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将图只手挽乾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鞠陵于天海滩之上,玄鸟旗高高飘扬,力士奋怒,鼓角铮鸣,风雷鼓荡,电火照天,百万兵马或人或妖,或兽或怪,在海边酣战。海浪之中,十余万巨鲸奋鬣扬波,时时齐声鸣叫,振鳍拍海,翻起雪山一般的白浪,往海岸上怒打而来,却被空中一头墨麒麟口喷滚滚青气阻住去势,重重跌落在海中,扬起一天白雨。
十万弓箭手在海岸上连弩齐射,箭声破空尖啸,浊血飞扬,海中怪兽纷纷中箭,将千百里内海水俱都染成血也似的通红一片。弓弩手身后三十里,长枪如林,烟尘滚滚,数十万成汤骑兵与东鲁军混战在一处,寒光闪动,铁甲铿锵,血肉横飞,鲜血喷溅,吉立、余庆浑身浴血,枪如怪蟒,驰骋来去,守住滩头要地。
百里高空,墨麒麟足踏雷云,闻太师稳坐鞍桥,额上神目中白光炽烈,射入海面上一大片乌云之中,乌云中狂雷滚动,雌雄双鞭翻腾咆哮,青鳞龙身在云中穿进传出,云涛震怒,中间隐隐现出两翅,鼓翼低飞,阴风怒号,水击三千,有时电光一闪,现出狰狞面目,金喙钩爪,环目灿然,毛羽如铁。
大海深处,万兽朝苍,围着一头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电,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三千丈长短,自蹄至背,有二千丈高下,牛背上坐着一头大黑暴猿,掌中枪如飞龙,金光万道,黄气森森,一名青面巨人三头六臂,手持三柄长剑,黑气裹身,独力与那白牛巨猿相抗,那黑猿个头虽大,目中妖光黯淡,似乎有些衰弱,每挥出五六枪,便要调息良久。倒是那大白牛鼻喷烈火,气焰万丈,哞哞闷吼,海天澎湃,那巨人跳跃来去,动作甚是灵活,时时刺中白牛身躯,直刺得火星迸飞,那白牛只作不知,低头将两只铁角横冲直撞,巨人偶被牛角抵到,身上虽然也无伤痕,五脏六腑却是翻过来一般的难受,因此更加小心,绕着白牛打转,一头一剑与那黑猿周旋,另外二剑见却专寻白牛眼目处下手。那白牛却也非同等闲,浑然不惧,两角如同两股铁叉,翻飞上下,将面目要害遮护的泼水难进,铁角每与巨人长剑一触,巨人便感虎口发热,臂膀酸麻,渐渐有些气短,纵跃也比初时笨拙许多,白牛与黑猿见状更是鼓勇进击,巨人大感不支。
海天之极,茫茫冥冥,素气云浮,仙山巍峨,碧游六宫形如莲瓣,虚悬空际,祥光缥缈,楼阁玲珑。碧游六宫,乃碧游、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中峰碧游,宝色青虚,流精玉光,乃截教圣人所居,居六宫之中,如莲花之蕊,其余五峰如莲花五瓣,五华郁勃,簇拥五方,教主座下上四代大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龟灵圣母、无当圣母各领亲信弟子,分居赤明、上皇、开皇、延康四宫,龙汉宫则是听法大众所居,未蒙教主与诸大弟子亲传秘授。
此际上皇宫中,金灵圣母在白玉榻上,拂开玉晨水镜,俯身观看,看朝歌城妖气缤纷,王气衰微,圣母微微叹息,用手指一指,景色变幻,镜中现出万军奋战,不分昼夜,天地变色,龙王震恐,大海呼啸,不知何时方已。圣母又叹一声,挺腰坐起,左手五指虚握,右手五指虚引,似张虚无之弓,轻轻一放,如发虚无之箭,虚空振振,仿佛小石投湖,玉晨水镜镜光一荡,涟漪圈圈漾起,镜中影象摇曳,数息之后方才平静如初。
闻仲方与空中冥凤阴风相持,忽见天外虚空破碎,凄厉的锐啸带着无边肃杀之意一闪而至,满天上浓云黑雾豁然从中裂为两半,乱流飞旋,劲气澎湃,扑面如刀,海中万兽同时重创哀嚎,那冥凤悲鸣一声,翻跌入海,扬起怒涛万层,毛羽纷纷,便如凭空降了一场黑雪。那冥凤双翅连扑,在海中翻腾数番,俄而挣扎着摇摆升空,贴海低飞而去。
太师见冥凤逃逸,手臂一引,两龙长吟,从高天上急扑而下,来助那巨人合战白牛黑猿,那白牛甚是狡狯,见冥凤受伤远扬,自己必定敌不得太师与余元联手,牛头一低,疾转牛臀,急甩牛尾,往那巨人双腿大力扫来,巨人怒吼一声,三剑齐斩,只斩落一缕牛毛,飘飘落在海面。那白牛转过身去,更不恋战,低首急冲,海水翻涌,壁立而起,当中现出一条甬道,黑黢黢深不见底,白牛驮着黑猿一头扎入,海水滚滚涌入甬道,海面上顷刻间生出一个巨大漩涡,方圆数千丈,涡流回旋,将巨鲸海兽一齐卷入,消失不见。
天风海涛一时俱止,天地间静悄悄的,似乎再无声息,唯见苍碧天穹中一道白色痕迹贯越青空,久久不散。
巨人气喘吁吁,将剑插于背后,复了原形,乃是一名道人,紫金鱼尾冠,烈焰道袍,赤发红须,青面阔口,长相十分凶恶,乃蓬莱岛混元一气仙余元是也,也是金灵圣母弟子。
余元足踏海浪,赶上岸来,闻太师也已收了双鞭,两人向空中白痕躬身下拜:“多谢老师相助,退此巨魔。”
上皇宫中,金灵圣母眉间如有忧色,从身边侍女手中接过一只小小白玉莲舟,轻轻往前一推,云气升腾,玉晨水镜镜光荡漾,开而复合。
太师、余元在海畔下拜,忽觉四野风生,气流压体,抬头看时,视野已全为一艘白玉巨舟占据,船首螭吻昂然,船身宝光流转,上刻种种鱼龙腾跃之象及洞玄灵文玉符,繁复精丽,世无其伦。白玉舟七帆高张,在青霄之中徐徐驶来。只听天外圣母慈音一缕,遥遥传来:“闻仲,受辛无道,暴虐已甚,无人能谏,朝歌今已大乱,成汤危矣。为师今将无量度人舟借你一用,你不可耽搁,速速回朝主持大局,或有一线之机。”
太师又喜又忧,与余元再次下拜,站起身来,不敢耽搁,念动秘法,度人舟奇光闪动,风雾漫漫,卷地而来,只听得人喊马嘶,数十万商军连人带马,俱已在度人舟上,却也只占了巨舟一角。
东鲁军与商军激战方酣,风雾过去,敌人已然平地消失,俱愕然仰首,看见空中白玉巨舟,都张口结舌,以手相指:“这……这……这……”却说不出囫囵话来。
太师站在船头,驱舟往朝歌方向而来,度人舟在碧天之上迤逦而行,似缓实疾,只是一个眨眼,已在东鲁军视线之外,东鲁数十万军马兀自呆呆仰看长空,许久,回过神来,面面相觑,心中都想:闻太师真乃神人,竟有如此奇宝奇术,我东鲁要反商自立,希望甚是渺茫。
商军乘了度人舟,风生肘腋,破空飞驶,不过是顿饭光景,朝歌城已宛然在望。白玉巨舟长吟一声,在夕日余晖中徐徐飞来,船身遮住落日,投下的庞大阴影缓缓移动,占据了朝歌的整个天空,城中数百万军民与那些东鲁士卒一般,俱惊得呆了,忘了说话,立地仰看。
太师见朝歌已在足下,举掌轻轻一拍,度人舟顿在空中,船侧垂下一道虹桥,有千百丈宽阔,探入朝歌东门,五十万大军如一道洪流,剑戟森严,铠甲耀日,浩浩荡荡,从虹桥上一泻而下。
太师与余元下得度人舟,回身向度人舟一躬,度人舟闪了一闪,依旧化作一方小小白玉楼船,飞向东天。
朝歌军民这时方醒过神来,见是闻太师班师,俱跪倒迎接,东门兵马司入朝飞报:“闻太师班师回朝!”太师上了墨麒麟,按辔徐行,往午朝门来,见朝歌城果然气象衰微,人民衣衫褴褛,各有惶惶菜色,又见鹿台高耸,光景嵯峨,太师惊心不已。
将到午门,在朝百官得报,都来迎接太师,太师连忙下骑,笑脸道:“列位老大人,仲远征在外,离别多年,景物城中尽多变了。”太师举目左右,不见丞相比干与武成王黄飞虎,问道:“何以不见丞相与武成王黄大人?”众官相顾默然,内有下大夫徐荣道:“太师在上,朝中屡有大变,急切间一言难尽,且先入朝见过君上,下朝后某等与太师细细述说。”
太师与百官即上九间大殿,见天子冲天盔、金锁甲,戎装甲胄,结束整齐,坐于御座,犹自微微气喘。太师惊异道:“我王为何这副打扮?”受辛见太师动问,也觉惭愧,答道:“黄飞虎反了。”太师惊问:“飞虎官居王位,掌握兵符,调度天下军马,威权至重,又是国之懿亲,无故怎会反叛?”受辛道:“元旦黄飞虎之妻贾氏进宫,朝贺中宫,触犯苏后,自知罪戾,负愧坠楼而死,——此是自取。西宫黄妃听知贾氏已死,忿怒上楼,毁打苏后,辱朕不堪;是朕怒起相攘,误跌下楼,非朕有意。不知黄飞虎辄敢率众杀入午门,与朕对敌,幸而未遭毒手,方才他已拥众反出西门。朕正在此沉思,适太师奏捷,乞与朕擒来,以正国法!”
太师听罢,厉声说道:“此事以老臣愚见,还是陛下有负于臣子!飞虎素有忠君爱国之心,今贾氏进宫朝贺,此臣下之礼,岂有无故而死!况摘星楼乃陛下所居,与中宫相隔,贾氏因何上此楼,其中必有主使、引诱之人,故陷陛下于不义。陛下不自详察,而有辱此贞洁之妇。黄娘娘见嫂死无辜,必定上楼直谏,陛下亦不能容受,溺爱偏向,又将黄娘娘跌下楼。致贾氏怨忿而死,黄娘娘遭冤,实君有负臣子,与臣下何干。况语云:‘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飞虎以报国赤衷,功在社稷,不能荣子封妻,享久长富贵,反致骨肉无辜惨死,情实伤心。乞陛下可赦黄飞虎一概大罪,待臣追赶飞虎回来,社稷可保,家国太平。”受辛理屈,低头道:“太师可便宜处分。”
太师出殿回府,百官都随太师到府中,在银安殿叙礼坐下,太师先命吉立、余庆传檄临潼关、青龙关、佳梦关三路总兵,令其紧守关隘,不得放武成王出关,吉立余庆领命而去。太师欠身问百官道:“仲在海外多年,也闻得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只恨贼子难平,迁延今日,方得回京,列位大人可将朝中事情,细述与仲,仲心中也有个判断。”众官拱手,将十余年中受辛听谗远贤、沉湎酒色、弑忠阻谏、殄灭彝伦、怠荒国政、剜心煎汤等等诸般事迹,一一讲与太师。末后大夫姚中说道:“西伯昌被囚羑里七年,方得归国,聘姜尚于渭滨,伐北伯于崇城,崇伯一门俱已死节;今西伯昌亦死,子发自立为武王,尊姜尚为师尚父,其志不在小,常有问鼎之意,不期天子又将武成王,自毁长城。今商土四面,皆非我有,成汤六百年社稷,历艰难甚多,未闻有此时之险也。”太师听罢,既痛且急,默然久之,道:“朝事靡烂至此,仲之过也,列位大人先请回府,仲自有主张。”众官出府,太师命徐急雨:“整顿鞍马,武成王乃国之干城,决不可失,待老夫亲去将他追回。”太师转头对余元道:“师兄,小弟惭愧,师兄难得到我府上,弟却无暇与师兄盘桓,又要出兵也。”余元道:“师弟为国操劳如此,愚兄怎会介意,师弟速去,愚兄回蓬莱岛,炼化血神刀,待功成之日,再来相助贤弟。”太师道谢,送出府外,余元驾云光去了。
太师点兵七千,提雌雄双鞭,上墨麒麟,赶出西门,过孟津、渡黄河、经渑池,距临潼关百余里,已看见黄家车队迤逦在前,南有青龙关张桂芳、北有佳梦关魔家四将,中央有临潼关张凤,接太师檄文,俱将兵前来追袭,四面合围,飞虎已无路可走——你道黄飞虎早走多时,太师朝见受辛、命二将传檄、与百官咨询,该有多少工夫?何以太师与三镇兵马都能赶上?原来黄家老幼细软甚多,将大车装了四百辆,跋涉艰难,故此走不快。

太师看见黄家车队,心中大喜,领军急行,如飘风骤雨,尘烟滚滚,看看追及,黄飞虎见四面兵来,自思不能逃脱,长吁一声,气冲霄汉。
不期有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因神仙犯了杀戒,阐教圣人止讲道法,待子牙封过神方上昆仑,因此闲游五岳,这日正往临潼关上过,被武成王怨气冲开真君足下祥光,真君拨开云彩往下观看,见武成王被四路兵追,早知其意,乃命黄巾力士,用混元幡将黄家车马移出临潼关,真君又将葫芦中一捏神砂望空洒下,化五百里神光,将四面山河尽数笼罩其中。
太师与四路兵马正赶之际,黄家车马已然不见,太师心中疑惑:“方才看得分明,如何忽然不见,必是有高人施法遮护。”太师在墨麒麟上,将双鞭挂起,掐指演算,却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无奈,只得暂时就地扎营,等候消息——这是真君道德奥妙,法宝精奇,将葫芦中一抹沙尘化神光笼盖山川,颠倒五行,遮断天机,使太师不能推算,太师不能识破。
且说黄飞虎父子兄弟家眷一行二千余人,正仰天叹息,走投无路,忽然四下里白雾苍茫,星海蒙蒙,身不由主飘飘而起,俄而又落下地来,如梦方醒,揉眼看时,见已出了临潼,愕然不明所以,事在紧急,不及深究,驱车马径往潼关下来。
清虚道德真君在空中,见太师与三处兵马按兵不动,黄飞虎虽出了临潼,离此不过千余里,潼关若见黄家动静,数刻即可传回消息。真君道:“也罢,既是我遇上此事,一发成全了你。”又将手往下一指,只见五百里神光中一气腾起,化为一彪车马,搅动风烟,往朝歌滚滚而去,太师在军中,运神目八面观瞧,见尘头大起,太师自语:“怎地飞虎军马倒杀回朝歌去了?”心内纳罕,然而朝歌乃是王都,太师焉敢掉以轻心,传令三处兵马且回关隘防守,自己催动三军,往孟津赶回——太师虽然也是名门高弟,有道之士,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善察机微,五行大道,倒海移山,闻风知胜败,嗅土定军情,但真君这个玄素葫芦非同等闲,乃昔年鸿蒙初剖,天开地辟,昆仑山上生就灵根一缕,结七个葫芦,真人葫芦即为其中之一,内藏先天一气,复被真人心神炼过,有无穷玄妙,任你得道真仙,到此也是阴阳幽晦,暗昧难明,太师纵有道力,焉能破其迷梦?故此急急追还朝歌。
真君见太师去了,收神光,乘云气,径转高山,黄飞虎乃四海名将,勇猛莫敌,久掌军权,威势严重,满天下只惧太师一人,别人何尝在其眼底?因此一路虽遇阻折,终究被他杀出潼关、穿云两关,裹了界牌关总兵黄滚——黄滚非是别人,乃飞虎亲生老父,因此上飞虎挟其同归西周——一起往汜水关下杀来。
汜水关总兵官乃是韩荣,虽则骁勇善兵,飞虎也不曾放在心上,只是韩荣麾下却有一名异人,乃蓬莱一气仙余元门人,人称七首将军,其人习得左道,法术通玄,座下火眼金睛兽,有一杆奇幡,名戮魂幡,举在空中,黑气遮天,平地拿人,凡人纵有勇力,无可抵挡。
黄滚镇守界牌,与汜水切近,因此知晓此人根底,与众儿孙备述其利害,有周纪不忿,大叫:“据老将军所言,余化乃一术士,不过仗其左道邪术,有何能为?老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老将军请安,到那汜水关下,两军会战,且看我兄弟手段如何!”飞虎听了老父之言,本来也有些惊心,周纪一番慷慨陈词,黄飞虎豪气复生,心道:周纪言语虽然粗莽,也是道理,我黄飞虎官居天下兵马大元帅,除太师之外,惧过谁来。因此雄心勃勃,策动五色神牛,领了二弟黄飞豹、黄飞彪与三子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及黄明、周纪、龙环、吴谦诸将,一行人出列摇枪,擂鼓宣威,韩荣、余化得报,领兵出城,来战众人。
却不料黄滚所言非虚,这位余化若论本身武艺,也只寻常,与黄门众将对敌,每每落败之际,将戮魂幡取出,摇一摇,黑气冲空,众将倒撞下地,黑气如蛇,缠绕其身,浑如黑茧相似,一个个昏昏沉沉,俱拿入军中,来见韩荣,韩荣命:“将逆贼打入木笼囚车,解上朝歌,见太师复命。”余化应命,点人马三千,把黄姓犯官共计十一员,解往朝歌。众官置酒与余化饯别。饮罢酒,一声炮响,起兵往前进发,一路晓行夜宿,也非止一日,复过了界牌关,将到穿云关前杀胡林。
乾元山,金光洞。
太乙真人垂眉低目,坐碧游床默运元神,忽然心中一惊,黑暗中现出一幅光景:李靖横眉切齿,掌中六陈鞭乌光一闪而落,将一尊金身打得粉碎,随之眼前火光烈烈,冲天而来。
真人睁开双眼,自己叹道:“真是冤孽!”身形略动,微风轻拂,真人化一道流光,出洞而去,须臾复回,将大袖一抖,哪吒魂魄朦朦胧胧,跪于地上:“被父亲将泥身打碎,烧毁行宫。弟子今无所依倚。”双泪滴下虚空。真人摇头感叹,在碧游床前来回走了几步,俄顷,忽而对天自语:“也罢,劫运已兴,我辈势要足踏红尘,完其杀戒,方能返本还元,以享天真。方今终南山有风雷双翅、玉泉山有**玄功、青峰山有三界法眼、夹龙山有土行奇术,五龙山、九宫山、九仙山、太华山、金庭山各有秘授,独我乾元山金光洞就无道法别传么?”哪吒不解其意,真人负手转身,傲然对哪吒道:“哪吒,你不必伤悲,且看为师手段,与你重塑人身,顷刻间起死还阳。”真人命金霞童子:“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荷叶摘三个来。”金霞童子忙去池中取来荷叶、莲花,放于地下。真人将莲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折成三百六十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取过葫芦,倒出一粒金丹,将指弹入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只见宝色如火,光气氤氲,真人将双掌一拍,喝一声:“哪吒不**形,更待何时!”只听得一声轻雷,宝莲华里跳起一个人来,俊面如玉,齿白唇红,两目精光烁烁,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莲花化身,哪吒历诸般艰辛,终于再得人身,立于世间,叫一声“师父!”拜到在地。真人上下打量,心中欣喜,面色不动,道:“哪吒起来,随我桃园往桃园,待为师传你武艺。”哪吒随真人到桃园,真人授哪吒火尖枪一条,哪吒乃天生神煞,英挺浑成,只一遍,已然精熟。真人道:“枪法好了,再赐你脚踏风火二轮,另授灵符秘诀。”真人又付豹皮囊,囊中放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一块。
真人道:“好了,目下你人身已全,枪法精通,如今有一件事,为师要着你下山走一遭。”哪吒问道:“甚么事?”真人道:“武成王黄飞虎父子有难,你下山救他一番,久后你与他俱是一殿之臣。你将他送出汜水关,你可速回,不可耽搁。”哪吒领命,脚登风火二轮,提火尖枪,离了乾元山,好快!将千万里路程只作闲庭信步,火光一溜,须臾已到杀胡林前,落下风云,蹬定双轮暸望,只见远远的一彪人马,车声粼粼,逶迤而来。哪吒大喜,扮作个劫道之人,作歌上前:
“吾当生长不记年,只怕尊师不怕天。
昨日老君从此过,也须送我一金砖。”——这原是哪吒随口而言,当不得真实。
余化在火眼金睛兽上正行之际,见一俊秀道童阻住大道,余化策骑上前,耀武扬威:“那来的是何人?好大胆!辄敢在此剪径,拦截朝廷重犯,速速退去,可饶你性命。”哪吒曰:“你是何人,胡吹大气,道我怕你不成,你送我十块金砖,我便放你过去。”余化大怒,催开火眼金睛兽,摇方天画戟飞来直取。哪吒手中枪急架相还,不过五六个会合,哪吒乃仙传妙法,比众大不相同,余化力尽筋疲,虚晃一戟,往斜刺里就走。哪吒哪里肯放,流星追赶,余化回头,见哪吒来得近了,囊中暗暗取出戮魂幡来,当空摩弄,黑气千条,如活蛇一般,扭曲飞舞,盘绕而来,大抵哪吒乃莲花化身,此幡是拘魂之用,余化掐诀法,急摇连晃,全无影响,哪吒在风火轮上大笑:“那丑贼,你家里便死了人,须不要这般招摇!”哪吒用手一招,余化手中幡杆急振,虎口剧痛,握不住,凭空飞起,哪吒轻轻接住,做一团儿揉得粉碎,余化大惊,鞭兽便跑,哪吒道:“那丑贼,你须走不脱!”将金砖抛出,一道金芒,夹后心一下,只打得余化铠甲粉碎,七窍喷血,亡魂皆冒,伏在火眼金睛兽上,往汜水关败退。
三千兵见主将落荒而逃,发一声喊,俱跟着跑了,哪吒不曾忘了师父吩咐,更不追赶,蹬双轮转回,打开囚车,放出众人,黄飞虎倒身拜谢:“不知尊驾高姓大名,今日解黄某大厄,真如再生父母!”哪吒道:“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姓李,双名哪吒。我师父知将军今有小厄,命吾下山相援,将军,你我暂此别过,我师有言,将来在西岐相会。”黄飞虎与众人躬身送别,目送哪吒离了穿云关,驾风火轮起在空中,须臾去得无影无踪。
哪吒在九天之上,双轮如电,本待依真人吩咐回乾元山覆命,忽想起李靖,心中大恨:李靖!我骨肉已交还与你,我与你再无干碍,你为何往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火烧我的行宫?此恨其实难消。哪吒怒气难平,咬牙切齿,不回乾元山,却向陈塘关杀来。
这一去也,父子反目,关前大战,哪吒神力无穷,李靖怎敌得过?幸得燃灯道人降临,传授李靖黄金玲珑塔,父子方得相认——哪吒凶星入命,戾气难除,这是真人故意放哪吒下山,以磨哪吒杀性,以完父子骨肉之情,这也难以细说。
且说黄门众人,见哪吒去了,收拾战马,奔腾疾驰,杀回汜水关,此番不比从前,余化本事本来平常,全仗着戮魂幡立功,戮魂幡今已被哪吒扯碎,凭余化、韩荣与几个偏将,怎是黄家父子敌手,一番大战,韩荣战死,只余化一人逃出生天,到蓬莱岛见师尊余元。黄飞虎一众数千人杀出汜水关,过岐山,终归周土,子牙迎接,武王拜飞虎为开国武成王,依旧总掌军机。
成周武王四年夏五月,紫气昼见,形如缺月,光照岐山,此王业肇基大吉之兆。秋,武王乃与东、南二镇方伯为约,共讨殷商,以伐不德,以吊人民。
武王五年春三月,闻太师在朝歌执政,诏发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征西岐首逆,夏五月,桂芳与副将风林战死。
七月,太师再命左军上将军鲁雄西征,姜子牙冰冻岐山,鲁雄与参军费仲、尤浑俱死。
十月,张山、李锦伐西岐,俱死。
成周武王六年,诏冀州侯苏护征西,苏护降周。
……
夜,朝歌,太师府。
闻太师散发宽袍,独坐廊檐之下,举目看周天星斗,见太白贯于紫微,苍龙斗于荧惑,星天散乱,河车失位,三垣黯淡无光。
大厦将倾,独木焉支?斗柄将转,只手孰挽?大商六百年气运,果然数定至此而终么?夫往者滔滔,仲也惟此一身,有死无悔,太师仰天长吁,霍然立起,转入内室。
维大商受辛二十四年,成周武王七年,太师闻仲秉白髦黄钺,将兵六十万,亲征西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