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2章 分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尴尬归尴尬,昨夜发生了什么,杨七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他看向了彭湃,问道:“给我讲一讲昨夜都发生了些什么……”
杨七坚定不移的声音,让彭湃意识到,昨夜的事情恐怕瞒不住了。
彭湃暗叹了一口气,徐徐将昨夜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杨七。
“昨夜,陛下您挡下了其余官员们,独独邀请了寇准寇大人入了府,在后院花厅内饮酒……你二人携手发誓,要共建一个繁荣昌盛的燕国……后来你们二人喝多了,寇准寇大人光着膀子在后院里乱窜,纵声高歌;陛下您则用拳头,生生把后院捶了一遍……”
说到此处,彭湃明显一顿,然后一脸尴尬之色的道:“喝到最后,陛下和寇大人二人皆醉,然后……然后……”
犹豫再三,彭湃在杨七威逼的眼神中,缓缓吐出了实情,“然后陛下就拽着寇大人的衣襟,让寇大人喊你兄长……寇大人执意不肯,陛下就用花厅的柱子,扎了一个十字架,把寇大人绑在柱子上抽打……”
听到此处,杨七嘴角不由自主的急速抽搐,脑海里下意识的就回想起了把寇准绑在柱子上抽的场面。
嘶~
画面太美,杨七不敢再想下去,他浑身打了一个机灵,憋着嘴低声道:“不必说了……”
彭湃赶忙闭上嘴。
杨七问道:“寇准可有什么好歹?”
彭湃一愣,低声道:“寇大人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现在厢房里静养。”
杨七嘴角再次抽搐,吩咐道:“那就让他养着……”
原本今日寇准要主持分粮大会,如今看来,怕是很难再出面。
杨七自己造的孽,唯有自己收拾残局。
根据燕国和佛门订立下的交付粮食的办法,佛门会在筹措好了粮食以后,运往宋燕两国边陲之地,从燕国极北一直到燕国极南。
这个办法是燕国提出来的。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把粮食送到百姓们手上。
若是把粮食先送到杨七手里,再由杨七统一分配,那么往返来回,会平白多出很多损耗。
虽然佛门给的粮食足够燕国的百姓们吃两年之久,但是燕国还没富裕到可以浪费粮食的地步上。
此刻,聚集在港城的官员们,就是等着分粮的。
依照丁口的数量多寡,分配的粮食也会有多又少。
杨七拔步前往厅堂的时候,走了没几步,回过头黑着脸吩咐彭湃,“昨夜发生在后院的事情,给我下封口令,谁敢出去乱说,杀无赦!”
遮羞是人类的天性,杨七也不例外。
彭湃很识趣的点头道:“陛下放心,此事属下已经安排妥当。”
杨七点点头,前往了厅堂。
到了厅堂以后。
一众官员们早已到齐。
杨七在众人瞩目下,缓步走到了那最正中的位置上,缓缓坐下。
官员们齐齐躬身施礼,“臣等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尔等且落座吧。”
杨七淡淡的说道。
官员们迅速的在厅堂内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不需要杨七去刻意安排,他们很主动的依照官职的高低,排出了座位,官职相同的,则依照年龄排序。
当然了,小小的厅堂是坐不下这么多官员的。
所以有资格坐下的仅有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官员还是站着的。
待到众人坐定,杨七一脸威严的道:“诸位,今岁燕国粮荒,闹的人心惶惶。所幸我们上山下海的政令还颇有收获,百姓们因此并没有饿死。
然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昨日,我率领众将士猎杀的鲲鹏骨骸,以三千万担粮食的价格,扑卖了出去。
如今这些粮食正在运来的路上。
一旦这三千万担粮食入了我燕国,我燕国百姓就正式脱离了饥饿。
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
解决百姓们基本温饱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齐心协力,鼓励百姓们农耕,让百姓们的生活尽快步入正轨。”
说着说着,杨七下意识站起身,冷声道:“三千万担粮食,可以养燕国百姓两年,但是我并不打算养他们两年。我不希望自己养出一群懒汉,更不希望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
所以,三千万担粮食,我会扣下一半儿,留在燕京城,做应急之用。
剩下的一千五百万担,会依照丁口,发放到诸府。
你们拿到了粮食,别一口气发放给百姓,就完事了。
我要求你们,对各地百姓的粮食,实行两旬一发。
在发放粮食的关口,你们除了要发放粮食外,还要重新统计各地人口,编撰成册,送往燕京城。
并且给予相应的户籍牌。
一张户籍牌,领一丁口的粮食。
无户籍牌者,不予发放粮食。
除此之外,在农闲的时候,你们还要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修桥铺路,修建城防水利。
遇山开道,遇水搭桥。
务必在明岁的时候,疏通各府的道路。”
杨七扫视着一众官员们,郑重道:“今岁粮荒,诸事不提,我们君臣携手,让燕国恢复过来。但是到了明岁,我要看到诸位的政绩。
我要求你们不仅要为官清廉,更要做出征集。
能者上,庸者下。
诸位,听清楚了吗?”
一众官员们纷纷起身,躬身施礼道:“诺……”
杨七训话过后,就开始依照各府大致统计出的人口,开始分配粮食。
由于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户籍统计和排查,所以各府能给出的人口数目,都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这也是为何杨七要求官员们在发放粮食的时候,顺便编撰、统计人口,并发放户籍的原因。
统计人口,是历朝历代建国以后,所需要做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杨七原本打算等到燕国安定以后,再做详细的人口统计。
如今既然装上了,那就搂草打兔子,一起完成。
对于每一个府县发放的粮食,杨七都会在他们报上来的数字上溢升一成。
他不怕多给各府县粮草,他只怕有百姓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饿死。
粮食的分配工作持续了三日。
在这三日内,杨七几乎把有关于粮食分配的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在内。

三日后。
粮食分配工作完成。
各地官员们也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依照杨七的要求,他们回乡以后,便要组织起人手,赶往宋燕边陲运粮。
忙碌完了这一件大事,杨七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才有机会去行营后院的厢房内看望寇准。
杨七见到寇准的时候,寇准正躺在床榻上,舒服的直哼哼。
在他面前,摆放着一张矮几,矮几上摆放着糕点,酒水。
寇准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喝着酒水,不时的还哼唱两句小曲。
“你过的很惬意?”
杨七的声音在寇准背后响起。
床榻上的寇准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堪入目的事情,慌忙的躲进了被窝。
杨七顿时一脸黑线。
“出来,我不打你。”
寇准躲在被窝里,嚷嚷道:“我信你有鬼……让我叫你兄长也不是不可以,等我娶了杨延琪,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到时候再叫你兄长也不迟……”
提到这个茬,杨七脸色更黑。
杨七恨不得冲上前掐死寇准这货,明知道这货躲在被窝里是在演戏,偏偏却把他气的不轻。
“半个时辰后,我要是见不到你出现在码头上,加入到安置宋辽两地过来的百姓人群中,我就继续把你吊起来打。”
丢下了这句话。
杨七义愤填膺的离开了厢房。
原本还想跟寇准说两句软话的。
可是就那货那德行,让杨七打消了这个心思。
如今燕国有了粮,虽然这些粮食还在路上,但是准备工作必须要提前做起来。
整个燕国东境,经里了两次大战,早已处在了地广人稀的局面上。
人口本来就少,全部堆在港城也不是个事。
所以就需要重新去规划和安置这些百姓。
除了其中极少一部分待在港城实在不愿意走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从宋辽两地过来的百姓,还是更倾向于男耕女织的生活。
然而,把这两百多万百姓,安置在燕国东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难之后的百姓们心思很敏感。
安置的地方不对,或者是分配的方式不对,都容易引出掐架的问题。
在大宋,各村之间为了争水、争地头等等事,互相掐架的比比皆是。
杨七不希望自己治下也出现这种惨剧。
寇准很识趣。
从杨七放下狠话,到寇准出现在安置百姓的最前沿,前后过了不到两刻钟。
寇准很有安置百姓的经验,由他出马,一定能够安置好聚集在港城内的百姓。
时间一晃,又是六日过去。
算上此前的三日,已经过去了九日。
佛门运送的第一批的粮食,如约送到了燕国的地头上。
一共四百万担。
刚到燕国地头,就被瞬间瓜分一空。
然后就是接二连三收到粮食的奏疏,犹如雪花一样飘到了杨七面前。
杨七在欣慰的同时,也感慨佛门神通广大。
以古代的运输条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这么多粮食如约送过来的,非一般人力物力可为。
就算杨七想要办成这件事,也得调动至少四十万人。
然而佛门却不动声色的做到了。
慧明禅师借着这股东风,死皮烂脸,软磨硬泡的挤进了杨七的行营。
行营后院。
经过了修整的行营后院,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当日那种破败不堪的场面,一扫而空。
隐隐比遭到破坏之前,还典雅了三分。
后院内的花厅被拆了,却多了一座凉亭。
杨七和慧明禅师就坐在凉亭内饮酒作乐。
慧明禅师嗜酒,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稍微找人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
杨七以杨家的独门烈酒招待慧明禅师,这让慧明禅师喝了个痛快。
一口气足足喝了两坛子的烈酒,慧明禅师才红着脸开始跟杨七说话。
“阿弥陀佛,国主力能屠鹏,实在是天下英雄豪杰的楷模……”
慧明禅师乐呵呵的在夸人,可杨七总觉得他出现在行营内,非要见自己,肯定是别有深意。
所以听到慧明禅师的夸赞,杨七淡淡的笑道:“禅师谬赞了,我也只是恰逢其会,在海上捕捞大鱼的时候,撞上了这头鲲,它生性凶残,撞毁了我手下两条大船,更让我麾下将士死伤无数。
眼看着它还要将我吞入腹中,迫于无奈,才放手一搏。
原本也没想着屠鲲鹏,只是想吓走他。
谁曾想,将士们肯拼死相搏,最终竟然杀死了它。
斩了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生死危机,还解决了我燕国粮荒的问题。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说到这里,杨七顿了顿,又道:“说起来,我还没感谢禅师慷慨解囊,助我燕国脱离粮荒之苦,让众多百姓有了粮食吃,不至于饿死。
禅师真是功德无量啊……”
提到粮食,慧明禅师就有些心痛,不过他脸上依旧一脸笑意,道:“国主言重了,我等居于佛门,当怀一颗慈悲心肠,救人的事,我等自然义不容辞。”
杨七赞叹道:“禅师高义。”
慧明禅师笑道:“比不上国主……”
二人互相吹捧了两句。
慧明禅师才说出此行非要见杨七的来意。
“国主,老和尚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问。”
“禅师但说无妨。”
“国主在猎此鲲鹏的时候,可有见到其他的鲲鹏?”
杨七闻言,下意识的挑起了眉毛。
慧明禅师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他要是还不明白慧明禅师话里的意思,那就是真笨了。
杨七摇头笑道:“不曾……”
慧明禅师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那国主以后可还会出海猎鲲?”
杨七依旧摇头,“不会……”
慧明禅师脸上的笑容更加满意。
他笑眯眯的道:“那老和尚就在这里先谢过国主。”
杨七也笑了起来,“为何要谢我?”
慧明禅师道:“国主心里明白,又何必要说的那么通透。今日国主为我佛门大开方便之门,老和尚自然要谢过国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