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场婚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祥瑞三年九月初三容尚书的孙女容韫兰奉旨入宫封为德妃。
六天后九月初九太子大婚,太傅之女文云舒以太子妃的身份进驻东宫。
九月十五祥瑞帝薨,太子继位,改元泽佑。
九月十六文云舒戴上凤冠,赐封敬惠皇后,容韫兰进封德太妃。
祥瑞三年的秋天最让京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这两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德太妃和敬惠皇后了。
德太妃容韫兰在世家容府中排行第五,是这代家主容尚书第三子的第二女。她于九月初三由一抬十二人抬的鸾轿以四妃之首正二品德妃的金册被迎入宫中,确实羡慕坏了不知多少春闺少女。
本朝的规矩,先皇驾崩,新帝三年内不可大举选秀。宫中的妃嫔大都是祥瑞帝作太子时府里带进宫的,可惜他正妃早逝,三个侧妃死了一个又贬了一个,唯一一个缠绵病榻封了贤妃,也只一年就去世了。因此各个家族的女儿们莫不盼着祥瑞四年初春的选秀,只是即使选中也得一级一级的往上封赏,哪有这个德妃运气好,据说只是一次赏花宴上的一见钟情,就直接鱼跃龙门封了妃。
虽说按制三年不可选秀,但很多帝王为巩固地位还是会在继位初迎娶一些有功之臣的女儿为后为妃的。然而德妃的进宫却让所有对政局闻风而动的老狐狸们百思而不得其解。若说想要拉拢容家可半年后就是大选了,实在没有必要现在多折腾一趟;若说想要借容家的势想对谁下手,可容家这些年在几大世家里已经势微,全赖它树大根深且与其他家族都有联姻才得以生存;最后他们也只能嘀咕是不是珠胎暗结了才会连半年都等不了,而事实是德太妃确实在一个月后传出喜讯,怀了先皇的遗腹子,于是这个说法得到了无数待选女的认可,一面羡慕也一面诋毁。
然而宠妃与太妃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德太妃虽然令人羡慕,但还不至于嫉妒,毕竟没有一个青春少女愿意挂上一个太妃的头衔的。就连容家的人也不免暗叹一口气,怎么那么好的机遇就碰上一个短命的了,真是时也,命也。
再来说这位敬惠皇后,那简直是一波三折,祥瑞帝册立德妃的第二天在早朝上下了第一道旨就为六岁的太子迎娶十七岁的太傅之女文云舒为太子妃,朝臣震惊,文太傅更是以年纪为由当场距婚,可是祥瑞帝一意孤行第二道圣旨立即就到了文府将接到消息正准备出门躲避的文云舒拦个正着,一番华丽文辞将云舒夸的天上有地下无,总之她与太子就是天造的一双,地设的一对。太傅接到消息赶回来,刚进家门第三道圣旨就到了,这次是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文太傅捧着三道圣旨进了宫,在御书房与祥瑞帝密谈了一个时辰后铁青着脸又捧着圣旨回了家。宫里便立即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太子大婚,太子妃是储君的正妻,整个仪式比起纳妃更是烦琐,终于在九月初九那天尘埃落定。
这桩婚事震晕了无数人,直到结束都没回味过来,所有人再一次百思而不解,祥瑞帝倚重文家是有目共睹的,若要联姻他可以自己娶文云舒为妃甚至为后也行呀,为什么要闹这么一出,六岁的太子与十七岁的太子妃,谁都会觉得无语。虽然无法想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还是有利可图的,半年后的大选,皇后的位置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太子妃的位置虽然重要,但太子年幼而皇上还不到而立之年,将来的事有太多变数,他们更希望女儿入宫为妃,最好再有个子嗣,因此对文家女儿为太子妃的这件荒唐事也没有太强的反对,而祥瑞帝的强硬态度也是这桩婚事能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大世家都有适龄的女儿要入宫,对于她们眼前的这两场突如其来的婚礼,德妃是纯粹的嫉妒,而对于太子妃更多的是不屑一顾了,嫁给一个六岁的孩子,等他长大,早已色衰迟暮了。可谁也没想到,六天后天崩地裂---祥瑞帝驾崩了!这个月接连的震惊到这里,彻底的震晕了每一个人。
太子妃成了敬惠皇后,德妃变成了德太妃,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短短的几天女孩子们提到敬惠皇后从先前的不屑一顾到现在满口含酸,而德太妃就从先前的羡慕变的幸灾乐祸,即使嫁的是皇帝现在也是个寡妇。然而就算如此她也有了个太妃的头衔且又有了身孕,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已是一定的了。而她们为了半年后的选秀已经蹉跎了年华,很多人十**了还待字闺中,如今断了入宫的路,回首才发现很多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大都婚配了,心里有怨却还只能怪天意弄人,只好口头上出出气,不过一个寡妇,一个童养媳而矣,只是命好住在皇宫里。
相对于女儿们的闺怨,一个个老狐狸们却感到了政局的凝重,改朝换代哪次不是血流成河,这一次太平静了.他们一向自诩手眼通天,可直至一切尘埃落定才回味过来,祥瑞帝肯定早已自知时日无多开始布署一切,可他们一点消息也没得到,大都被半年后的大选迷惑了,暗地里明争暗斗,又被这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两场大婚牵制住了注意力,搞的云里雾里,忽然间祥瑞帝就驾崩了,还没反应过来,猛回头幼帝已经坐上了龙位,一切有条不紊,现在想想,祥瑞帝肯定是借助两场大婚在宫里安排的一切.宫里京城也为了太子大婚全部戒严了,大部分军官也接旨回来参加储君的婚礼,留下的全是祥瑞帝的直系,有些是走不开,也有些称病未回,各种各样的理由因为人少也没起疑,还幸灾乐祸到底是年轻人这么傲慢迟早为上位者不喜,现在再想一切了然于胸,更震惊于祥瑞帝的心思缜密,谋而后动,还有如此冷静的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怕也容不下他们,想想就觉得心惊,还好现在幼主当政,政局有变,如何继续处政无不在心里斟酌再三。

九月十五祥瑞帝于破晓时去世,文太傅深夜入宫,但因为皇帝与他亲厚以前也偶尔会深夜入宫,也没引起太大的注意。清晨所有人站在朝堂上后发现祥瑞帝未到,刚要议论发现朝堂外多了很多侍卫,远一点的地方还有宫女太监开始布置白绫,一时面面相黜。然后六岁的小太子穿着龙袍跟在当朝太傅身后出现,一时鸦雀无言,所有人的目光都叮在那件异常合身的龙袍上。远远的忽然传来钟声,一下又一下,直至三十下结束,远远近近一下子哭声一片,满堂静悄悄的,直到小太子哭声响起,众人才反应过来全部跪下哀哭,之后一切就像事先编排过的一样顺利,太傅开始宣读遗诏,太子继位,国号泽佑,封原太子妃为敬惠皇后,文太傅受封辅命大臣,另兼内阁首辅,内阁人员更替……
每次伴随着血雨腥风的皇权更替就这样平静的结束了,然而以后朝堂上暗潮汹涌就要小皇帝自己面对了……
为了防止政权旁落政局不稳,新帝都是在先帝驾崩当日继位的,其后再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一般还会伴随着封后仪式。泽佑帝是在继位第二天就举行了他的登基仪式,立后,祭祖,告天,诏告天下,盛大而隆重。这是很多帝王都做不到的,帝王会为自己修华丽的陵寝却不会为自己的儿子准备登基仪式,而新帝好不容易抢到手的皇位,都会急着登基,诏告天下,几天内匆忙准备的仪式怎么可能既盛大又隆重,这几乎成了很多皇帝心中的遗憾。然而祥瑞帝早就为爱子安排好了一切,一个盛大的登基仪式对群臣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泽佑帝就在这样的盛况中站在了最高处,伴随着他的是他十七岁的皇后。
紧接着几天,封太妃,迁宫,为先皇守灵,停灵满三十天后迁入陵寝,盛大的葬礼……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已过月余。而所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皇登基饶是祥瑞帝事先安排,皇宫里刚开始一月也是人员错杂,大事无碍,小处却显繁杂无序。祥瑞帝妃嫔甚少,为便于管理,暂时关了不少宫殿,为了让众人把眼光投到半年后的大选,祥瑞帝下旨清扫所有宫殿,每个殿都要安排总管太监宫女过去,机灵点的大都知道以后里面住的才是后宫里真正的主子,莫不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
祥瑞帝的父亲天启帝妃嫔众多,各世家大都有女儿在后宫,后宫中便有了各方势力,虽然祥瑞帝继位后有子嗣的妃子去了王府,没有的全进了惜鸾宫,到泽佑帝继位后又全送到宫外行宫里。然而各方势力却依旧存在,只等着各方新的妃子进宫,所以这些人大都先争取进了各宫殿,为日后开始筑根基,连一些世家家主都对这事上了心。却没想祥瑞帝临终加了一道遗旨,重新关闭这些宫殿,分配过去的宫女太监依旧住在那里,负责庭院的洒扫,没有皇后的旨意谁都不允许擅自离开或更换差事。宫里因此一下子安份了不少,华丽精致的宫殿就这样清理的干干净净,又关上了它们的大门。外臣若想再在宫里建立曾经的势力,又无妃子在宫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顶多能用钱收买一些消息,至于真实度迅速度与以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祥瑞帝几乎具无弥细的为他的儿子考虑了一切,做事缜密,干净漂亮。若能多活几年必有更大的成就,可惜注定英年早逝,只能说天意弄人。
金秋十月,御花园的菊花一片灿烂,不管人间风云变换,他们依旧花开花谢。没有人会追究这宫里发生的一切,只会低下头赞一句“皇恩浩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