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日先生买回一本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时犹见故人,不忍释手。掩卷之余,,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此书自出世以来犹如一石激起千丈浪,争议不断。初读时是在“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代,在单纯安静的校园,虽说明白: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虽然也爱哼两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事实上那精彩而无奈的社会在我们稚气的眼里只是一个朦胧的影子。所以读此书时也难免受了一些外来舆论的影响,觉得其言辞尖锐,刻薄无情,丑化了我们中国人,伤害了我们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心里难免不快,甚至质疑柏杨先生写此文的用心。
如今历尽二十年的沧桑,挣扎于层层的看得见的,抑或无形的世俗的网,见惯了种种丑陋的人世百态,以一颗疲惫而洞察世事的心再次走进柏杨先生睿智的世界,重新体会他个性张扬下面对民族的拳拳爱意。也许他的文字象一把匕首,过于锋利,但也是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更象一块亮光光的镜子,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麽去改正。既然大家都能接受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为什麽对于柏杨先生对国民劣根的批评,我们就如此抗拒,不能平心静气以待之呢?就只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鲁迅先生处于黑暗的解放前,他主要通过塑造典型的小说代表人物阿Q表达对国民的批判;而柏杨先生身处和平的解放后,通过单刀直入的笔法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难道和平年代国民就不需要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先人有云:每日三省乎己。当然自省需要勇气与智慧,但深受几千年文明浸淫的我们难道还比不上我们的先人?

书中提及的酱油文化,令人感慨万分。中国人的虚荣,心口不一,爱说空话,死不认错的通病无处不在,影响至深。还有最具有讽刺特色的就是“官场”,古代文人悬梁锥骨,废寝忘餐,都是为了一朝高中功名,荣华富贵即随之而来。现代的“官场”比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更有过之而不及,逢迎钻营,官官相卫,依仗权势,欺压百姓,搜刮民膏,挥霍公款。。。丑恶而黑暗。而官商勾结,为了一己私欲,置人民的生命与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刚刚过去的八月,我们国家百年梦圆,万众一心,举办了一场漂亮的奥运会,现在虽已曲终人散,但余音袅袅,人们的热情仍未消退。此时却上演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其牵涉之广,令人痛心而气愤!刹那间多少家庭陷于悲惨的田地,老百姓本已摇摇欲坠的信心更是几近倒塌,“毒米,孔雀石绿,激素,苏丹红,。。。”,这纷乱的年代,我们还能相信什麽?!
如今,柏杨先生已魂归天国,还有谁来给我们当头棒喝呢?身为炎黄子孙,谁不爱自己血脉相连的母亲?但不断地掩饰种种陋习,不断地编织美丽的谎言,不痛切满目的疥疮,长此以往,我们泱泱大国的尊严与出路将何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