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朝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宗罪!”
“而且宗宗都是大罪!”
“这是要置司徒刑于死地啊!”
“谁说不是,这是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站立在朝堂两侧,眼观鼻,鼻观心的大臣眼睛中顿时流露出惊色。
乾帝盘抬起头,龙眸中射出刺目的精光,好似虎狮一般在每一个大臣的脸上巡视,仿佛要将看穿他们的眼睛,直击他们的心灵。
但是到最后,他的眼睛还是落在身穿紫色四爪龙袍,站在百官之首的太子身上。充满期许的问道:
“太子也看看吧!”
“诺!”
太子承泰见乾帝盘的目光落下,身体不由的一僵,满脸恭敬的点头,急忙上前行礼称诺。
“诺!”
司礼监大太监李德福小心翼翼的从龙案之上,将奏折双手捧起,好似一头老猫一般,身形优雅的走下高台。
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奏折交给行驶监国之责的太子承泰。
“这!”
太子承泰小心的接过奏折,对着高台九龙宝座之上的乾帝盘行礼之后,才开始翻越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失,太子承泰的脸色变得愈发的僵硬,到最后甚至有了几分铁青之色。
“太子可曾看完了!”
“如果看完了,让诸位卿家也传阅一番!”
高居九龙宝座上的乾帝盘见太子承泰已经阅读完毕,不由轻轻的点头,环顾四周见大臣们的眼睛中都流露虎好奇之色,肃声说道。
“诺!”
“诺!”
这次司礼监大太监李德福并没有动身,而是给下面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
一个手脚麻利的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将放在太子承泰书案上的奏折捧起,依次给诸位多人传阅。
“这!”
“这怎么可能?”
“司徒刑身为儒家新圣人,怎么可能打压儒家,攻击儒生,并且犯下累累血债?”
一个个看过奏折的大臣,眼睛都流露出震惊之色。
出乎意料!
奏折的内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就连很多本来打算力挺司徒刑的儒家中人,心中也出现了说不出的犹豫。
更有人好似被触动了利益,好似被踩了尾巴的野猫一般,全身毛发炸立,眼睛中更有着说不出的怒火。
过分!
实在是过分!
狂妄!
实在是狂妄!
在他们看来,这个《青苗法》不亚于一封战书,司徒刑这是要和全部官僚,地主豪族进行宣战!
想到这里,官员们隐晦的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都是重重的点头。
因为朝臣人数众多,整整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所有人才全部看完。
乾帝盘也不着急,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睛望着远处,好似在思索,又好似在怔怔的发呆。等众人都传阅之后,他的眼睛中陡然流露出一缕精光,好似一头从沉睡中醒过来的雄狮,又好似惊醒的怒龙,全身上下有着一种难言的气势。
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朝臣,顿时变得安静起莱。
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肩膀之上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奏折已经传阅完毕!”
“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
乾帝盘的声音不高,但是在每一个大臣的耳朵里却好似雷霆一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分列两旁的大臣,下意识的交换眼神,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你上!”
“你上!”
这些朝臣,一个个虽然都是披红挂紫,但是却都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在圣意不明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随意站出。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历经数朝而不倒。
“这?”
“这?”
几位老大人看着下方没有任何动静的诸公,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不满,老狐狸!
一个个都是老狐狸!
升官发财我上,倒霉取死你去!
但是,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
就在他们考虑是不是点名,让几个低阶官员趟雷当炮灰之时。
一个身穿青袍,脸色有几分稚嫩的官员毅然站了出来,将手中的玉笏高举,对着九龙宝座之上的乾帝盘行礼之后,朗声说道:
“启奏陛下!”
“微臣认为,司徒刑此举有失稳妥,理应受罚!”
“哦!”
乾帝盘看着站出的那人,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惊讶,但是他的的身体前还是倾,一脸的倾听之色。
“冯翰林!”
几位耄耋老臣看着最先站出的那人,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惊讶之色,他们本以为,今日最先会对司徒刑表达不满的,定然是会是以成郡王为首的功勋阶级。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第一个出来抨击司徒刑的,竟然是儒家的翰林!

这个事情就值得玩味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乾帝盘的眼睛中才会流露出一丝惊讶。
“圣人曾说,君不与民夺利!”
“但是,司徒刑制定的《青苗法》就是再与民夺利!”
“与圣人教诲不符,故而,臣认为此法欠妥!”
冯翰林环顾四周之后,将手中的玉笏高举,头颅低垂,大声的说道。
“没错!”
“冯大人说的没有错!”
“《青苗法》乃是与民夺利之举,不符合圣人教训,而且民间已有不满。”
“施之日久,恐生变故!”
“还请陛下明察!”
“这个《青苗法》乃是祸国殃民之法,还请陛下圣裁!”
一个又一个大臣从朝班中走出,他们都高举手中的玉笏。头颅低垂,朗声说道。
“还请陛下圣裁!”
“还请陛下圣裁!”
一个,两个,三个,十个。。。二十多个大臣互相交换眼神之后,一起走出朝班。
他们有的是保皇党,是乾帝盘的肱骨之臣。
他们有的是太子党,整日为太子储君位置摇旗呐喊。
他们有的是藩王党,整日抨击朝政,抨击储君,试图让乾帝盘改变心意,另立储君。
他们中更有着清流。。。。
虽然他们身份各异。
有着不同的政见。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那就是豪族,地主出身。
司徒刑的《青苗法》,可以提高国库的收益,可以拯救黎民,但是却会伤害豪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且司徒刑的《青苗法》现在虽然只是在知北县试行,但是如果试点成功,必定会被乾帝盘大规模推广。
到那时,他们的家族必定会受到重挫。
所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这些人一定要阻止。必定不能司徒刑成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抛弃了以前的政见之争,合拢在一起,好似洪流一般共同讨伐司徒刑。
他们虽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却将自己的态度表达的清清楚楚。
那就是反对司徒刑!
反对《青苗法!》
“这?”
“这?”
“这?”
高坐在百官之首的太子承泰一脸震惊的看着下方。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了出来,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最令他感到震惊的是,他竟然在其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太子党!”
“没错!”
“里面的确有很多人都是太子党。”
但是让他感到震惊,也感到一丝恐惧的是,这些人竟然在没和他打招呼的情况下站了出来,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非常多。
不光是他感到震惊,其他朝臣何尝不是如此?
什么时候,太子党,保皇党,藩王党,儒家的人这么团结了?
他们不是势如水火么?
今日怎么如此的齐心?
端坐在九龙宝座之上,面色淡然,眼睛中更仿佛有日月起伏,江山社稷的乾帝盘,眼睛不由微微的收缩,这么多朝臣站出来明确反对,并且试图借助人数优势向他施压。
这是出乎乾帝盘预料之外的。
不过他的心中并没有任何的担忧,反而有着一种淡淡的兴奋。
朝臣越是反对,越说明《青苗法》的重要,越发的说明,这个法案对国家有利。
想到这里,乾帝盘的眼睛落在那些没有站出反对的朝臣身上,笑着问道:
“李爱卿,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朕赦尔等无罪,畅所欲言!”
“诺!”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李光地眼睛中流露出一丝犹豫,但乾帝盘亲自点名,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
低头拱手行礼之后,李光地将自己手中的玉笏高举,面色肃穆的说道:
“陛下!”
“老臣和其他诸位大人的想法正好相反!”
“臣认为,司徒刑不仅没过,反而有大功于朝廷。”
“《青苗法》不仅能够救济黎民苍生,更能丰盈国库,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老臣实在是愚钝,不知有何害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三朝老臣李光地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否则,乾帝盘也不会钦点他发言。
李光地发言之后,又有数位大臣站出,附议他的观点。
其他一些新晋的官员,或者是朝廷新贵,在这里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也都站出身形,好似宣誓一般附和道。
“这!”
“这是?”
老的贵族阶级,豪族阶级见很多新晋的贵族加入了对方的阵营,眼睛不由的收缩,不过他们心中也是明白。
新老贵族矛盾,由来日久。
毕竟新贵族上位,就意味着有老贵族的败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