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上古九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狂风突起风沙卷,黄河奔腾向东流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人徒蹉跎。
这个时候僵尸们的脚步声已经非常清晰了,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很接近了,近的你会以为它们在下一秒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罗如雪和荣都站了起来,现在她们都没了主意,只有看着她们所信赖的伙伴谢毅仁,这时谢毅仁只是将火把取了下来,走到她们面前将火把递给罗如雪,然后双手倒握住石碑,准备将石碑连根拔起来。
看到谢毅仁的这一举动,荣心想,难道谢毅仁打算拿着石碑跟僵尸们火拼吗?难怪将轩辕剑给我,将火把给小雪,是让我们自保吗?
就在荣胡思乱想的时候,石碑已经被拔出了一寸多,突然石碑后面那面原本和周围一样的土墙竟前后裂开了,原来这扇墙竟是一道旋转门,看到前面开了一道门,罗如雪和荣想这下有救了,也不管里面是什么便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谢毅仁等罗如雪和荣都进门后,自己才进去,然后马上将门关上。关上门后,他们依稀听到僵尸们的尖叫声,想必已经到门口了,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你怎么知道石碑上有机关的?”罗如雪对着谢毅仁说道,她说话的时候仍有点气喘。
“我不知道,只是这个石碑既然叫‘封鼎冢’,那么它底下可能会藏的有东西,再者等那些僵尸来了,石碑也可以当兵器用,没想到竟是一个机关。”
他们进去的地方是一个洞内石室,石室是长方形的,长九米宽五米。谢毅仁仔仔细细的观察了整个石室,他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里四周都有烛台,而且每个烛台后面都有一面铜镜。于是谢毅仁将这些油灯点燃,屋内一下子亮了起来。
谢毅仁这时发现罗如雪已是长发披肩,和平时的她比起来有一种不同的美丽,但这也意为着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她头上的那根白玉发钗在刚才逃跑的过程中掉了。
“小雪,你头上那根发钗那里去了?”荣也看到了罗如雪松散的长发。
“可能是刚才跑的过程中弄丢了。”罗如雪说道。
“其实你将头发放下来,也是很漂亮的。”荣说道。
三人随后向四周看了看,发现在这个石室的中间是一个祭祀台,这个祭祀台由四根石柱和一个高约一米的方形石阶台体组成,石台上面放着三个铜鼎。在石室的右侧他们还发现了一具骸骨,骸骨的右边放着一把已经锈的不成样子的刻刀,而骸骨后背所依靠的石壁上则刻有一大段文字。谢毅仁走到石壁旁,发现上面的文字有许多他都不认识,他知道小雪汉语言文字方面的造诣颇深,于是说道:“小雪,你过来看这上面的文字,有许多我都不认识。”
罗如雪走到谢毅仁旁边,看着石壁上的文字,说道:“这是秦小篆,像是这个人临死前写的。”
“上面说什么?”
“我还没看完呢?等看完了再告诉你。”
这时荣也走了过来,也没有说话,一直等到罗如雪将石壁上的文字看完。罗如雪看完后,一句话也没说,就径直走到石室中央的祭台前,转过身对着谢毅仁和荣说道:“你们猜我身后这些东西是什么?”
“不就是祭祀用的鼎吗?”荣说道。
“她们可不是普通的鼎,它们是成语‘一言九鼎’和‘问鼎中原’里的那些鼎。”
“你的意思是说它们就是传说中的大禹九鼎。”谢毅仁惊奇的说道。
“既然是九鼎,这里怎么只有三个?石壁上到底怎么说?”荣问道。
“上面是这样说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八年,他们奉命将从周王室夺来的九鼎藏起来,至于原因,上面并没有说,而且九鼎并没有被安排到藏在一处,共分为三批,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至于藏于何处,怎么个藏法,他们都只是完全按照上面的命令去办,另外六鼎的藏处他们也完全不知道,但好像又说这三处地方会形成一个最稳定的关系。上面还说到,就在他们建成整个地下洞,准备出去时,却发现洞口已经被监军封住,但由于他们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悄悄的修建了另一条秘密出口,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竟然在途中遭遇到了尸妖的攻击,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着跑到了石室,然而他已经被尸妖咬伤,知道命将不久已,就将自己的遭遇记录下来,希望后人可以知道他们的这段历史。”
“还有一个问题,许多记载中说九鼎是四脚方鼎,这里怎么成了三脚圆鼎。”谢毅仁说道。
“这个我知道,还有一种记载,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九鼎是三个圆鼎和六个方鼎,至于为什么有三个圆鼎就不得而知了。”荣说道。
“传说中九鼎代表九洲,而九洲又代表整个华夏大地,据说在每个鼎上都刻有它所代表的一个州的山水地理图,也不知是不是真的。”说完后谢毅仁向祭台走过去,荣也跟着过去。
“没错,铜鼎的表面确实刻有山水和路径,跟古代的地图很像。”罗如雪看着铜鼎说道。
罗如雪一说完,谢毅仁和荣两人都到了铜鼎旁边,谢毅仁发现这些铜鼎原来都挺大的,差不多有半个那么高,直径则有一米多,除主体外,边缘和鼎脚的雕刻和花纹也异常的精美,一些小地方的设置也非常的精致,即便是和四羊方尊比起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们看,这个鼎上的地图好像是陕西甘肃一带,应该是指古代的雍州。”荣说道。
“我看的这个鼎,它上面的地图像是四川一带,应该是古代的梁州。”谢毅仁说道。

“我看的这张像是河南中部以北的地方,但我不知它是指古代那个州。”罗如雪说道。
“应该是豫州吧!”荣说道。
“现在看来是勿庸置疑了,放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传说中的九鼎。”谢毅仁说道。
“传闻说得九鼎者得天下,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三鼎,要是我们再找到了其他六鼎,到时候我们将它们拿出来号令天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听我们的。”荣笑着说道。
“到时我听你的”谢毅仁笑着回答到,然后接着说道:“不过说也奇怪,我总觉得九鼎之中似乎还藏有什么秘密,虽说它们只是象征性的物品,但我觉得能作为‘至高权力’的象征,它本身应该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的。”
“你们看,这铜鼎里面好奇怪,按说整个铜鼎应该是用同一种青铜材料铸成的,但铜鼎外面完好无损,里面却有厚厚的的一层铜锈。”罗如雪上到祭台上看着铜鼎说道。
谢毅仁也上到祭台上一看,果然如此,三个铜鼎都是一样的,于是谢毅仁取出轩辕剑将铜鼎内的铜锈刮掉,然而这一刮却刮落了几张铜片。原来铜鼎在铸成之后又另外在鼎内镀了一层不同比例的锡铅铜合金,而且这层合金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铜鼎本身的青铜合金,好像是铸鼎者故意这么做的。然而真正的重点却不是这些,而是铜片脱落之后,在鼎内出现的‘符号’,至少在谢毅仁眼中这些是奇怪‘符号’。然而罗如雪和荣却不这样认为,从她们两个兴奋的表情来看,她们似乎认识这些东西,两个女孩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是甲骨文!”
“现在在史学界还没有出现过如此完整,如此集中,又如此多的甲骨文。而且是连成一篇,有完整的叙述,这肯定会成为史学界的一次大地震的。”罗如雪说道。
“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发现都足以让世人震撼了。不过先不说这些,把三个鼎内的镀铜全部去掉,看看它里面到底记载着什么。”谢毅仁说道。说完后便就动手刮了起来。
等三个鼎内的文字完全浮现在三人的眼前时,罗如雪说道:“我们从那个鼎开始看呢?”
“雍州吧,我们现在毕竟是在古代的雍州。”荣说道。
“说实在,我没有把握能读懂它,我所认识的甲骨文并不多。”罗如雪说道。
“我以前也学过一些甲骨文,也能够认识一些,我们一起研读吧,虽然也不一定能完全都认识,但应该可以把其中的大概意思读明白。”荣说道。
由于谢毅仁对甲骨文完全不懂,就在罗如雪和荣研读鼎内文字时,谢毅仁则在仔细的查看石室,看能不能找到出口。他发现石室内的墙壁都是有石板贴上去的,当然他首先做的也是用手敲击石板,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以便可以发现它们里面有没有中空的地方。不过谢毅仁还真的在一个小的通气口处发现了一处后面是中空的地方,但是封住出口的石板要比其他石板厚的多,以人力打开几乎不可能,谢毅仁正在想着如何弄开石壁时,罗如雪她们那边似乎已经将鼎内的文字解读完了,谢毅仁被她们喊了过去。
“想知道里面写着什么吗?”荣说道。
“当然!”
“‘真实的历史’,就是你所要找的‘真实的历史’,如果我们的解读没有错的话,上古历史也许真的该重写了。”荣说道。
“上面说了些什么?”
“还是先由小雪说吧。”
“第一个鼎内是这么记载的:‘殷商十世初,敝教天尊持女娲之名号令教众,以敝教之力集天下之铜以铸九鼎,作万世可传之神器,以镇中土。数九者,乃九洲也,亦为神州,此为大地之山川河流,可代宙宇茫茫,然宙宇之内,乾坤相换,阴阳交替,时之流转,不可逆也,故吾等铸九鼎外刻大地山川,以为地理,内记人事流转,以为史实,然先人之事,久远已,而后人之事,亦久远已,故所记先人之事,皆为历代口述,而于后世,可留空文于后人以记后世之事。今留九鼎于商人,然后世之士若可得此鼎者,且可归于敝教,敝教将尽全力以助其攘括天下。’,第一个鼎的内容就是这些,就像整个九鼎所载文字的序言。”
“这么说来,九鼎并不是大禹铸造的,而是殷商时,由一个祭司集团或者说是宗教组织铸造的,而且这个宗教组织的势力相当的强大,有点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罗马教廷。他们似乎是原始宗教中的女神崇拜者,并以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类的缔造者女娲为正神。他们所铸造九鼎从现在的哲学意义上来说,是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它一方面刻画地理,另一方面则记录历史,而所谓得九鼎者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则是因为得鼎者可以得到这个宗教组织的力量。
想想真是有意思,现在还没有一本书提到过以前有这么一个组织,他们从何而来?是如何组织的,他们都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又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一切还都是个迷。”谢毅仁说道。
“你们还记得那个和轩辕剑放在一起的帕子吗,上面提到神、王、民三种力量,如果王是指政府或统治者,民指人民或者被统治者,那么神呢,她是不是指女娲娘娘或者我们以前从不知道的这个宗教组织呢?”罗如雪说道。
“嗯,我想很有可能!”荣说道。
“对了,你们俩谁给我讲讲另外两个鼎上的内容?”谢毅仁着急的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