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谈判破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士敏的电报如他预料的那样在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引起了轩然大波。
紫雾弥漫的伦敦,拥挤繁忙的泰晤士河弯弯曲曲流经市中心,河的西岸一二百米的地方有一条几乎与河平行的街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宁街,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著名建筑,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在一个拐角处,矗立着一幢高耸的哥特式钟楼,这座被称作大本钟的建筑几乎已经成为伦敦的象征了,沿着正午时分大本钟投下的影子看去,就是另一座闻名遐迩的建筑--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
从那古朴的外表看起来,你根本无法意识到这座建筑对于英国的重要性,也根本无从得知它的内部已经经过了最为现代化的改装。
这座建筑仅仅在几十年前还被担任首相的人视为“肮脏与残旧”的破烂房子,许多首相宁可搬往别处办公也不愿意留在这里,在1847年至1877年的三十年时间里,首相对唐宁街10号的厌恶发展到了极致:没有一个人居住在这间房屋。
从1877年开始,上台的首相们无法忍受这个猪圈的存在,他们在试图逃离此处未果之后,陆续投入了大笔资金来翻修和重建这座办公场所,今年(1886)八月刚刚入主此处的英国首相塞西尔更是为唐宁街10号的各个房间配上了电灯,没错,英国是与发明电灯的国家南非关系不睦,可这并不影响英国人追求舒适方便的现代生活,要知道,就连英国的精神象征--女王陛下居住地白金汉宫也在几年前就用上了电灯这样划时代的发明。
这位首相贵族有个全称:罗伯特阿瑟塔尔博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第三世索尔兹伯里侯爵,因此人们一般称呼其为索尔兹伯里。
而现在,索尔兹伯里就在这明亮的灯光下,在享受着南非的发明创造之余,策划着对南非的战争。
英国与南非关系一直不好,远从布尔人统治南非的时期开始,漫长的岁月中。南非人就一次又一次地让英国佬火冒三丈。
在南非淘金地英国人地位几乎只比黑人劳工们高上一点,他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交的种种税款却一样不少,外国人聚集居住地金伯利市建设投资几乎为零,脏乱得如同贫民窟,布尔人当政时期更将他们如同囚犯般看待,在英国区周围修建了两座炮台。他们的孩子享受不到南非华人儿童平等的教育环境,要想获得一个正常的南非公民资格,需要在南非居住并工作十年!
如果仅仅这些也还罢了。毕竟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狠狠地得罪了华人,对待开普敦的华人以及海上的华人商队态度也同样恶劣,英国人在南非的种种境况只能说是他们自找地,但南非境内那丰富的矿产资源却真正让约翰牛起了战争的念头。
英国方面也早就有将战争付诸实施的想法,但在过去的岁月中,由于英国忙于其他地区,如埃及缅甸阿富汗的战事而一直没能腾出手来对付南非,现在大英帝国的战事已经尘埃落定,罗士敏总督的电报,带来了一个绝佳的宣战的借口。
索尔兹伯里是一个不折不扣地殖民主义者。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显然希望在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内(1886年入主唐宁街的这位先生此前已经当过一任首相了),解决掉如鲠在喉般让英国不舒服的南非,首相大人喜出望外地召开了内阁会议。
等到诸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们就坐之后,他首先宣读了开普总督罗士敏和纳塔尔总督基特的电报,介绍了一下南非的局势变化,和两位总督不约而同提出的战争建议。
然后他将目光首先投向了国防部长:“我们地军队是否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首相大人,您这个问题几乎是在侮辱我们的军人。”国防部长与在座的官员们交换了一下眼色。爆发出一阵大笑,英国刚刚在一场与缅甸的殖民地战争中实现了他们几十年的愿望---吞并缅甸,也因此国防部长对于英国地军队格外有信心。
“皇家海军地强大毋庸置疑,而我们的陆军也绝对值得信赖,他们与各式各样地敌人交过手并无一例外获得过胜利(他是在吹牛)。而我们的对手呢?他们除了欺负一下周围的黑人土著。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吗?我听说这个国家没有军队,有的只是武装警察。他们的武器是不是鞭子和皮靴?”
这最后一句让几个官员哄堂大笑,就连首相也微笑了起来。
南非虽然已经跻身列强之列,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国,根深蒂固的藐视尤为严重,他们甚至将南非视为未开化的国家,因此对南非军力更加了解的不是国防部长,而是殖民地事务大臣,这位大臣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头道:“南非的武装警察装备其实是很精良的,他们还有几支殖民军团,装备的先进程度也同样足以和欧洲最精锐的部队相比,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
索尔兹伯里点了点头,对于殖民地大臣善意的补充表示明白,不过两个人的观点也同样明显而一致,南非的武装力量还是无法与英国的军队相比的。
首相接着把目光投向了财政部长兰道夫丘吉尔,这位年仅35岁便坐上英国政坛第二把交椅的下院领袖有一个后世闻名遐迩的儿子,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但有个伟大的儿子并不意味着他也是个目光如炬的伟人。
他与首相关系一向不好,对方把他视为不肯合作的刺头,但在这种场合兰道夫并没有与首相抬杠,而是立刻发表了自己地观点:“我国的财政状况良好。足以支持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这一点请首相大人放心,只要将投入作战的军队数目控制在三十万人以下,国库可以维持一年这样的战争。唯一可虑的就是战争的规模扩大。”
“这点,我们地丘吉尔先生就不必担心了,我认为一年时间,三十万部队足以占领这个国家了。”国防大臣立刻接口道。
殖民地大臣也赞同道:“南非的人口一共才有一千四百多万。他们能够征集多少部队?更何况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欧洲这样地现代化战争,适龄人口也没有得到过正规的训练。不足为虑。我们的陆军士兵个个精锐,完全可以以少打多。”

这个时代的英国士兵以英勇善战著称,也因此这位大臣能够说出这么自豪的话。
索尔兹伯里侯爵微笑着补充道:“财政的问题,诸位完全不用担心,英国矿业巨头罗德斯,还有欧洲著名的犹太家族罗思柴尔德财团都将全力支持英国对南非地战争。即使战争的规模超过了我们的预计,也会有人为这笔账单支付一部分钱的。”
诸位官员喜形于色地“哦”了一声。仅仅一个罗德斯就是非同小可了,而这个罗思柴尔德财团更是势力大得富可敌国,与欧洲诸国的高层人物都有密切的交往。
“那么,我们的外交大臣又有什么看法呢?”首相转头问道。
“这个,”外交部长罗斯伯里勋爵有些迟疑,他清楚由于咄咄逼人的殖民地政策,最近几年英国人在国际上有多么讨人厌,这场战争一旦爆发,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铁定是站在南非一方的:“我们恐怕不能说这是一次可以轻易宣战地殖民战争了,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欧洲诸国都予以承认的文明国家。”
“文明国家?”国防部长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一个非洲大陆上与黑人为伍的文明国家?”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不予理会其他各国的态度,从法理上来说,南非是我国的一个附庸国而已,而且即使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反对我们的战争,他们也无法对南非提供多少帮助,因为南非离欧洲实在是太远了,唯一可虑的就是德国,但德国地纳米比亚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同样无法对南非提供多少帮助。”罗斯伯里勋爵正待反唇相讥,首相不耐烦地终止了两个人的争吵。
“那么,关于是否宣战的事宜,还有谁要补充?”首相环视了一下坐在内阁会议室那张船型会议桌周围的人,问道。
殖民地大臣犹豫了一下。不知道为何。对南非有一定了解的他总有种不详地预感,他提出了自己地观点:“我认为。我们必须竭力避免与南非的战争,只有在万不得已地情况下才能付诸武力,南非是一个文明国家,在宣战之前,我们应当与他们沟通谈判,如果我们的最后通牒不予采纳,再采取非常手段。”
“好的,”首相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快:“我们就殖民地大臣的建议做一下表决吧!”
一直试图取索尔兹伯里而代之,处处和他作对的财政部长兰道夫丘吉尔第一个举起了手,这让首相更是对他恨之入骨,殖民地大臣随后举起了手,外交大臣犹豫了一下也表示同意,然后是其他几个部长,最终除了国防部长和首相,大多数的官员都同意了殖民大臣的意见。
索尔兹伯里非常失望:“看来,各位绅士都同样认为这不是一场殖民战争了,我会安排使节前往南非协商谈判,但与此同时,我希望诸位能够做好开战的准备,将我们的军队派往南非,我深信,战争是避免不了的,那些顽固的南非人是不会屈服的。”
首相的密电很快通过跨洋电缆传到了开普总督罗士敏和纳塔尔总督基特手中,并将派遣谈判特使的任务交给了罗士敏,与远在伦敦万里之遥的索尔兹伯里首相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罗士敏,很快从殖民地官员中选定了一名极端敌视南非政府,极其令人反感的狂热扩张分子作为特使出使南非。
仅仅从人选就可以看出英国方面对于此次谈判的意图是什么,更不要说英国特使带往南非的谈判条款有多么苛刻了:
一,南非应当继续承认两国在布尔人时期签订的条约,放弃建立国防军的尝试。
二,由英国控制南非的外交。
三,英国的矿产公司可以在南非进行开采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享受与南非公司同等的待遇。
四,改善金伯利和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居住条件,拆除该地区的两座炮台,给予英国人与华人布尔人世家子弟同等的待遇。
五,南非的势力退出赞比西河流域。沈知恒以极大的耐心应对着如此荒谬的条款,竭力避免着两国的战争,他选派的特使答复道,第一条和第三条可以答应,第四条可以同意前一半,而请英国人收回第二条,至于第五条更是荒谬已极,完全违反了柏林会议的先占先得原则。
沈知恒的答复几乎就是南非的底线,不能够再予以退让了,反复谈判之后,双方的立场毫无改变,谈判陷入了僵局。
在南非,布尔人是最仇视英国人的,而英国人同样讨厌布尔人---现代英语中依然保留有许多侮辱荷兰人的单词,其次是华人平民,他们也讨厌英国佬,但却不至于像布尔人一样仇视,至于华人的一些大世家因为对英国强大的国力有清醒的认识,却是既讨厌英国人却又惧怕英国人。
沈知恒可以忍让,但南非的人民们可却不会对英国人有什么好脸色,当英国人的这份要求被一个义愤填膺的华人外交人员暴露给了比勒陀利亚影响力最大的《南非日报》之后(此次泄密后来被认为是沈知恒有意对南非特使施加压力),尤其被其中第二条和第五条深深刺激了的南非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英国特使入住的房屋前示威。
当晚,特使就此事向总统沈知恒提出了质问,傲慢无礼地指责总统没有负起保护外交使节的责任,其态度之恶劣令沈知恒拍案而去。
第二日得知此事的华人民众们顿时仿佛烈火上被泼了汽油一般,原本相对平静的示威,立刻演化为群情激奋,即使在南非警察的拦阻之下,仍然有不少石块袭击了英国特使房屋的玻璃窗,吓得那个毫无外交经验却又狂妄自大的英国人躲进了里屋。
遭袭的英国人特使立刻宣称南非方面没有谈判的诚意,单方面宣布谈判破裂,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开普敦。
英国假惺惺的谈判就这样结束了,首相和总督的目的就是迷惑南非人,并且让英国人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够做战争准备,他们认为,罗士敏选择的这个人无疑基本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但是,特使这么夸张的外交表演真正迷惑了所有南非人吗?
显然不是,谈判为英国人赢得了一个月时间的同时,也为南非的一个人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这个人就是李慕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