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的彻底怀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年代的另类玩法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佚名日期:2003-12-30
谁说玩法的另类只属于现代?七十年代的孩子有七十年代的玩法。
登山露营时下正流行吧?我们徒手登山、点一堆篝火夜宿野人谷的时候,现在郑重其事地穿上厚厚的防化服似的登山服、背着叮叮当当全套登山工具的年轻人正牙牙学语呢!
射击运动是现在时髦青年假日休闲的新玩法,拿着射击枪瞄了半天还射脱了靶,遥想当年我们一块橡皮筋、一只Y形的树枝制成的弹弓打得满天的麻雀见了我们便成为惊“弓”之鸟,满天乱飞。
生于七十年代的孩子,全是游戏DIY的高手:
私人拥有枪械在我国是不合法的,但花花绿绿满天飞的军事杂志的畅销,却让人窥见男人们骨子里对冷兵器难以遏制的膜拜。我记得邻家的小哥哥那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已动手制作的一支私人手枪:一条拧成枪状的粗壮铁丝,有扳机、有准星,火柴棍就是子弹。一扣扳机,弹射出去的火柴摩擦受热被点燃,拖着一条长长的烟落到五米开外,挺象那么一回事的。
现代的女人们爱美,把呼拉圈套到腰上使劲扭摆,试图减下哪怕那么一点点的赘肉。而小时候的我们则把那个圈立在地上,另外制作一个带轱辘铁棒,把有轱辘的一头套在铁圈上,推动铁圈前进。谁的铁圈跑得远,谁的推进动作更顺畅,往往就引来一片叫好声。两个圈圈,一个套一个立,套的那个虽说也鼓吹其中游戏的快乐,然而负担着减肥的厚重职责,玩也玩得变味了。立的那个虽然从来没有机构为了销售利润关注过它,广告过它,然而它却因为有着单纯游戏的快乐能在当年的孩子中风糜不衰。
现在的孩子玩砣螺需要花钱去买,当年的我们却擅长就地取此。先是找个头硕大、干瘪的茶籽,中间插上火柴棍做脚,一只茶籽砣螺就这样被制出来了。拼砣螺的孩子们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火柴棍一拧,顺势抛到地上,茶籽砣螺站稳了脚,飞快地转动起来。制作一个好的茶籽砣螺谁要时间和运气,在上千个茶籽里你要有眼光挑出那个最具有平衡感和优美外观的那个。所以最终谁的砣螺转得时间最长,谁就是这群人中的老大。那种被人由衷崇拜的滋味与花钱买来的塑料砣螺优美地转上一万次的感觉截然不同。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物质生活虽然不够丰富,但是我们自寻开心的能力和因为游戏而带来的满足与幸福同样是无可比拟的。这同样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幸福感与物质的多寡无关!
生于七十年代人的零食记忆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秋江一生日期:2003-12-30
闲的时候,同事塞给我一个细细长长的东东,外面用有颜色的纸螺旋状的包着,说是休闲食品。拆开一看,呵呵,原来是咸金桔,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鼠屎”嘛。过去都是做成粒状,取其形似,就是这个不甚高雅的名称的由来,虽然名字不雅,但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生于七十年代的小孩子来说,能有一小袋做零食,已是十分幸福的事了。
其实说到小时候的零食,印象最深的是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一罐一罐很诱人的梅子,价格便宜,又可以单颗的买,很解馋,不知不觉花去了我们口袋里不少银子。还有小包的萝卜丝和无花果,开始是不大能够区分这两样的,都是细长的丝,口味也有点相似。再来就是小袋的酸梅粉,我只是为了收集里面各式各样的塑料小勺才买的。放学了同学们就一起挤在学校门口买五颜六色的炒米棍,有时是当场做出的,看见一根根长棍突突突地从像拖拉机一样的机器里面吐出来,很是新鲜。现在看来,其实那是很不卫生的,且不论有多少灰尘细菌,光是那些色素,就足以让现在崇尚健康绿色食品的孩子们敬而远之。
还记得为了吃做“小偷”的糗事。那时可以用废铁和挑扁担的货郎换麦芽糖,于是就和小伙伴去附近的工地拣废铁,一边在地上找,一边还提心吊胆,一旦被发现,马上揣着拣到的宝贝狂奔,跑远了才停下来,喘着粗气,等定了神,才雀跃地去换糖。麦芽糖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小块,有的做的硬,有的做的软;另一种是颜色深的长条,脆的,切面上有很多孔。那在手中,不知是喜欢麦芽糖本身,还是那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那时候南京的街道没有现在这么宽,路两侧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得将整条街都盖住,夏天刺目穿过树叶的空隙投射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记忆中和这个景象相连的就是路边的凉床和“冰棒,马头牌”的叫卖声。赤豆和桔子冰棒4分一根,奶油的5分一根,冰砖要1毛钱一块。为了省钱,我们常常只吃4分的,偶尔买一根5分的,用自己的零用钱是不舍得买冰砖的。
现在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多了许多过去根本没有的食品。马头冰砖又有的卖了,过去认为是奢侈品的牛肉干,大白兔奶糖等等,也都更新换代了,但是味道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不知道是制作工艺变了,还是因为我们变了。
酸枣面,粉笔糖还有其它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gc日期:2003-12-30
我属于70年代长大的孩子,那是一个物质相对简单的年代,对于那个年代有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东西。
酸枣面:黑红色固状物体,吃在嘴里非常酸还有点发苦,常常花一毛钱买上一块拿在手里舔上一天。
海棠干:要那种略微软一点还有点湿湿的感觉吃着口感才好,一毛钱一小玻璃杯。
粉笔糖:长的跟粉笔一模一样,有一次真的把它放在老师的粉笔盒里,老师写字时用力再用力,只发出吱吱的声音,但这种糖的味道真难吃。
酸三色:我最爱吃的水果糖,在二姨结婚时猛捞了一把。
话梅糖:一毛钱九块,现在也很爱吃。
动物饼干:现在已经觉得吃着它拉嗓子。
糖豆:白色的糖衣外表,里面有一个小芯但不知是什么做的,真想再吃一回。
大米花:2分钱一包,不如糖豆好吃。
话梅:一毛钱一包,发干而且很酸吃不好里面就有虫子,但现在非常想吃。
牛肉干:非常奢侈的食品,二毛一包还要纸皮包装绿色带一头黄牛标志的正宗。
果酱面包:2毛钱,里面有好吃的红果酱。
鱼片:一毛七一袋,要透明塑料代装的。
老头乐:一种膨化食品,象老头的拐棍一样,当然还有大米花球。
泡泡糖:一定要那种白底瘦长条,上面有一个小女孩在吹泡泡的那种。
金币巧克力:外面用金纸包装象一块金币的样子。
足球巧克力:象足球一样。
义利的芳芳:当然还有那种一面是黑的一面是白的巧克力。
芦苏杆子:2分钱一根,好象类似于高梁杆细而甜。
野葡萄、芘麻籽这些是探险时的惊喜发现。
还有红虾酥、大白兔、米老鼠、陈皮梅糖、江米条、维生素面包、赖安酸小蛋糕、白薯干、榆钱、槐花都是我童年最美好的生活。
70年代人必读:器物篇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lover12222日期:2003-12-30
昨天晚上,真热!看电视到了1点,看完后才发现这个电视的拍摄时间是1977年!那里不断提到一个词,就是“四化”,那个东东成了回城青年的必修课。我靠,原来现在汽车上用的自动报站的机器就是那时候造出来的——那可是青年奔“四化”的结晶啊,哈哈哈……
许多镜头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比如冰棍、古板的时装、红领章的警察、电影院里谈恋爱。和我一样70年代出生的一代肯定对这些东东格外亲切,当时倒没有觉得怎么着,看着现在吃着花花绿绿冰鸡林的新一代,穿着露大腿甚至**的小、大姐,还有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接吻**的新人类,真实咄咄感慨啊,下面我来整理一下记忆,就以当时的器物为线索。
冰棍
这个东东在电影中算奢侈品,俺当年可是老妈高兴或者嘴谗拼命大哭的时候才能得到的。分三种:有奶油的,没有奶油的,没有奶油的里面又分带色的和不带色的。价钱也是递减的:5分、3分、2分。吃完了还可以把“棍”攒起来,够100根的时候可以换到一个5分的。当时不清楚为什么“棍”可以换“冰”,现在知道了是回收利用。记得有一次一个叔叔给了我和弟弟5分钱,为买3分和2分的两个还是5分的一个商量了一个下午,晚上就没有买到,要等到第二天中午。于是,那天夜里“吃”了许多的5分的,清晨醒来还很遗憾呢。
电影
电影在当时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的,而是青年男女活动的场所。记得后来看《动物世界》时,也有一种动物,交配的时候要到一种树林中去,不过人毕竟是人,在电影院看看电影基本就算关系敲定了,敲定后顺其自然也就会在后来……当时年幼无知,隔壁的小叔叔经常和一个穿花格子衣服的小阿姨看电影,我就跟着他们,长大了才知道那叫“灯泡”,哎!许多电影还记得,比如让俺后来差点去练武的《少林寺》、差点去参军的《火烧圆明园》、差点和隔壁小姐姐早恋的《庐山恋》。
黑白照片
现在这种东西许多都成了“老照片”了,当年可不是,他要比“彩照”底几个档次,那彩照可是真正的带彩的,比如唇是在暗房用红色的东东涂的。我现在还保存着一张5岁时的,平时是不会有人给照的。看着现在小孩子们动不动就是30几张,小时候爱慕虚荣的我,真想tmmd晚生几年!那个5岁的照片还是俺5岁大寿时外婆劝老妈才拍的呢!遗憾的是没有照一个彩色的,就是嘴唇要涂成红色、脸皮要涂成肉色的那种,要不到俺儿子象俺这么大的时候肯定捐给博物馆。

这个东东小时候年年想、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分两种,“水果糖”和“牛奶糖”。吃的多的还是水果的,在嘴里能存活30分钟。其实也很便宜,开始1毛钱能买11块,后来是10快,再后来是9块,往后可能大了,就不太清楚了。当时吃到的“牛奶糖”多是妈妈的同学来的时候,或者妈妈带我去串门的时候,看来我们家当时是比较穷的,不过到真没有感觉到。
烧饼
一个2两,所以买一个要交2两粮票另外加7分钱,要不也可以直接交11分,粮票和人民币的兑换比率据说和当时美圆和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差不多。这个东东俺最爱吃,一口气可以吃2个。味道到现在还记得,上面有不少芝麻。后来在超市也见到过许多烧饼,吃了不少,可总也找不回当年的好味道。
粮票
据说还有过许多什么票的,只是到了俺记事的时候只剩下了粮票。它要比人民币硬通,分全国的和地方的两种,全国的就是通用的,地方的只限于当地,好象主要是按照省来划分的。不过到了后来就开始贬值了,先是和人民币1:1兑换,后来就是1:0。5了,后来就作废了。那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好象是在上大学,校园里到处是被人抛弃的粮票,风一刮就飞舞起来……
牙精
这个东东80年代的人,比如我老婆,肯定没有见过,更没有用过。我也用了没有多久,后来就被牙膏代替了。牙精是用铁盒子装的,就是像装印泥的那种盒子,呈粉末状,颜色多为粉红,味道和牙膏相似。
**相章
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样式很多,当年不认识像章上的人,听说是一个很大的官,外婆还说让我向他学习什么的,样子比较慈祥,可是后来知道了许多关于他老人家的东东,嘘——我们家当时有许多,是爸爸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带回来的,后来全部让我当玩具了,当然也都丢了,看着现在摊上许多这个东东成为文物,我真实遗憾啊,当时爸爸没有给买玩具,我却玩了最昂贵的玩具!
连环画
又叫小人书,分两种版本:手画的和从电影上拍摄的。在我看来手画的要有收藏价值,而电影拍摄的没什么价值。可能是专门让小孩子看的东东。当时家里没有多是好钱,买过一些,后来也都没有了。记得隔壁王阿姨家的肥肥那东东比较多,有全套的三国,不知道他看了多少,反正他的那些储备是我的第一图书馆。我有全套的聊斋,尤其《粉蝶》画得真好。
的确良和的卡
当年这东东要比棉布的值钱,现在反过来了,棉布的反而成了时尚。7岁儿童节,我拥有了一个的确良白色衬衣和一个兰色的卡裤子。穿上以后隔壁阿姨说很好。要是赶上现在肯定回说:“噢塞,帅呆了,酷逼了。”
还有一些东东,一时不记得了,这些都是突然之间想到的,都是那个电影惹的祸,开始说的那个电影叫做《小字辈》。
70年代人必读:言语篇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lover12222日期:2003-12-30
按照西方语言学的观点言语和语言是不同的,前者是元素,后者是体系。上大学的时候听语言老师说,孔子生于现在也听不懂现在人的话,可能是真的!不过那说的是语言,语言的确是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反应,70年代和后来的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时间差距还没有“历史阶段”那样长,但是至少构成语言的元素言语在发生变化。比如昨天看的那个《小字辈》里,提到“四化”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当年的许多生活,现在的新新人类可能也是听不懂的,比如“精神污染”这个词汇。既然器物篇出来了,怎么也要搞个系列啊,也因为言语也的确是值得一提的东西,拼老命也要回忆个什么东东啊。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该词经常出现在我小学时候作文的结尾,比如:“我看着城市的高楼在一天天地拔地而起,看着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不禁想到,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好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的确,这次会议对7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的影响是重要的,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使得他们不再像当年的父辈从城市走向乡下。俺好象记得从那以后就开始吃馒头,穿新衣了。虽然小的时候还没有真正懂得它的含义,但是作文中也的确没有写错,所以再次重复表示感谢它啊,千万不要当肉麻。
学习张海迪
张海迪是个残疾人,当年俺还叫了她不少姐姐呢!据说她通晓许多门外语,写了不少的书。搞活动的时候,穿着俺的的确良白色衬衣和的卡兰色裤子,系着红领巾,手中拿着扫帚什么的,要去老大爷家搞卫生。走在人群中中,除了唱学习雷锋外,还有一首歌就是唱张海迪的,“小弟弟,小妹妹,大家都来学习张海迪,学什么?学志气,困难面前头不低……”还有一次搞诗歌朗诵,我还来了一首《她(张海迪)在飞翔》。学了好长时间,后来听说她也嫁人了,后来好象还有过一个和她相关的婚姻观念的讨论,主要是说他老公娶这么一个媳妇冤不冤?世风日下啊!
四化
就是四个现代化,忘记包括什么东西了。反正当年是很响的,向四化进军什么的。就像《小字辈》中那个样子,当时搞出一个公共汽车上的自动报站机器也算为四化做出了贡献。这也是出现在俺小学作文中的一个频率很高的词汇,大概语气和三中全会差不多。
奔向2000年
今年正好2000年。在80年的时候,俺像一个小树苗沐浴着党的阳光,在成长。老师说要写作文,2000年是什么样子。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讲这个,那气势就像2000我们就都上了天堂一样,什么飞机、大炮的好象家家户户都能有一样,天花乱坠,不过倒也激动人心。看来当年我是说了不少空话大话,有点惭愧,写到这里脸上发热了,赶快换个话题。
反对精神污染
这个词汇很可怕啊!好象是老邓搞起来的,我看搞得很好,许多杀人放火和**犯,该关的关了,该枪毙的给枪毙了。天天看到许多人站在舞台上,胸前放一个牌子,他们的头很底很底。年幼的时候对这个词汇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长大后听我的一个老师说,他也成了反对的对象,就是因为写了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因为是新解,招来了麻烦。那本书就是后来东方出版社出的《人韵》,作者黄克剑。运动难免扩大化。
打倒“四人帮”
据说这帮人专门和**作对,害了整整一代人。俺没有亲身体会,但是奇怪的是被害的那一代人也没有咬牙切齿地说过他们什么,倒是说了被他们害了的人不少“坏话”,奇怪,至少我姥姥就是这样,看来是她老人家思想境界不高,看问题仅仅看表面现象,反正现在他老人家都过去20多年了,“去”无对证。她老人家是没有赶上打倒“四人帮”。打倒后,我们一群孩子还玩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模拟游戏呢,我当过打倒的人,也当过被打倒的对象。
倒爷
这个词用全拼居然能敲出来!看来给微软卖命的哥们也许就是70年代出生的。当时倒爷分好多层次,大体上分有民间的和官方的,民间的属于小打小闹,而官方的则就厉害了,从彩电起一直能倒到火车飞机的。据说有许多党中央的干部子弟就是倒爷,不过后来好象灭了不少。
老山前线
就是中国自卫反击战这个东东了,隔壁叔叔也去了,不过好象没有回来,后来他妈妈哭得死去活来。年少的我以为是他哭声太大惊动了组织,后来组织上给她送来了一个牌匾,上面的字不认识。另外对老山前线的概念又体现在我的作文中。老师好几次都让我们写给老山前线叔叔的信,我上个听话的孩子,心想,反正也没有见过其他叔叔,就当时替隔壁奶奶写信给她儿子吧。结果,老师和我说我是让奶奶辈的人替写的。真冤枉!后来写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了,管他谁收到呢!为了雪耻,一口气写了3000字,一本作文本(每页200字)写了半本,老师说,好!真纳闷……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这是台湾歌手的歌词,那哥们很高,也很帅,惹得姑娘们神魂颠倒。不过对与从小听《东方红》、《南泥湾》的我也像是一股春风。许多人唱的时候不仅声嘶力竭,而且还扭着**。
大兴安岭森林大火
都是那歌惹来的麻烦,这把火烧了那么多森林,烧死了那么多人,最后还烧掉了一个中央首长。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啊。
童年校园十大经典特色生活
来源:水木清华作者:佚名日期:2003-12-30
1.放学排队虽然每天放学都要排队,但绝对的神形俱散,需要极大的外力才能压制成一长条形.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万句.一边学习,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
3.崇拜小虎队虽然现在一看酥油朋就腻味,但当时敢不喜欢,也是一种大逆不道!:P
4.抄歌词没有电脑,没有因特网...最重要是没有钱!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就赶快抄吧,顺便练练字.
5.开运动会小学生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绝佳的社交场所.谁在比赛,比赛什么并不重要,五彩斑斓的小人书,千奇百怪的小零食,以极高的频率传递.最痛苦莫过于憋出每天一篇的表扬稿.跟奥斯卡明星上台感谢得没完没了一样,千篇一律的XX班XXX同学下定决心,不怕艰难,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第X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XX精神....
6.赶暑假作业暑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业,通常是迅雷之势完成.但最要命的是每天一篇的日记,真难为我一天憋出二十篇来,从此落下了见什么都要抒发一通情感的毛病.
7.上特色班灾难深重的特色班就是从我们那时兴起的,学弟学妹们的煎熬之苦兄弟我也是尝过的呀.新时代最黑暗的教育特色之一.
8.比小红花一面墙上,一张大纸,一个橡皮图章,也是老师神权的象征之一.敢不听话?嘿嘿,就看着别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
9.罚写错字timeandtimeagain,我总是怪自己,为何会这样的不小心!
10.上课拖堂‘老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快下课吧‘
70年代人成长中的经典卡通
来源:青青草作者:路ws日期:2003-12-30
阿童木:
“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过去快20年了,至今还能哼唱出电视《阿童木》主题歌中一段,可见电视卡通对孩子的毒害是多么的严重。这种毒副作用在大脑皮层的残留看来很难清除,不知道在成为白发老人的时候还能否作为上世纪的传说讲给儿孙辈听。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家里的12英寸黑白电视对我们进行了最初的卡通教育。在据说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有了阿童木,可以让我们和任何一个耳带WALKMAN、手捧漫画书的新新人类交谈时,也不至于一脸菜相、辞穷言乏。从这一点来说,阿童木是永远的。
有关机器人的科幻是与八十年代初“迎来科学的春天”以及对一切关于2000年的憧憬联在一起。那时候中国小人书里的机器人都是些方手方脚方脑袋、头上长两根天线的呆傻形象,阿童木那个成天光着膀子的小孩子肯定招人喜欢的多。只是至今没搞清楚阿童木头上那个两个尖尖的角是帽子还是头发。
与那时候国产动画中温良恭让的好孩子和顶多打烂一块玻璃的坏孩子相比,阿童木显然要“暴力”许多,也正是吸引我们的地方。阿童木的故事经常是与比自己大几倍的丑陋的大机器怪物作战,武器是两只手臂里发射的机关枪。而结尾往往是原本是阿童木敌人的机器人最终善良的人性复苏。
小时候似乎不太明白坏(机器)人如何最后又能变成好(机器)人,国产电影中脸谱式的坏人和红与黑的简单二分法显然没有教给我们这些。
而且现在仔细回忆起来,手冢的阿童木似乎也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里面的一些故事背景诸如对日本60、70年代工业经济腾飞时劳资纠纷剧增、贫富悬殊拉大、罢工现象等的反映,还有智能机器人开始争取和人一样的权利等等,蕴涵着哲学的深度,潜藏着对社会的批判。再有就是阿童木身上饱含的人情味,与“爸爸”茶水博士的亲情、与患难朋友的友情、对低层弱者的同情等等、、、我们接受起来也似乎困难了点。
其实日本卡通基本上还是东方式的,包括当时的《森林大帝》,后来的〈圣斗士〉、〈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都是走的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的路子。这种浓郁的人情味是与以《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为代表美式的卡通相区别的最大不同之处。
丁丁:
丁丁的头上长着一撮上翘的头发,有着一对眯眯眼、裤子总比腿短一截,有一只叫“白雪”的小狗,关于他的印象是与小人书摊的记忆相联系的。
街边的小人书摊子,现在是再也没有了,不知道算不算某一时代的特殊产物,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可以说和现在大街小巷里小投资的VCD出租店相同。对于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来说,小人书摊子象一个温馨的旧梦,在那样一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给象我一般大的孩子提供着精神食粮。
半人高的大纸板在街边圈起来围一小地,纸板上贴满从小人书上撕下的花花绿绿的封面、下面用毛笔编上号作为选择的依据。蹲在小板凳上,两分钱一本租来看,看完还回去。兜里皱皱巴巴的一角钱可以厮混一个晴朗的下午,节省“银子”的诀窍是躲开老板的监视,与同去的小伙伴偷偷私下调换。
丁丁和他的方脑袋小狗“白雪”,满脸胡子的鲁道夫船长,还有可笑的双胞胎兄弟杜邦和杜绑,常常是我和同学课余的话题。拥有超过5套的《丁丁历险记》足以成为夸耀的资本。
那时侯好象并没怎么注意到丁丁的记者身份,只是羡慕他满世界乱飞的自由。《丁丁在刚果》、《714班机》(在太平洋小岛)、《蓝莲花》(在四十年代的中国)、在埃及、《黑岛》(在英格兰),甚至在月球、在深海、在雪山、在沙漠、、、、值得一提的是《蓝莲花》中正面人物之一的中国小孩张,作为丁丁的朋友张帮助丁丁粉碎了日本鬼子的阴谋,这可能是外国卡通中有中国人且为正面人物不多的几部。就冲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对充满国际主义友情的比利时漫画家热米埃尔(好象是这个名字,望有人指正)致以深深谢意。
与日式卡通和美式卡通不同的是《丁丁历险记》中贯穿着一种真正的幽默精神。不是形体层面夸张的滑稽,而是思维层面不露声色的幽默。这是两个层次的东东,滑稽是浅层次的声色犬马,幽默是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欧洲的文化底蕴的确是比老美厚实许多,代表老美的多是超人、蝙蝠侠一类的地球拯救者形象,或是阿森一族等的时尚闹剧人物。在丁丁、船长、教授身上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的绅士风度,哪怕是疯疯颠颠的杜邦和杜绑兄弟。
上个星期去有关丁丁的网站看了看,那么多FANS的留言,让我感动不已。王顾左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伥然而涕下。
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是商业时代来临的代表,早于肯德鸡、麦当劳,那个时代美国人已经成功地上演了一次全球的全方位的营销活动。记得那时候常听到大人对于一百多块钱买一个变形金刚的批评,好象报纸上也有批评的声音,因此玩变形金刚基本上是一些五年级以下的低龄儿童。
冗长的《变形金刚》中几乎就没有什么连续性的故事情节做支撑,也没有什么人物个性的塑造,只是每集变换着地方打斗,然后就是念口诀“变、、、形。系列式的剧情也许暗合美国人快餐式的需求,不求经典耐嚼只求短暂精彩,美国电影长于眩人耳目的技术而忽视打动人心的情感,在动画片里也如出一辙。至于美国卡通中超人、蝙蝠侠一类的地球拯救者,更是仰仗着强大的技术或超能力到处管人闲事,那种救人水火、舍我其谁的自信,很象美国人总是以人类精英自居的写照。
《变形金刚》中黑白两道的金刚总是各自拉帮结派,互相攻击,谁也没能把谁彻底打垮,总是彼此各占一会上风,落败后又适时卷土而来。
现在来看简直就是美国政治中驴象两党之争的缩影,一场闹剧而已。
孙悟空:
《大闹天宫》的美工绝对是一流的,“俺老孙”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以后见到日本人画的几个拙劣的孙悟空简直想呕吐。日本人的文化侵略是从孩子开始的,偷换概念模糊认识糟蹋国粹,象后来的日本动画片《三国演义》都属于这类,刘备、张飞、关羽居然被画的象是街头的不良少年。
当初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可以说不比现在任何一部美国的动画大片逊色。去年也曾去看国产的《宝莲灯》,走进电影院时满心希望,出来时变成了九斤老太的叹息。又是流行歌曲,又是名人配音,学〈狮子王〉、学〈花木兰〉,只学到别人的皮,忘了最基本的东西要有站的住脚的人物。先不说画如何,故事上已是半鳞半爪,充斥着大量与故事本身游离的枝节,整个儿象一截截接上去的“软皮虾”。
可悲也!
搬着指头数国自己的卡通,三毛基本是旧社会的,新社会的除了多少有点小家子气的三个和尚、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外,真正能称的上大手笔的也就是孙悟空和《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了,遗憾的是它们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连配乐、人物道白都是京剧的锣鼓和浓郁的京腔京韵。
可叹!
米老鼠和唐老鸭:
米老鼠的故事总是以成功结尾,唐老鸭的故事总是以失败结尾,其实他们俩都很聪明。米老鼠的聪明最后总能让他成功,抱走可爱的红嘴唇的女米老鼠。唐老鸭投机取巧的聪明总是让他得不偿失,开始雄心万丈,最后狼狈不堪。
唐老鸭恶作剧的心理、神经质的情绪变化,象每一个都市人心灵角落中的摩菲斯特。而米老鼠的淳朴、执著和好脾气更象西部乡村来的阿甘。再有就是是象普路托和果菲那种很笨的家伙,成天大大咧咧一副傻乐像,有点象我们四川话叫的“莽娃”。
其实老美卡通中的最精彩之处通常是关于形体的想象力:眼珠可以眼眶里做圆周运动;一只大象可以藏进花瓶里;闭着眼睛就可以走到一万米高空;身体的外壳可以根据需要脱出来;象后来的《兔八哥》、《猫和老鼠》,美式卡通多少都有点一脉相承:夸张滑稽的形体,匪夷所思的想象,紧凑的喜剧包袱。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但全世界的观众接受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就象肯德鸡、麦当劳、德客士等里都有的小零嘴薯条,吃起来开胃爽口,好消化,不累。

机器猫:
机器猫是每一个人生失败者、懒人和白日梦痴的幻想,它胸前的小兜里总能掏出让你立马跳起三尺高的小玩意。
仅管成天睡觉不用学习,有了“睡眠学习机”就可以了;吃了可以复印课本的“记忆面包”,第二天考试绝对没问题;有了“隐身机”可以修理欺负自己的“大熊”和“小强”,可以去超市搬东西、在女生浴室门前做“生存还是毁灭”的灵魂拷问;要让自己喜欢又追不到手的的女孩子死心塌地喜欢自己,拿“丘比特之箭”射一箭就行;要想知道自己过去祖上为什么没给自己留下百万家产,那就坐“时空机器”吧、、、、
机器猫的诱惑谁又能拒绝呢,谁叫人有这么多的美梦、甜梦、发财梦、成功梦、富翁梦呢。谁又能彻底免俗,在心底深处没有一点鬼心眼、懒主意什么的呢。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康夫养的宠物是机器猫而不是机器狗或机器鼠?民间传说里诱人想入非非、不思功名的为什么都是些猫妖呢?是不是因为猫更善解人意,总能洞察到那些秘不示人的小心眼,挠到主人的痒处呢?
不过不能因为猫妖的封建迷信破坏了机器猫的形象,机器猫是可爱的,而且是有理有节的,美梦通常只能做半集动画片的时光,而且最后总是以穿帮收场。
不过能够美梦成真,哪怕在短暂的一集动画片里面也好啊!我想成为畅通无阻的大虾,把网上所有的大熊和小强的IP给封了,赢得所有温柔小静的崇拜;我想兜里有充足的银子,换掉MMX200的鸟枪,跟上P4的步伐;我想成为著名的网络写手,连痞子蔡也追着我签名、捧我的臭脚;我想、、、我还在这儿一字一句地敲键盘写什么卡通人物,太烦了,要是有可以把脑子里的东西自己写出来的东东就好了。
给我一只机器猫吧,求你了!!
圣斗士星矢:
《圣斗士》是伴随着高三紧张的课前、课间和课中时分在课桌下传看的,班上一位同学买了全套的漫画书,在高考前的毕业留言本他给我的寄语就是那句“燃烧吧!小宇宙!”。结果那位本来成绩不错的同学被那年的高考击败了。
还好,补习了一年,他的小宇宙燃烧术发挥了作用,烧掉些脑细胞和脂肪,考的不错,学校毕业了,他自己也成了大学讲师。不知道他的漫画书还在不在,有机会问问他。
《圣斗士》基本代表着90年代初期日式漫画基本定形的一派画风,一水的酷哥、靓妹,背景渲染细腻,讲求人物动感和画面的气势。新时期国内漫画也从模仿《圣斗士》开始,现在该画风基本上已经滥市。
其实《圣斗士》的画风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故事本身太烂,前面部分几个圣斗士各自练功、行侠仗义的经历还有些看头,后面“招安”后紧密团结在雅典娜周围,就越来越没劲,黄道十二宫、海界、冥界、天界各地四处奉命征讨,打来打去,简直如出一折,就象《水浒》的后几十回。战斗模式也没有新意,先是常规打法的招式特写,“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接着是被强大的敌人打到,奄奄一息,开始出现幻觉,妈妈、恋人或是女神什么的在耳边嘀咕一阵,然后是“燃烧吧!小宇宙”,好了,威力提升了,敌人被干掉,又开始下一轮的战斗了。
为了女人或是某某组织的名誉不停的战斗、战斗,加油、加油,过去这种人是武士或忍者,现在则是在公司和家庭间疲于奔命的日本工作狂好象“男人注定做牛马,只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卡通变形版。
小时候的零花钱全花哪儿了
来源:搜狐作者:佚名日期:2003-12-30
精神生活:
那时候学校门口特多无证摊贩,卖啥的都有。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钱一张,翁美玲的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还有一种折叠起来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妈妈的吻>>之类的歌词,一毛一套,觉得有点儿贵。杂志什么的是父母给订的,不算在零花钱之内,当时挺流行的有<<少年报>>,<<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故事大王>>(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好儿童>>(大家还记不记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书的都神气得不行,买得起童话书的都快成贵族了,我那时老想那本厚厚的<<童话选>>,三块一,老没攒够。
物质生活:
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
娱乐:
那时挺流行“拍洋画”,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
生于70年代的江湖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飞虎日期:2003-12-30
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
1.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
2.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
3.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
4.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
5.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若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
6.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
7.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
8.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
9.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
10.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
11.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
12.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
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
…………
小时候的零食清单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huying日期:2003-12-30
泡泡糖:那个时候吃的泡泡糖的表皮上是一个长得很像包子的小男孩嘴里吹了一个比他的脑袋还要大的泡泡,而且泡泡糖本身是一半白一半红,如果能两根一块吃就能吹很大很大的泡泡,不过那个时候是1毛钱一根,如果一次吃两根就很奢侈了,所以我们经常两个人买三根,一人一根半,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酸梅粉:这个可以疯极一时的超级火辣食品,是一个小塑料袋里装上一种酸酸的粉末,还有一把小勺,其实关键是那把小勺,因为这种小勺的顶部都会有不同时期所流行的卡通人物造型,很有收藏价值的,我记得我那个时候特别痴迷这种勺,每天都要去买酸梅粉,还和别的小朋友互相交换自己所没有的,结果我家就有很多开了包的但没有勺的酸梅粉。
巧克力:那个时候的巧克力可是货真价实的,不像现在只要在10块钱以下的就都是淀粉。而且那个时候的巧克力的造型都以雍容华贵为主,什么金币巧克力,金元宝巧克力,连小动物的巧克力都拿金灿灿的黄锡纸包起来,只要拿几个这种金灿灿的巧克力放在兜里,连走路都神奇了好多。
锅巴: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薯片什么的,一般的我比较爱吃锅巴,可不是现在的太阳牌小米锅巴,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饭煲,都是在炉子上煮饭,如果照应不周的话,很容易做出一锅很厚很厚的锅巴,大人们就会把这些锅巴铲起来,敲成小块,分给比较听话的小朋友,一般我都会分得比较多一点:),通常都把锅巴放在口袋里,一点点的从口袋里掰出来放在嘴里地动山摇的嚼,可香了!那时候牙口好没事,要是现在吃,准报掉牙!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游戏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上智日期:2003-12-30
1.打弹珠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4.丢沙包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那时排球太贵,足球没风气.不像乒乓只要有块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P
10.撞拐子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玩物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上智日期:2003-12-30
注意:此玩物是真玩物,非指人也.这种‘活玩具‘应该比神奇宝贝要好玩的多吧……
1.挖蚯蚓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仔细寻找,一旦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身臭水后,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上些馋猫,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欢养.
4.捕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灵感.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
6.逮天牛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
9.钓龙虾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0.烧蚂蚁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玩物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上智日期:2003-12-30
注意:此玩物是真玩物,非指人也.这种‘活玩具‘应该比神奇宝贝要好玩的多吧……
1.挖蚯蚓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仔细寻找,一旦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身臭水后,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上些馋猫,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欢养.
4.捕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灵感.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
6.逮天牛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
9.钓龙虾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0.烧蚂蚁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咱那时候的歌曲(70年代生)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李基滨日期:2003-12-30
最近流行写《咱那时候的……》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有《咱那时候的动画片》、《咱那时候的衣服》等等,都是一帮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写的。一转眼,我们这帮人也到了怀旧的年龄了。哎,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啊!今儿小弟我手痒,想来想去,写一写咱们听过的歌曲吧,现在KTV里老少爷么都好这口儿,我也就跟着起起哄吧!
时光在指间倒流。对我来说,小的时候最早听的歌曲,是《天黑黑》,一首闽南语歌曲,这首歌前段日子被孙燕姿翻唱过,听的时候很小很小,在外婆的背上,上初中的时候外婆去世了,每次听到孙燕姿在唱片里唱“天黑黑”三个字,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那是一种在都市的喧嚣中久违的冲动,仿佛有一双手把你一把拉回二十年前的单纯岁月。后来就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读幼儿园中班,唱歌的是一个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生,当时感觉唱这首歌的都是有文化的人,受过教育很有觉悟,同时期的歌曲还有一首说不出歌名的歌,歌词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老师说,好好好,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后来这首歌被改成了——“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线一拉,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被我们改歌词的歌还有东芝的广告歌,原来的“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被我们改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
读小学的时候听过的最有印像的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是第一首让我觉得歌词有水平的歌;还有就是那首无数次被重复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学校为这首歌举行过大合唱比赛,小弟我还因为在比赛时不太严肃而挨过老师的批评,有点傻的场合,全体穿校服,那情形用北京话来说就是“事逼儿事似的假扛”。
后来“小虎队”来了,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对歌曲的认知开始改变,出唱片的不必再是电视里那些拉着长声直到观众鼓掌才肯罢休的歌唱家。当时很流行的歌曲包括《青苹果乐园》、《逍遥游》、《星星的约会》,现在听起来觉得胃部很不适当年却是那样的津津有味,电视里偶而还会看见这三只小虎的身影,他们今天显得有点老态龙钟,吴奇隆的额头上有了一些皱纹,陈志鹏的腰部甚至有一些赘肉,很难想像当年他们曾经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同时期的还有“草蜢”,也是三个人的组合,如今更是老得不成样子了。再有就是记不清一共有几个人的“红孩儿”,唯一听过的是他们的那张《摇摆女郎》。还有一位哥么在“央视”的春节晚会嘶喊着“让我一次爱个够”,至于费翔,咱们也就别提了,这么老的偶像还请出来,想起他现在那副衰老的样子就不忍心。哎,人哪,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总有灭的时候。
上初中的时候,比较流行郑智化,有他的《水手》、《星星点灯》,哎,这些歌名今天写出来是这样这样的老土,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想的!乐队有“唐朝”、“BEYOND”,海峡彼岸还有一个叫林志颖的人,此人红的时候竟然比同时期的周华健还红。香港方面,开始有“四大天王”的称呼,这四个人的名字我实在是不想再打出来了,他们已经折磨我们够长时间了,其中那个姓张的,出了一张《吻别》,当时在全中国都火得不得了,电视里经常播他的MTV,一点都不亚于今天的“脑白金”广告。
一直到了一九九四年我上高中的时候,大陆歌坛才背着我火了一把,仿佛在一夜之间有了生机,魔岩三杰和校园民谣开始兴风作浪,还有林依轮、高林生、郑均他们仨,很多很好听的歌塞满了一九九四年的日历,很多今天我们仍然能看见仍记得的歌手,在那一年,从他们的嗓子眼里跑出至今都纠缠在我们记忆中的旋律。《同桌的你》、《**裸》、《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等等一系列歌曲,给进入大陆多时的港台音乐以迎头痛击,北京音乐台还为此举办了“辉煌94”这样的颁奖晚会,一个个音乐人轮流上台从主持人手中拿到一个固体,下面还有掌声鲜花什么的,看上去很臭美。
时间到了一九九五年,大陆歌坛又开始恢复了她原先的平静,除了年初一个叫高枫的哥么出来扯两嗓子《大中国》以外,后头什么罗中旭啊、戴军啊,也就一般般,那一年还有一首《祝你平安》吧,歌词中不断地重复“祝你平安”,怕你记不住就这么折腾你,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流行音乐是这样地不顾听众的死活。
再往后就更没什么了,九七年,一首《心太软》像潮水一样冲进了整个中国的版图,走在哪个城市的街上都能听见这首歌,唱片封套上三十岁的老男孩任某某仿佛在跟你说:“怎么着,就让你们丫听着这首歌度日,想躲?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哎,只能听呗!此人后来和一个叫“小虫”的创作人炮制出了很多旨在减少人们荷包重量的歌曲。同时期的还有伍佰,被称为“台湾摇滚第一人”,词和曲都很缠绕,上岁数的最好就别听了,他的歌挺累人的。
这些歌听啊听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就这么过来了,有一天老了,坐在一棵歪脖树下,秋风在那乱刮,落叶一个劲地往身上砸,我就站在树下跟我孙子说:“这些啊,就是咱那时候的歌曲。”
咱那时的广告(70年代生)
来源:www.xiaoshuodaquan.com作者:笨笨日期:2003-12-30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
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
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
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
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由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
来源:诗生活作者:潭日期:2003-12-30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
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
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
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
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
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
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
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
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
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
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
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
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
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
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
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
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打工经历。
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传闻过“一九九九世纪大劫难”,并平稳地度过了世纪末的最后一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