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云开雾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突破辟谷篇第五层,于为入定了八天,尔后,寻访其他知青又用了一天。
再次回巴颜村后,于为从玉藏戒指中又拿出两条烟,然后到生产队长家报到。于为将近十天才回来,队长并没有多问,在农村,人们走亲串戚时,玩一两个月是常事。与队长闲谈一阵后,于为才告辞。
从第二天开始,于为加入了正常的劳动。自一九七六年九月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于为才重新参加生产劳动。突破了辟谷期第五层后,生产劳动对他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但于为怕暴露秘密后引来麻烦,因此,还是如没修炼前一样,按部就班地劳动,社员们自然不会发现,只是感觉于为比以前能干多了,人也变得越来越精神。
白天,于为踏踏实实地参加劳动,晚上,就进入如意居中打坐,巩固新增加的功力。
十一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小广播中传来消息:**事件平反了。于为本来早也心如止水,但这时也禁不住激动起来,啊,终于出头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于为平静的生活开始被打乱。呵,小小的巴颜村,居然藏了个“四五运动”的英雄,这还不算,而且还有见义勇为的事迹,这还了得,该大书特书啊。一时间,县里,公社里,大领导纷纷前来慰问,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于为成了村里的大忙人,也成了小县的大名人。实在推辞不掉,于为还到县上和公社作了几场报告,平反是不用说的了,工作也马上解决了,是到县林业局。这样的优秀人才不用,还用谁!当然也还有姑娘主动写信给他,表示希望成为事业上的榜样,生活中的伴侣。
按于为意思,本不想到县上工作,但找不到理由推辞,只得同意。离开巴颜村前,于为挨家挨户都道了别。到生产队长家,免不了又是一顿酒。到戚大婶家时,大婶既为于为感到高兴又舍不得,于为在巴颜村多年,受戚大婶惠顾最多,与戚大婶之间,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情谊,现在要离开村里,也有种舍不得的感觉。
到县林业局后,于为先在办公室熟悉业务。办公室主任是局里的秀才,据说文笔最好。于为一上班,主任就拟了个提纲,叫他草拟份总结。于为听从安排,用了五天时间收集材料,又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写完,然后交主任过目。
主任阅后,提笔将第一段涂掉说:“小伙子,还不错,我帮你润色一下,开头最重要,要这样写。”只见主任想了一会儿,随即在稿子空白的地方刷刷刷地写道:
“欢腾的歌声唱起来,丰收的锣鼓敲起来,山笑水笑人欢笑,祖国处处是新貌。今年上半年,在局领导的亲自领导下,我们局也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形势一派大好,……”。
写完后轻声念了一遍,改了两个字,又看了看,然后满意地点点头,把稿子递给于为道:“可以了,去叫打字员打出来上报。”
在办公室打了半个月的杂后,于为被安排到林管股工作。
林管股主要负责植树造林,于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工作扎实。一年后,局里要他任股长,于为以自己没有领导能力为由推辞,但拗不过组织,最后只能同意。于为在林业局一干就是五年。其间,回天津两次,其中一次是参加妹妹和张强的婚礼。父母见儿子终于出了头,心情十分舒畅,变得年轻起来。母亲又要给于为张罗对象,于为怕影响修炼,谎称自己正在恋爱,并说姑娘就是自己单位的同事。
五年间,社会变化相当大,不必细表。于为每到夜晚就一直打坐,巩固辟谷篇第五层的修炼成果,体悟身体变化,但一直觉得离彻底巩固还差一点点。虽然这样,但于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于为虽然已经三十岁出头了,但是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模样,原来身高一点七一米,现在一点七八米,体重维持在一百六十斤左右。虽然一点八米是上不去的了,但于为以前人就长得就比较清爽、耐看,现在修炼后,肤色白里透红,体态匀称,举手投足游刃有余,姿势大方,加上有意无意间,眼神里时会流露出一丝沁人光彩,成熟自信,于为比原来更有气质了。于为明白,自己身体已经定型,按仙缘法介绍,突破辟谷第五层后,身体就定型了,今后只有气质会随着修为的加深而变化。
现在于为看书速度之快,已非常人所及,只需五六秒,即可看完一页,而且只要愿意,即可过目不忘。这五年,除暗中修炼外,还把在县上所能搜罗到的书看了个遍,无论是社会科学书籍还是自然科学书籍,都读得津津有味。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学问功底越来越厚。于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局里的公认,还被选为职工代表,局里开始有人建议提他做副局长。
正在这接骨眼上,行署林业局派人来检查工作,由于主管林业的县领导和局领导有事,没去路上迎接,检查组长很是不满意。平时,本来检查组长就对这个县领导有些意见,觉得对方平时在自己面前很拽,现在,对方居然不亲自来路上迎接自己,心里非常不高兴。于是在检查期间,虽然不好拿工作说事,但对接待的问题却横挑鼻子竖挑眼,搞得局领导和县领导都非常被动,托关系说人情,下了许多小,给足了对方的面子,才基本把事情平息。这次检查是由于为负责接待的,于为因此也非常被动,实际上,于为不过是按惯例行事罢了。后来,在讨论林业局配副局长的会上,谈到于为时,主管林业的县领导说,于为同志工作能力强,有原则,但还需要继续磨练,建议暂缓提拔。
于为性情洒脱,对自己没被提拔,并不以为意,本来就志不在此,所以旁人给他报不平时,也只是笑笑,仍然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于为如今是什么境界,常人怎能理解!

现在于为考虑的是离家这么多年,该是照顾双亲的时候了。于是开始活动调天津工作,实际工不工作,对于为来说没什么实在意义,于为平时把大部分工资都汇给了家人,有时也找理由送些给戚大婶家,只留下少量,购买对他来说还是必需品的衣物。但如果不要工作就回天津,父母一定会心焦,还有,自己已经三十来岁了,一直单身,该怎么办才让父母亲不再为自己操心呢,对这个问题,于为一直很头疼。
这天,于为到巴颜村查看造林情况后,顺便到戚大婶家看看。包产到户后,村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大婶家新盖了瓦房,屋里正招呼客人,透露出一片欢快的气氛。大婶正在做饭,见于为到来,非常高兴,忙从厨房出来,问长问短了一阵,然后又向于为介绍客人,客人肤色红润,容颜秀丽,是大婶的远房侄女,名叫戚君慧,现在天津纱厂工会工作。听大婶介绍后,于为这才记起,自己刚到巴颜村时,大婶曾经向自己说过,她在天津有亲戚。大婶介绍完后,又忙着做饭去了,于为坐下与戚君慧闲聊。
一阵闲聊下来,戚君慧非常惊奇,没想到,在这样落后的地方,竟然会有于为这样的人,谈吐得体,知识渊博,连对纱厂的工艺流程中一些关键环节,都比较清楚。戚君慧在纱厂已经工作几年了,虽然对工厂的生产情况有一定了解,但自问也不如于为。
饭毕,于为本拟当晚赶回县城,但戚大婶说,小戚明天也要去县城坐车回天津,请于为作个伴,于为只有答应,当晚于为就宿在戚大婶家。
第二天用过早点,又在大婶家闲聊到九点后,于为才在大婶的千叮万嘱下,陪着戚君慧走了。
巴颜村没有通公路,从戚大婶家出来,要先走五六里远的山路后才有公路,然后再找顺路车去县城。这条山路全是下坡,现在已经是五月,坡上到处是野草,淡红色的红三叶、蓝紫色的马莲花和金黄色的小顶冰花时而夹杂其间,你躲我闪,生趣盎然。坡脚下,顺着一条闪着水光的小河,是一大片望不尽边的熟地,地里的春小麦长势正好,远处望去,直如如一整块绿色的绒毯铺在地上,煞是可爱。
一路上戚君慧兴致很高,不停地向于为请教那些花草的名字。戚君慧的情绪带动了于为,于为也很高兴地尽量解释。两人一路上对周围的景物指指点点,不知不觉,就到了公路上。路上,戚君慧还偶尔问一两句于为自身的情况,于为除修炼的事情外,对其他的事也不隐瞒。于为还不知道,昨天晚上,戚大婶就把于为的事情一五一十,全告诉姑娘了。戚君慧特别问于为,怎么对纱厂的工艺技术这样了解,于为说是从书上知道的。
自从昨天见到于为后,戚君慧就被于为的气质所吸引,当晚于为走后,就旁敲侧击地、不停向戚大婶打听于为的情况,戚大婶是过来人,哪里看不透姑娘的这点小心思,她也知道,自己这个侄女虽然二十五岁了,但一直未许人,戚大婶对于为就象自己的儿子样对待,也希望于为早一天成家,看自己的侄女和于为倒也般配,打心眼里愿意撮合,所以就把于为的情况详细向姑娘谈了,其中难免过誉之处。
到公路上没等多久,顺利搭上了一辆货车,傍晚到了县城。招呼驾驶员吃完饭后,于为送戚君慧到县委招待所住宿,路上遇到林业局长,局长当着戚君慧的面问:“于为,是你的女朋友吧?”于为连忙说:“不是不是,是戚大婶家侄女。”两人一问一答,一旁的戚君慧脸都红了。戚君慧在工厂时,虽然追她的人也不少,但她一直没答应过谁,她母亲为此很之发愁,她劝她母亲别急,说姻缘自有天定。这不,见了于为后,戚君慧开始胡思乱想了。
戚君慧这次来看望戚大婶,主要是为完成父亲的愿望,父亲老了,一直想再到巴颜村看看亲人,但无力长途奔波,戚君慧见父亲思念老家心切,于是带了礼物,自告奋勇来到了巴颜村。本来准备看望完亲戚后立即赶回天津,没想到遇到了于为,算算时间还不紧,戚君慧于是准备在于为所在的县城玩两天。这一来,于为只得请假相陪。
小地方没什么名胜,两天里,于为带戚君慧走完了附近尚值得一游的地方,无非是在野外走走。念念不舍地回到天津后,戚君慧给于为写信报平安,此后,两人时常通信,相互越来越熟悉。戚君慧自告奋勇,要帮于为联系调回天津的事。于为想到父母老了,也想回天津,以前还曾经活动过,但没有结果,现在人家主动愿意帮忙,哪里会有不答应的。
戚君慧还真行,过了一段时间,于为调动的事就有了眉目,张强知道后,也从旁协助托了些人情,于为调动的事终于定下来了,是戚君慧所在的纱厂同意接收于为。过了不久,调令来了。得到调令后,于为先在县城向所有的朋友和同事一一道别后,又带了些礼物,回巴颜村再次看望了戚大婶和原来的生产队长后,才踏上归程。一路上,自然也不需要坐车。
于为一九六九年来到西北,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八三年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到纱厂后,于为被安排到厂部技术科任技术员。技术科在机关办公楼,去办公楼的那条路上,两边全是石榴树,戚君慧早就盼望于为回来,在于为到纱厂上班的第一天下午,就见戚君慧笑吟吟的站在路边石榴树下,正等着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