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十五、“反标”的风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那个年代,文字的应用也是相当敏感的。你要写东西,必须再三斟酌,否则就会惹事生非,甚至惹来害身之祸。你若用词不当或写发牢骚的文字,轻则是“毒草”,要挨批判,重则算是“反动”、“反革命”、“反**思想”。一旦“上纲上线”,你就该倒霉了。曾有一段时间,上级要清查一个什么“反动组织”,弄得人们思想很紧张,经常听闻哪里哪里又有“反标”(即所谓“反动标语”),要追查到底。弄得人人自危,生怕不小心被误会上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有一天晚上,同学们刚下自修,学校又打起紧急集合钟,说是县府广场大舞台后边发现了“反动标语”。县委当晚发通知,叫“地高”全体师生,提高警惕,“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要“地高”全体师生一律到现场参观,是作一次“阶级斗争教育”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任何人不能缺席的。
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即打起紧急集合钟。人全都有到齐了,师生们排着队伍,一排接着一排,很有次序地向县府广场进发。寻石走到事发地点时,见有一个人来讲解发现“反标”的经过。在朦胧的月色下,有一丛叫“冬青”的花木,冬青上及旁边地上洒落了许多碎纸屑。讲解人说,“反标”原来就挂在“冬青”上,周围地上的纸屑是为了引人注目而刚撒的。全校九百多师生排成长龙,一个跟着一个,轮流经过那蔸“冬青”,那位讲解员喉咙都哑了。
在回“地高”的路上,寻石一边走,一边想,阶级斗争真是复杂了,这些年头发生了不少事,谁知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果然过不了多久,学校又得到县委的指示,发起一个什么运动,好象是“一打三反”运动吧。当时学校闹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学校的办公室一带,又贴满了许多大字报和小字报,揭露一些老师的问题。什么某某老师讲课时“泄漏了国家机密呀,什么玻璃管手枪呀,”云云。寻石看了看,心情沉重得很。他不想认真看那些东西,他十分不想学校中发生动荡的事情。
但是,不安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天中午,体育老师黄宏宽急冲冲地跑到学校领导办公室,他慌张得脸色都变了。他向校领导报告,说是在他宿舍边的乒乓球室里,发现了用粉笔写的“反语”。他说他发现之前,有几个不是本校学生的社会青年在里面打乒乓球(那乒乓球室的两扇门历来都没有门板),他去赶走他们时就发现了“反标”。学校领导却不相信那个体育老师的说法,一口咬定是体育老师自己写上去后又自己来报案的,其目的是为了“转移斗争大方向”,好开脱他自己过去的问题。那个体育老师真是浑身是嘴都说不得清楚的,的确是有口难辩啊。

这是他自己招来的大祸。他发现“反标”后,他本来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掉了干净。由于当时是人人自危啊,自行处理只怕不妥,他人又很老实,于是就去报告了,谁知学校一口咬定是他写的。在那年头,讲“专政”,不**治,没有人提出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他写的,完全可以通过笔迹鉴定、看笔迹的新旧来判断嘛。在那个年代,人人明哲保身,自顾不及,不愿去说公道话,更不愿去保别人。因为搞不好立刻就变成“同伙”了。
学校又依前次一样,组织全校师生排着长队去参观现场。寻石看到在墙角高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真有两行字,字体有杯口大,写着“打倒xxx、解放xxx”的字眼。依寻石敏锐的目光看,那粉笔字是旧笔迹,字边还有一些蜘蛛网。而且字的位置很高,要写时非搭凳子不可,可是室内一张凳子都没有。寻石非常怀疑,认为那些字不是刚写上去的,很可能是“文革”初级谁写的,由于那地方背光不容易发现而遗留下来的。那个乒乓球室一直没有门,地处偏僻,老师们一般很少去那里活动的。
寻石是一个还未入团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他怎么敢发表看法呢,那年头谁不顺潮流,谁就没有前途了,何况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寻石一个普通学生,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后来那个老师倒霉了,他被学校组织学生批斗了好几次,还被上级提去审查。可怜他那个美若天仙的妻子,每天独自出没在那偏僻而又可怕的小房间里,独自保护着上幼儿园的十分娇嫩的小女孩。至于什么时候她的丈夫才能回来,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寻石是不知道了。因为寻石毕业的时候,还没有黄老师归校的消息呢。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