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前行路漫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刚正在北去的火车上面,他清早踏上列车,下午就能到达目的地。他辞职,去一个新的城市学习电脑速记,想重新规划人生。
回首大学,他通过在所属的理科的专业课学习、实验课的动手操作中,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和挑战。
杨刚又回首自己毕业后一直在化工企业的收获。在基层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增强了自己的体质,培养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特点。他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勤奋,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果他继续在工厂干下去,一定能逐步被提拔,可以说也是前途光明的。然而,他不想每天的工作都是在简单、机械、类似的重复,不想在流水线上面一天又一天的重复,所以下定决心去走一条新路。
杨刚在大学一年级时开始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从此开始接触电脑。至今摸电脑已经五年了。他很喜欢电脑,但是不迷恋电脑游戏,不论是大游戏还是小游戏,无论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他常玩的游戏,只有红警。他喜欢这个游戏,但是没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文章后面的章节里,还会有这方面详细的介绍。
他只是把电脑当成工具,自己没有买电脑。他上网,常干的事情很固定:查查天气,看看新闻,收发邮件,浏览浏览同学录留句言冒个泡,有时看部电影。
杨刚热爱个人电脑的选件及组装,熟悉常见的软硬件故障排除,能够熟练操作MSOffice办公套件,文字表达能力强。他在校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
这是他选择电脑速记时考虑到的自己在性格、技能、特长上面的一些有利条件。
“……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
坐在火车上,杨刚听的耳机正在播放《怒放的生命》,他非常喜爱这首歌。这是去年年底汪峰刚刚出的专辑的主打歌。感觉这支歌升华了《飞得更高》的激昂高亢,也恰恰听着此曲,杨刚怀揣**和梦想,一扫以往的挫折和彷徨,痛苦和迷茫。
随着列车的颠簸,他的心潮也在澎湃。
此刻的杨刚,正在心里做着打算:以后的路怎么走。
“我天性乐观向上,每天笑对生活。这是我的本性,是应当保留并坚持、增强的。
这种性格,可以使我笑对各种环境,正视各种问题,克服各种困难,充实真正的我,活出真我。
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呢?”
**时期的恐慌,记忆犹新,恍如昨天。“生活上,我首先要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到住处先洗手再漱口。其次,生活有规律:不熬夜,按时作息。”美好的人生像金字塔,健康是这座塔牢固结识的基座。事业、情感等等在基座的上方,所得的成就在塔尖:最顶端。如果常常透支健康,基座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土崩瓦解,那么整座塔就会分崩离析;基础必须夯实:基座坚如磐石,塔才能够稳如泰山。

“学校和工厂已经把我塑造成为一个能成器的人,我要利用我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发挥特长……”
杨刚的思路由大学生活到企业工作,从学校到工厂,又飞回到家乡,飞回到老家的院子、父母的白发……
他的文思涌出,脑子里来了灵感,马上掏出手机,记下了自己即兴作的一首小诗,题为《白杨·十二句》:
迎风一棵钻天杨,
柴门寒舍院中央。
暮别彩云朝迎霞,
头顶蓝天对艳阳。
夏夜繁星秋叶黄,
春看燕归冬雪访。
日下叶片闪金光,
随风枝舞把歌扬。
雨剑霜刀把骨强,
寒暑易节伴我长。
十年树木争朝夕,
献我心骨作栋梁。
他明写钻天杨的在昼夜与四季变化中的经历,实则借物自喻:自己出自寒门,笑看天高云淡风轻的变换,胸有“百年方能树人、立志成才”的终身之计、远大抱负。
杨刚使用手机打字迅速,双手左右开弓,虽不能说是一气呵成,但是该诗从打腹稿到完成,只是稍稍作了一些修改就成型了。
在学校读书期间,杨刚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他很喜欢语文,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语文课代表。作文课上,他的文章常常被老师拿出当作范文读给大伙听。课余时间,杨刚曾经向报刊杂志投过很多次稿件,但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发表过。虽然次数太少,他很郁闷;可是至少发表了,他很高兴。
杨刚常常练笔。一有时间就写点东西,来了灵感就写,题材、体裁不限,直到现在仍然常常在临睡前记一些随笔。他写的随笔已经积攒有厚厚的一大摞了。
每当杨刚有语感的时候,他就会掏出手机,记下脑海里的连珠妙语、搞笑句子或者是打油小诗等等。这些常常是以短信的形式储存到手机里,等他回到宿舍,他会再整理到自己的记录本之中。有时,他会直接发送给亲朋好友并保存,经典的短信仍会在空余时间整理到记录本上。至于他开博客,是后话,在本文后面的章节里会有介绍。
杨刚是在毕业之后、刚刚参加工作时开始使用手机的。在大学时,宿舍的固定电话就能满足杨刚的要求。他的电话不多,主要是家里人和同学相互联系。他在学校没有配呼机或手机。杨刚现在使用的手机是蓝屏的,不能收发彩信,对于他来说功能已经绰绰有余:收发短信、打接电话、定个闹钟、作计算器。
读大一时,班里四十五个人,没有一个人使用手机。大二时,只有正副两个班长因为业务繁忙,配了手机:都是直板、黑屏的。大三时,班上零零星星出现了一批传呼机。到大四了,由于找工作,同学们使用呼机和手机的才多了起来。杨刚想到这里,对比自己大学生活里面手机的逐渐普及,不由感慨现如今校园之中手机几乎每人一部,现在不仅大学如此,就连有的小学生也配了小灵通:美其名曰“便于定位、家长放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