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4章 议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音落地,陈江陵引领着杨七进入到了府衙的大堂。
府衙大堂上,早已有两人在等候杨七。
一个是寇准,一个是陈耀。
外加上引领杨七的陈江陵,此三人算得上是杨七手下文官所属中的肱骨之臣。
杨七到了大堂以后,毫不客气的坐在了大堂上的首座。
寇准和陈耀给杨七见礼以后,也随着坐下。
陈江陵也随即坐下。
四人坐定以后,杨七率先开口,“召集你们三个到这里的目的,你们应该都清楚吧?”
寇准三人点了点头。
“对李继迁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都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所以,我们要趁着这段时间,让四府尽快的繁荣起来。
大同府蒙难,东晟、西夏二府新入,此三府,可以说是我们之后重点的治理的地方。一应的政策,都得向这三府倾斜……”
“咳咳……”
寇准干咳了一声,郑重道:“想要三府之地尽快的繁荣起来,这很难办。目前,有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
其一,东晟府地广人稀,西夏府甚至一个百姓都没有,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两府内的人口尽快的充实起来。没有人口的话,我们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领,也没办法让两府繁荣起来。
其二,虎侯治下的地方急剧的扩张,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用。目前,四府境内,所缺的官员人数,已经达到了上千人。我们必须尽快的收拢一批人手,充实各府衙和县衙。
其三……”
提到其三的时候,寇准明显顿了一下,然后怨念深深的看向了杨七,“其三,我希望虎侯以后别动不动的减免各地的赋税?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已经扰乱了秩序?
目前,你治下有四府,大同府有一半的地方被你减免了赋税,复兴府、东晟府、西夏府,三府完全不缴赋税。
也就是说,现如今,你治下的四府之地,仅有大同府一半的地方在缴纳赋税。
你知不知道,这些百姓已经开始有了怨言,他们有些地方甚至开始了抗拒缴税。
长此以往下去,大同府必然大乱。”
杨七想开口解释两句,可寇准完全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只听寇准又道:“而且,百姓们一旦习惯了不交税,你突然再让他们缴税的时候,会出更大的乱子。”
杨七坦言道:“历朝历代以来,被沉重的赋税逼上绝路的百姓多不胜数。”
寇准郑重道:“我知道你心存善念,不愿意去剥削百姓。可是你如今治理着四府之地,手下的官员多达三千人,军队的数目已经被你扩充到了十六万。官员要拿俸禄,军卒要吃军饷。
在这两方面,每一年都需要一大笔的开支。
还有,大同书院、复兴武院,以及各府各县的书院、私塾、讲武堂,这些都是由官方出钱,甚至还管着年幼的学子们的吃食。
这一笔开始也不小。
此外,四府的建设,不论是筑城、修桥、铺路、建立官邸等等,这也需要钱。
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一年的耗费,多达千万两。”
杨七皱眉,道:“四府之内的商税,应该能勉强维持吧?”
寇准闻言,瞪眼道:“敛商人之财,造福百姓,这个政举我是赞同的。可是不能完全把希望都堆在商人身上。这并不稳妥,就拿最近来说。
大同府遇袭,不少商人蒙难。整个大同府的商人少了六成。相对的商税也一下子少了六成。
还有丰城,丰城的繁荣,靠的就是商人们和野乞部族的贸易才繁荣起来的。
可是,如今野乞部族被打的几乎除名,贸易立马锐减了三成。
府库里存的钱财,在被你大肆的抚恤和赏赐过后,几乎消耗一空。
不仅如此,我还向南国钱行支取了不少。
由此可见,把希望都堆在商人身上,一旦出现了什么搏动,对于四府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杨七突然想说一句,我有足够的办法能让四府的商业繁荣起来。
不过,话到了嘴边,就被他咽下去了。
杨七有办法让四府繁荣起来,甚至在他活着的时候,可以做到不征一分一毫的税赋。
可是,这不代表他的继任者也能做到这一点。
换作是以前,杨七或许不会在意这种事儿。
可是,自从小宗卫出生,初醒又怀上了孩子以后,杨七多多少少就为后代想一想了。
征不征赋税,这对杨七对四府之地的统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遍地都是封建王朝,大家都在征赋税。
杨七征税,百姓也不会说什么。
杨七觉得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也不想跟寇准在这个问题上斤斤计较,所以他摆了摆手,道:“你如今是四府协领,有关于税赋的事宜,就由你负责。
我的要求很简单,你核定一个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减半征收。”
寇准站起身,躬身向杨七施了一礼。
陈耀和陈江陵也一起起身施礼。
他们这一礼,是代替百姓施的。
杨七让他们坐下,说道:“说人口的问题吧。我问大宋要十万百姓的事情,大宋已经答应了。但是,人在黄河河畔,怎么迁移过来,人家不管,所以只能我们想办法。
把人从黄河河畔迁移过来,无非耗费一些钱粮。
大宋官家抠门,不愿意出。
那我们出。
这件事,就由陈江陵负责。
这一批人,以后就安置在西夏府,由你管理了。”
陈江陵显得有些惊喜,最近他这个光杆司令头发都快瞅白了,如今,终于不用再当光杆司令了。
“臣一定尽心竭力把这件事办好。”
寇准在这个时候,眯着眼插话,“陈兄,既然要做,那么就干脆做彻底一点。”
“怎么讲?”
陈江陵茫然。
杨七和陈耀也饶有兴致的看向了寇准。
寇准冷冷的道:“今岁黄河泛滥,黄河边上可是有不少灾民。与其让这些灾民在黄河河畔被贪官祸祸,不如全部带回来。
到时候你去接人的时候,就放出话去。凡是愿意跟你过来的,每一户给一百亩的良田。
反正咱们有的是地,他们有多少人,咱们都吃的下。”

“嘶~”
陈江陵和陈耀倒吸了一口气。
暗叹寇准的狠辣。
杨七愕然的看着寇准,他完全没想到,真心投靠了他的寇准,挖墙脚这么狠。
“就这么办!”
杨七当即拍板,一锤定音。
陈江陵面色潮红的道:“虎侯、寇协领放心,我陈江陵一定会弄更多的人回来。”
杨七点点,“如此,西夏府的人口应该能充实一些。不过,还不够。四府境内,继续张榜,鼓励生育。多生一个孩子,发十两银子。男女不限。”
寇准张了张嘴,想反对。
历朝历代都有鼓励生育的时候。
毕竟,每一次朝代更替以后,死了那么多人,总的鼓励生育,尽快的填充人口。
可是像杨七这种直接发钱的,却没有。
寇准可以想象,一旦这一条政令一出,四府境内的新生儿,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
不过最后寇准还是忍住了。
他本来想提醒杨七,人口过度的增长四府之地未必容得下。
可是,他突然想到了杨七抢地盘的本事和速度。
他心里有种怪异的感觉,他觉得,有可能四府百姓新生儿的降临速度,比不上杨七抢地盘的速度。
见没有人反对,杨七就开始议下一项。
“这充实官员的问题,确实有些难办……”
虽然杨七广建学府、书院、私塾等培育读书人,可是这个培育的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目前,考进大同书院的学子,不到三百人。
这还是近一年积累下来的。
就这三百人,全部拉出去当官,也堵不住四府境内的缺口。
不说别的,就单单是现在的大同府知府、东晟府知府,两地的主脑官员,目前还处在空缺的状态。
原本杨七还觉得自己麾下人才济济的。
现在才发现,他麾下缺人缺的厉害。
杨七下意识的看向寇准,寇准也耸了耸肩,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没办法,西北的军汉足够多,读书人却很少。
四府境内,凡是有点儿本事,能当官的,如今都被寇准征调到了府衙的。
即便如此,还不够。
“能不能想办法从大宋弄点?”
杨七提议。
寇准眉头紧皱,说道:“能弄到是能弄到,可是你也知道,进来的有八成都是别人安插的人手。这些人一旦多了,四府之地就不好管了。”
杨七沉吟了片刻,说道:“试一试,一股脑的全部堆到东晟府和西夏府去。不管他们存折什么心思,都往死里用。榨干了他们的利用价值,等咱们的人手培育出来了,就踢开他们。”
寇准主动揽下了此事,“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四府的政事处理完了,杨七开始说一些军务上的事儿。
“我准备重新建立晋军,人数五万,驻扎在东晟府。”
打仗的时候,人总是觉得不够用。
所以,杨七准备再次扩充军队人数。
这个提议刚说出来,寇准就立马反对,“不行,东晟、西夏两府境内的人口本来就是新安置的,地广人稀的,耕种都不够用,就更别提再征兵了。
经过了两次大战,复兴、大同两府的青壮也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再征兵,两府境内的青壮就抽调空了。”
陈耀在一旁突然开口道:“也不是不行,可以效仿唐朝的府兵制度。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如此,在碰到大战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召集出一支大军;无战事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耕种。”
“不妥不妥……”
寇准没有说话,陈江陵率先开口。
“虎侯之前订立的新的兵役制度,远比府兵制度更稳妥。这才是真正的藏兵于民,只需要五年,一旦大战临近,我们就能汇聚出一倍的兵力。
虎侯麾下的兵马目前有十六万,也就是说,五年以后,逢大战,就能汇聚起,三十万左右的兵力。”
杨七郑重道:“东晟府必须有人镇守。我不希望,再有类似大同府被偷袭的事情发生。”
寇准反问道:“铁骑军不能兼顾吗?”
杨七摇头,“铁骑军是我精心打造的精锐,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付强敌的。”
陈耀再一次开口,道:“不如,府兵制和新兵役制度共用,你们觉得如何?”
杨七愣了愣,点头道:“那就一起并用吧。”
敲定了四府境内的一切政务,四人又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其他的事物的细节。
临走的时候,杨七拍着陈耀的肩膀道:“丰城暂时划拨的复兴府,以后就由你担任复兴府知府。复兴府的一切政务,在寇准的治理下,皆步入了正轨,不像其他三府那么忙碌。刚好适合你。”
陈耀激动的道:“多谢大人。”
杨七又对寇准道:“你协领四府,顺便兼顾一下东晟府。”
寇准点点头,“明白。”
杨七最后对陈江陵道:“你不会止步于此的。”
相比于寇准和陈耀的升迁,杨七给陈江陵的是一个承诺。
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但是以杨七今时今日的地位,他的承诺,说价值万金也不为过。
而陈江陵,要的就是杨七的承诺。
以他如今的在杨七麾下的地位,迁来迁去,顶多也是一个知府,很难再进一步。
他心里很清楚,他是不可能代替寇准在杨七心中的位置的。
所以,他需要一个未来。
杨七也给了他一个未来。
辞别了寇准三人,杨七就踏着月色,回到了府里。
时间已经到了三更天了。
府里的人都睡下了。
杨七没有去打扰曹琳和初醒,他让人给他准备了被褥,自己在书房里睡了。
……
翌日,清晨。
杨七起身以后,简单的吃过了一些早膳。
到了书房内处理了一些政务,就听到了如梦说陈耀求见。
杨七一脸疑惑的让人带陈耀进来。
昨夜,已经跟陈耀聊过了政务。
陈耀今日一大早,赶早的入府,难道是因为昨夜的事情,还有什么问题?
陈耀在如梦带领下,进入到了杨七的书房。
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捧着一个黑漆盒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