,大人都是拿枣子打发的。
“暴殄天物啊!”等霍子侯将人参与枣子划上对等之后,他才终于明白为何他一直没见到有人端人参汤来给他喝了。
感情是这时代人参被人当作了消遣用的零食,偶尔入入药而已。
不过亦从侧面证实了,这个时代有着大量的人参资源,以至于人参可以被拿来当零食吃。
太医官的营帐距离霍子侯住的地方并不远,坦白说,也就是七八百步的样子吧。然,从此过去,却需要经过数道营垒。
这个时代的军营,根本不是后世三流古装影视剧中所谓【侠客】可以轻易来去自如的地方。
尽管霍子侯年纪还小,并未真个真正深入了解过这个时代的军队。
然,从一些从小就接受的基础教育与知识来看,这个时代的军队,简直就是一部严谨到令人发指的机器,它有着完整而严密的系统,以这个时代特有的规章制度来杜绝一切可能的漏洞。
单以出入营垒的口令来言,就复杂的令人发指:每天早上酉时,由值日军官到中军帅帐禀请当日口令。
在中军帅帐中,有一叠专门的竹简。竹简共二十四册,每册之上有行文或诗。

主帅选号时,是非常随意的在这些竹简中任意选取一行中的两个字。
上字为坐喝【值日者询问】,下字为应答【来人对答】。
通常来说,一册竹简有十五行,二十四册刚好三百六十行,足够保证一年之用。而且由于选取口令时非常随意,纯粹看主帅心情,这就又导致了有时候口令很可能是莫名其妙,南辕北辙的两个字,除非是神仙,否则,外人谁也不知道第二日的口令,更遑论从中得出些什么秘密了。
《三国演义》中杨修凭借【鸡肋】这个口令,就猜到曹操要退兵的信息,可称得上天才了。
可惜,杨修话太多了……
不知不觉间,霍子侯一行就到了太医馆的临时住地。
太医们都是文雅之士,自认为其传承的是炎黄精神,就连其典籍亦冠以【神农,黄帝】之名。故其住所,颇具先秦风格,其门口摆着三两株菊花,虽尚未到含苞之季,但却也看得出经过精心栽培,几点翠绿的叶子上还沾着几点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下如珍珠般漂亮。
门口的栅栏上,点缀着许多漂亮的野花儿,芬芳的气息,即使相隔十数步,依然沁入人的心肺之中,令人油然生出一骨子宁静和谐之心。
院子中几名看样子是太监的下人,正把一盘盘药材端出来晾晒,不大的院子中,已经摆放了不少的药材。
见到霍子侯一行人簇拥而来,端着药材的太监们,急忙放下手中的物什,退到院子两旁,恭敬的迎接,更有太监走进房中去通知。
霍子侯还未走到门口时,便见到七八位头戴冠帽,身穿袍服的男子匆匆从里面走了出来。其中,这几日来已经十分熟悉的张太医赫然在列。
“下官等恭迎大人!”太医官们齐齐对霍子侯深深一恭,双手一揖道。
恩,现在中国风骨还尚未受到任何摧残,大夫士子的脊梁坚硬如泰山,便是在天子面前,大臣也是有坐的地方的。
当年曹参为丞相时,甚至曾经亲口当面对惠帝说【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这话要是搁伟大的清朝,曹参同志不管功劳多大,恐怕也逃不过满门抄斩。
但,好在曹参是大汉人。所以,惠帝只好回答【善,君休矣!】。
您去休息休息吧……
既然连在天子面前,大夫士子都有坐的地方,那么面对其余人时,倘若不是上下级的直属关系,如现在这般深深一恭,做一揖礼,便算尊敬了。
霍子侯亦是郑重其事,回了一礼,道:“君等客气了!”
“这些日子以来,却是辛苦诸位了!”霍子侯呵呵笑道:“尤其是张太医……往后却是少不得还要叨扰叨扰……”
“大人言重了……”张太医出列一揖道:“此我等职责所在,万万担不起大人之礼……还请大人快快入内……”
便又吩咐人去端来茶水,收拾房间。
“这位是?”霍子侯左右看了看,却见众太医中间,还有一位穿着青色儒袍,气度翩翩,头戴大夫冠帽的中年官员列在人群中间。
他身材颇为高大,袍服虽然看上去有些破旧,但却干净非常,全然看不出有半点污渍。
在他的身边,还紧紧的跟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那少年看上去倒也还算眉清目秀,就是神态上看上去有些羞涩,好像有点怕生。
“呵呵,此乃当世鸿儒董公座下弟子吾丘子贡!”张太医见了,赶紧对霍子侯介绍道:“子贡兄学究天人,博览群书,更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子贡兄还精通格五之道,便是陛下也是赞许的呢!”
“原来是子贡先生!”霍子侯虽然不大清楚这位的来历,身份,但是张太医的学识,霍子侯还是很佩服的,既然他都认为这位【子贡先生究天人,那便想来也差不到那里去了。便连忙对那子贡先生再行一礼,对方亦有些诚惶诚恐的回了一礼。
只是听张太医口气,这位子贡先生便是天子也是知道的,但为何混的这样惨,连件好点的新衣服都没有?
带着这份疑问,霍子侯问道:“却是不知子贡先生老师是?”
对方一听此问,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便放出了万丈光芒,便连腰杆也好像直了几份,胸膛中更好像溢满了万千豪情壮志,仿佛在这瞬间回到了那年轻的岁月中。
“子贡先生的老师可是国朝鼎鼎大名的董公讳仲舒!”一边的张太医却是已经抢先一步回答道。
董仲舒!!!!!听到这个名字,霍子侯的第一反应是:好贼子!你竟然还活着吗?果真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不过,你可千万千万别落小爷手里……落小爷手中的话,看小爷不扒掉你的皮!
当然,这也就是纯粹的怨念而已。
要怪就怪后世董某人的名声实在太臭了,在网络上普遍流传着他为一己之私欲,而开启了对儒家经典【断章取义】之先河。
不过霍子侯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看那吾秋子贡的眼神变得有些轻视了。
注:人参这个玩意,的时候看武侠小说,以为自古以来就是珍稀的东西,贵的很。
直到某人,看苏东坡的故事,其中提起东坡先生写信与友人【只多寄好干枣人参,如无的便无须差人,岂可口腹万里劳人栽?】
这说明,至少在东坡先生的时代,人参便只不过是零食而已。
后来翻阅资料才知道,人参真正的贵起缘于李时珍著写《本草纲目》将其推崇为【补一切虚症】才一下子成为天下人重视。
所以,虽然人参很早就入药了,但一直以来不过是一味普通的君药,大多数时候应该是做零食吃吧。哈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