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适合人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瑜贵妃的长姐一听谨彦提杨家的长辈就来气。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杨家的老太太据说病倒了。
那些儿子们都在轮班侍候,最重要的,还是大门紧闭。
杨家老太太之所以会病倒,据说是气的。
这不是心秀生了个儿子嘛,有些心眼活,手脚快的立马趁着和杨家有那么一些关系就上门打听去了。
说到那些人,长姐更来气,换了是自己,那你私下打听有木有。
找人家的隔壁邻居,同僚,同窗,亲戚啥的打听,间接,偷偷的打听。
你总得想想,人家守着孝不是。
哪怕人家是担忧自家女儿的婚嫁问题,可这种事,怎么能放到台面上来讲的?
所以,把杨老太气倒,导致杨家人大门紧闭,严格来说,还真的不能怪杨家人。
可是长姐那个急啊,倘若可以选择,她是真巴不得明天就抬个杨家姑娘入门。
现在听谨彦提到要找杨家的长辈,她更是郁闷,倘若能找得到,自己会进宫来找沈谨彦么。
“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你也知道,本宫的个性的,只要你能帮得了本宫姐姐这个忙的,本宫自然会领你这个人情。”
子嗣可是大事,特别是关系到将来人家继承的一个问题。
瑜贵妃哪怕贵为贵妃,这种事儿上面,还真的做不了主。
毕竟,就像四皇子来说,那时候多优秀,由于没有儿子,所以,一些能臣,干臣也不会投到自己儿子的阵营。
这是人之常情,还真的怪不了别人。
哪怕有一天自己的儿子继位,自己成了太后。
老四也只能让他姨夫多考虑他的表哥,让老四明着下旨,老四也不可能啊!!
“娘娘一直照顾谨彦,谨彦一直是知道的,娘娘,你是不是把一个人给忘记了?”
谨彦朝瑜贵妃眨巴眨巴眼睛提示道。
“呃……”
瑜贵妃觉得,谨彦有话就直接说,不知道她姐姐着急嘛。
“表妹生了大胖小子,谨彦的小姨理论上应该亲自上娘家报喜的吧?
让我外祖母,舅舅,舅母,表姐表妹们也乐呵乐呵不是?”
谨彦特地加强了舅母,表姐表妹们,提示得十分之明显。
瑜贵妃一听便立即眉开眼笑道,“你说得对,本宫差点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本宫就说,你这孩子就是个机灵的。”
文杨氏上自己的娘家,把自己宫里的嬷嬷和姑姑带上,没什么关系的吧?
皇恩浩荡不是!!
谨彦被瑜贵妃这么拉着,有些不好意思了,“羞涩”地低下了头。
过了会儿,脸红红的和瑜贵妃道,“娘娘,谨彦有件事儿,不知当讲不当讲的。”
瑜贵妃心道,难道她要和自己说些杨老太忌讳的事儿,也是,这孩子是个心细的,要不然,哪里会得妙书喜欢啊。
便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谨彦讲。
谨彦斟酌了一番,然后道,“娘娘,您久居宫廷,哪怕是您身边的姑姑嬷嬷,那自是一番皇家气度,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瞧出来了。
我外祖家毕竟待在外城,邻里龙蛇混杂的,就会有些特别热心,殷勤的邻里。

现在外祖家毕竟还在丧期……”
瑜贵妃一听,心里觉得,这沈谨彦也未免太过小心了吧?
不过,侍候在瑜贵妃身边的那几个大宫女和嬷嬷都觉得这谨彦这话听得挺顺耳的。
你想啊,哪怕皇孙的外祖母,人家也是商人之妻,只不过肚皮争气。
倘若让她们作低伏小的跟着那商妇去娘家,在气势上,还是压着那商妇一筹的。
要不然,民间也不会有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的说法了。
你说那些商妇怎么和她们这种宫里出来的人比啊!!
太显眼了!!
瑜贵妃的长姐一听,便觉得,那文杨氏是外嫁女,回次娘家可以,但回太多次,万一人家母亲是个规矩的,不点头让女儿进门呢?
毕竟,从之前的事看得出来,那杨老太还是挺迂腐的。
因此,便和瑜贵妃道,“妹妹,要不这样,让我身边的陈嬷嬷代替你身边的嬷嬷走一趟……”
谨彦一听,立即道,“是啊,娘娘,这我表妹的身份,确实劳动娘娘身边的嬷嬷不合适。”
瑜贵妃一听,立即指着谨彦笑着和自家姐姐道,“姐,你瞧瞧,那时候妙书还说谨彦是个憨厚的,现在,明晃晃的,在本宫面前替自己的表妹讨起赏来。”
这时候,瑜贵妃的长姐觉得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笑道,“这沈大人的表妹,还不是妹妹你的自己人。”
别以为自己不知道,妹妹早把折子给递上去了,就看皇后什么时候盖印儿罢了。
“哦对了,沈大人觉得,您的哪位表姐妹的性格脾气和你最投缘?”
瑜贵妃的长姐又笑着问谨彦道,这样,她也能让陈嬷嬷有目的的去相看人。
总不能把沈谨彦的全部表姐妹,都相看一次吧?
光相看,也只能看看长相如何,规矩如何不是?
谨彦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说道,“夫人,谨彦对这些是真不知情,不是谨彦不肯帮忙。
谨彦年幼的时候,跟随父母长期在南边。
后来回了京城,也是守伯祖父,伯祖母的孝,和外祖家来往得并不多。
出了孝,后来是兄长成亲,谨彦进宫,也就逢年过节的往来一番。
谨彦长在南边,和北边的表姐妹们性情习惯,爱好都大不相同。
哪怕是吃食,喜欢的也不一样。
所以,你要问我,谨彦还真的是答不上来。”
她本来就不是那种自来熟的,再加上表姐妹们联系不多。
她小的时候给舅母们的印像呢又是呆傻的。
所以,刚回京城的时候,舅母也好,表姐表妹们也好,压根不怎么和她多说话的。
活像她有传染病,和她说说话,她们会传染上似的。
后来她进了宫成了妙书的手下,当了五品女官,舅母和表姐妹们倒是想和她多往来了。
只不过,她也没那时间和人家建立感情了。
说来,她的闺蜜除了嫂子苏氏,也没别人了。
在会稽县的时候,倒是有几个关系不错的。
可是,一年一两封书信的往来,这种感情关系,也是很薄弱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