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煤和水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煤和水管
张文晴回家的时候,张叔又送了他一匹布料,张文晴再三推辞,张叔沉下脸,道:“你这是瞧不起我吗?”这一来,张文晴哪还敢推辞,当即收了布料,放进马车内,张叔又嘱咐了一番,让他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喜妹也远远站在门口相送,自从昨天那事,喜妹一直不愿见张文晴,吃饭的时候也是埋着头,尽量和他保持距离。
张文晴觉得纳闷了,想去询问,可喜妹拿出大堆理由,把他给堵得远远地。
离开之际,都没能跟喜妹说声再见,这让张文晴颇有些遗憾。不过,他的心情又因为回家快速恢复过来。开车的不晕车,张文晴吹着凉风,精神状态极好,路过煤矿时,搬了慢慢一车煤,大概一个月的量,然后悠哉乐哉向家里赶去。
回家已是下午,一下车,就冲屋里开心大喊:“静姐儿,我回来了。”
不过先从屋里跑出来是气呼呼地老爹,双手叉腰,大喊:“你死回来了。”
早就知道是这结果了,张文晴在脸上堆满笑容,抱着礼物走到老爹面前,道:“这是我家,我当然回来了。”
老爹冷哼一声,道:“静姐儿说你到城里去找事了,是不是真的?”
张文晴笑呵呵把礼物递上,道:“嗯,而且还聘上,每个月100贯。”
工资这么高,也换不了老爹的笑容,老爹依旧气鼓鼓的,骂道:“臭小子,明年就是乡试了,你不好好温书,跑到外面干什么?”
张文晴道:“我都这么大了,不能无所事事。”然后又把那个教书的理由告诉老爹,但老爹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他不是懂得多,而是固执胡搅蛮缠。
“我又不是养不起你,给我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别乱跑。”老爹当即下了禁足令。
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差事,他才不会就此放弃,又是一番劝说:“爹,我不是不念书,也知道你养得起我。鹿鸣书院的山长以前是当官的,书院里很多夫子都是博学之士,不是任何人都能得他们指点,我去鹿鸣书院主要是听他们的教诲,得他们的推荐,以后科举会更容易的。”
张文晴苦口婆心相劝,老爹终于同意让张文晴去城里教书。
等老爹教育完张文晴,静姐儿这才出来迎接丈夫,脸上挂着幸福的笑意,张文晴将药品递给老爹,然后拉着老婆进屋献宝。
张文晴拉着静姐儿的手,爱人的手虽然粗糙,但他却觉得很柔很软。
“猜,我带什么给你了。”
静姐儿盯着张文晴的眼睛,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丈夫要送自己什么。
张文晴不依不饶:“那我给你几个提示,是用一个小盒子装的,颜色有点红,香香的。”
静姐儿想了想,然后给出一个煞风景的答案:“丹椒粉”。
张文晴差点跌倒在地,轰走脑门上的乌鸦,从袖里拿出胭脂盒,献宝也似的递给静姐儿,道:“打开看看。”
静姐儿嗯了一声,打开胭脂盒,里面有淡红的膏体,如同现代女子用的唇膏,挑一点抹在嘴唇的,水嫩水嫩的。
静姐儿看着这耀眼的红,心里盛满幸福,她记得上一次抹胭脂还是在成亲的时候。
张文晴将静姐儿搂进怀里,两人坐在镜前,道:“我替你擦胭脂吧!”

静姐儿脸上又是一阵羞涩,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她越羞涩越勾起张文晴挑逗的**。轻轻捧起静姐儿的脸,用木钗点了一点胭脂,轻柔均匀的涂抹在爱妻的唇上。淡淡的颜色很适合静姐儿,更显得明艳动人。
静姐儿被张文晴一直盯着,愈加不好意思,将头埋得更低。
张文晴又捧起她的脸,柔声道:“看看你自己。”
静姐儿羞涩的抬起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虽然只有一点胭脂,可让这个因劳作而变成苍白憔悴的女人显得更加精神了。
张文晴看着妻子的改变,更觉得心酸,他必须为家里人提高更好的生活状态。
小俩口卿卿我我一阵,张文晴招呼老爹,两人把马车上的煤搬了下来,老爹看着黑黢黢的石头,好奇地问:“你把路上的石头搬回来干什么?”
张文晴道:“这个是煤,可以燃烧,以后,你就不用到山上砍柴了。”
老爹听到是可以燃烧的东西,忙问:“要多少钱?”
张文晴把路上的经过说了,不过不是说他懂,而是说他不小心给点燃了,又向书院老师请教,得知那个黑石头叫煤,有些铁匠铺烧的就是那个。
老爹一听是书上的知识,当即不再怀疑,乐呵呵的帮儿子煤块搬到柴房。
张文晴要离开一段时间,所以想把家里一切都安排好,不让老爹老娘太累,所以目光又转到了水源问题。
其实,他们家离水源不远,但他张文晴还是难以忍心让老父天天挑水。想打个压水井,但手头上的资源不足,只得退而求其次,砍竹子连水管到家里的水缸。
老爹听到儿子的建议,也不推敲,带着斧头去竹林砍竹子。
张文晴也跟了上去,结果却被老爹瞪了回来,张文晴悻悻站在院子里,看着老爹的背影,大声唤了声“爹”。
老爹猛地回过头瞪了张文晴一眼,大骂:“你叫咋咋什么,回去看书。”
张文晴笑呵呵向屋里走去,傍晚的时候,老爹挪着竹子回家,张文晴则和静姐儿把竹节打通,打算明天把水管连好。
大家似乎已经意识到张文晴要出去一段时间,所以晚饭很丰盛,不过,老娘的厨艺不咋地,但张文晴依旧津津有味塞了满满一肚子。
吃晚饭,老爹又拉着张文晴让他讲讲城里的事。
老爹吃的盐虽然比张文晴吃的饭多,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很少到城里去。
张文晴细细把自己所见所闻讲了出来,并说了张叔一家如何待他好。
老爹听了之后,道:“那应该好好谢谢他们,我昨天打了两只兔子,想给你补身体的,既然如此,你到城的时候就把兔子送给张贵。”
张文晴道:“不用了,你们就留着吃吧!”在他心里,老爹老娘的身体比人情世故更重要。
老爹又骂了起来:“你这臭小子,只晓得念书,你读的书上不是说,点滴之恩,那个泉报什么的,张贵一家对你那么好,你可要牢牢记在心里。”又是一番政治课,张文晴听得心服口服。老爹虽这么说,但一想到儿子心里有自己和老伴儿,又是一番开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