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静斋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你说解伯父会同意大姐走吗?”宋玉致不无担忧到独尊堡并没有见到宋玉华,是解晖接待了她们。虽然当时宋师道开口想要接大姐回去的时候,解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是宋玉致却直觉解晖并没有那么好说话。
“玉致,耐心等待吧!相信解伯父也是通情达理的人,既然文龙和大姐没有感情,与其勉强让两人继续痛苦下去,还不如让两人分开算了。”宋师道虽然说着安慰妹妹的话,但是他的心里面一样没有底。他太清楚世门大阀对面子的看重了,越有地位的人,对面子就越看重。
白清儿冷眼看着这一切,这件事情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不是跟不上剑神,她决计不会跟着到这里来,虽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她心下却在嘲讽的冷笑宋师道兄妹的天真,这种世门大阀的家主,又有哪个是好说话的?
阴小纪是唯一一个真正不闻不问,就是心里面的腹疑也没有。在红楼长大的她,习惯了被人安排支配的她,突然间要由自已来支配,她的茫然不可知外人是无法得知的。
就在宋玉致焦躁不安之时,大姐宋玉华终于出来了,看到了宋玉华,宋玉致和宋师道两人不禁一喜,她们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顺利。
解晖没有跟着出来,解文龙也没有出现,对此,宋师道和宋玉致自然不会去在意了。
在数人欢欢喜喜地走后。解晖的身影才出现在外院,扬手招来一名下人,道:“刚刚外面是什么?”
“老爷,小的派人上前问过,他说他叫宋凌云。”下人恭敬道。
“剑神,宋凌云。”解晖目光阴冷,数念电转之后才阴沉道:“去请安伽陀法师。”
独尊堡外的白色身影自然是宋凌云,知道了静斋所在,他并没有急着赶去,因为他不放心宋玉致和宋师道的独尊堡一行。又悄悄折了回来,给了解晖一个警告。
慈航静斋,江湖上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神秘的所在,一个人间的仙境。传说静斋里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大美人,每一个都超凡脱俗。
她们超然于尘世间,行走于天山外,翩若惊鸿,美若天仙。慈航静斋是宁静的,尤其是在太平盛世。你几乎不知道它地存在,它默默的用慈悲的眼神注视着这个世界。一旦狼烟四起,群雄争霸。万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时,慈航静斋就出现了,以一个救世主的姿态。它会派一个出色的弟子入世,替万民选一个明君,它在江湖中的地位之所以超然,是因为它以万民为福,与世无争。悲天悯人。
没有人能独自寻上慈航静斋,从来没有人。就算你知道它位于哪座山脉,可是依然是云深不知处。
外人很难进入慈航静斋的,男人更难,简直难于上青天。慈航静斋里都是美丽的圣女,怎容尘世间的臭男人去污秽。
这是江湖草莽眼中的慈航静斋,一路上宋凌云听过不下上千个评价静斋地版本,但是却没有一个不推崇静斋的。
三天后,宋凌云终于来到阴小纪所说通往慈航静斋的山路。远远看到那个写着“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地山门。宋凌云平静的心湖终于也涌起了一丝涟漪。
收摄心神。步上有若直登青天白云处的山道。宋凌云发现这却是一个修炼之人的洞天福地。充沛的天地灵气,博发地万物生机。带给宋凌云前所未有的安宁。心中那疯狂的战意,也不自觉平息了下了。
宋凌云心中涌起一股微妙地感觉,就是自踏入山门后,就已经有人知道自已来了。
这微妙的感觉使他心花怒放。因为那意味着有着至少同层次的高手在那里,宋凌云不怕对手强大,他只怕盛名的静斋会让他失望。
山路迂回,清幽宁恬,林木夹道中,风景不住变化,美不胜收。
宋凌云拐了一个弯后,景物豁然开朗,远方耸拔群山之上的雄伟巨寒处,在翠云舒卷里,慈航静斋临岩角山,巧妙深藏地溶入了这令人大叹观止的美景中。
“当!当!当!”禅钟敲响,涤尘滤俗,化烦忘忧。
宋凌云心中越发清宁,加快步伐,朝目标进发。
往上穿过了一个美丽的幽谷后,才抵达静斋所在的主峰山腰。山路愈行愈险,危岩削立,上有山鹰盘旋,下临百丈深渊,山风拂过,有若万人啸叫,似正离开人世,渡往彼岸。
静斋随着山路迂回的角度时现时隐,说不出地诡秘美丽,如仙如幻。
险道尽处,山路转为平坦易行,林荫盈峰,清幽宁逸,朝阳下透出林木之上的静斋翘角凌空,殿宇重重,闪闪生辉,却自有一股实无华地动人情景。
在花香弥漫,雀鸟啼唱声中,宋凌云终抵达天下两大圣地之一,慈航静斋枣红色地正门处。
“咿唉!”一声,不待宋凌云叫门,大门被两名年轻的小尼打了开来,一位貌似中年,脸容素淡地女尼当门而立,她背后的广场珀无人迹。虽是女尼打扮,却是没戴着帽子,一头青丝如绸缎般流淌着,似尼非尼的打扮,让人却丝毫不觉有何不妥,仿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自然一般。
女尼的身影修长优美,秀美的玉容静若止水,不见半点波动变化,岁月几乎根本没有给她留下一丝痕迹。
在她的身上感觉不出一丝真气的流动,宋凌云深知那是一种还朴归真的境界,只是离得窥天道还是差上一线。
如此境界比之宋凌云也不差多少,但是宋凌云知道此女并不是那个最先感到他地到来之人。单是这两个足以跨入天道的人物。就可知静斋的实力确是非同小可。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宋凌云一眼就得知,眼前的女尼就是当代静斋的斋主梵清
女尼合什低喧佛号,淡然道:“贫尼梵清惠,宋施主你好!大师正在后山听雨亭等候施主。”她不取法号,直接以姓名自称,深得无我无他无一物的佛理。
“斋主知我?”宋凌云奇道。
“以如此年纪就进军天道,除了是小徒口中的剑神,自是别无他人。”梵清惠淡淡道。
“大师何人?”宋凌云再问道。施主近日必到静斋。特来与你相会。请施主跟贫尼来,到时自知。”说罢,不待宋凌云回答,掉头领路前行。
宋凌云糊涂起来,不知道这避于尘世的静斋中,又何来什么大师,莫非是静斋硕果仅存的先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必是自已在山门前感应到地高人。
既然梵清惠不愿提前告之,宋凌云遂也不再言语,随着她由主殿旁的碎石小路,往后山走去。左方传来奇怪的嗡嗡声。宋凌云看去。原来是个养蜂场。
左转右折,总见不到第四个人。
不片晌宋凌云随着梵清惠经过一个大茶园,香气袭人而至。地势豁然开阔,山崖尽处,一个小亭在一方突出的危岩处,险峻非常,此刻只见亭顶,看不到亭内的情况。
亭子下临无极深渊,对面峰岭磋。险崖斧削而立,际此仲夏时节,翠色苍浪,山花绽放,宛若人间仙境。
左侧远方俨如犬牙陡立的峰峦处,一道飞瀑破岩而出,倾泻数百丈,奔流震耳,水瀑到了山下形成蜿蜒而去的河溪。奇花异树,夹溪傲立。又另有一番胜景。
梵清惠忽然停步。虽然这里的景色让宋凌云看得目眩神迷,却也恰当好处的停了下来。让梵清惠略微意外了一番。
梵清惠柔声道:“大师就在亭内,宋施主请过去见他吧!恕贫尼失陪了。”
宋凌云依着听雨亭的方向,穿过一片竹林后,蓦然置身于后崖边缘处,群峰环伺脚底,峰峦间雾气氤氮,在淡蓝地天幕下,让人几不知人间何世。
在突出崖边孤岩上的听雨亭处,一名须发全白的老僧枯坐于蒲团上。
老僧地面前放着一块石碑,正以指代笔,心无旁地在石碑上撰写着。
竟然是那位曾经在少室山脚下以无上佛法帮自已压制伤势的老僧。
他虽没有抬头,却似已知宋凌云的来意,轻轻道:“贵客远来,请稍待片刻。”
老僧能提前预知宋凌云会至此,能知宋凌云来意也便不足为奇了。
宋凌云想起当日相遇的情景,直觉老僧行事随性而至,又高深莫测,遂大步走去,少有的拱手一揖道:“宋凌云谢大师救命之恩,敢问大师如何称呼?”
如果当日没有老僧帮助压制伤势,宋凌云就无法撑到得到和氏壁,所以救命之恩并没有错。
“老僧璨。”老僧终于抬眼看了宋凌云一眼,答道。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宋凌云不禁吃惊道。三祖僧璨是禅宗最为神秘的人物。根据后世《传灯录》与《续高僧传》的记载,提出有关三祖僧璨与四祖道信之间地授受事迹,再作研究的参考。如云:“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未出家)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师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公元五九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信于言下大悟。服勤九载,后于吉州受戒,待奉尤谨。师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钵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师又曰?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三载,却旋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师为四众广说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六六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
宋凌云心下转过这么一段文字,宋凌云前生曾往少林挑战,得以观遍少林藏经阁,除了易经,洗髓二经,少林多数经文他都看过。
也就是说根据史料记载,三祖僧璨大师此时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但是现在僧璨大师却活生生出现在自已的面前,又是怎么一回事?
眼前的事实证明历史的记录永远都是缺失的,谁也无法真正知道几百乃至几千年前发生的事?
单从以指代笔在石碑上撰写这一点来看,就足以使宋凌云相信眼前之人是僧璨大师,以指碎石容易,但要恰当好处的在石碑上留下刻痕,没有圆转自如的化劲是绝难办到地,就算是宋凌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做到象僧璨大师这样,每一个字地深浅没有任何出入。
僧璨大师自从抬头看了一眼宋凌云后,就再也没有抬过头,他地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撰写碑文上面。
碑文是用一种不常见的文字天竺梵文撰写地,宋凌云知僧璨大师此时定然是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那是一种比禅定更高层次的境界,整个人彻底回归自然的契合境界。
于是乎宋凌云也便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僧璨大师撰写的正是他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