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离别,别不了八十年情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祖母已经九十三岁高龄了。“活过九十就是胜利。”更何况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外婆已经顺利过了这两道坎,满心希望,老人家真能松鹤延年,长命百岁。
金秋十月,合家团圆。外婆一别八年的妹妹也风尘仆仆,拨冗相聚。姐妹亲,最最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八年之别,非是短时。九十三岁的老姐姐,八十岁的小妹妹,都是两鬓苍苍,昆仑飞雪到眉梢,真为她们感到高兴。八十年姐妹情谊,在“相逢知是何年”的外婆看来,这样的相聚,更是弥足珍贵。我给外婆满城找寻,想买一件大红的唐装让九十三岁的老人容光更加焕发,功夫负我有心人,由于外婆过于发福,三围实在凑合不上,最终只能定做了一件,四尺二的腰围,老人家看来也要减减肥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外婆和姨婆各自背井离乡,一个投奔乡下,嫁做人妇;一个远走高飞,在大上海立足。两个要强的女人,在命运的戏弄下,活得十分不易。外婆勤劳致富,靠着嫁妆置办了三十几亩田地,成了富甲一方的地主老财,结果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害得几个子女连中学都不让上。姨婆天性刚强,从不服输,逃难上海时,一穷二白,任是用江南女子的精明和细腻在大上海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七十老几了还担着居委会的主任名头,巾帼红颜不服老。
外婆本着小农意识,一生勤勤恳恳,没有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却安居乐业,善始善终。姨婆外向而强干,大有女人可撑半片天的豪情壮志,只身一人闯天下,结果在举目无亲的大上海生根发芽。碍于交通、身体的不便,失散后的姐妹俩鲜有往来,总是七八年了才能相聚一次。由于外婆身体的每况愈下,姨婆也深知她们这一辈人时日不多了,便本着“阿拉今后要多下来看看侬”的观念,才在今年,三下常州,让两个老姐妹拉近了日落斜阳的距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逢总是欢悦,相离总是凄惨。临临离别的那天,外婆偏又偶感风寒,一脸的苍白,益发显得老态聋钟,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姨婆牵着外婆的手,久久不忍离去,眼中噙满了泪。出了门,姨婆对母亲说:“不知道阿姐还能不能活过年啊!”听了揪心的话,母亲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夺眶而出。姨婆在送行的车上泪流满面,是啊,这样年岁的老姐俩,相逢一次是一次了。
送别姨婆时,外婆也满心期盼,对着妹妹,喃喃地说:“过年再来,我们一道回老家看看。”我笑着说:“你前后北岸的老房子如今都在改造了,只怕你不认得家了。”姨婆坚持说:“不认得也要去,这是叶落归根。”我笑着点了点头,哪怕抬着外婆,也要完成她俩的心愿啊。衷心祝愿这两位老人能够寿比南山!
一个饱经沧桑的外婆,一个历经磨难的姨婆,两个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七十岁的老人,这是我们子孙后辈的幸福。外婆的安详,姨婆的矍铄,就像两尊雕像,那样深邃,那样铭记我心。真希望年关快点到来,让久违的老人再聚首!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全家人的心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