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东西方佣兵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华十四年的畜人起义,对于处于急速上升阶段的幕府宋帝国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在猎畜团的协助下,幕府毫不费力地消灭了起事的畜人反抗军,自此南洋安定。同时幕府还看到了手里的另一支强劲的力量,这就是猎畜团。
由幕府主持,加罗奔牵头,这些猎畜团在完成南洋捕杀畜人的最后狂欢以后,转而成立了受命于幕府的佣兵团。首先建立的是加罗奔的野猫佣兵团,他们接受幕府的任务以自己名义劫掠中东和欧洲。幕府对野猫佣兵团的劫掠行动持以默许态度,相应地作为交换野猫佣兵团须得向幕府缴纳保护费以保住他们的佣兵执业许可证合法从事这一行业。
在海上也出现了来自东方的海盗,无情地掳掠中东和北非的沿海地区。无论是塞尔柱和他们的傀儡阿拉伯,还是北非的法蒂玛王朝都在海盗的猖獗活动中严重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换句话说,大宋对西方的战争已经开始,不过充当先驱的不是正规军,而是亡命之徒的海盗和佣兵。海盗们驾驶着快船,在印度洋西岸的漫长海岸线上袭击着西亚北非的各个国家,每当这些国家的君主派兵前来的时候,海盗们就一溜烟地乘上船撤离,给对方留下被洗劫一空的城镇。
佣兵团轻骑进入西欧,游荡在各国的乡野之间,他们像风一样掠过欧洲的大地,掳掠内陆的城镇和村庄。他们从来不与敌人的正规军队正面交锋,他们会袭击小股的欧洲国家的军队,他们会依靠自己的速度优势把欧洲人引以为傲的重骑兵拖到精疲力竭然后消灭掉。当然他们更喜欢做的事情是袭击那些平民,而最让他们快活的事情莫过于在野外拦截到某个出行的贵族。为了对付这些来自东方的佣兵强盗,欧洲国家也雇佣了很多佣兵来和他们作战。转载 自 我 看 書齋这场东西方佣兵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小规模的战斗经常在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意大利等国的各地毫无征兆的爆发。从幕府的西征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拉开序幕,到幕府结束西征以后还持续了很多年。
在这些佣兵之间的战争过程中,东方的佣兵们由于战术灵活,装备占优,而且身形灵活,虽然在对方的家里也丝毫不落下风。
东西方的佣兵们起初是为了金钱和荣誉战斗,到了后来双方都互有死伤以后,这种佣兵战争演变成了双方之间的复仇战争。每一个佣兵团都有人死于对面阵营的佣兵手中,在仇恨的驱使下不同阵营的佣兵们一相见就开战。在复仇的战争当中又有更多的人死伤,于是双方的仇恨进一步升级。如此一来,东西方的佣兵之间形成了因为结仇而复仇,而在复仇中结仇更多,结仇更多导致复仇战争更加激烈。如此一来就成了越结仇越要复仇,越复仇结仇越多的恶性循环。
这场长年的佣兵战争对于欧洲国家造成的打击是严重的。来自东方的佣兵们实行以战养战的方略,他们掳掠欧洲城镇以获得补给,获取财富以便他们能从大宋购买所需的武器装备。东方的佣兵团所过之处皆赤地千里,整个西欧到处民不聊生。
除了东方佣兵团的劫掠以外,西欧的佣兵们纪律败坏,也做着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事情。而且为了支持自己雇佣的佣兵和东方的佣兵们交锋,欧洲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笔钱自然也是算到了西欧的民众那里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宋举国上下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比起内外敌人频繁作祟的明华十三年,明华十四年毫无疑问是个好年景。先是摄政王庄不凡又增添了一子一女,举国庆祝。早就有消息传出庄不凡在确立王世子上将会实行立贤的原则。这是件好事情,百姓们当然愿意看到贤明的人接这个位子,而摄政王子嗣越多,就越多选择余地。

内地百业兴隆,新附的西域都护府西部的中亚细亚地区移民也安顿下来,并迎来了西迁以后的第一次丰收,大量西域的土特产运回中土,让百姓们的生活极大地丰富。
在强盛的国力支撑下,幕府大规模整军经武,为以后兵临西方摧毁西方的文明做准备。这时的幕府已经掌握着人类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一百五十万用精良的武器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防军,还有超过三百万“保家卫国”的民兵随时可以转化为正规军。这个时代幕府完全将“兵凶战危”扫进了垃圾堆,转而提倡“兵者,国器也,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而且在幕府的夸大的宣传当中,西方那些加起来也不够幕府一顿揍的国家被渲染成了大宋的生死大敌,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它们亡国灭种,因此举国上下都期望着趁着摄政王战无不胜去趁早灭了那些国家。
除了规模庞大,建制齐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娴熟的国防军之外,幕府在征服了墨西哥海外省以后又开始组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组成的墨西哥军团,用这些凶猛得像野兽一样的野蛮人去攻打西方,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情。在原来的历史上欧洲人大肆侵略印第安人,当历史重来的时候,却变成了印第安人侵略欧洲,实在是有趣极了。
另一个让人惊喜的事情是拜占庭的安德罗尼库斯被煽动起来发起了兵变。这场兵变的结果是安德罗尼库斯被他堂兄曼努埃尔一世干掉了,接着另一个皇族曼努埃尔一世的次兄依沙克也搅了进来企图浑水摸鱼。结果依沙克成功地弑君即位,然后在登基过后不到两天就暴病而死,最后的胜利者是曼努埃尔一世的长嫂伊琳尼。君士坦丁堡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连番发生兵变,曼努埃尔一世时代勉强维持的强国面纱至此被皇族内讧彻底撕掉。
伊琳尼当朝以后也知道国力的虚弱。科穆宁王朝前期保持了拜占庭作为一个强国的面目,但是这种强国的面目与已经衰落的真实国力是不相符的,依靠透支国力来维持强国的外表最终会支撑不下去,而且在外表的画皮破碎以后国家的衰败会更加严重。科穆宁王朝就好像一个伤病员拼命和一群对手争斗,竭力让他们无法打败自己,让他们忌惮自己。虽然暂时有利,却是将自己仅剩的元气耗掉了。原先的历史上安居鲁斯王朝时代拜占庭帝国迅速地衰败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维持这种不符合国力的强国地位带来的后果。而在东方的大宋的煽动下,科穆宁王朝的皇族内部矛盾爆发,使得拜占庭的遮羞布被提前撕下。
在这种情况下,伊琳尼被迫派出两支使团,一支前往大宋,一支前往罗马教廷,祈求强者的庇护。
早在公元1081年,拜占庭就派出了使节到达汴京,觐见当时的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拜占庭的使者对宋神宗提出了让北宋派兵进攻蛮族,帮助拜占庭帝国收复被占领的安纳托利亚州的要求。毫无疑问,宋神宗不会答应这个荒唐的要求。而在那个时代,遥远的东方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拜占庭人的希望。如今这个东方的帝国离他们越来越近,拜占庭人却像好龙的叶公一样惶恐不安,就好像站在山脚下的人,看着山顶的一块巨石在朝着自己滚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