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汴京途中遇饥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鳞在临近的镇上雇了轿夫,购足了干粮和行程中的必用品,一行人向汴京挺进。
王兴儿四人都对王策崇拜不已,缠着要拜师向他学刀法。
王策说这四人下盘稳健,练习契丹刀法到也合适。
吴鳞暗自好笑,四人原是轿夫出身,下盘不稳才是怪事。
四人却是精神抖擞,日夜苦练。
吴鳞并没有拿定主意要不要继续当这个军师哈密蚩,可姑奶奶好像很中意这个身份,时不时会苦口婆心地劝吴鳞好好学习金文。
技多不压身,况且也没有别的事情做,王兴儿等又都是现成的老师,学就学吧。吴鳞对学习并不抵触。
王策虽然生长在辽国,但汉语和金文都说得不错,这大概算是连年交兵带来的文化交流。
吴鳞本来也想跟他们一起练练刀法,可是小裁缝毕竟臂力不足,王策说他这契丹的刀法吴鳞恐怕是一辈子也学不好。
吴鳞一点儿也不失望,“我才不稀罕这种靠几斤蛮力取胜的功夫呢。”他盘算着:“我的偶像依然是东方不败,一根绣花针足矣。”
小裁缝的巧手决不含糊,现在吴鳞已经可以单手同时发四枚短针,有效射程也提高至将近二十步。
吴鳞还收购了一批史书游记,开始潜心研究古代大小战役及南北山川地理,不管当不当哈密蚩,这些知识在这个乱世都是有用的。
-----
离传说中繁华似锦的汴京城越来越近,目睹的光景却是越来越触目惊心。
大批饥民荒民风餐露宿,面黄肌瘦的妇人和皮包骨头的孩子随处可见。
姑奶奶过去打听了一下,这些饥民是从黄河沿岸多个地区流浪而来,同病相怜,慢慢地积少成多,渐渐竟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王策嘱咐大家提高警惕,时刻小心饥民哗变行凶。
这到不是杞人忧天,沿途已经见到了好几个被饥民洗劫一空的镇子和村庄。
姑奶奶叫吴鳞过去,说想要救济饥民,这让吴鳞很发愁,用自己的干粮去接济他们是杯水车薪,而手上的黄金珠宝既不能当饭吃,也不可能掰成碎片分发给他们。
“看看这些饥民有没有头领,好歹分一些出来让他们自己买粮买米去吧。”姑奶奶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吴鳞叫来刘海,吩咐他去打听一下饥民队伍有没有带头的。
刘海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王策匆匆赶来,冷笑着说:“老夫人和周小哥古道热肠,王策佩服。只是,不知道两位能管这十几万饥民吃几顿饭?”
姑奶奶看了他一眼,说:“这么多孩子食不果腹,既然看见了,就不能不尽点儿力,仅此而已。”
“可是老夫人有没有想过,饥民的贪心一旦被勾起来,事情将往什么方向发展?现在两下相安无事,他们不来惹我们,我们倒要去惹他们!”王策重重地哼了一声。

姑奶奶转头看吴鳞。
“姑奶奶大慈大悲,王将军阅历丰富,”吴鳞试图缓和尴尬的气氛,两面讨好地说:“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从长计议。王将军,你也帮忙想想,有没有什么万全之计?”
“万全之计?这分明是节外生枝!”王策再次发出一声冷哼,“天下饥民何止千万,莫非你们都要管吗?放着正事儿不做,却来管这永远也管不完的闲事!”
不等吴鳞解释,他竟打马而去。
“你拿主意吧。”姑奶奶平静地看着吴鳞。
“前方不远,有一座小城,等我们到了那里,再和守城的城官好好商量一下救济事宜,姑奶奶看怎么样?”吴鳞陪着小心问道。
“我说了,你拿主意吧。”姑奶奶依然很平静。
“想来王将军他也是唯恐路上出事,怕只凭他一把刀护不住我们这么多人,虽然言辞有点粗鲁,却也是一番好意,姑奶奶别在意。”吴鳞又说。
“我只是个小裁缝而已,不会在意的。”姑奶奶深深地看了吴鳞一眼。
-----
山下就是小城。
城下满是饥民,大声哀求城守开城救济。
城上强弓劲弩,如临大敌。
“对付这些手无寸铁、饥肠辘辘的乡民,用得着这么严阵以待吗?”吴鳞追上王策,愕然问道。
“人要是饿急了,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饥民哗变,会比宋廷的官兵还要善战呢。”王策冷笑着说:“这城,我们是进不去了,绕城而走吧。”
“可是,我已经答应姑奶奶,要进城和城内守官商议救济饥民之事。”吴鳞说。
“和守官商议救济饥民?周小哥儿,你这是想与虎谋皮!”王策冷然道:“如果宋廷肯照顾天下饥民,就不会被金兵攻破京城,连皇帝都给捉了去。”
“那么辽国呢?”吴鳞忍不住反驳道:“还不也是被金军攻破了京城,连国都被灭了?”
王策转头看了看吴鳞,突然哈哈大笑。
“周小哥动怒了。大辽被金人灭国,跟宋廷靖康之耻一样,都是咎由自取,我王策岂有护短藏污之理?朝廷荒淫无耻、骄奢放逸,前方将士纵然拼死拼活,又有何用!”他抬头望天,边笑边说:“大雨将至,走吧!”
吴鳞欲言又止,转身吩咐大家绕道而行。
姑奶奶撩开了轿帘,面无表情地说:“莫忘了你答应我的话。”
她放下轿帘,不再出声。
吴鳞向王策望去,拱手请他配合。
王策长叹一声,跳下战马,“妇人之仁!”吴鳞听见他嘀咕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