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阴妃的儿子李佑叛乱,结果被李世民毫不留情的杀了。
而长孙皇后的兄长安业叛乱却没被杀死,貌似是判了流放(具体是什么惩罚我忘了,反正我记得他没死)。长孙安业对皇后不咋样,当初还把皇后赶出家门,李世民要判长孙安业极刑,我猜很大的原因是要为爱妻报仇。可被长孙皇后阻拦了,她哭求李世民不杀安业,李世民还真的不杀了。
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个是对自己妻子态度不好的小舅子,你说哪个比较亲?阴妃之子被杀,阴妃难道没求情吗?她肯定求了,可是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远不及长孙皇后,求情无用,不仅儿子被杀,自己也被牵连,降级为嫔(初步推断昭陵的阴嫔墓就是阴妃墓。阴这个姓氏比较少见,不太可能那么巧)。而长孙皇后掉了几滴眼泪,磕了几个头就打动李世民改变了主意,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
李世民何等有主见、行事果断,岂会那么容易改变自己决定的事情?况且对方还不过是个外戚,对皇后态度也不好,如果不是李世民爱皇后之深,岂会被三言两语就打动,饶了长孙安业一条命?
这个如果都不能说明李世民爱长孙皇后的话,那我只能说你不解风情了。
长孙皇后自小有哮喘,加上后宫事物过于劳累,还有就是她这点确实比较压抑自己,硬是严格要求自己当个合格的皇后,李世民那么爱她,她却不在李世民面前耍下小女人的性子。
李世民生重病时,长孙皇后内藏毒药,决心如果李世民有什么万一,就自杀不独活。
这也说明了,长孙皇后是个非常痴情的女子。
可惜史书上却说,是长孙皇后不愿重蹈吕后的覆辙。无视之。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搭高台观望昭陵,又是何等地痴情,可惜魏老头不解风情,硬是劝谏李世民。他这才流着眼泪拆了。李世民那么刚强的男子汉,何曾会流泪?这世上能让李世民流泪的,只有三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妈妈,另外一个就是长孙皇后,还有一位晋阳公主,长孙皇后的女儿。
有人讲,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不行,其实我觉得,儿子不好,不能怪长孙。古代有句话叫做“养不教,父之过”,就算要归罪,也该是小李的过错。不过我认为,这个也不能单纯地怪小李。其实我觉得,父母优秀不代表孩子就优秀,孩子优秀同样也不一定代表父母就优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字不识的农民,他的孩子考上了北大,你能说是因为农民优秀,所以他孩子才考上的吗?所以,这个是个悖论。
其实长孙皇后对儿子的管教是十分严格的,比如说太子的乳母说太子宫里器物少,要添置几件,长孙皇后就说:“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由此可见,她没有宠着儿子。
在她生前她的儿子还是十分乖的,她死后才乱起来,不过争夺权力的事情,哪个朝代没有呢?生在皇家,总是如此的。康熙那么厉害,不是照样也无法制止自己的儿子夺嫡吗?
李治其实并不软弱,唐风的可卿姐姐也说了,他是个很好的守成之主。只是他被夹在了中间,前面有个老爸李世民,后面有个那么厉害的老婆武则天,试问历史上有几个女皇帝?当然就把他比下去了。
同样,李泰也是个很优秀的人,他可以说是集了太宗和长孙优点于一身的人,李世民十分宠爱他,甚至在对承乾绝望时,还想立他为太子,连大臣都替他拉拢,路都为他铺好了,可惜他自己太狂妄,当然从中长孙无忌也在作梗,他主张立李治。
不过太宗立李治也是有原因的。他曾说过,立李泰,那么李治和承乾都别想活,而立李治,那么李泰和承乾都可以活命。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里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尽管厌恶承乾不成器,但还是十分维护他,为他着想的。可惜承乾于贞观十九年就去世了,没活到李治即位。
也可以说明,太宗十分钟爱皇后的儿子,不希望他们兄弟残杀。
对吴王恪,太宗只说了一句“恪英果类我”,别的也没了,而且这话还是在李泰遭贬时说的。而吴王本身,我相信他是自己本来就有野心,这点倒是和胤祀挺像。
有人认为长孙皇后贤惠是虚伪,其实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性格,才决定了她的处事方法。他们在性格上是互补的。
有人说长孙长相一般。
我不同意。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是个美男子,她的父亲晟也是英武刚挺,长孙皇后多少总有遗传,绝对也是个美人儿。不过,不会是个绝色大美人,这点我不否认。
还有就是城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男薛绍,从遗传角度看来,可以推出长孙皇后相貌漂亮。
其实女人贵在气质,长孙皇后高贵端庄,光是气质这点就能把后宫的妃嫔全比下去了(加上气度和人格魅力,那就更没人超越得了了)。而事实上,李世民的后宫在长孙活着时,没有女人能超越得了长孙皇后,更别说她去世了。看到过有句话,叫做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这句话正好体现了妃嫔无法赢过死去的长孙皇后。无论如何,生前长孙皇后在她们眼里就已经近乎于神话,根本无法战胜(甚至连以后的女强人武则天,和太宗生活的时候,也是活在长孙皇后的阴影下的)。死后更无人可比得上她在太宗心里的位置。

而且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只与齐王妃有过一子,就是李明。其余再也没有了,这个儿子,后来也过继给了李元吉。
有人说是因为小李后宫后期管理太混乱才不生的。可你有听说过,历代帝王因为后宫管理不当所以不延续子孙后代吗?这个理由太牵强了。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很长一段时间是活在痛苦悲哀与思念中的。不过,上天后来又赐了一位神似长孙皇后的又一奇女子徐惠给他,徐惠不仅神似皇后,连痴情程度都与皇后一般。李世民一生有这两位女子,他也该是个很幸福知足的人了。
我承认,李世民是个比较多情又滥情的人,可他对长孙皇后,却是始终不渝的。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应该是另一种境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知己,生死之交等多种感情。
而且李世民对长孙所出的孩子都是十分宠爱的。
一直很同意招福姐姐的一句话,就是“男人如果连活生生的女人都不爱了,怎么会去爱她腹中的那块肉呢!”这句话意思倒一下,正是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子女的写照。
长乐公主的例子太泛滥,不举了。李世民对晋阳公主的宠爱更感人。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还很小。
李世民格外怜惜她,甚至把她和哥哥李治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想想啊,一个皇帝,日里万机,还要带两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可李世民坚持自己亲自带。
他批阅奏章的时候,晋阳就被抱在膝上,并且晋阳十分聪慧,很会察言观色,看到李世民要发火了,就娇声撒娇,李世民立刻就不火了。
她学李世民的“飞白”体很像,可惜这位聪慧的公主十二岁就死了。
她死的时候,李世民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临朝,经常办着公就哭起来,许久都不能平静。一天要哭几十次,人也迅速消瘦和苍老了。
生死同**。这是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承诺。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帝后之间不是只有敬没有爱的,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之间绝对存在深厚的爱情及其他诸如知己之类的感情。
李世民是个盛世帝王,身边围绕众多女子是必然的,在他挑选女人绝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仍然给了长孙皇后最终极的爱。
他们也是普通人,就和普通夫妻一样,就因为是皇帝和皇后而不存在爱情,这种说法实在很牵强。李世民对其他的妃子固然也有感情,可却比不上对长孙皇后情深意重。观望昭陵,宠爱神似长孙却不是长孙的徐惠,这都是他深爱皇后的最好证据之一。
顺便贴上一篇未知作者的文:
盛唐·终极之爱
一、
我的生命很短
但我从不后悔
因为我生命的三分之二都陪在你的身边
和你一起
我望着高高在上的你
没有恐惧没有得意
因为我是你的妻子
你,是我的丈夫
我知道你的伟业你的梦想

我可以放弃一切来成全你
也许你只记得一次次血雨腥风时
陪在你身边的
但是我更怀念在宁静的夜晚
看你熟睡的脸
轻抚出你英俊轮廓的刚毅
享受这难得却弥足珍贵的人伦亲情
我不在乎你有多少女人
因为你说过
你只有一位最尊重的妻
于是我把我的一切忘记
活在你的生命中
孩子们长大了
看着这一切
让我欣喜
我已经足够幸福
我在乎的
只有你常年劳累的身体
我把毒药系在腰间
原谅我的自私
我不能让你先离开我自己
我们之间
承载的太多
天下、君臣、夫妻、人伦
或许还有爱情我不知道
这只是我的希冀
我只要你幸福
因为从嫁给你的那一刻起
我忘记了自己
二、
你的生命很短
我这一生最后悔的
不是他们说的东征高丽
而是你
我最珍贵的妻
我没有太多的陪你
更未曾想到
你的生命如此短暂短暂到骤息
连最深的爱都等不到来不及
金戈铁马真的不是我的最爱
我更愿
回家后看到孩子和端着茶迎上来的你
万众高歌后
我的妻
你总是微笑地看着一切
容忍我的骄傲我的失意
我原以为
妻我没有最爱
我原以为
皇帝的爱情没有天长久地
但你走后我突然醒悟
你给了我你一生的付出
可是换来的仅是我对你一生的追忆
原来爱情和疼痛早已渗入到最深的心底
我却一直未曾发现
愚蠢至极!
你睡吧,我的妻
在昭陵的青山底
我发誓
我一辈子陪着你
再不分离!
三、
原以为最奢华的宫殿里
不会有最质朴的感情
其实一千四百年前
早有了爱
在牡丹花开的宫殿
一辈子
珍藏在彼此的心底
这是一种终极。
身系毒药的感动
共卧昭陵的约定
繁华至极的背后
居然可以有开在最灿烂背后
最干净最长久的爱情
贞观天子和千古贤后
这是一种终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上穷碧落下赴黄泉
青史永远不忘
功业与爱情同在,
在最强大的盛唐
这是一种终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