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青夕的新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自来水,在配合上那一间间的水泥砖平房(只要先前的言村的村民和一些青夕员工,他们因为家庭的缘故,不想住宿舍楼而又没这么多钱买得起春熙阁的套房,唯有自己盖平房。这样的人也不少,都集中分布在先前的言村那边。),以及三栋大楼,一条条的水泥路通往各家的门前,整个青夕里面立刻充满着一股现代小镇的气息,与外面的世界有着极大的反差。
这强烈的反差感,每一个外来的人经过青夕这里都能够清晰感觉得到。不管是多富有的商人,哪怕是去过临安那样繁华的超级大城市,只要来过青夕这个小地方一次后,他们总有一种荒谬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这个不懂,那个也新奇,让就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般。
夕言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将来的目标就是把这里发展成全世界的金融、经济中心,这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作为青夕公司的基地,夕言从来都没少花费心思。随着公司重组,人数急剧上升,常年在青夕里面住的人数已经有一万多人。这已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任意地找个地方,搭起一间木房便住下。
为了方便管理,为了大家的居住的条件更加美好,也为了让整个青夕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夕言也对青夕里面的布局做了一个极大的变动。
以言村原先的住房区域为中心,划了一大片的土地作为生活区,总面积比之前的言村大了两倍有余。由于见过了水泥房后,包括言村原先的村民在内,没有一个人再愿意住之前那种摇摇晃晃的木房或者草房,都要求要住上新房,即使是不吃也要住。
整个正合夕言的心意,响应民意,借着自己是青夕公司董事长以及言村现任村长的权力,把以前的那些破房,旧房通通拆掉,然后重新规划。按照他们的人口重新分配地皮,而那些原先没有地的员工也可以购买新房,不过他们只能够购买房子,并不是那地皮。
考虑到大家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夕言让建筑部门只是修建那种两层高的平楼,每户人家统一是三房一厅一卫结构,面积大概也就一百二十来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对现代城市的居民来说,不算大,其实也不少了。可对于早就住习惯几百平方米的大杂院的古人来说,确实是小了。不过,也并没有人对此感到一丝的不满,都很愿意接受。这个道理很简单,一间几百平方的破房与一间坚实牢固,还能通自来水,有卫生间的百来平方豪宅,是谁都选后者。
由于这些人都是青夕里面的员工,在建筑新房上夕言让邱文从公司里面拨出了一大笔资金,为他们建房。同时考虑到,有些人的家庭并不是很富有,要想住进新房,给村民和员工们两个选择。
原先在言村有房子的,可以直接拥有新房的地皮权。要想住新房,一是可以自己出钱购买,二是可以用地皮权利作抵押。选二的话,建好的新房直接可以进去住,并且拥有这套房子的80年的居住权。而选一的话,可以分期付款,钱都会在每个月里面的工资扣除。
而那些外来的员工们则没有第二条的权利,只能享有难第一条的权利,并且还要先支付四分一的首付。这主要是一时无法满足太多的员工的需求,不得不在这里做一个门槛。
其实这些新房子都很便宜,都是按成本价来卖,暂时由公司出钱修建。很多的老员工都抢着排队,在建筑部的办公室那边排了老长的一队。而那些新员工们则只能住在集体宿舍,羡慕地看着老员工们买新房,同时心中也然烧着前所未有的动力,今后一定要努力工作,也自己也买一套这样的豪宅,把全家都接过来这里住。
在给大家修建新房的同时,夕言又把所有的工厂都搬迁到住宅区五里外的地方,真正做到工业区与生活区分开。五里相对古人来说可能有点远了,但对现在的青夕公司来说,那不过是十几分钟的路程。骑自行车下班回到生活区,都方便的得很。
种植的地也集中分到一边,反正这里山高皇帝远,很多土地都是荒瘠的。既然没人用,夕言也管不了那么,能扩张就扩张,越大越好。
对青夕公司来说,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水。这又回到最初缺水的矛盾,要不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太多,而修建人工运河的工程又太大,夕言早就从鉴江那边,开凿一条人工运河过来,把公司的用水问题彻底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部里面经常都在挖井。在青夕工厂和生活区内挖掘了十几口的井,暂时还能缓解生活和生产上的用水压力。
大家的工作的热情一天高过一天,时间不知不觉之间渡过了秋天,迈入了冬天。为了今年让所有人都能够住进新房里面,过一个好年,建筑部的人加班加点。
进入冬天,这个最先发现的便是农业部的员工们。对于这个冬天,他们早就期盼已久。去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农业部门是所有部门当中最红的部门。如果说青夕公司的起步资金是由农业部门去年利用一个冬季赚来的,创造了一个冬天的奇迹,这一点也不夸张。
经过一年技术沉淀,农业部门的同志们更加有信心,再一次刷新去年的奇迹。这不止是因为今年的反季节蔬菜产量更加惊人,还有就是在交通上已经今非昔比。有了公司的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做为后盾,销售的范围将要大很多。

通过拖拉机的运输,四五个小时便能够把蔬菜运送到雷州,一个小时不到便能够把蔬菜送到高凉县。这个样的速度,完全是不当初可以比拟的。通过雷州城和高凉县为两个销售起始点,对化州、钦州、邕州等各大城市都能够做到供应。总的来说,广南路这一带,通过商贩之间多层次代理销售,差不多各大酒楼里的餐桌上摆着的蔬菜都是出自青夕公司的。
只是修到雷州城和高凉县这里两条水泥路,可辐射的距离却到了差不多整个广南路一带,之前销售的自行车有着莫大的功劳。
从十一月份开始,每天都两三百吨的输出在往高凉县和雷州城两个销售点上源源不断地输送。每次都是货一到,立刻让当地的菜贩们一抢而空。
由于今年夕言一改之前的销售方式,直接把蔬菜送到雷州和高凉县这两个繁华的城市,吸引了周边更多城镇的商贩前来。今年冬季大棚蔬菜的规模比去年要扩大了十倍不止,品种也更加的齐全。
这次的量太大,为了把市场打开得更加大,夕言决定让出一部分的利润,把蔬菜的价格比去年稍微降低了一点,让那些二级代理商甚至三级代理商们有更加多的利润。在利润的刺激下,果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时间整个广南路都知道了雷州城与化州城之间冒出了一个叫青夕公司的,在冬天的时候种出了很多蔬菜,非常的神奇。
很多好奇的人,做生意的商人,一波接一波地从远处想青夕赶去。经农业部这一折腾,直接导致在过年前,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青夕。
当他们看到青夕这里到处是一些奇怪的建筑,尤其是那三栋如同巨人一般的大楼,所有人都震惊。广南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如此繁荣的小山村,竟然没人知道。
这么一个小村庄,人口竟然高达上万人,如此高密度的人口,就算是一个大镇都没这么多人。更让人震惊的是,这里的人似乎都非常的富有,人人穿的衣服竟然都是丝绸的。原本以为自己还算有钱的某个富家公子,来到青夕这里与这里的人一比,发现自己穷得像个乞丐似的。找个小孩,给他一文钱,想打探一下青夕这里的一些情况的。却没想到那小孩对那一文钱完全不屑一顾,反而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贯钱,看也不看,随手便全部扔过来。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小孩还不耐烦地说道:“找别人问去,我忙着呢。”
说完,头也不会跑开,只留下那傻眼的富家公子。这里的小孩怎么这么牛?一文钱看不上眼也就罢了,口气还牛哄哄的,出手比自己还要大方。一贯钱啊,自己这次出门也就只带十贯钱而已,平时这一贯钱已经是自己半个月的零花钱。
他就这么扔了?看那小孩的样子挺机灵的,不像是傻子。最让富家公子受不了的是,看那小孩的扔钱动作还不是一般的熟练,好像经常都这样扔钱似的。那岂不是说,他家父母很有钱,把一贯钱当作一文钱来给自己的儿子?
其实这个富家公子的运气很不好,他碰到的那个小孩正是青夕公司的董事长,夕言。由于当时夕言正忙着没空理会他,看他缠得紧,随手便把一贯钱给扔过去。
青夕这里的人除了穿着鲜丽外,住的地方也让那些外来人看了产生一种自己也买一间房子住下的冲动。看到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起外面来说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由于青夕这里并没有提供外来人吃饭的酒楼,那些平时经过青夕的人都是到青夕员工的食堂吃饭。青夕的员工都是免费吃的,而非青夕员工则是自己掏钱来买。价钱也不算太贵,一个套餐就五十文钱。
五十文钱,这要是在普通的酒楼,那已经是足够两个人吃饱了。这么一比起来,青夕员工食堂的价钱可就不便宜了。不过还好,这些外来人不是商贩就是一些怀着好奇心前来看热闹的富家子弟,这五十文钱一顿饭对他们还说还能接受。
事实上,这五十文钱一份的套餐,吃过的人都觉得划算。三荤三素,外加一汤,并且还有配餐的水果。这饭菜不但分量足,而且味道比那些大酒楼的特色菜丝毫不逊色。就连平时在家里经常挑食的富家公子在食堂里面出来,都是扶着墙出来的。在这里住的人,每天都吃这些,实在是太幸福……
同时,大家都有个疑问,在脑中不断询问着。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人人生活乐融融,到处是漂亮的高楼,到处是雪白白的水泥路,那种吃饭要自己排队的食堂,还有那……
PS:又是周末了,时间过得真快。各位同学们,大家每次看完书没票投给农少没关系,因为很多大神们的书要投,我是理解的。但能不能都去刷一下书评啊?书评好久没人刷了,骂也好,赞也好,笑也好,总比什么都没的强啊。大家别小看一个书评,这能够给农少莫大的动力,至少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战,没签约的书这样坚持下去很不容易的……谢谢各位好同学啦……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