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忘情山水(二)世外桃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总是神往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闲趣,但身处高楼林立的都市,忙碌于繁重的工作与日常的琐碎生活,“草屋茅舍旁,袅袅炊烟中,采一束鲜花,煮一壶清茶,听一片虫鸣。。。”的画面,只能常常在午夜梦回之时撩人心怀,可望而不可及。
终于在这热情的夏日,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霏霏细雨中,轻轻走近心之所系,念之切切的“世外桃源”。正值暑期旺季,游人如鲫,心里不禁多了一份担忧,怕人们的喧哗会惊扰了它离世的清梦。在绿树的围绕下,一排青砖绿瓦的亭台楼榭错落有致,里间摆列着许多古老的耕织工具,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们娴熟的织布技术吸引了不少游客好奇的眼光,小忻还饶有兴致的推起那个年历久远的石磨,玩的不亦乐乎!我的目光却飘落在烟雾迷离的燕子湖上,它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清波荡漾,一抹抹袅娜多情的垂柳轻抚浅吻着清澈的湖面,诉说着绵绵的情话;那丝丝晶莹的雨滴仿佛在弹奏着一章缠绵的乐曲,含羞的湖水掀起了一圈圈脉脉的涟漪。而远处缭绕的山岚拥抱着秀丽的奇峰,袅袅的雾气扑面而来,模糊了我的双眸,潮湿了善感的心窝。
怀着欣然的心情坐上了一叶小船,驶向梦萦已久的桃花源。小船在绿绸般的湖面上裁浪剪波,远处阡陌纵横,村树含烟,一颗心也在轻轻摇曳,恍惚间自己是那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在纯净的天空里尽情地飞翔,忘情地引吭高歌,自由惬意。忽然一阵响亮的歌声传来,原来是岸边的歌台上,一群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们在载歌载舞,以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舞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绕过歌台,小船转入一条窄长的水道,曲径通幽,没有人工的痕迹,燕子湖和后面的桃源衔接得天衣无缝,自然融合为一体。航道越来越窄,一点点的光亮也湮灭了,小船在黑暗的通道里逐渐进入一个小隘口,令人不禁担忧是否已“山穷水尽疑无路”,正在思量之间,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片嫣然盛放的桃花林映入眼帘,开在仲夏的桃花美得有点妖娆,鲜艳得有点眩目。顺流而上,湖的两旁错落的农舍半掩在青山绿树之中,门前一棵棵枝叶繁盛的榕树,髯须飘飘,仿佛在絮絮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那一片片茂密的竹林,枝曳翠漾,生气盎然,只是那轻吟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散发临修竹的东坡居士此刻又在何方?还有那一垄垄绿油油的菜田与悬挂着累累果实的瓜棚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新气息,一群顽皮的孩童在嬉闹追赶,鸡啼犬吠隐约可闻,还有坐在门槛上叼着烟斗的老农,悠然自得地吐出一圈圈浅浅的烟雾,而湖边三三两两的妇人边洗衣服边闲话家常,那槌棒在青石板上一下一下敲出一行行古老的韵律。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慨叹:不知今夕何夕?但遗憾的是在一排简陋的农舍中赫然耸立着一座钢筋水泥建造的新式楼房,显得鹤立鸡群,更破坏了这一派田园风光和谐的自然之美,令人不禁暗自轻叹。

小船缓缓前行,与一叶行驶中的竹筏擦肩而过,划浆的是一位带着草帽的老伯,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淡然的神色,船头与船尾均站立着一只披着浅灰色羽毛的水鸟,它们安静淡泊,无视于众多游人的目光与喧哗,也许它们已习惯了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坚守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那里四季云淡风清,鸟语花香。。。
突然间人们都热情高涨起来,兴奋地大叫:巴麦(当地的方言:朋友的意思)!我不禁定睛细看,原来是一群身披树皮羽叶,肤色黝黑的土著手执长矛鱼叉,在岸边的空地上跳起原始部落特有的舞蹈,粗犷奔放,活力四射。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我的心里却无由来的涌起一丝丝失落,一路上一些刻意的表演,令这一方净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淳朴与自然,当商业化的气息逐渐渗透到这桃源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到时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呢?
天地悠悠,山无言,水无语,心底依依的柔情,染上了一抹难言的忧伤,别了!世外桃源!别了!我的桃源梦!
­
(注:此“世外桃源”位于广西阳朔县内,因其得天独厚,与陶公笔下的《桃花源记》极其相似而得名。)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