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章】 造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标已经确定下来,于无声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造势,身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耍起这种小手段,自然不在话下
此刻的于无声,对于造势的各种基础条件都可以说完全具备,写几篇文章,谈谈风险资本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促进作用,这是于无声的拿手好戏,何况还有国外的那么多成功案例;论名望,亲自操刀的是国内诺贝尔奖获得第一人,这样的名气舍我其谁;而论关系,且不说中央首长曾经亲切接见,就是在中央党校的那点关系,估计想要推动这件事情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果然不出所料,当于无声开始在国内试水的一篇关于风险资本和高科技行业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发的时候,这犹如一颗石头,在国内的金融界激起了千层浪,一时间,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于无声的这篇文章便像是风乍起,吹皱了国内金融界的一池春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这自然和于无声的身份不无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这是刊发在人民日报这种对国内影响力极大的全国性媒体上,否则的话,也不足以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应。
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感谢宴雨晴了,当于无声把稿子写出来之后,原本是想就这么直接寄到报社去,在他想来,凭着自己的身份,尽管是人民日报,但想必刊发这样的学术性文章还是不在话下。
然而等到给宴雨晴说了之后,她去咨询了一番相关人事,这才知道,涉及到这种政策性的文章,想要刊发在人民日报这样的报纸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必须要得到上面的同意,这才能刊发。
好在有了内行人的指点,于无声这才避免了许多弯路,他先是把这篇文章寄到了京城,然后给了相关人士过目,最后才顺利地得以过关,当然,过关的原因很简单,毕竟现在国内处于经济发展的摸索阶段,而于无声又是有名的经济金融专家,本着白猫黑猫的原则,这才得到了通过。
对于无声来说,怎么通过的方式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只要这篇文章得到通过,而通过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不管于无声的观点对错与否,这样的政策性文章都会引起争论,加之于无声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不服气的专家教授自然是多如过江之鲫,于是,一时间,国内的金融界便在这篇文章中热闹了起来。
在势被造起来以后,于无声又不失时机的抛出了另外几篇重磅级的文章,从风险资本到民间担保,于无声把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引到了自己想要的地方。
在这样的学术探讨中,于无声的观点虽然并不能马上被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但至少他的观点并没有多少的漏洞,而在国外也证明了其部分正确性,不能证明的那部分,却是因为于无声结合了国内的实际,这才是双方探讨的焦点。

凡事有利便有弊,虽然这种观点引起了争论,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高层看到了这种诱人的地方,实行西方的那一套,国内的大部分人都有担心,而结合国内实际的探索,则让这种担忧在无形之中下降了许多。
尤其是在引起了争论后,于无声又把在暮山建立全国第一个金融试点的想法提交了上去,他的理由很充分,首先来自于国内的金融环境,不管是担忧也好畏惧也罢,国内的金融业终究还得和国际接轨,闭关锁国的后果,历史早就有了明证;而在暮山这种小地方试点,好处就在于,首先这里地方小不说,还没有多少工业基础,即便失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难,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这里有国内著名的经济专家于无声先生在这里坐镇,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能给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于无声的这番说辞,终于还是打动了上层,尽管在九八年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对金融业的发展越发的担心,但更多的有识之士还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堵不如疏,越是畏惧的东西,越是应该勇于面对,只有面对它,认识它,才能更好的掌控它,让它为我所用。
当然,一项政策的实行,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危和利益分配的金融性政策,也并不仅仅是在报上鼓吹几下,引起他人关注就可以了的,更重要的东西还在于国内当前利益集团的博弈。
所以,于无声在文章发表后不久,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城,不断地拜访那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以便把自己的观点传达上去,引起上层的重视。
在如此不断的游说和造势中,于无声的观点不由逐渐得到了上层的采纳,并最终在决定政策走向的几位高层中得到了小范围的讨论。
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于无声终于忍不住送了一口气,他知道,能够走到这个地步,多半意味着自己的提议已经得到了采纳,离最终的实行也想去不会太远。
而在完成了这个对于无声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后,迎接他的却是怎么样去安抚被他忽略的宴雨晴,要知道,在这件事情中,宴雨晴的牺牲是最大的,她不但推辞了自己的假期计划,甚至还请假陪着他去拜访了京城众多的权贵。
正是有了宴雨晴的身影出现在这件事情背后,于无声的计划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对于这一点,于无声是心知肚明的。
有了一个好的贤内助,还是一个有亏欠的贤内助,于无声又怎么会不想尽办法弥补,因而在这件事情后,他才如此迫不及待的想着怎么样安抚。
于无声所能想到的当然就是满足宴雨晴和自己出去度假的心愿,所以,在事情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便陪着宴雨晴一道踏上了去斯德哥尔摩的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