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章】 起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无声和宴雨晴来到石门村的时候,陈支书正要下地,听说两人找他有事,便有些不耐烦的道:“于干部,宴干部,我这正要下地呢,你们有什么事能不能等我忙完再说?”
这也须怪不着陈支书,乡里来的干部,要不就是催收罚款,要不就是借着检查工作的名义吃吃喝喝,基本不干什么正事,因而陈支书的不待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要不是于无声曾经帮陈二狗子一家挖过冬土,让陈支书还有点好感,不然只怕是应付都懒得应付了
更何况陈支书一家的家庭负担也重,大的儿子在河口乡念高中,还有个小女儿在青花乡念初中,家里有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若不是全靠陈支书会精打细算,别说儿女读书,只怕生活都成困难,因而他的忙是确实忙,倒也不是有意搪塞。
来青花乡也算有些时日了,于无声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闻言也不着恼,依旧笑咪咪的道:“陈支书,我们今天找你可不是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找你是谈正事呢。”
“不但是正事,还是好事,于无声今天可是打算给你当财神来的。”宴雨晴也跟着在旁边帮腔。
“还能有这样的好事?我活了四十多岁了,今天可还是头一遭哦,你们可别逗着我好玩。”
陈支书边说边摇头,明显是把两人的真话当成了玩笑,只听说过吃吃喝喝的干部,什么时候见过送钱的财神?
“陈支书,你要信不过于无声,你还信不过我嘛,你看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宴雨晴偶尔表现出来的气质倒是蛮对陈支书这个专业军人的脾气,所以听了她的话半点也没有迟疑就点了头,“这倒也是,你这闺女就是实诚。”
陈支书这么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宴雨晴的欣赏之意,让于无声忍不住对她翻了个白眼,却换来宴雨晴一个得意的鬼脸。
石灰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烧石灰也算不得什么新鲜玩意儿,明朝的时候,于谦还借一首《石灰吟》表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由此可知,那时候就有了石灰这东西。
不过青花乡实在是偏僻,陈支书虽然用过石灰,却还真不知道这石灰是怎么来的,听得于无声给他讲烧石灰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怀疑。
“你说,就那玩意儿能烧出石灰来?”
陈支书瞪大眼睛指着路边随处裸露的岩石,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漫山遍野的石头能烧出石灰来,在他想来,石灰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有了这么多的石灰,就是一斤一分钱,那也得卖不少钱啊。
“嗯,肯定能烧出石灰来。”
于无声、宴雨晴双双郑重地点头,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陈支书的欣喜却变成了患得患失,下一刻他便担心起了石灰的销路问题,“农闲的时候,我去城里打过工,现如今城里的许多工地都不用石灰刷墙了,改用什么腻子粉了,到时候这石灰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于无声赞赏地点点头,心道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居然这么快就能想到石灰的销路问题,不过好在于无声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闻言后不慌不忙的解释道:“陈支书,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早在准备烧石灰前我就让人调查了我们昭阳市的建筑市场,虽然现在很多工地已经不用石灰了,但用的也不少,再说我们青花乡附近的乡镇建房的也不少,建几个石灰窑的销路都不愁。”
于无声的解释暂时打消了陈支书的疑虑,但却没有让他下定决心,于是于无声决定再加一把火,成与不成,就看这一遭了。
“陈支书,以前我们是守着金山银山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难道还要继续守着金山受穷不成?你要是不敢干,那我可就自己干了。”
“陈支书,于无声想开这石灰窑可不是为了自己发财,他这也是见我们石门村穷,这才想着能给大家增加点收入,你放心,真要是亏了钱,我们两个就自己补上,决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宴雨晴的话终于打消了陈支书最后的那点疑虑,况且话都说到了这份上,陈支书哪有不应承之理,是以宴雨晴的话刚说完,陈支书就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好,那我就相信你们一回!”
听到陈支书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无声和宴雨晴忍不住相视而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终于开始有所收获,这如何能让人不乐,一时间,两人不约而同地生出了几分相契于心的感觉。
××××××××××××××××××××××××××××××××××××××
农村的三月,虽然快要进入农忙时节,但石门村的男人们大多没有外出打工,抽出几个壮劳力还是不成问题,尤其是大伙儿听说这办的石灰窑属于村办企业,不做事就能分红,因此做事的积极性分外高涨,别说没活干的,就是家里有农活要做的,也是忙完了农活就来石灰窑这边帮忙。
石门村的石灰窑就建在从乡场到石门村那段土路的末端,这个地势颇有些得天独厚的味道,靠近公路方便运输不说,也正好背靠一座硕大的石山,裸露的岩石几乎不用怎么挖掘就能就地取材。
在石门村男女老少的努力下,才短短十来天的功夫,一座可以烧纳四五吨的分层式煅烧石灰窑便顺利的完工了。
虽然建成的这座石灰窑仅仅是用土石砌成,不管是从外面还是到石灰石的烧制工艺都显得很粗糙,但于无声知道,这并不是一座简单的石灰窑,而是蕴含着石门村人的希望,还有青花乡经济起步的契机。
只要石灰窑投产以后能让青花乡的村民们尝到甜头,何愁之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没人跟着干?
一颗石子已经砸进了青花乡这块平静的水面,只是于无声不知道的是,这块石子是仅仅能激起微微的波澜,还是要掀起惊天的巨浪,但不管怎么说,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了,那就势必将要发芽。
对此,于无声充满了希望。
036

于无声和宴雨晴来到石门村的时候,陈支书正要下地,听说两人找他有事,便有些不耐烦的道:“于干部,宴干部,我这正要下地呢,你们有什么事能不能等我忙完再说?”
这也须怪不着陈支书,乡里来的干部,要不就是催收罚款,要不就是借着检查工作的名义吃吃喝喝,基本不干什么正事,因而陈支书的不待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要不是于无声曾经帮陈二狗子一家挖过冬土,让陈支书还有点好感,不然只怕是应付都懒得应付了。
更何况陈支书一家的家庭负担也重,大的儿子在河口乡念高中,还有个小女儿在青花乡念初中,家里有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若不是全靠陈支书会精打细算,别说儿女读书,只怕生活都成困难,因而他的忙是确实忙,倒也不是有意搪塞。
来青花乡也算有些时日了,于无声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闻言也不着恼,依旧笑咪咪的道:“陈支书,我们今天找你可不是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找你是谈正事呢。”
“不但是正事,还是好事,于无声今天可是打算给你当财神来的。”宴雨晴也跟着在旁边帮腔。
“还能有这样的好事?我活了四十多岁了,今天可还是头一遭哦,你们可别逗着我好玩。”
陈支书边说边摇头,明显是把两人的真话当成了玩笑,只听说过吃吃喝喝的干部,什么时候见过送钱的财神?
“陈支书,你要信不过于无声,你还信不过我嘛,你看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宴雨晴偶尔表现出来的气质倒是蛮对陈支书这个专业军人的脾气,所以听了她的话半点也没有迟疑就点了头,“这倒也是,你这闺女就是实诚。”
陈支书这么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宴雨晴的欣赏之意,让于无声忍不住对她翻了个白眼,却换来宴雨晴一个得意的鬼脸。
石灰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烧石灰也算不得什么新鲜玩意儿,明朝的时候,于谦还借一首《石灰吟》表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由此可知,那时候就有了石灰这东西。
不过青花乡实在是偏僻,陈支书虽然用过石灰,却还真不知道这石灰是怎么来的,听得于无声给他讲烧石灰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怀疑。
“你说,就那玩意儿能烧出石灰来?”
陈支书瞪大眼睛指着路边随处裸露的岩石,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漫山遍野的石头能烧出石灰来,在他想来,石灰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有了这么多的石灰,就是一斤一分钱,那也得卖不少钱啊。
“嗯,肯定能烧出石灰来。”
于无声、宴雨晴双双郑重地点头,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陈支书的欣喜却变成了患得患失,下一刻他便担心起了石灰的销路问题,“农闲的时候,我去城里打过工,现如今城里的许多工地都不用石灰刷墙了,改用什么腻子粉了,到时候这石灰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于无声赞赏地点点头,心道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居然这么快就能想到石灰的销路问题,不过好在于无声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闻言后不慌不忙的解释道:“陈支书,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早在准备烧石灰前我就让人调查了我们昭阳市的建筑市场,虽然现在很多工地已经不用石灰了,但用的也不少,再说我们青花乡附近的乡镇建房的也不少,建几个石灰窑的销路都不愁。”
于无声的解释暂时打消了陈支书的疑虑,但却没有让他下定决心,于是于无声决定再加一把火,成与不成,就看这一遭了。
“陈支书,以前我们是守着金山银山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难道还要继续守着金山受穷不成?你要是不敢干,那我可就自己干了。”
“陈支书,于无声想开这石灰窑可不是为了自己发财,他这也是见我们石门村穷,这才想着能给大家增加点收入,你放心,真要是亏了钱,我们两个就自己补上,决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宴雨晴的话终于打消了陈支书最后的那点疑虑,况且话都说到了这份上,陈支书哪有不应承之理,是以宴雨晴的话刚说完,陈支书就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好,那我就相信你们一回!”
听到陈支书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无声和宴雨晴忍不住相视而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终于开始有所收获,这如何能让人不乐,一时间,两人不约而同地生出了几分相契于心的感觉。
××××××××××××××××××××××××××××××××××××××
农村的三月,虽然快要进入农忙时节,但石门村的男人们大多没有外出打工,抽出几个壮劳力还是不成问题,尤其是大伙儿听说这办的石灰窑属于村办企业,不做事就能分红,因此做事的积极性分外高涨,别说没活干的,就是家里有农活要做的,也是忙完了农活就来石灰窑这边帮忙。
石门村的石灰窑就建在从乡场到石门村那段土路的末端,这个地势颇有些得天独厚的味道,靠近公路方便运输不说,也正好背靠一座硕大的石山,裸露的岩石几乎不用怎么挖掘就能就地取材。
在石门村男女老少的努力下,才短短十来天的功夫,一座可以烧纳四五吨的分层式煅烧石灰窑便顺利的完工了。
虽然建成的这座石灰窑仅仅是用土石砌成,不管是从外面还是到石灰石的烧制工艺都显得很粗糙,但于无声知道,这并不是一座简单的石灰窑,而是蕴含着石门村人的希望,还有青花乡经济起步的契机。
只要石灰窑投产以后能让青花乡的村民们尝到甜头,何愁之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没人跟着干?
一颗石子已经砸进了青花乡这块平静的水面,只是于无声不知道的是,这块石子是仅仅能激起微微的波澜,还是要掀起惊天的巨浪,但不管怎么说,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了,那就势必将要发芽。
对此,于无声充满了希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