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冬去春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丹阳城内,乱象纷呈。
在原本隋军的官署内,江淮军的头目们正在忙碌着,人来人往,自然是一番热闹景象。
跟着白老大混在噪杂的人群里,听着操着各种方言的将领兵卒,虽然听不大懂,不过他们似乎在……
“这些人打过仗不知道乘胜追击,就在想着怎么分配抢来的钱财,真是……”白老大一边热情的和各个将领打招呼,一边低声对我叹气道。
“那老大你当初在太湖做买卖的时候……”我弱弱的问道。
强盗还会批评同行吗?
“那不一样,当初咱就想在太湖混混日子,没想着做大,要不然怎会沦落到这里来。”白老大悻悻的说道。
我们赶到丹阳的时候并没有碰到杜伏威,只好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我也在想着下一步怎么走。
按照东溟公主的说法,就是在这里等太监师傅会合,然后大概就是让我打入阴癸派内部,作为一枚重要的棋子(这是我所希望的,最好不是做炮灰。)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
我有时静静考量,我有必要按照这个发展模式走吗?
若是现在抽身而退,去岭南找个地方定居下来,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
可怎么退呢?
素素在哪里?
楚楚哪里怎么办?
还有白老大,当然这个可以不用担心。
什么时候当你觉得有张网罩着你,让你躲不开,避不了的时候,恭喜你,你开始步入到真正的生活了。
在这个世界上,自杀的是弱者,默默忍受的才算坚强。
在没有其他势力愿意帮我的时候,东溟派成了最后的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
“过来!”白老大拉了我一把,把我从沉思里叫醒。
“怎么?”我惊疑不定道。
“辅伯来了。”
这时才发现那些鼓噪的兵将们都安静下来,排成并不整齐的队列,迎着衙门外走进来的一个人。
进来之人年纪在四十左右,一脸威严,身上穿的平常衣物,眉宇间隐约有一股戾气,让人不敢轻言。
那人进来对众将官点了点头,直接朝内院而去。
“这人是?”我讨教道。
“老杜的拜把子兄弟,江淮军的二当家,辅公佑,军中都称他作‘辅伯’。”白老大解释道。
“那你可要小心了,别和他走太近,他会反的。”我赶忙低声提醒道。
话音刚落,就觉得有两道寒光从内院射出,让我的脖子上凉飕飕的……这才想到这家伙也是魔教的人,不过那宗那派的倒没有印象,当初看书的时候对这种小喽罗也不在意,最后的结局估计也不怎么的。
这就是看书不认真的苦果,早知道带本书过来对照了。

*************
丹阳地方虽不大,可也属于江南水乡,如今虽然乱了点,不过倒还有些去处。
在等待的日子里,跋锋寒已经先行离去,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不去那里杀杀人,练练武就浑身难受。
东溟公主也不知道有忙乎什么阴谋,整天神神秘秘的。
白老大依旧是高高兴兴,吃吃喝喝的日子,在那里都能混的开。
而我带着高丽小姑娘走在丹阳的街道上,负责向她介绍中国的地大物博,想给她留下个美好的印象,可惜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卖包子的女子跟在我身后……我们几个人都参与了围剿宇文化及的工作,他们都是明面上参与,我是给他最后一击……
“你恨他们吗?”我问过卫贞贞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他们”并不包括我,因为她没看见。
“以前在城南的时候,街坊们都说他是个大魔头,是昏君的爪牙,就知道欺负咱们,那时候说不出来,觉得他挺可恨的。后来被抓进宫里,那些厨子们都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们都是背地里说,我也就那么听着。”女子静静的说道。“可想不到他就是那个大魔头……”
从哀伤中逐渐恢复的女子看着外边灰蒙蒙的天空,静静的吐露心曲,忧郁的面孔让我看到中国古代女子那种坚韧的性格。
可以说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
或者叫做坚强!
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那你有什么打算?”
虽然承诺过要照顾她,可也要听听人家的意思。
“我会做包子!”女子说完,展颜一笑。
“……”
“快看,小草。”前边的高丽小姑娘欢呼道。
果然,在刚刚遭受战火洗礼的丹阳城,在城内残砖断瓦之间,青青的嫩草已经露出头来,向着天空。
春天,已经来了。
*************
近来看清史,特别是近代史,个人觉得李鸿章的存在可说是清朝的大幸,百姓的大不幸。
若非有李鸿章这种强人支撑,清朝在列强的威压下生命可能会更短暂,变革的暴风雨可能来的更早。
送少年留学,办洋务,治海军……
当时的大清朝,唯李鸿章一人坚持而已。
可历史有它自己的轨迹,中国经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马关条约》造成的遗留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着,而当时官场的许多陋习现在还处处可见。
好面子,讲排场,不办实事,豆腐渣工程……
读史可以明智,前车之鉴。
其实我想说的是……
抵制日货!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