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春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章叫春忙,我也忙,上午忙的搭搭不沾背……刚抽出时间来更新,抱歉了。
*************
“少废话,小火锅店的策划呢?”周文武的眼睛还通红呢,果然年纪大了身体就差点,熬一个通宵就牵连着两天都没精神。
“忘带了,明天给你。”林风哈哈笑起来。
“我都算好了,开店大概需要十万左右的投资。地方我都看好了,就在工人街上,那里我觉得是块宝地,现在虽然贵一点,但是人流多,交通也方便。还有,这回我们手头的钱足够,装修可以弄的好一点……”周文武侃侃而谈起来。
林风惊喜的看着小姨夫,看来游戏餐厅和大西洋铁板烧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找的店面和提的想法都非常的靠谱。
“你觉得怎么样?”周文武说了好一阵子,没得到林风的回应,心里有点没底。
“小姨夫,说实在的,你想的非常好,我觉得我那策划就不用拿出来丢人了。”林风说。
“那可不行,这可有你的三成股份。”周文武当然不干。
“送钱给我吗,那好吧,我却之不恭啊。明天一定给你送来。”林风已经想了一个大致的规划,和方才周文武那些点子结合起来,应该就是一个不错的策划书了。
从大西洋铁板烧出来,林风觉得有一点点的微凉。天气很快就会越来越暖和,水稻也会慢慢的成长,林风迈步走在路灯下,身上洒了一片的银灰,似乎在预示着未来的颜色。
第二天到了学校,林风挨了批评,不为别的,他最近的逃课行为实在是影响很不好。
林风看见于黎脸上带笑,大概是对自己的受罚幸灾乐祸,不禁暗想,这回可算是得罪她了。
好在也有好消息,听林明锐说,从这个五一开始,以后每周都有两天的假期了。这消息让同学都兴奋不已,只有早就习惯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林风觉得生活总算是恢复了正常。
惦记着手头那点地,下午林风又没去上课,跑去了东鲜村。
来到地头,别的技术员都不在,只有朴英杰一个人蹲在田埂上,看着那些绿色的秧苗发呆。
“想什么呢?”林风凑过去问。
朴英杰回头一看是林风,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这一切都跟梦似的。”
“我也觉得是一场梦。”林风呵呵一笑,重活一回,这种事情都能发生,谁知道是不是梦。就好像庄子说的,究竟是人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变成了人?
“对了,老王说还要雇几个人,以后施肥除草抓虫引水,工作量挺大的。”朴英杰想起来。
“我早准备好了。”林风说。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忘记,技术员们只是顾问,平时帮忙一下没问题,可总不能总让他们下地干活。之前林风就让周文武给找人了,估计这一两天就能搞定。
“对了,英杰哥,我有个事情想问问你。”林风忽然想起件事情,他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得问过朴英杰才行。
“说吧。”朴英杰挺喜欢林风的,年纪轻轻有魄力,聪明好学,身为老板却一点架子都没有。
“你说咱们穆河能种花吗?”林风问。
这个问题林风琢磨好久了,其实也是和农业基地一脉相承的。农业基地这个概念脱胎自沈阳那位杨斌,他当初就是靠着花卉起家,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花卉更多的是一种他捞取政治资本和进行金融运作的噱头。
顾晓曦过生日那天,林风想找朵玫瑰花都找不到,而几年以后他上大学的时候,情人节圣诞节玫瑰花要卖五六元甚至十元一枝。他听说玫瑰花的成本不过几毛钱,心知这其中的利润可谓是暴利。
杨斌当初靠着花卉起家,又在沈阳拿到了免费的土地,本来应该大张旗鼓一展拳脚,可惜他把精力都放在其他地方,荷兰村最后变成一片空无人住的别墅,徒留一场笑话。
这一年,杨斌应该已经崭露了头角,林风也想复制,或者说抄袭他的模式。尤其是花卉种植更讲究研发和高科技,也算是一种新经济增长点,噱头要比单纯的搞农业种植更多。
在中国,想玩的明白,有时候必须弄些噱头,这是潜规则,林风也没办法避免。
“种花吗?不是太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不行。如果说种花的话,还得是南方,尤其是云南。”朴英杰摇摇头说。
“如果弄温室呢?”林风记得东北也有很多种花的农户,都是用温室做的。
“那成本就高了。”朴英杰说,“而且需要技术的。”

“成本高一点不怕,只要种植面积够,这些成本能稀释回来的。”林风说,“我只想知道,如果想要搞花卉种植,穆河的其他条件适合不?”
“穆河的土质不错,水源又多,除了冬天气候比较低之外,倒是挺适合种植花卉的。”朴英杰说,他顿了顿,“你要搞花卉种植?”
林风点点头:“这个行业是新兴的,以后会有很大的市场,我想试一试。”
“你到底要同时做多少事情啊,一心几用,会分心的。”朴英杰说。
林风哈哈一笑:“你放心吧,我有两颗心。”
他的话其实没错,他重活了一回,一颗三十岁的心一颗十五岁的心,可不是有两颗心吗。
不过林风也知道,他的精力和资金都有限,至少目前的阶段,是没法子把花卉种植搞起来了。他现在最需要用心的,一是眼前这一百八十亩的稻田,再就是山野菜加工。只要把这两件事做好做实,未来一定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大步的扩张。
和朴英杰聊了几句,其他技术员也都来了,他们开始忙碌的照顾起稻苗来,林风不太懂,却也跟在后面帮忙,有时候还要问问这些措施都是做什么的。
老王是技术员里资格和年纪最老的一个,见林风好学,便耐心的给他讲解。其他几个技术员见了,还开起玩笑,叫老王藏着点绝活,免费林风都给学会了,他们可就失业了。
在田里跟技术员们混了一下午,晚上回家的时候,老爸又没有好脸色,原来金老师又给家里打电话了。
“你昨天跑哪去了?”林宏新喝了一口汤,算是吃饱了晚饭。他往椅背上一靠,问林风。
林风见老爸语气不怎么生硬,硬着头皮说:“昨天插秧……”
“哦……”林宏新没种过地,不过年轻的时候当工人,碰到农忙的时候,也曾经跟厂里去收过甜菜什么的,了解农时。
“现在插秧早点吧。”林宏新说。
“不早了,今年的天气热。早点插秧,成熟期就长些,米的质量也好些。”林风说。
“你现在倒是挺懂的……”林宏新瞥了儿子一眼,很惊讶他能懂得这些道理。
“跟农科院的技术员学的,既然干了,总得弄明白一点。”林风说这话的时候挺惭愧的,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也就刚认识了稻苗是什么样的,现在给他弄个别的秧苗,照样认不出来。
“你的学习怎么样了,别忘了我们的合约,你要是考不进前十名,那些东西就不准再搞了。”林宏新说。
林风连连点头,他心知老爸也算是开明了,换一个家长,知道孩子这么搞,只怕早就用雷霆手段给制止了。
林宏新起身要去客厅看电视,走到一半停了下来说:“如果资金周转不过来就跟我说,别去跟你小姨夫借钱了。”
林风一笑:“爸,我可不跟他白借,都是算利息的。”
“那也别跟他借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林宏新难得会开个玩笑。
林风心里暖暖的,老爸竟然愿意资金支持,实在没想到。
既然老爸态度松一些了,或许能从他手里挖出点资金来,即便没办法上马大米加工厂,搞山野菜厂子的本钱也有谱了。
有了老爸的口头支持,林风也有底气了,他晚上熬了个通宵,把山野菜、大米加工和花卉种植三项的计划写就,然后藏在了书架上。
中午放学,周文武的传呼打过来,告诉他人手都找好了,已经带去东鲜村了。
林风到了东鲜村,见到周文武找来的人,都是穆河周边村子的农民,对伺候专家比较在行。他们本来是在县城里打工的,周文武许诺了比打工更高的工资,这才又回来重操旧业。
人手够了,春忙也就开始了。
插秧只是第一波,接下来的忙活事更多,整个五月,林风就一直在学校、家和东鲜村的田间地头三点一线的来回跑。
五月的阳光还挺和煦,温度虽然比往年高一些,但阳光不晒,这对庄稼很有好处。林风跟个老农一样蹲在田埂上,看着佣工们**着上身在干活,身上挂满了汗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前林风只懂得背诗,现在才真的明白。
这个月里,周文武也同样忙碌,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林风的策划,已经租下了工人街上一个门面,准备开大西洋旗下的第三家店了。而店名毫无疑问的叫做“大西洋火锅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