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今论道者,对于什么是“道”,各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悟,不同的表述。其结果,就是岐义纷呈、莫衷一是,使人们对“道”的遵循无法达到统一。
为了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我们需要有科学;为了认识道的含义,我们需要有道学。道学不同于科学,不能完全诉诸于实证方法;道的含义丰富,不是语言概念和逻辑思维所能完全表达的。然而人们又似乎对道有一种默契的认可,否则,“天下无道”,人间就会失去正常秩序,虽然这已经是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的“道”。但人道源于天道,社会秩序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否则人类文明将难以长久稳定地存在和发展。
近代以来,人类过于强调社会秩序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特殊性,从而造与自然的对立。研究社会秩序与结构,有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现象,有自然科学。于是统一的整体世界就被科学分裂了,人类得到了精确的知识,却失去了世界的整体;人们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却遗忘了世界的整体联系。这一切都是因为科学的发展、知识的膨胀,而最根本的是科学不是道学,科学发展无助于对自然之道的理解。相反,或许正因为科学的发达,反而使大道不彰、自然失序、整个人类生存环境趋于崩溃。
自然之妙在于生机活力,在于整体关联,世界是一个整体,而科学恰恰是遗忘了这一点。
不是有整体科学吗?有系统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吗?现在又有“泛系理论”、甚至“泛泛系”,还要道学干什么?还研究道的涵义干什么?
科学哲学不是道学。系统论不过是精致化的逻辑体系,而真实的世界、有生命的世界不可能是完全服从逻辑的。世界的奥秘隐藏在整体之中,整体关联的微妙,并不是都可以诉诸逻辑实证的,也不是科学理性所能完全解析的。
要研究道学,就需要首先弄清道的涵义,需要对“道”有一个现代的理解。
道的涵义有不同层面。一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道是本体,是宇宙生成之源,这显然是非物质的层面。因为道家主张“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生成一切的,“有”是万物的代名词。天地起源于无,“无”比“有”更根本。“道贵虚无”,所以有些“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对道的本体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道”的这种特性,视、听、触觉皆不能感知,因而不可诉诸实证,是一种超验的存在,这就是道的本体。
现代人解老,往往拘泥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思维框架,以为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对道的指谓就是朴素唯物主义,从而界定了道的物质性,那是一种误解。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存在”的概念,汉语的词汇,尤其是哲学词汇还很贫乏,要求老子用现代哲学准确的语言概念表达思想,显然是强古人之所难。但是老头子并没有把创生宇宙、决定天地万物的因素归之于神,归之于“天帝”,这并不表明老子有唯物主义倾向,而是力图对整个宇宙人生做出理性化的诠释。老子的“道”是对宇宙整体运行合规律性的理性化把握。在这一层面,我们可以把老子的“道”理解为主宰天地万物的最高的理性精神,这与西方上帝观念的非理性(在西方文化中,上帝是逻辑理性的重要补充,是意识整体分裂为逻辑理性的必然产物)是截然不同的。
何新认为,道至少有三层涵义:1、语言(“道可道,非常道”。);2、规范、秩序、道路;3、第三层含义是运动、动力。但使我觉得,何新并没有抓住“道”的最深层的含义。
“道”有不同的层面。在表浅的层面上,“道”就是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往复循环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稳定的、可重复再现的东西,而这个规律具体化就可以理解为道路、路径等,它具有稳定、有常、循环往复等特征。这是“道”可以用逻辑概念和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循环往复,是天道有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大自然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表现为世界的规律性。人们常常对老子的循环往复的思想诟病,以为保守。其实,科学也在发现规律,如果现象不能重复自己,哪来规律?
在更深的层面上,道是不可言说的。它含有大自然本身那非语言表达、超越逻辑思维框架的一面。概念和逻辑思维不能把握,但却可以通过“悟”来理解自然之道的存在。这种理解,并不是可以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能传达,只有当我们的意识进入到某一层面时,才可以悟道,才可以理解道的深层含义。“道”的这种深层含义不能简化为规律之类,否则,现代科学发现了那么多规律,人类文明就不应该离大道越来越远。
在更深的层面上,道就是宇宙自然中那种创造秩序、决定规律、协调万物的因素,它是一种和人类意识、人类理性相仿佛的存在,我认为它就是宇宙意识。
科学的局限,在于它只能发现规律,却不能理解决定规律与秩序的那种因素。这不是一种物质因而是一种智慧因,不是物质因素而是精神因素。科学研究自然现象,可以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博物学可以对动植物形态进行分类,生物学可以研究生物的不同形态和结构,却不能解释这些形态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它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但是在道的深层含义中,却包含一种生成万物、包括一切生物物种的创造性因素。有人说,西方哲学是结构论,中国哲学是生成论,西方哲学发展的结果形成了法国的结构主义;而中国哲学的生成论,则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从《易经》中得到印证,而老子哲学和《易经》中隐藏的的思想资源,现在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生成论中最著名的当然是老子的“三生万物”的思想。而现代科学的混沌理论也认为,周期三是一个分叉点,七十年代李天岩关于混沌研究的数学论文,其题目就是“周期三则乱七八糟”,意为有了周期三就可以有一切周期,这正是老子“三生万物”的科学注解。无怪老子哲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它与新崛起的非线性科学取得的成就不谋而合,从而验证了中国古人的高超智慧。
然而生成论并不是意识决定论。但在老子对道的表述中,却有唯妙的内涵。“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虽无,却包含了一切。这是宇宙发生的初始状态,这种初始状态中已经包含了生成一切秩序的信息,因此这种秩序是隐含的,还没有显化出来,这不是量子力学解释中玻姆的“隐秩序”,而是时空结构中隐含着构成万物的所有信息,它是全息的。正如人的受精卵、人的精子中包含了人体生命的一切信息一样,这是一种潜在生成的可能性,是生成万物的密码。老子在二千年前可能就已猜到了这一点。现在中国的三旋理论认为,圈量子的三旋可以有六十二种不同的组合状态,这被王德奎先生称为“圈态密码”,它是物质世界中基本粒子结构的生成秘码。物质结构隐藏在空间结构中,被三旋所生成的62种圈态密码所决定。这不正是“有生于无”吗?“无”中包含了生成万物的所有信息。王德奎先生的这一重大理论发现,足堪与爱因斯坦的功绩相比美。
F、拉兹洛的宇宙全息隐能量场理论,认为宇宙真空是一种介质,它可以全息地记录下宇宙中发生的一切,这些全息记录不随天体演化与消亡而消失,是生成宇宙万象的信息库,这与老子释道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不也可以遥相印证吗?
然而这一切还不是意识决定论。意识决定论,在理解生物起源和物种多样性时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一种二元论,因为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遵循着两套不同的规则。在对物质世界万物生成的理解上,“三生万物”已经揭示了宇宙生成的非精神性,为什么还要引进精神和意识因素?
因为不如此,就解释不了生命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宇宙起源中不能没有精神因素?关键是生物遗传密码的起源问题。遗传密码那精致的翻译、转录机制,严密的密码子字典、甚至连起读和止读密码子的指令都编制的完美无缺,除非意识因素和智能设计,用其它一切因素都无法解释。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兴起了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否定和向智能设计论的回归。宇宙并不是随机运动的演化过程,而是智能参与和意识控制的过程。宇宙本身是一个生命整体,这个整体是有智慧、有意识的,宇宙有它自己的意识结构,而这就是“道”的深层含义。遗传密码的设计编造得完美无缺,却不是假手于宇宙自然之外的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而正是宇宙自然本身的自我创造、自我设计、自我生成的结果,这正是“道”的深层含义。也正是它不同于“上帝”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帝的产生,是由于意识整体分裂为逻辑理性和非理性的无意识部分的结果,西方文化传统把意识变成了逻辑,逻辑所解释不了的东西就归上帝管辖。而中国哲学并不把理性看作仅仅是逻辑,中国贤哲清楚地看到了逻辑层面的局限而使思维超越逻辑,这正是整体理性的境界。这种存在于宇宙自然中决定了整体世界的理性,正是“道”的最深层次,也是道的最高境界。
然而这种境界很难用严格的逻辑语言表达清楚,哲学思考有时会突进到意识的最深层次,此时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境界已经很难用语言表达,于是维特根斯坦知难而退,干脆说:“对于不可言说的,必须保持缄默”,这已经接近悟道的境界了。

对“道”的这种体认、证悟,在于实践,不是靠哲学思辨就能把握的。可惜现代人多不理解这一点。所谓“实践”,不是盲目试错,而是身体力行的修炼,就是在意识的调控之下开发人体生命潜能,使人体生命系统进入高度稳定态。这是强化生命的手段,人类自我进化的阶梯,它可以在意识调控之下逐步克服人的生物性局限,克服人性的弱点,完成由人而仙的转化,这当然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体“道”的最高境界。
生命境界的提高,与生命潜能的开发是同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生物性局限,不断向宇宙高级生命的形式转化,最后达到与道合一。此时的人体生命,已经成了超越的生命,个体生命已经融合到宇宙生命中去。这才是人类进化的方向。
这需要克服人的生存境界的局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智慧只限于谋生层面,这就是人的生存境界。在谋生层面上,永远理解不了道的最高境界。认识道的最深层次,需要超常智慧,人类智慧可以超常发挥。而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仅限于逻辑思维层面,属于常规认识的范畴,在常规认识的范围内,也就是逻辑理性的层面上,哲学已经失却了创新能力,已经发展到尽头,而走向式微,走向穷途末路。哲学体系的建构已经趋于饱和,不可能再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创新了。
然而超常认识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超常认识是另一种并非新发明的认知方向,而认识道的最深层次所需要的就是超常认识。不用超常认识方法,理解不了道的最高境界;不用超越逻辑的理性方法,进入不了道的最深层次。
在《庄子》一书中,多处谈到过一种神秘主义的认识方法,也就是体道的方法,它显然已经超出了辩证思维的框架,更不要说什么唯物主义。因而它显得不可理喻。然而现在看来,它不过是一种超常认识,这种超常认识中就包含着整体理性。
整体理性,是我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为了纠正西方逻辑理性的局限而提出的。在逻辑思维的层面上,不可能真的认识世界的整体。因为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化整体为部分,然后把部分重新组合、拼接为整体,使用这种理性方法理解世界的。但是显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们用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法,永远不可能达到对整体的理解,理解整体,必须超越逻辑。这就是我提出整体理性的原因。而“道”涵盖一切,显然不是逻辑所能穷尽的。整体理性属于人的理性,而人的理性源于自然的理性,而自然的理性,正是“道”的深层涵义。
由常规认识进入到超常认识,是意识相态的转变,它必须通过意识调控来实现。意识调控,是我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基因调控的概念,这是生命科学的微观领域。而我研究生命,与佛学、道学一样,是从意识层面入手的。意识层面也是整体层面,生命的意义在整体中体现,因而研究生命一开始就抓住意识层面,就是提纲携领,抓住了根本。而改变人体生命系统、强化生命系统功能、使生命的稳态不断提升,只有通过意识调控最为有效。
气功属于意识调控。道家的养生、佛家的修行、打坐都属于意识调控,所以他们都能产生超常认识,发现最高宇宙真理。而其根本,都在于弱化逻辑思维,淡化执著的自我意识,使人的意识和宇宙自然的意识达到合一。于是,人的意识便体现了宇宙意识,人的意识便进入了宇宙意识。这样人就进入了体道的境界,人在自我意识的淡化中体现了自然之大道,而这,正是由于人的意识与宇宙意识合一的结果,也正是宋儒关于人心与道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深层原因。
宋儒把孔孟之“道”发明为“天理”,并且在实践中提出“天理与人欲对立”的思想,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自我意识强化的境界中,在人的私欲不断扩张的生存环境里,不可能有对“道”的深层境界的体悟,因为自我意识就是私欲,私欲产生偏见,而逻辑思维的强化,又破坏了意识的整体统一性,也妨碍了对道的深层含义的体悟。因为逻辑思维是意识分裂的产物,而“道”就体现在意识尚未分裂之前。与西方的上帝观念相比,“道”显得更深刻,因为上帝是意识分裂的产物,是作为理性的对立面产生的。而“道”则是宇宙自然最高理性的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宋明理学“天理”概念的一种发展,或重新阐发,这正是新道家在当代的理论建构,实质上也是一种新道学。
对于老子的“道”的理解,不一定拘泥于文字,古人的视域与现代人不同,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也不同,今天的“道”应该有今天的涵义。而且,在老子的时代文字与词汇不够丰富,一词多义、意义模糊、含混,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为后人的理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下了广阔的解释学视域。这些,都使不同的时代对道的理解可以不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子对“道”的认识不是常规认识,而是一种超常认识。在常规认识范围内道是不可理解的,天之道落实在人间的层面:
天之道有何特色?一曰有常,也就是有规律,可遵循;二曰无常(可发展变化),它通过运动表现自己;三曰公平,“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私有制社会的弊病。私有而不加节制,必然产生马太效应,产生两级分化,结果是富者暴富,贫者无法生存,产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危致”,即产生更大的危机和社会动乱。这一切都是违背了自然之大道,它是文明社会不可能稳定长久的根本原因。
宇宙自然是一个自稳定、自动调节的系统,一切自然运动例如风雨、、海啸、山洪暴发,都是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整体平衡。唯有人类社会,其改革运动是为了达到少数人自己的目的而破坏整体的平衡,唯有人类社会的阶级、等级秩序,是为维护人间不平等的,这就是人间无道,违背自然大道的体现
体道修炼的不同层面:
道无处不在。它可以体现在自然万物之中,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层面,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体现在人的生命过程之中。因为人是小宇宙,宇宙自然之道,完全可以通过个体生命的修炼而体现出来,这就是对“道”的体悟。
中国文化讲修身,儒家有“修齐治平”,道家有“性命双修。”都不是听任自然生命的完全自发,而是在理性意识的控制下的生命的引导。修炼、气功入静、以及佛家的修行等,我称为“意识调控”。人是有意识的,这种意识是产生私心杂念、冲动的根本,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就会无恶不作。如果人还有理性,就不能不对自己的意识活动进行节制。庄子所谓“心猿意马”;佛家所谓“安禅制毒龙”;儒家所谓“吾日三省吾身”,都表明修养情性、抑制私欲,也就是进行意识调控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调控?因为意识是唯一可以和自然对抗的因素。意识就是生命的主动性、能动性、它不安于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进行反抗,一切征服的野心、坑蒙拐骗的伎俩、自私自利的算计,都是因为人有意识、有私心,而在大自然却没有这种现象,宇宙意识无我,宇宙自然的意识并不为私己打算,它是绝对公平的,是一种协调万物创造万物的因素。而人的修炼,人的意识调控,归根到底就是抑制意识中私欲的膨胀、杂念的滋生,使人在长期生存竞争中被分裂了的意识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把人的意识融入到宇宙自然的意识中去。
个人的私心杂念、逻辑思维,一切局部兴奋的显意识都是破坏意识的整体性的。要使意识回到整体状态,就必须通过意识调控。
这种意识调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功、到位的。它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庄子讲体道的方法有三种,曰守宗、心斋、坐忘。
1、守宗:宗就是根本,守宗需要一个过程: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这就是体道的不同境界。这里的“朝彻”、“见独”都是体道的不同层次。朝彻就是豁然贯通,“见独”就是体道,它需要循序渐近,“守之三日”、“守之七日”、“守之九日”,把天下万物全忘掉,生老病死不挂于心,这才能达到体道的最高境界。
2、心斋:所谓“心斋”,就是虚一而静(见庄子《人间世》)。止息思虑,心神入静。
3、坐忘:所谓“坐忘”,就是“堕肢体、罢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见《庄子.大宗师》),排除杂念、忘却尘世、放弃聪明、抛弃知识、停止逻辑思维,甚至忘掉自己的整个身体,这样才能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而这也正是气功的高度入静态。为什么这样能够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因为此时人体生命已经进入超常状态,此时的意识,已经产生了超常认识。而道的最高境界或景象,正是在超常认识的状态下达到或产生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