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习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然能给我什么惊喜?
猜不出,那就不猜。
和萧然挂了电话后,给赵婉兮也拨了一个,赵婉兮接到我的电话,很是高兴,聊了几句之后赵婉兮也跟我说起萧强的事情,不过说的倒是另外一件事情。
赵婉兮说:“知道萧强发表了一篇文章吧?”
“什么文章?”
赵婉兮意外的说:“啊?你还不知道呀,就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可是苏江省的党报呀。”
我拍额头的说:“我的好姐姐,我不是居委会那些一杯清茶一份报纸就过一日的那些老大妈好不好?”
被我这么一说,赵婉兮倒是想了起来:“哈,也是。”
我笑笑:“不过,婉兮姐姐你怎么没事也看起《解放日报》来了,再说上海也很少金陵的报纸吧?”
赵婉兮有些幸福的说:“这个不是我说的了,是我妈跟我说的。”
“你妈?”我讶然:“你和你妈联系了?”
赵婉兮“嗯”了一句,对我不无感慨的说:“建国,谢谢你。”
“谢我什么呀?”
赵婉兮深重的说:“谢谢你对我的开导呀。也谢谢你给我唱的情歌,你唱的歌真好听。”
“哦。”看来赵婉兮那晚之后终于是走出了以前的感情阴影,这种事情也是功德无量呀,我颇有些自得的说:“那是,本帅哥怎么说也是歌坛王子不是。再说,你怎么说约是我们家四姨太不是,谢就不用了。”
赵婉兮被我说的一羞:“建国你又胡说了。”
我“哈哈”一笑:“哟,婉兮姐姐你不会是脸红了吧?好,好,不说这个,先说说,是你先给你妈打电话的还是你妈给你电话的?”
赵婉兮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当然是我先给我妈打电话了。”说到这里,赵婉兮又有些低落的说:“我妈当时都哭出来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这个电话以后,这对母女总算也是回到了以前亲密的状态,尤其是闺女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段时间母女两个更是无话不说,说上点萧强的事情那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萧强能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作为一省党报,而且和北京《光明日报》有一比,可以影响整个华东地区的重要理论性报纸,萧强的文章想来也是篇政策性理论性极强的理论作品,而且这还是在邓公南巡这样的一个敏感时刻,联想到萧然和我说的萧强到东城任职的事情,我顿时明白过来,这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吧。
可在这个事情上,赵婉兮却对我有些不平,赵婉兮说:“我后来看了那篇文章,我敢说,萧强肯定是那天听了你对首长南巡的分析后才有所得的,所以,怎么说这篇文章也应加署上你的名字。”
看来赵婉兮对我真的不错,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女人,可说这个话就是犯糊涂了。
我最多就是触动了萧强的一些想法罢了,人家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凭什么让我也沾便宜,再说,这个时候的我能是占便宜的时候吗?要是我和萧强差不多大,而且也是公职人员的话,说不定还能粘粘萧强的光,可是现在我还是高中生耶。
我不由的笑了一下:“婉兮姐姐。”
赵婉兮这才醒悟过来自己的话语中有些偏颇,不过赵婉兮还是嗔了一句:“我也知道这样说不对,可是,我听见我爸在我耳朵里说萧强这文章也得有多好多少,我就是不爽。”

这赵婉兮。
闲话说完后,赵婉兮又给我说到股票认购证的事情,股票认购证已经发行完毕,根据报纸上的消息,共发行了210万份,扣除印刷和销售成本,约6000万元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社会福利机构。和记忆里的数据差不多,记忆力发行了207万分,现在多发行了3万份,对大局影响不大。看来,历史的惯性是必然的,虽然我这个小蝴蝶影响了萧强,也影响了股票认购证的发行量,但毕竟还没有造成美国芝加哥的海啸。
等到老妈回到家,我和赵婉兮的这顿电话粥才煲完,临挂电话,赵婉兮还郑重的提醒我,年前别忘记我答应了她陪她一块回家的。
要不是赵婉兮提醒,我都差点把这个事情给我忘了。
不过不就是去一趟金陵嘛,也不是没有去过,那地方,怎么着也算是我的根据地呀。我没有推辞,就是让赵婉兮回家的时候电话我一声。
挂了电话,老妈也就问了一句是谁,我随便说了一句:“同学。”
老妈也没有多说什么。
一连过了几天,红军调查张守成总算有了一些成果。
张守成自然“太子哥”的名号叫的这么响亮,在东城自然不是无名之辈,经过红军和他那些社会朋友的旁敲侧击,也知道了一些张守成的“光辉”事迹,沈心妍说的倒也是不错,张守成的小肚鸡肠的确是出了名的。据说这家伙就因为人家口头禅一般的一句“狗日的”,就把人家全家都整下岗,还有一次这个家伙一次看上了一酒店女服务员要请人家吃饭,人家女孩子没有答应,就利用手段让人家女孩子工作的酒店关门大吉。
这个事情整个就是记忆力秋秋那起事的翻版,不过,张守成毕竟是学政法的,这些事情做的都是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一点把柄,就算有一些首尾,看在张副市长以及张家在东城的影响力上,大家也就装着没有看见了,不过,太子哥牛B的名号却这样流传了下来。
对于张守成的这些事情,我多少也有些心理准备。
除了这些,红军还摸清楚了张守成的一些特殊习惯,譬如这个家伙有事没事就喜欢到东方歌舞厅去喝个几杯等等。
现在这个年代,还没有KTV,迪吧这种娱乐场所,歌舞厅就是这种娱乐中心的前身,一个舞台,一个卡拉OK系统,花上五块钱,就可以到舞台上去点一首歌,自己唱也可以,请歌手唱也可以,然后围着舞台是一些散座,一些追求时尚,个性张扬的年轻人,往往混迹其中,这一点,倒和若干年的迪吧没有多少区别。
东方歌舞厅是东城唯一的歌舞厅,场子不大,但也不小,经营歌舞厅的人也算有些水平,时不时能弄来一些漂亮的女孩子到舞厅唱歌,还每个星期都弄一个鲜花大赛,三四个女孩子同台歌唱,每个女孩子上场就在台前放一个花篮,唱完后让舞厅的少男少女们献花,结束后谁的鲜花得的多谁就是晚上的公主,至于当了公主以后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不过,这观众献花是要付钱的我倒是知道,一支花又是五元,所以,我才说这经营者也算有水平正是基于此。
知道张守成经常去歌舞厅,我心中暗暗窃喜,要是这家伙喜欢窝在家里,我倒是不好怎么着他了,幸好这家伙也不是什么能静下来的主。要不然,我难得设计的对付张守成的那一套,还真不知道怎么实施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