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三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民、农村、农业,简称为三农,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农业基础的悠久的国度,农业的脉动直接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历史却总是和三农开着不可饶恕的玩笑。在中国的农民发展史中,农民往往是被利用的工具,同时又是统治者争夺和奴役的对象。
自五千年前农业的兴起至今,农民手中的劳动工具和耕作慷和耕作方式,似乎没有太大改变。而统治者及其剥夺农民剩余价值的方式却在不断的翻新和变化中。而他们手中永远不会放却的却是永远套在农民身上的枷锁。
农民——这一群原始积累的创造者和操着一辈辈传下来的简陋工具的劳动者,最终还是逃不出他们悲情的色彩。
一、农村的现状及未来的瞻望:中国到目前为止农村的人口的比重还占绝大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最主要的原始资本的摄取的区域。
可以说,新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农村人口血与泪,乃至于生命之上的。政府把从农村摄取的财富用于投入到中国最薄弱的民族工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使其快速的完成了原始的积累随着改革开放及中国工业的壮大,而现实的农村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而却沦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绊脚石。而尚得一息的农村,因过去的政策的不公平性,随着中国的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而弊端也凸显出来。
农村的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精英的流失、农业生产的方式、农村原始积累的严重溃乏、医疗养老等等。摆在农村人面前的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惨局,而最突出的问题则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农村大批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最近政府不是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进程吗?依我看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也是别无选择的。
而关键在于农村人口生产及生活方式是否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需要大批资金和技术、政策巧妙配套。可以说截止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她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而第二步战略目标也正在缓冲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二十至三十年内农村将有翻天覆地地变化。
二、农民的现状与未来。农民现阶段正处于温饱线之间,农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屡屡被时代的大脚踢到阴暗的角落,自生自灭。自古至今,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博识文人,无不对农民嗤之一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到晋人渊明的《陋室铭》千古佳作,无不显露出他们对农人的不屑与鄙夷。

包括现阶段,对农村人的称呼,如土老帽、乡下人、土豹子、深山沟里出来的等等……。到农村人到城镇打工所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政策。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农民这个社会的异类人恒古至今所处的位置。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农民,这个曾经被社会遗弃的群体,不得不在近段时间内被又重新提起,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即将完成社会转型期不可缺失的重要的一环。他们的成功的转变将会极大的促进中国迈向工业大国的大门的脚步。
同时也由包袱而变成动力。而现实中的农村人也并不能算得上纯粹以农为也的农民,大批的农民工涌向城镇或沿海各地,他们或多或少都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属于自己对命运的支配权力。他们同时有些也是一些高科技生产的熟练操手或掌握着或多或少技能。有的甚至成为外企相关部门的管理人才。他们生产出的产品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有着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才能有着先进生产流程经验。如果在适当的时期发挥出来,那又是一种甚么样的愿景。
因此上说,现阶段农民也是同样有着先进思想理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也中国工业化发展不可小视的中坚力量。
三、农业的现状与未来的瞻望。农业作为中国和平掘起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俗语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可见农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性。任何国家抛弃农业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种灾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阶段正努力挤身于工业大国。但农业的发展也应该同时具进。使中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它包括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现代化的科技后盾和创新。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和政策的优抚。农业的现代化必将带来一些相关产业的震荡,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农业生产的归属权及受益权等。但是这都是暂时的、短期的、可控的。但长期来说是有益于中国的发展进程的。
因此,三农问题只要处理得当是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它与工业的发展进程是互补互进的。这就在于我们国家的领导层需要用勇气和魄力、信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