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主怀吉此刻正在太子的东宫大发雷霆。
自从那日去鸿胪馆见过余道士和林离儿之后,怀吉就发现太子玉祈似乎总是有点刻意躲着她的意思。不但平日去太后皇后宫里请安见不到人,接连两次约他同去见师傅也总是被他以各种借口推掉。这样一来,怀吉心里便禁不住有些打鼓。
其实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林离儿的出现。为了这件事情,她在心里已经不知道埋怨师傅余道士多少次了。
眼看太子妃的人选已经敲定,她父亲贵阳王那边越来越焦急。
经过先帝一朝大大小小的是非之后,贵阳王便被中央朝廷若有若无地排挤在边陲之地,若非坐拥天音教十万弟子的威势,以当年瑞王和先帝之间的恩怨,只怕贵阳王府早就被削去王爵招归入京了。
怀吉公主是现任贵阳王的掌上明珠,自小娇生冠养,无比娇贵,在贵阳王府的势力范围内自然是娇纵金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哪怕她想要太阳和月亮一起升起来,贵阳王也会想办法给她办到。然而自有记忆以来,即使娇纵如怀吉,也总在心头压着一片乌云,那就是远在天边的帝都,和帝都里那个虽是会威胁到她们一家人生死的皇帝。
打小,怀吉公主就被教导,要想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必须消除那个随时随刻笼罩在贵阳上空的皇帝的阴影。此次进京,她父亲贵阳王对她说的十分明白,成为太子妃,成为未来的皇后,才能保住贵阳王府天长地久的荣华富贵。也就是说,从她父亲贵阳王的角度来说,这个太子妃的位置是势在必得的。
当然,以怀吉公主自己的性子来说,若非她自己愿意,没有任何人能够强迫她去做任何事情。她自己心里明白,一年前在贵阳王府与太子玉祈的一面之缘,才是自己愿意忍受皇宫森严的规矩来争取太子妃头衔的最大原因。
那时的怀吉刚满十五岁,按照本朝规制,还只是一个郡主。贵阳王要为这个最疼爱的女儿举行及笈大礼。除了广邀各地王侯亲贵来参加庆典之外,贵阳王还放低姿态向中央朝廷上书,恳请皇帝陛下加封怀吉为公主。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给自己这个心爱的女儿超乎其他子女的额外尊荣,同时也是为了在到时来参加庆典的诸侯王公面前彰显贵阳王府卓然不同的地位。
奏折递上去,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贵阳王心焦如焚,却也毫无办法。这样的事情,只能做一次,做一次成功是皇帝给自己面子,再三再四地请求那就是丢人了。甚至,这种请封的折子递上去都不能催促查问,那样就显得实在自己太在意这个名号了,平白倒给对头涨了脸面。
在焦灼的等待中,怀吉的生日越来越近了。按律王侯非经皇命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更不得擅自到其他王侯的地界上去串门子,而这又是一个女孩子的笈礼,所以到来的大都是各王侯府的女眷王妃,其中自然不乏一些与怀吉年龄相当的侯府千金,然而陪同女眷前来的世子公子也颇有几个,明眼人自然都知道,所谓贺寿之外的意思,其实是来求亲的。

贵阳王忙于招待这些贵客的同时,也在考察着那些年轻才俊们,为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女婿。然而他的各种打算在笈礼当日,便被天音教掌门余道士的一个年轻弟子给搅乱了。
天音教多年以来与贵阳王府的关系盘根错节,贵阳王的长子和怀吉都是余道士门下的记名弟子,这是天下皆知的。因此在这么一个冠盖云集的盛大典礼上出现一个江湖道士,虽然不伦不类,却并不令人惊奇。反倒北方各王侯的家人们早就听闻了天音教的名声,此来的目的中也不乏有想要亲睹甚或结交余道士的。
那一日按照既定的程序,怀吉一大早起来,由侍女们伺候着洗漱更衣,前往父王的寝殿请安。在那里,贵阳王与王妃,侧妃,侍妾们都已经在等候。依次行过礼后,怀吉由生母和乳母领入侧殿更衣,这次是换大礼服,并将头发披散梳顺,再次出来后便要由她已成年的两位兄长护送至王府正殿广成殿。贵阳王夫妇与各地来的贵客都等候在那里。
笈礼由贵阳王妃亲自执礼,为她绾发。其实所谓亲自绾发,也不过做个样子,王妃用事先准备好的玉梳在她头上梳三下,然后还是交给有身份的下人去做,头发绾好后,王妃再亲自为她簪上一支金钗,便算礼成。
之后就是来宾献礼的时间了。因为是少女的及笈庆典,所以一般来说,贵宾们赠送的礼物不外乎一些头面首饰,论贵重自然少不了珍珠翡翠珊瑚宝石,论样式也多是些簪钗项链耳环等物,至多还有苏州送来的绣件,四川送来的蜀锦一类,一来贵阳王府也不缺这些,二来所谓给怀吉送礼,其实无非是做给贵阳王看的,因此礼物大多并不合怀吉本人的意。
侍女们托着一件件金光璀璨富丽堂皇的东西从面前走过,怀吉穿着厚重宽大的礼服在西南溽热的空气里汗流浃背,一边强撑着不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来,一边还要反复重复之前嬷嬷们让她背得烂熟的谢辞。自打天不亮便起身,这典礼行了大半日也没机会喝口水,折腾到后来怀吉几乎都快哭出来了。若按照她素日的性格,只怕早就摔下那身大礼服跑了,之所以到现在还在忍耐,是因为阶下观礼的人中,有一个让她不由自主总去关注的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