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抡才大典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授元年,武则天废唐立周,由于念念不忘当年关陇士族反对她当皇后的事儿,决定利用科举制度大力选拔平民人才做文章,决定亲自考核会试选出来的五十六人,最终有一十六个幸运儿成为进士出身,这便是第一次殿试。而状元这个词也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后来逐渐形成定例。
开元十七年殿试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一帮子会试选出来的才俊们,跟着礼部派出的官员身后,亦步亦趋。过景门,延御道直通含元殿。
在含元大殿中,设立二百黄案,由鸿胪寺官员提前一天负责设置好。然后由光禄寺官员根据会试的名词安排座位。
巳时,文武百官分立含元殿两侧,大殿中央是一排排的暗黄色案几。
李隆基高坐于御座之,威严的目光横扫而过,殿下有着什么风吹草动便能尽收眼底。
杨钊作为队首,站在最前面,一行人来到含元殿外,等候李隆基的谕旨方可进入。百无聊赖之下,杨钊只好打量起了含元殿。大明宫跟故宫紫禁城比起来,自然逊色了许多。
但大明宫主题都是木材建筑,相应的又比较精致。殿前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高台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似雄鹰展翅,威严无方。不过可惜,跟后世的摩天大楼比起来,逊色的不是一点两点。
学子分为两队,杨钊位于队首居左,右边是一个帅的掉渣的哥们。本来杨钊还想跟这位仁兄搭话的,可惜的是这位仁兄自始自终都是两眼望天,目中无人的德行。
巳时一刻,鼓声响起,高力士在殿内高声道:“宣开元十七年会试甲申科举子殿。”
于是含元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杨钊一行人在一个宦官的导引之下,由正门走入。这一刻,所有的学子都激动的难以自持,含元殿本身就是李隆基开朝会的地方,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权力中心。
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家伙们,没有激动之下哭的淅沥哗啦,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抖几下,完全在情理之中。
杨钊表现的较为随意,当官而已,辈子已经干过,虽说阶级一下子去了,可是本质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给那些真正的B当牛做马。至于要不要冲去把老男人给剁了,看看历史会因此改变成什么样子等等的就算了。那有点太扯淡。
官家明堂,气势森严,周围的文武百官个个满脸严肃,一排排的官服由紫到红由红到青,御座左右,两个羽林将军,手持长戟。目不斜视的充当着木头柱子。
慢步前,杨钊开始催眠自己,看见坐在最面的那一位中年大帅哥了吗?那是庙里的菩萨。旁边有着座位的胖老头?那是一个南瓜,周围的文武百官?胖的一律是天热用来降温的水桶,瘦的一律是撑衣服用的麻杆。
一番比喻下来,含元殿里没有一个是人的,还紧张个屁?

于是二百来个学子中只有杨钊跟杜甫两人还算正常点的,其余的全部跟进了狼窝的小鸡仔似的,哆嗦的离八百丈远,都能感觉的一清二楚。
老男人饶有兴趣的看着杨钊,在含元殿内能表现的恰到好处,不紧张不谦卑的人很少。除了某些特殊的人之外,李隆基还没有见过谁到这儿不战战兢兢的。
刻意避开了大部分的案几,走了四分之三以后,以杨钊为首的众位学子便开始行礼。本来杨钊还打算用礼部那个待朗教授的姿势的,但是眼睛一漂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便硬生生的止住了。
在大唐施行的是跪坐,也就是说下跪跟坐下没啥子大区别,因此行大礼不需要跪。别人一弯腰,杨钊就知道他被李林甫给摆了一道。至于那个待朗,杨钊倒是把他给记住了。
所有学子,腰完成九十度,高声喊道:“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嘎?”
杨钊本来想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经典台词来着,结果其他人就一句:“参见皇帝陛下”便没了。
正在杨钊愣神的当口,一个手持笏板面白无须的年轻谏官跳将出来:“启禀陛下,新科解元杨子午朝堂失礼,还请陛下将罪。”
杨钊又是一愣,这孩子哪儿蹦出来的?来就跟自己放对,吃多了这是?
横了那位年轻的官员一眼,杨钊高声道:“学生本欲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怎么,这位大人对此有疑问?”
年轻谏官脸的汗刷的一下冒了出来:“没,没有疑问。”
“那你还不站回去。”杨钊压低着声音道:“怎么,想站在这儿挨批?”
年轻的谏官刷的一下退了回去,然后一脸严肃,仿佛刚才的事儿没有发生过似的。
杨钊只好再次弯成九十度:“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男人笑着摆了摆手道:“杨卿平身。能想出此等祝词,也算有心了。”
“有劳陛下谬赞,学生惶恐之至。”杨钊回道。
万岁这个称呼在唐六典和宋代律法中都没有明文规定是皇帝用的。只有到了明清时期,才成了皇帝的招牌。杨钊这么说,在这时算得比较时髦了。
高力士知道皇帝对杨钊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因此只是笑呵呵的没有动。至于那个吃多了的谏官,无所谓,谏官不都是这样德行的吗?默默估算了一下时间,高力士随即在老男人的耳边道:“陛下,吉时已到,殿试可以开始了。”
“哦?”李隆基扫视全场之后,才道:“那便宣昭。”
高力士立马捧着一张黄色锦缎做成的诏,念道:“宣大唐明皇帝昭:昔日荣登大宝以来,朕夙兴夜寐,以不负先帝所遗为事。今于开元十七年甲申常科,纳天下贤才为国之基……”
待到高力士读完诏,所有的学子再次整齐的鞠躬。看得杨钊很想笑,这场面越看越像是参加葬礼的德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