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革命将军 秀才刀笔兼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佩孚的确称得上一代枭雄,他文武双全,人称其为“秀才大帅”。
吴佩孚三人军事学堂,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对用兵“诡谋”十分精通,同时他对政治诡谋也十分熟练,善于捞取政治资本,拥兵自重,武力威胁等一套套诡谋都用得十分“恰当”。
吴佩孚虽精通诡谋,但仍不免落了个失败的可耻下场,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一切诡谋都难以阻挡其前进。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同治十三年)4月22日生于山东登州府蓬莱县。
吴佩孚的父亲在吴佩孚出生的那天晚上梦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光临吴家,就给孩子取戚继光的号佩玉的“佩”字为名, “玉”字为字。戚继光也是蓬莱人,是一代名将,吴佩孚成名后,自称是戚继光转世。
吴佩孚在6岁时人私塾读书,学的是四书五经,吴佩孚聪明好学,12岁时即能作诗文,并受到老师的好评。
吴佩孚13岁时丧父,家境更加困难,1887年,吴佩孚中断学业,投奔登州府水师营当学兵,挣钱养家。
吴佩孚在私塾的教师是著名的宿儒李丕森,因此,吴佩孚的古文有深厚的基础,他进入军营时,并未放弃学习,当时水兵每周只有两天上课操练,吴佩孚可用其余的5天学习诗文。可以说吴佩孚受李丕森的影响较大,使他思想保守,忠君思想根深蒂固。
吴佩孚幼年爱读《三国演义》、《精忠说岳全传》,十分崇拜岳飞和戚继光,人军营后,喜读兵书,精通谋略。
1896年,22岁的吴佩孚通过科举考试的县试后去参加登州府的院试,一举成名,考中秀才。
1897年,登州土豪,蓬莱县电报局长翁钦生家逢老太太大寿,开堂会,请了一个戏班子演戏,由于男女同台演出,引起秀才们的不满,吴佩孚串通一帮“秀才”集合到翁家戏台前,大闹戏台,恰逢蓬莱县太爷正在场吃酒。即令听差缉捕吴佩孚等人。
吴佩孚看势不好,外出逃命,逃到北京,在老乡孙庭瑶开设的“隆庆客栈”借宿,并遇到了其堂兄吴亮孚。
吴佩孚穷困潦倒,在春节时书写春联挣钱糊口,春节过后,生活无着落,就购买了几本相书,为人看相糊口。后经堂兄吴亮孚劝说,投笔从戎,投靠“武卫前军蒙直录提督军门”帐下,补缺为沈管带手下一名护卫,即供连长驱使的勤务兵。
在军营中,吴佩孚处于最下层,没有什么地位,升迁很难。
也许他命运好,也遇到了同乡文案师爷郭梁丞,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郭梁丞利用师爷的地位,在吴佩孚的上司面前为吴鼓吹,说吴“文武全才”,“精通韬略”。
1899年,吴佩孚被保送入直录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的开平随营武备学堂学习军事。
进入武备学堂,使吴佩孚大开眼界,学堂聘请德国教官,讲授天文、地理、数学、新式枪炮、军事战术等新知识,为以后吴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人学未人两年,八国联军入侵,侵略者放火烧了学堂,学员各回原队,吴佩孚返回原队,担任后路炮队队官。
仅仅两年的学习,使吴获得升迁。
吴佩孚参加了保卫大沽口的战斗,在战斗中他表现勇敢。在战事危急,营长等人退去时,吴一人独自指挥,连发三炮,均命中敌军。
1900年10月,吴所在的军队“剿办马陵峪拳匪并联军,转战京东一带。”
1901年,袁世凯收编了吴佩孚所在的武卫前军。6月吴佩孚被分到天津陆军警察队—叫匕洋第三师的前身,任正目。
1902年秋,吴佩孚被推荐进入参谋处测缓学堂。测会学堂主要培养参谋人才,由参谋处总办段祺瑞兼任参谋学堂总办。
吴佩孚进入参谋学堂深造,学到了近代军事科学知识,为以后成为军事指挥人才打下基础。
1904年初,吴佩孚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同年毕业的学生达1000余人。
吴佩孚毕业后,被派到天津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差遣,受衔陆军中尉。
督练公所是掌握全国练兵及全事学堂的兴办大权的重要机关,袁世凯就是通过督练公所操纵练兵。在此任职的有著名的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陆建章等人。
吴佩孚在这样一个高级机关任职,可以开阔眼界,长见识,接触上层人物,见识文件和军务,为以后的升迁创造了有利条件。
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境内爆发。
1904年5月5日,吴佩孚参加了由段芝贵负责的中日“侦探队”,中方16人,由日本人训练,指挥。
吴佩孚在替日军搜集情报时,表现突出。1905年9月,日俄战争以沙俄惨败而结束。日本天皇通过参谋总长大山岩侯爵嘉奖给吴佩孚一枚“勋六等单光旭日章”,记“大功”以酬其在情报工作中的“殊勋”。
1906年,袁世凯授予吴佩孚“总理北洋陆军参谋处段(棋瑞)保以帮统记名”。
日俄战争后,吴佩孚任北洋陆军第三镇(师尉见习员。
由于吴“潜心军事”引起段祺瑞的重视,9月,吴佩孚升为步兵第十一标(团)第一营督队员,又名帮带(营副)。
1906年5月,段祺瑞派吴佩孚赴天津讲武学堂深造军事、兵学。这是吴佩孚第三次进军校学习。
吴佩孚在讲武学堂结识了段的亲信靳云鹏,靳云鹏当时任北洋常备军军政司参谋处提调,并在天津讲武学堂讲学靳与吴常谈,靳曾对吴说:“汝前途茫茫,无有限量,吾所望于尔者,固其大也。”
1906年7月,吴佩孚经考试以优等毕业生回营,即升任管带(营长),授少校衔。
1907年4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第三镇随徐世昌前往东北。第三镇的统制官先是段祺瑞,后由满人风山继任,最后由曹锟接任,曹锟与吴佩孚由此开始“生死之交”,曹重用吴,吴感激曹。
1908年,吴佩孚在剿匪中有功,曹锟保荐他为第三镇炮兵第三档第一营管带。
1909年,吴佩孚完成了吉林与俄国交界处的测绘工作。
曹锟是天津人,推车贩布出身,目不识丁,吴佩孚也出身 “卑微”,但“文武全才”,二人结成特殊关系,曹锟对吴佩孚言听计从,吴佩孚在关键时间,毫不犹豫地听从曹锟的命令,并维护曹锟的利益。可悲的是,吴佩孚对曹锟“愚忠”死心塌地,明知曹锟的决策是错误的,也死心服从,但他对曹锟的忠心使他升迁很快。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第三镇奉命入关,驻守保定,负责京、津、保定三角地区的防务。
11月,吴佩孚所在的第三镇第一协前去镇压山西革命军,由于他及时发现火车上的部分官兵将要哗变,立即报告曹锟,将刘标统撤职拿办,刘与山西革命军密谋,准备在娘子关伏击清军。吴佩孚由此升第三标炮兵标统(团长)。
20日,第三镇攻下娘子关、固关、旧关等关口。
1912年2月12日,清廷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军队进行改编,镇改为师、标改为团,吴佩孚任第三师炮兵第三团团长。
1913年4月,吴佩孚参与镇压了“二次革命”。第三师奉命进攻岳州。第三师未经激战就占领了岳州。湘督兼省长汤芗铭看中吴佩孚的“才华”。亲自向曹锟请求,要借吴佩孚任湘省督署。
曹舍不得吴佩孚,将吴佩孚升为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
这一年,吴佩孚39岁。
1916年1月12日,袁世凯称帝。
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全国反袁斗争,风起云涌。
1916年12月5日,袁世凯任命曹锟为川、湘两路军总司令,指挥与“护”的作战,吴佩孚人川作战连续取胜。
2月中旬,曹锟带兵攻击寇山,被护围攻在高洞场一条峡谷中,成了瓮中之鳖,吴佩孚率少数奇兵闯入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将曹锟救出。
曹锟对吴佩孚感激不尽。
吴佩孚在镇压“护”的战斗中,头裹青布,挥舞大刀,冲锋在前,锐不可挡。
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声讨声中死去。
第三师返回保定原防地。
吴佩孚向曹锟建议,扩大军队,增加实力,曹锟采纳,在一年半的时间,新扩建几个混成旅,兵力增加三倍半。这些军队,除曹锟所部外,均受吴佩孚节制调遣。
曹锟的军队一下子发展到一师九混成旅,人数有6万之众,吴佩孚虽然只是一个旅,但由于曹锟的重用,他用曹锟的名义编练这支军队,并成为这支军队实际的指挥官。后来,他指挥这支军队,南征北战,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曹锟由一个师长,势力很快发展,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大势力,他的势力膨胀,与北洋军阀的分裂有直接关系。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逐渐分裂为直、皖两系,分别以冯国璋和段祺瑞为首。曹锟掌握着第三师,成为冯国璋和段祺瑞争取的重要人物。
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后,积极发展本系势力,为了拉扰曹锟,1916年9月16日发布院令,任命曹锟为直隶督军,驻防保定。
直隶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著名的人物李鸿章、袁世凯都任过直隶总督。曹锟任直隶总督后,势力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冯国璋、段祺瑞都想拉笼曹锟,对曹锟扩张军队给予支持。
吴佩孚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到了袁世凯死后的派系分裂,他认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徐世昌,黎元洪这些人不可能和衷共济。吴还看到冯国璋、段祺瑞积极拉笼曹锟,正是因为曹锟手中有兵,因此,他以有兵就有权,反复论述军队与权力的关系,劝曹锟发展军队。
曹锟的军队发展到6万人,成为有实力的地方派,可以说是脱颖而出,在以后中国的一系列大事件中表现出他的实力。吴也因曹的实力而成为能左右时局的人物。
1917年7月1日,张勋将12岁的溥仪拥上皇帝宝座,演出复辟丑剧。
黎元洪逃离总统府,躲人日本使馆,急电召冯国璋人京代理大总统,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令段组织军队讨逆。
吴佩孚参加了讨伐张勋的战斗,7月5日,在廊坊、万庄与辫子军交战,辫子军退往丰台。
7月12日凌晨, “讨逆军”分三路,向北京城内的“辫军”进行总攻击,西路吴佩孚进军迅速最先到达天坛,实施炮击,9时,“辫子军”投降。
吴佩孚在讨伐张勋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讨得冯国璋和段祺瑞的欢心,冯、段对吴佩孚推崇备至。
一场混战之后,他成了一个人物
1917年8月,段祺瑞下令,实行“武力统一”,企图消灭南方地方实力派。
8月6日,段祺瑞下令进攻湖南,冯国璋指示直系部队王汝贤、范国璋与西南议和,撤军北归,“武力统一”失败,段祺瑞下台。

1917年12月,段召集曹锟、张怀芝、张作霖等督军开会,商讨“武力统一”问题,督军们同意对南方用兵。
段祺瑞想用曹锟和吴佩孚替他打仗,他私下许诺曹锟将来当副总统,会议还公推曹锟为盟主。曹锟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价,除了当副总统外,还要由两湖巡阅使升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兵力再扩大两个旅,一个宪兵队和警察队,每月获得130万元的军赏。吴佩孚对曹锟对南方用兵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曹锟属于直系,就应当与冯国璋保持一致,冯国璋是主和派。吴佩孚埋怨曹锟被段祺瑞当枪使,使自己的军队“皖不皖,直不直”,将来无所依靠,曹锟后悔莫及。
吴佩孚趁机给曹锟献上一策,接受冯国璋先战后和的暗示,仍以直系为重;二是战则战个样子,杀杀南军的锐气,显显北军的威风,以胜言和,扩张地盘与实力。
1918年2月2日,吴佩孚奉北洋政府的命令,二次进入湖南对汀、粤、桂联军作战。
2月5日,段祺瑞令北洋政府令以明任命吴佩孚署中央陆军第三师师长,吴由此发达。
吴军2月6日抵达汉口,他统率的军队共有一个师和三个混成旅。
3月11日,吴佩孚攻占了羊楼洞这一通往武昌的咽喉要道,突破南军第一道防线。3月12日,攻击南军第二道防线——云溪。
3月15日,攻占云溪。
3月16日,吴下令攻击岳州。
3月18日,吴佩孚进入岳阳,南军弃城南逃。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3月26日,吴佩孚第三师未经战斗,进入南军弃守的湖南省会长沙。
3月27日,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的职务,他立即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张敬尧是皖系的嫡系将领。
张敬尧率领四倍于吴的兵力,以援吴为名,随吴佩孚进入湖南,实际上是抢地盘,扩张皖系的实力。
4月24日,吴佩孚不费一枪一弹占领衡阳。
5月4日,段祺瑞特授勋曹锟一位,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吴佩孚勋二位,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5月13日,吴佩孚电告北洋政府,以山高奇险,易守难攻
为由,托词不前。
5月22日,段祺瑞以北洋政府的名义,特任曹锟为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这是一个直辖四省的高官,在民国史上还是第一次,段祺瑞还为曹锟铸了一颗银质狮纽大印,其重量超过一公斤。
6月3日,段祺瑞以北洋政府的名义特授吴佩孚为“孚威将军”衔。这一军衔一般授予下台的督军,以示荣誉,吴佩孚只是一个师长,又未下台,授此荣誉,可见段祺瑞的用心。
无论段祺瑞是怎样拉笼,吴佩孚都不为之所动,他决心与南方军队停战议和。
吴佩孚与南军签字停战,并发出主和通电称“若再以武力平乱,是惟恐国家亡之不速也。”
吴佩孚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发表通电,提倡议和,这一主张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因而获得很高的政治声望。
吴佩孚还指出:“文官不要贪污国家,武官不要争地盘”的口号,并宣誓他本人保证今生今也:“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
吴佩孚还发出通电,猛烈抨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直接向段祺瑞挑战。
段祺瑞复电要吴佩孚以后不要再交谈政治。
吴佩孚驳斥段祺瑞,他说:“学生(吴曾是段的学生)直接服从者曹使,间接服从者陆海军大元帅(冯国璋以总统兼任陆海军大元帅),希望和平,通国皆知。曹经略使在汉表示要和平,学生即根据实行。谨守服从,无以过之。”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大总统,冯国璋去职,吴佩孚再发出主和通电。
1920年初,吴佩孚以士兵疲劳,欠饷太多,兵士有怨言,将士思归等理由,请求北撤防。
1920年1月9日,徐世昌授曹锟为虎威上将军。
1920年3月18日,段祺瑞亲赴保定,请曹制止吴佩孚自湖南撤兵。
1920年5月9日,吴决心北撤,电请皖系张敬尧接防,暗中与南军联络,一撤防就由南军进入防地。
5月20日,吴佩孚宣布撤防。
5月25日,吴军北撤。南军进入防地,张敬尧的军队去接防,双方发生激战,湖南人民发起“驱张运动”。
6月初,南军逼近长沙,张敬尧在6月10日逃往岳州,26日自动放弃岳州,逃往湖北。
6月7日,吴佩孚抵达郑州。
直系全国将士宣布皖系干将段祺瑞心腹徐树筝6大罪状,准备与皖系作战。
吴佩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能够左右时局,而这时,他仅仅是一个师长。如果他不反对段祺瑞,也许永远是个师长,挑起直、皖战争,使他升迁很快。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军胜利。
7月8日,罢免段祺瑞职务,取消督办边防事务处和边防军、西北军名义。29日,通缉徐树筝等10名罪魁祸首。
1920年8月2日,北洋政府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曹锟欲留吴佩孚进驻天津小站,吴不应命,以洛阳为驻节练兵之地。
8月20日,大总统徐世昌下令,裁撤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改任曹锟为有实权的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为副使。
1921年6月9日,大总统徐世昌令,免去王占元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职务,特任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肖耀南为湖北督军。
1922年4,直奉战争爆发,直军取得胜利,从而把持北京政权。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当上大总统。
10月11日,曹锟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使。
这一年吴佩孚50岁。
吴佩孚开府洛阳,达到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顶点。按兵不动,时候到了,发射“重磅炸弹”
吴佩孚自幼刻苦勤学,三人军事学堂,有深厚的军事功底,他虽是秀才从军,但作战却十分勇敢。他在镇压“护”战争中头裹青布,挥舞大刀,冲锋在前,锐不可挡。时人对吴氏大刀可同岳飞长枪媲美之叹,只是战争性质截然相反。吴佩孚的嫡系第三师,原是北洋军的第三镇,历经大小几十决战斗,富有战斗经验,战斗力很强,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吴佩孚在洛阳练兵时,成立了教育处,编练了学兵队、幼年兵团、军官教导团、航空队等。还配备了装甲车两辆电台八部。可以说,如果曹锟不急于当总统,有足够的军费,吴佩孚一定能练出精兵,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不致于失败。
吴练兵,讲究兵精,他说:“从前关壮缪以五百校刀手破曹兵三十万,岳武穆以八百背嵬军破金兵六十万可见兵贵精而不在多。”“余当营长时,以五百人败晋军两混成旅;泸州纳溪之役,以精锐三千,破湘粤桂黔滇五省之人”。
吴佩孚认为攻击之法有三:①正面攻击;②一翼攻击;③迂回攻击。这三点攻击法符合《孙子兵法》中《正合奇胜》的用兵方法。
《向导周报》,1923年5月9日评价吴佩孚是:“在军事上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这不仅是他在几次大的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指挥才能,而且在训练、教育军队上也都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他不让士兵和军官到城市去,怕他们做赌博和干坏事而忘掉自己的责务;他制定严明的纪律,自编战歌,发挥军队的勇武精神;他自己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他训练一支少而精的强有力的军队,一变旧军阀的恶习。
吴佩孚的确能打仗,连段祺瑞也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军队到了吴佩孚的手里就能打胜仗。吴亲临前线,在战术上经常采用的有“品”字形战术,“弓”形战术,“捣心”战术。诱敌深入,避实击虚,左右包抄,分进合击。
直、皖战争中,一开始皖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吴佩孚亲临战场,指挥副总司令王承斌,采取诱敌、伏击,背水一战,击败敌人。王承斌令第二营撤退,佯装兵败,皖军追击,直军退到大清河边,涉水过河,隐藏在对岸的灌木丛中,皖军骑兵进入直军射程以内,直军以交叉火力射击,皖军伤亡极大,冲人直军阵地的骑兵也被进直军消灭。
在直皖战争中,吴佩孚还使用了“捣心”战术,吴佩孚亲率中路第三师为主攻直捣大兴、团河皖军大本营,东西两翼配合主攻包抄,企图一举击溃皖军总部和指挥中枢。他的嫡系第三师,是精锐之师“一挡十,十挡百”勇敢善战,皖军见而生畏,吓跑了段祺瑞和总指挥段芝贵,使皖军指挥陷入混乱。
吴佩孚还非常重视情报工作,他从第三师各营挑选优秀的头目百余名,穿着便服,赴京畿一带刺探情报。直军的侦察员甚至混进皖军总司令段芝贵的专车上,探知段总司令坐在火车上遥控指挥部队作战,车上烟雾缭绕,汗气熏天;车上有鸦片烟枪、烟盘十四副,麻雀牌七副,厨师、司务人员24人;荷兰水(汽水)三百打,办事人员100多。准确的情报使得吴佩孚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作战计划。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将他的军队摆成一字长蛇阵,吴佩孚则以三角形阵相迎。奉军千里奔袭,深入敌军腹地,运输困难,于军不利,奉军沿山海关一直到天津以南的马厂、大城县、白洋桥。吴派军队绕出丰台,奉军西路恐后路交通被直军切断,被迫完全撤离丰台,不战而溃。
吴佩孚在直、奉战争中,以少于奉军2万人的军队战胜奉军,以少胜多,在于其善于用兵,吴佩孚七昼夜未睡眼,制订作战计划。在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攻下丰台时,有两记者见吴:衣服多泥土,并有两昼夜无饱食,但仍不失常态,精神振奋,而张作霖只巡阅军队,而自己决不身先士卒。
有5月3日的大战中,吴佩孚使用计谋,先以豫军猛攻长辛店,然后且战且退,奉军以为直军败退,就进行追击。当天晚上,吴佩孚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抄袭奉军右翼阵地,并以一支部队暗伏于田间,另一支部队诈降于奉军。深夜,吴佩孚探知奉军中计,且其炮弹殆尽,便以大队直军向正面猛攻过来,并以精锐的第3师绕道前进,急行军前进到奉军后方。
5月4日,直军攻向芦沟桥,奉军前后受敌,而弹药又快完了,张景惠挡不住直军的进攻,向丰台撤退。5日,直军追击丰台,奉军大败,3万人被吴佩孚大军包围缴械。
无论怎样“英勇”,怎样“善战”,吴佩孚都难以与他崇拜的岳飞和戚继光相媲美,因为吴佩孚所打的战争,其性质不同于岳
飞和戚继光所打的战争。吴佩孚所打的仗,都是军阀间争夺地盘,毫无正义与非正义可言。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