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介绍 四川哥老会(资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老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名称,哥老会发源于晚清,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哥老会在清代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在辛亥革命之后,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组织。
哥老会对四川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迹。这一特点,是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从未有过的。
哥老会是清代中期在四川出现的秘密社会组织,是四川本地的游民团伙“啯噜子”与从沿海传入的天地会结合之后的产物。
啯噜子是以清初入川移民中的未能安家垦地的游民为主要成分形成的武装团伙,至迟到乾隆初年即已有较大影响。哥老会又称为袍哥会。所以,哥老会的成员多会自称袍哥人家。
袍哥的组织是从开立山堂开始,开立山堂有隆重的仪式,要拜关公的圣像、歃血拜把。
早期歃血是刺破中指滴血入酒,后来多用杀雄鸡代替。所谓拜把是由&qt;香长&qt;将香捆束成把,共&qt;三把半&qt;,众人在香堂中叩拜立誓。早期开立山堂多在山林寺庙,以后则在长街闹市举行。
袍哥内部有各山堂基本一致的纪律(俗称为必须遵守的&qt;红十条&qt;与必须惩罚的&qt;黑十条&qt;),有&qt;内八堂&qt;、&qt;外八堂&qt;的组织系列与等级制度,入会者还必须视本人财力大小缴纳一定的&qt;山价钱&qt;(又称&qt;码头钱&qt;)。
各山堂逐渐形成五个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义、礼、智、信五个班辈,参加仁字号者以士绅为多,义字号以商贾为主,礼字号则较多匪盗、地痞和士兵,智字号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船夫、车夫,信字号人数不多,是下九流者。故有&qt;仁字号一绅二粮,义字号买卖客商,礼字号又偷又抢,智字号尽是扯帮,信字号擦背卖唱&qt;之谚。
各个公口之间独立发展,但同一地区各个公口可以联合起来,组成&qt;会口&qt;、&qt;合会&qt;,相互协调。袍哥原来按天地会的规矩禁止几种人参加,如降清残汉者、待诏即理发匠(因为曾助清剃发)、裁缝(因为曾改作旗装)、娼家、艺人、巫婆神汉、小偷等,但清末就已突破了这些禁区,除了旦角演员之外,不再严格限制。
袍哥原来无女性参加,清末开始有女袍哥,还有女舵把子(舵把子即龙头大爷,为一个公口中的最高首领)。清末民初,还有少许外籍人士与基督教徒参加,这其中重庆的希腊人巴巴达先在奉节参加袍哥,嗨仁字号三排,后在重庆出山嗨大爷40几年,从事商贸、餐饮、电影业,是全川著名的洋袍哥。
作为一种帮会组织,袍哥提倡侠义与互助共济,重视宗法观念,以&qt;桃园聚义&qt;、&qt;瓦岗威风&qt;、&qt;梁山根本&qt;为榜样,相互间均称兄弟,甚至有&qt;有饭大家同吃,有难大家同当&qt;的口号。
在某些地方,也的确能做到相互帮助,凡是袍哥,到了别的码头,只要拜了码头(拜码头有一定的规矩与隐语),也会吃住不愁,故而有&qt;千里不要柴和米,万里不要点灯油&qt;之谚。但是,由于大量的不同成份的人员加入,理论上的平等、共济,往往实际上是家长制、等级制,各个码头内部等级森严,甚至形同主仆,各个码头之间明争暗斗,甚至火并。加上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其行动方向往往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具有较大的盲动性,易为不同的政治势力所利用。
这其中,每个码头都有少数本身无正当职业,全凭在码头上混饭吃的&qt;职业袍哥&qt;,对社会更具有破坏性。此外,袍哥从来又有清水与浑水之别。清水袍哥不参与匪盗活动,浑水袍哥则以抢劫为生(只是不抢本码头范围,即&qt;兔儿不吃窝边草&qt;)。

每一个公口(堂口)的组成份子为十排:头排首脑人物称为“大爷”(又叫“舵把子”,如行船掌舵之人)。大爷中除了“龙头大爷”或“坐堂大爷”之外,还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另处还有些不管事的“闲大爷”。
二排是一个人,称为“圣贤二爷”,这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人正直,重义守信的人,隐誉为桃园结义的“关圣人”,但这个人一般在码头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圣贤”与“剩闲”谐音)。
三排中有一位“当家三爷”,专管内部人事和财务收支,尤其在开香堂时,负责安排规划各类事务,这是一个全码头的重心人物。
五排称“管事五爷”,分“内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内管事”即“黑旗管事”,必须熟悉袍哥中的规模礼节、江湖术语,办会时,由他掌管礼仪,唱名排坐,和传达舵把子的吩咐。“红旗管事”专管外交,负责接待三山五岳,南北哥弟,在联络交往中,要做到来有接,去有送,任务相当复杂。袍哥中有两句流行口语:“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
五排以下,还有六排的“巡风六爷”,在办会期间或开设“香堂”时,他便专司放哨巡风,侦查官府动静,负通风报信的专责。
八排九排的人,平时专给码头上各位拜兄跑腿办杂事,一到开设香堂的会期,他们最为忙碌,听从当家三爷的支配提调,全码头就靠这些人上下跑跳。
十排又称“老幺”,老幺还要分“大老幺”、“小老幺”(大爷、三爷的儿子,又称“风尾老幺”)从一排起到十排止,总称为“一条龙”。
袍哥都不设“四排”和“七排”,康熙年间,郑成功派部将陈近南在四川雅州开山立堂时,有四排方良宾背盟叛约,暗向建昌镇告密,镇台马赓庚率兵围捕,陈近南改装逃走。后来又有胡四、李七背弃盟约,密告官府,出卖弟兄,被本山头派人暗中诛杀。他们这种叛卖行为,一直为袍哥所不容,从此便没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袍哥无论清水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qt;切口&qt;即隐语,俗称江湖黑话。浑水袍哥人数不多,他们使用的切口有很少数至今还保留在四川的方言词汇中,如&qt;点水&qt;(出卖同伙)、&qt;划盘子&qt;(毁人容貌)等。
清水袍哥由于人数太多,他们使用的不少&qt;切口&qt;在当时已不再是隐语而公开使用,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而保留在四川的方言中,至今还在普遍使用的如&qt;散眼子&qt;(散漫无组织)、&qt;臊皮&qt;(伤了面子)、&qt;乘火&qt;(顶住)、&qt;天棒&qt;(无法无天的人)、&qt;吃通&qt;(到处行得通)、&qt;抽底火&qt;(揭露底细)、&qt;关火&qt;(能起决定作用)、&qt;落教&qt;(按规矩办事)、&qt;操&qt;(在社会上拉帮结派)、&qt;扎起&qt;(大力相助或袒护)、&qt;放黄&qt;(失约)、&qt;打平伙&qt;(共同分摊伙食钱)、、&qt;肘起&qt;(帮忙举荐)、&qt;吃欺头&qt;(捡便宜)、&qt;扯地皮风&qt;(散布流言)、&qt;提口袋&qt;(掌管钱财)等等。
所谓“兄弟道”,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