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协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屋中,王越将手中的文书报告远远的扔开,烦恼啊!
隔三差五的就来一船人,不是少爷四处收刮的造船工匠,就是买的青壮流民。奇怪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一家子全来了,几人到十几人不等。早已不是刚到时的百把人了,大略估计了下,足足一千人。
这么多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光吃一项就把自己愁的要死。
岛上里人自己的粮食都不够,还得经常打点鸟兽、捕点鱼虾才能吃饱。至于回去买粮,一千多人的粮食可不是一百人能比拟的,想不引起官府的注意都不行。还好,附近海里的鱼倒是不少,找准地方,一网撒下去,多多少少总能捞上一些来。
揉了揉眉头,王越还是起身把文书捡了起来,就算把它们仍到大秦去,问题依然存在,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希望像少爷所说的吧,这个岛上一年能种三季水稻,不然,只好终日以鱼虾为食了。
王强走进屋来,“王先生。”
是的,就是给袁绍领路的王海的儿子王强。王越从洛阳回到合浦的时候,正巧看见王强流落街头,一问才知道他们后来遇上了海贼,王强自己也是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谋生的渔船也被海贼顺手牵羊抢走。眼见王强全家死于非命,怜其可悲,便让王强跟着自己一块到了这个岛上。
王越放下文书,“王强啊,什么事?”
“又有两艘船到了。”
“知道了。岸上还有些建好的空屋子,你去让他们先住下来。待会我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先生,这两艘船不像是运的流民,全是精壮汉子。”王强解释道。
看来是少主从家里派来的人,起身往码头走去,“典韦还没回来吗?”
“没有,领着人还在伐木。”
“叫个人,把他叫回来。”
王强应了声,便离开叫人去了。
“王越兄可安好?”
还没到码头,就听见有人再叫自己的名字,仔细看了看,原来是贾诩贾文和,我说听着怎么这么耳熟。“文和,不是听说朝廷任命你和文台为县令了吗,怎么跑这来了?”
贾诩报以苦笑,“文台过段时日就该上任了,我却是被本初抓了壮丁……”
“壮丁?”
“劳役的意思。”袁绍这么解释的,贾诩也就这么回答王越。
王越点点头,示意贾诩继续。
“本初说要写本书,将出使大秦途径各国的人文习俗都记出来,就让我一去来编撰。”
“这可是好事啊!”王越赞道,说不定还能像《史记》、《汉书》流传千古。
“问题是本初不但把书名叫着《西游记》,还坚持要用白话文来写。”贾诩无力的申斥道。
王越啊了一声,《西游记》!名字看上去感觉出使大秦游山玩水似的,一点都没有艰辛的味道。还有白话文的问题,暂且不提文人世子能否接受,几十个国家写下来,那得多少字,“为什么?”
贾诩遥遥头,“书名的问题,本初一口咬定,非用《西游记》不可。至于白话文,本初说文言文生涩难懂,而且容易出现歧义,用白话文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字数多了些。而有了印刷术,文字再多,刊印还是非常方便的。不像原来,字数一多,抄录一份都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不说这些了,看看这位还能记起不?”贾诩指了指身后一青年。

青年上前行了一礼:“王先生还记得在下否?”
“这位是?”王越觉得有些面熟,不过实在记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
青年笑了笑,“王先生记不起来也正常,先生可还记得巴郡甘宁?”
“甘宁?你是甘宁甘兴霸!”甘宁给王越的印象还是满深的,不提那些系留船只的锦绣,光当年能轻而一举的收拾刘辉就值得自己记住甘宁的名字。
“正是在下。”
见王越满脸不解,贾诩解释道:“是这样的,兴霸听说本初归汉后,就前往京都想见上一面。谁知到了京都,本初已经回到汝南为父母守灵,又赶往汝南。当时我和本初正在商量《西游记》该写些什么,兴霸听了海外风情之后,自己也想亲自前往一趟。本初说这里正在建造出海的大船只,见好后便会通过海路前往大秦,便让我带着兴霸过来看看。”
前往大秦?我怎么不知道这些船是要前往大秦的。疑惑间,看见贾诩不停的对自己眨眼睛。王越忽然明白了,当年少主就是想招揽甘宁的,现在自己送上门了,自然是投其所好,想方设法将甘宁留住。
“在巴郡混迹了几年,恣意妄为,祸害乡里,实为男儿之齿。听本初所言,还要前往大秦,兴霸愿一同前往。”甘宁语带兴奋。
“恐怕一时半会是去不了大秦。”
“为何?”甘宁看了看贾诩,发现贾诩摇了摇头,只得像王越问道。
“我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先进屋去歇息一会,已经让人来跟你们解释。”王越叫过一个家兵吩咐了几句。
“不忙,我们还有客人。”贾诩摆摆手。
“还有谁?”王越东看西看,并没发现衣着尊贵的人物。
“忘了你们送去见本初的里人代表啊?”
“他们一块回来了?”
“本初已经和他们说好了,租赁十年,期限一过,还可以在商量续租。”
不是吧,自己死磨硬泡,那些里人就是死活不答应租赁的事情。“少爷是怎么说服里人的?”
“很简单,归纳起来两点,一,传授里人耕种技术,还要向他们提供铁器;二,同等对待,里人的小孩可以汉人的子弟一起读书习字,他们也可以参加到我们中间来,一起工作。”
“这样不太好吧,铁器都给了他们,万一他们想把我们赶走,怎么办?还有小孩一起读书,里人肯定十分乐意,汉人怕是不会同意。”相比读书习字会引起的麻烦,王越更担忧提供给里人的铁器,朝廷可是严厉控制铁器流入蛮夷之手。
“些许小事,无须忧虑。”贾诩似成竹在胸。
“呵呵,这些事本初跟我解释过。”甘宁凑上来说到,“铁器控制权在我们手中,谁听话我们可以给他铁刀,中立就给他们铁制农具,对我们不友好……”
“以夷制夷。”王越很快就领会了精髓。
“对,很简单但很实用的办法,前提就是我们自己不能太弱。”贾诩插话道。
王越明白又有一付沉甸甸的担子落在自己肩上。
“至于,里人同等对待的问题,耳睹目染皆是我们汉人礼仪教化,日久天长,处于我们之中的里人还能算是里人么?”贾诩阴笑着,一不小心还露出了几颗尖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