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闲谈:关于大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刚和江阳,在闲暇聊过大学。
江阳笑道:“大学,是个诲人不倦的地方。我就被大学‘诲’(毁)了四年!”
杨刚:“呵呵,不是你上了大学,是大学上了你!”
江阳微笑着说:“其实,大学只是提供给你到了一次加个自我的机会。大学好比是一台综合型加工机,你好比是一个毛坯,是一块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工件的坯料。在大学四年,你在不断的塑造自我。究竟将自己塑造成什么,这个主动权在你的手里。
日子一天一天过,你在慢慢的加个自我:是在不断的磨去自己的棱角,还是在不断的磨尖自己的棱角,是在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弱项,还是在不断的弱化自己的强项,是在变得‘泯然众人矣’,还是在变得越来越与众不同。”
杨刚欣喜的赞同:“千军万马争着挤过高考这独木桥,一年又一年。
过桥之前,似乎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发现桥对岸的曙光,渴盼破晓的晨光,心急情切,志在必得或豪情满腔或跃跃欲试或摩拳擦掌;然而考上大学了,通过独木桥,进入了大学校园,许多人的失落感远远强于成就感,发现以前吸引自己的大学的光芒,不过是千里之外的一点烛光,真正走近了,感觉其光环不过如此,甚至有一些被骗感。
似乎自己盼来的,不是一点点光明的前景,而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现实。自己头上没有什么天之骄子的圣环,有的,只是在随着不断的扩招而对应的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就业似乎越来越难。大学专业越来越多,自己的专业好像比自己当年选择它时贬值了很多。大学学费越来越高,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
江阳:“大学,是个小社会,是个万花筒。
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对应眼中出现一千个贾宝玉;一万个人读大学,对应会产生一万种大学情怀、一万种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一万种校园感受。
我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总结一下非常简单:我付出四年的青春,付出四年的人民币,换回一张小纸片——一张大学毕业证。如此而已。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换。
至于这个交换是否等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可能会说,何必费这四年、费这些学费呢?出门找个电线杆,根据号码拨通电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假证拿到了,短平快,多有效率?
有的人可能会说,假证在网上一查就露馅儿了。还是得实实在在得学,拿个实实在在的证。不然,心里不踏实。
有的人的大学生活,真正过着如同大学这个英语单词的谐音的日子: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的音)”
谈了一些对于大学的总体评价,又谈各自的一些经历。
杨刚追忆道:“我的大一,不是在学校的本部上的,是在学校的分部:北院。
北院比较偏僻,在市郊。当时,北院的门口只有一路公交车。这唯一的一路公交车,连接着火车站和北院。我清清楚楚的记着,是84路车。而且,我是提前一天去学校报到的,正赶上这一路车正式通车,举行首发仪式。我当时坐的车,前面还都挂有大红绸花,特别显眼。
按照录取通知书上面的时间来报到的同学,是做学校专门接新生的车,从车站来到北院的。因为我是提前到达的,辅导员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些接待新同学的任务。也许加上我长得有一点老成,当天,很多同学都以为我是老师。其实我只不过就是仅仅比大部分同学早来一天而已。
由于北院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周围没有繁华的灯红酒绿,缺少大城市的氛围。我呆在北院的这一年,它周围没有大超市、没有银行、没有网吧、没有大医院、没有邮局、没有服装城,甚至连一台自动取款机都没有。同学们都是在周末坐车,去临近的一个批发商城,到那里去取钱、买东西。
正是因为北院有点与世隔绝,所以这是一个治学的好地方。我感觉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在这个分校不像读大学,倒像是读高四。它有一个不大的图书馆。说它不大,是因为它比总校的图书馆小多了。但是我不能说它小。因为那个图书馆,是我到读大一为止,见过的最大的图书馆。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面,我可以尽情的遨游。
北院的球场挺大的。但是比起总校的来,它又显得有点寒碜:总部的球场,不论是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地,都精装修了。而这北院的球场,是除了图书馆之外,我的课余时间花费的最多的地点。
升入大二,来到了南校:学校的总部,也就是学校的总校。它的周围是那么的繁华。我的心,也随着环境的改变,变得浮躁起来,再也没有回到在北院的那种比较平和的心态。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不论是在北院这个分校读书,还是在南校这个总部上课,各有利弊。
我们学院有这么一个规矩:新生入学,都是在北院读大一;升入大二之后,才搬到南校。
我在大三的时候,刚刚开学不久,去迎接新生。当时,我和新生说了我们学员的这个规矩,有很多学生羡慕南校。我就实实在在的告诉他们:说实话,其实我现在还羡慕你们呢!好好珍惜你的时间,不管你是在北院还是南校。我的大学时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半了,而你们的才刚刚开始!”
江阳高兴的拍着手道:“我想起,在校的时候,同学们之间流传这么一段顺口溜:
过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
过了星期四,快的没法治;
过了星期五,还剩一上午;
过了星期六,一周就跐溜啦!
我们到了大三,人手一个手机。有的同学,是早上起床,然后早早去教室。有的同学,是上午起床。晚起的就给早去教室的发短信:如果今天老师点名,帮我喊到。一会对方回了:今天老师没有点名。宿舍的马上回道:那我接着睡!”
杨刚感叹自己的学校和江阳的学校之间有差距:“我只不过比你早一届,你只比我晚一年入学,班上的手机普及率就高出如此!”
江阳补充:“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因为我们是工科院校,而你在师范类学校。”
杨刚有点自豪又自嘲的乐道:“我进大学时,在‘三电宿舍’:宿舍带电的即电灯、电话、电风扇。而毕业时,所谓的‘三点宿舍’是指有电话、电视机、电脑网线。
我们师大,最出名的是从大一到大四,年年跑操,天天查卫生。只有当你大四下学期开始去学校教育实习了,你才不用跑操。而被子仍然要叠豆腐块。”
江阳:“我是今年刚刚毕业的。毕业后直接来到西点学习速录。我的感觉是从一个学校来到了另一个学校。”
杨刚:“我毕业一年多了。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现在有的已经结婚,有的已经是正式的爸爸妈妈了:生了宝宝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多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大一大二发生的事情,好像就是在昨天一样;可是一转眼,大学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
江阳:“迎新晚会、迎新球赛、联谊班级联谊宿舍,参加社团活动,五彩斑斓的生活,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有点目不暇接。
心态也在变着。辅导员老师就曾经说过:看着你们一个个小伙子大姑娘,入学时有点怯生生的面孔,在校一天天,好像忽然之间就变成熟了长大了很多。
由新入学的有点失落有点迷茫有点新奇,转而走到了期末,迎来了期考。
一次考试如同一次战斗:试卷上面密密麻麻的题目就是你迎头的枪林弹雨,学生凭借积累的知识作为武器与之短兵相接。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用身经百战来形容,毫不为过。
大学里面的期考,是大学生活里面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
首先是备考。复印室这期间的生意最好:长长的队伍排着,等待复印资料的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而往常这里的客流量根本达不到如此之多。
考前疯狂的学习。半年的知识,要在极端的时间里面像灌鸭一样灌到脑子里。
考试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奋笔疾书……
考完了,又有人在担心:是不是没有及格而挂科。”
杨刚:“成绩出来之后,几家欢喜几家忧,几家欢乐几家愁:通过了,如释重负。没通过,还得补考。”
江阳:“对。期考,总是如期而至,循环往复,准时上演,好像日升日落、春华秋实。
大学的课程,往往是老师在一学期之内开展,学生在一个月之内因为复习而学完,大家在一个星期之内为考试而决断,在考完的一天之内忘记它。而当一年之后有人谈起这门课时,往往只记得其中的逸闻趣事而不记得什么专业知识。”
两个人又转换了话题。
江阳:“在大学的青春岁月里面,往往夹带着一份青涩的恋情。而这,是茶余饭后或者卧谈会上津津乐道的话题,常谈常新。
这个话题在展开时,可以以小见大,可以以大见小:先从一点一滴入手,摆事实后做总结,或者先下结论然后举例论证。”
杨刚:“还有,在大学里面谈对象,往往是在追求一段唯美的爱情,而且不论成败,都可以丰富课余生活、锻炼交际能力、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呵呵。
而踏入社会后的谈对象就不同了:是为了谈对象而谈对象,目的非常明确、主题非常鲜明。
在大学里追女生,一般来说是挺轻松的、没有多少悬念的事。如果你感觉你却追得步履维艰、费尽周折、非常困难,那么八成是你追错了对象。那就劝你还是省点劲吧。
如果你持之以恒,最终才尽力追上,那么还不如结果是你尽力也没有追上。因为,如此艰辛、排除万难才拥有一个女朋友,足以证明你们的所谓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而且,她之所以犹豫不决、拿不定主义、迟迟不答应你或者是逃避、不接受你,说明她的潜意识或者是第六感里就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呵呵。
考学、入学、落差、适应、手机、宿舍、恋爱,除了我们刚才谈论的这些,还有很多关于大学的话题。比如上课站位、清洁文明、英语考级、计算机考证、勤工俭学、考研就业,等等等等。”
江阳:“一谈到上课占位,脑海里面就会蹦出许许多多的故事。
有过一个宿舍的人排除一两个代表同时占位的时候,是在大家都得上的必修课;有过单枪匹马自己占位的时候,是在一个人选中的必修课上。
如果老师讲得非常有趣,或者是该老师的课不易学、难通过、以往补考的多,那么大家在这一门课前,是争先恐后的占据前面的有利位子,以便听得清楚、看得清楚、做好笔记。如果老师讲得内容枯燥、不吸引人,很多同学就喜欢占教室后面的位子,以便能够在课上睡觉、看小说、写其他科目的作业、甚至是忙着写情书。
争占前面的位子,可以用‘抢位儿’来形容。而占位用的东西,五花八门。书本、水杯、书包,是比较普遍的。常见的,还有写上‘占位’‘有人’这类字眼的白纸、报纸。有的人坐垫儿、靠枕占位。有的人用纸包好砖头来占位,巨夸张。有的人拿胶带把写好占哪一天呐节课的说明贴在位子、桌子上面,有创意。
有的课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占位,有的课需要提前半天、一天就得占位。
有胆子大的,看到教室里好位子都被占了却因为离上课时间早没有人,就把占位的书本等东西统统收到讲台上,空出位子,让人重新占。

占位,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的人,甚至打出广告‘占位加代上课’,以此收费作为兼职。
有的人,因为占位挤坏了教室的门撞破了玻璃。”
谈着占位,话题又转到了清洁文明。
江阳谈了一件趣事:“我有一个舍友,他的床单从来不洗。
他两条床单。第一条铺的时间久了,就从床上收起来,拿到宿舍楼前的晾衣绳上面晒太阳,美其名曰‘紫外线消毒杀菌’。然后弹一弹直接叠起来收到衣橱里面,铺上第二条床单。第二条铺的时间久了,晒一晒收起来,铺上第一条。如此循环,一共四年,他的床单,因此而变得质地坚硬,摸上去好像比人家的都厚。哦,不是好像,是由于他的独创使得他的床单确实比人家的厚,以至于他的床单能够轻轻松松的折出直角,甚至能够像报纸一样叠成的东西。
猛啊!
这个哥们儿,还有很多故事。
他喜欢吸烟。在宿舍,他的烟盒从来不扔。起初,他的烟盒是放在抽屉里。结果,一张公共的桌子,六个抽屉,没多久就让他的烟盒装满了四个。后来,他就直接往桌子上面的电脑机箱旁放烟盒。几个月下来,桌上的烟盒堆成了两大堆:一堆摞成纯平显示器的样子,一堆摞成主机箱的样子。”
杨刚笑了:“我上大学时,每天周一到周五,早上都得在学校南门的广场上集合,然后跑操。我起床后,总是先跑到南门,买一份《齐鲁早报》,然后再去列队跑操。周六周日,我也买早报。
一天一份早报,所以,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都能卖掉厚厚的一摞报纸,换来钱买成可乐,和舍友分享。”
江阳问杨刚在大学时,英语和计算机考级的事情。
杨刚微微一笑:“我在校时,英语四六级是百分制,六十分及格。
我的四级是60.5分通过的,而且是只考了一次就通过的。而六级考了N次,最低的一次是53.5分,最高的一次是58.5分:差着1.5分及格。
真晕!”
江阳:“为了通过大学的英语、计算机考试,许许多多的学生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是几倍于花在专业课上面的时间。
而对于英语、计算机和考研,衍生物很多:书籍磁带、培训和辅导班、甚至培训学校,形成了一个有着极大潜力和资源的市场。
英语、计算机和考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些,特别是英语,在陈丹青先生的故事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想多说什么。陈先生当年英语零分而被录取,陈先生今日因为英语政治招不到研究生而愤然辞职。中国教育制度的暗疮毒疹活生生的亮在我们面前,而让人伤心的故事在一遍又一遍的上演,却无人能作为神医将这病根一刀切除或者药到病除。
我只能感叹。
这些事情,肉食者谋之。
这些事情,我只能期盼。
期盼不断的教改,期盼越改越好。
我曾经和很多同学聊过我们的大学中学小学。
我觉得,我们的小学浓缩成四年即可,而初中可以考虑改为两年。这就比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省出三年的时间。这只是我的想法,一个很多同学都支持的想法而已。
当然,大学和中学、小学一样,也在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
接着,他们又谈到了逛书店和考研,尤其是后者:考研。
逛书店是杨刚在校时养成的一个习惯,后来成为他的一种乐趣,也可以说是一种爱好。
书店一进门的地方,往往摆着畅销书、新书,是店里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杨刚常常驻足于此,花费的时间不一定长或短,要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书:是不是吸引自己。
在校时,杨刚曾经打算考研。为此光顾书店,首先是考研指导丛书,比如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指南、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然后是英语和政治:公共课,有的专业还得考数学,其次是专业课的书籍。
考研的大军,每一年的队伍都在扩大,人数在不断的增多,这一方面就逐渐形成了考研产业:考研辅导书籍、考研辅导磁带、考研辅导课件和考研辅导班等等等等。
杨刚所在的高校,考研的很多。尤其是他所在的学院,更是考研成风。校园里常常看到同学背着一种黑色的单肩包,大家戏称为“考研包”:因为背着这个包的人,大多就是将要、正在和已经考研的人。
杨刚:“我们班里45个人,有40个报名考研的。
报考的方向,一是中科院,二是师范院校。大都是已经有师哥师姐考入的学校。
毕竟有先锋开辟了根据地,心里更向往、也觉得报考更踏实。
师哥师姐毫无保留的传授我们考研经验,并给我们提供以往的考题,告诉我们相关导师的信息。
可以说,没有师哥师姐的这些帮助,我们班不可能考上那么多人。”
杨刚详细讲了起来。
他做了一些考研的准备。他曾经想考中科院在上海的一个分所。上一届的一个师兄考上了这里。他在大三下学期去拜访过这个师兄。师兄非常热心,给他详细讲了自己的考研之路,列举了很多考试与复习之中的方法问题,其中的一些是活生生的经验和教训,还把自己手中的历年专业课考试试卷送给了杨刚。杨刚对师兄非常感激,他想请师兄吃顿饭,可是师兄婉言谢绝,说等杨刚考上以后再请也不迟。
杨刚复习了一段时间,也报名了。距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很多同学改变了自己的战略战术。有的同学复习的进度比较快,掌握的好,一改平时起床很早的习惯,比如从五点改为六七点钟,多睡一会儿多休息一下;有的同学复习的进度比较慢,没有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就把平时起床的时间提起,以便于多出复习时间,赶进度。
第二天就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了,杨刚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不考研了。读研还得三年的时间,谁知道三年之后就业形势如何呢?也许三年后研究所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和现在的本科生一个样子。那还不如我现在就找工作,三年之后我就有了自己的资本:三年的工作经验,这是无形的财产,是买也买不到的。如果读研,三年之后再找工作,相当于从头再来。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杨刚自己也有点奇怪:我为什么会这样想?他反反复复考虑,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也有道理。
晚上,他回到宿舍,和舍友谈了自己的想法。舍友各抒己见,最后的结论就是大主意和大方向由杨刚自己拿出主意,每个人的意见仅供他参考。
杨刚郑重的向在场的每一个宣布:明天自己不考研。既然下定决心想早早参加工作,那就一心找工作。明天的考试也没有必要再去尝试了:不给读研这条道留路了、不给上研究生这个计划实施的一点点机会,也不要再想什么复习了这么久可惜不可惜了。
找工作代替了考研,成了杨刚新的目标。跻身招聘会,签就业协议,顺理成章。
杨刚:“这就是我大四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刚刚开始的内容,也开始说是我大四主要时间的简单经历。”
江阳:“我们院系,不像你们考研的那么多。
我当年,压根儿就不想考研。”
谈到大学的方方面面,两个人有很多的话题展开,也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和喜怒哀乐。
时间在畅谈中不知不觉的度过。
杨刚:“现在回想起大学生活,记忆的闸门瞬时开启,有千言万语想吐露。
大学生活,是珍藏在记忆里面的一串珍珠。之所以珍藏它,是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只能拥有一次大学生活。而且,它是无可替代的。你的欢笑泪水是一粒粒的流光溢彩的珍珠,每一颗都是你自己特有的,是千金难求的。
大学生活,是收藏在记忆宝库里面的一道长卷,如同一条价值连城的《清明上河图》。它的作者是我自己,是我用青春这只画笔,饱蘸青春岁月,用四年、一千多个日夜,用心勾勒的。
大学生活,是我自导自演的一出长剧,我是导演兼主角;大学生活,是我自弹自唱的一支长歌,我的心声配和弦;大学生活,是我字斟句酌的一部作品,记载了我的曾经、我的往事。”
江阳:“我现在记忆犹新的就是大四下学期。为了毕业论文码字;毕业论文完成了,为了工作有时急得比热锅上面的蚂蚁还团团转;工作落实了,喝酒——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常常喝醉。
其实,有时是千杯不醉:心里清楚得很、明白得很,只是感觉毕业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同学在一起的日子一天天少了,毕业分别之后还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所以生出许多的伤感。
人都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在一起生活了四年。曾经是朝夕同窗相伴的,一眨眼就要毕业分手各奔东西了,真有点难舍难分。
各个院系都组织欢送联欢会。大四的学生对此最积极。我现在清清楚楚记得我们排练、演出欢送联合会的情况。这些,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些情景,现在历历在目,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了。”
江阳的语调变得有点伤感:“6月底离校,6月20日欢送联合会。对我们大四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大型集体活动了。
选节目、排练、彩排,一丝不苟。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联欢会,还是自己大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很多人就要毕业踏入社会了,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在学校里面亲自参与的文体活动了。每一个节目都是在精心准备,包括服装、发型、鞋帽、上下台等等的细节。
那次晚会,主持人都是大四要毕业的。大部分节目的表演者都是大四的。节目从晚七点开始。歌舞、小品、朗诵等等,一个紧接着一个。特别是其中有一个节目,是配合幻灯片与背景音乐播放的朗诵。朗诵的题目就叫‘我的大学’。
幻灯片里面,有着典藏的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短片。从新生入学报到的那一天开始。人山人海,家人陪伴入校。然后是排队交钱、整理床铺、领取生活用品……
接着,是军训。清一色的服装,在烈日下的操场上,练习踢正步。在晚间的拉歌、在宿舍叠豆腐块。在国庆前的阅兵……
球场上挥汗如雨、洒脱狂奔,赢球时的欢笑、输球时的泪花……
卡拉OK大赛得奖后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勤工俭学,一起打扫学校的大礼堂、一起擦拭图书馆的书籍、一起为做家教而去路边摆牌等待……
上课是讲台下一片明晃晃的眼镜儿……
特别是大四生活,是里面的重头戏。
考研教室里,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埋头苦读的身影……
足球友谊赛后,队友教练的全家福,永远的定格在球门前……
毕业生的书籍,有些送人了,有些摆地摊卖掉:有专业书籍,有很多是考级书和考研书,还有英语磁带……
人头攒动的毕业交流会上,寻寻觅觅的西装革履,在找自己合适的单位……
毕业散伙饭上,觥筹交错,到抱头痛哭、失声流涕……
毕业典礼上,穿袍戴帽身着学士服的笑脸,和恩师的合影……
同学舍友漫步在校园的楼前花间的照片留念……”
略一停顿,杨刚叹道:
“大学生活成追忆,
回首偶尔也惘然。”
江阳也感叹:“印在我脑子里面终生难忘的画面,就是收拾好行囊离校的一幕幕,还有车站站台上送别的情形,感人至深。
送别舍友时,眼角都有些晶莹。舍友还是带笑对我说:‘N年后,我们得开着跑车聚会兜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