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马踏回鹘只为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排风关掉炉火,边将自己弄好的胡萝卜焖羊肉取出,边说道:“我这次,特意问了他们找了哪些天然的调料调制羊骨汤,然后几经辛苦,才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的几样生僻的佐料。”边说着,边指了指远处特殊的瓶瓶罐罐。
她接着说道:“我以这种特殊调味的羊骨汤来调制胡萝卜等配菜的味道,汤汁的味道进入这些蔬菜之后,再把它们和已经半熟的羊肉混合,最后,混合调味,再起锅。”
杨宗保听得不由暗自称奇,这种做菜方法,或许在后世厨艺之中,相当普遍,但在北宋一朝,还是大有讲究的。没想到七岁的杨排风就已经无师自通的领会到了。
在盛唐时期,中国的饮食烹饪文化逐渐达到顶峰,许多新颖的烹饪技巧得以发明并传承下来。一个组合菜中,两种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方法烹饪,最后组合在一起的方法确实已经发明了。
比如地三鲜,又比如莲子芦荟,甚至红白须根(红萝卜炒白萝卜),它们一个菜里的两样主菜采取不同的做法,从而让人吃出不同的风味,这种组合与后世的鸳鸯锅仔雷同。
这种后世大厨所普遍采用的菜式烹饪方法,在北宋初年,是还没有创造出来的。
七岁的杨排风竟然只是根据一些士兵们讲些经历,就巧合的开创了这一种烹饪技巧,怎能不让杨宗保佩服?
看到杨排风指根据几个曾经士兵的只言片语,就弄出了如此精致的菜式,杨宗保突然心中一亮,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杨排风如今才七岁,是不是可以往那个方向发展呢?
如果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那么杨排风以后的成就可就不止一个伙头将军那么简单了吧!
不过那还是要先看看她做的味道到底上不上得了台面才行。想到这里,杨宗保当先拿起筷子,并且招待大家都拿过碗筷,一起分享。
本来以往排风和宗保在厨房里整出的东西,就都是大家一起消灭的。在这个时候,也就没有少爷小厮,小姐厨娘之分了。
杨宗保当先把一块羊肉放进嘴里,入口顺滑,油而不腻,软硬适中,嚼而不烂。最可贵的是,特殊的调料不但完全去除了羊肉的膻味,而且有一种仿佛中药的味道,让人齿颊留香却又不感到药材的异味。
几个厨娘和小厮吃下几块之后,都赞不绝口,本来在这里就没什么规矩,何况味道确实鲜美,几个人狼吞虎咽的很快将一瓷罐的焖羊肉快速扫光。
大家都因为吃得很急而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态的时候,杨宗保却注意到排风似乎并不是很高兴,于是问道:“怎么了,小厨神,不会成神之后,就开始装深沉了吧?”
杨排风皱着眉头说道:“我还是失败了,这道菜味道确实相当的好,但是还不至于能够让人多年之后,还不能忘怀。我到底差了什么呢?”
就味道来说,这道菜确实已经是色香味意形具备的上乘之作了,排风如今的苛责自己就有些钻牛角尖了。杨宗保仔细的思考了一下,才得出大概的结论。他笑着说道:“你做出的这道菜如果硬要与当初战场上原汁原味的那羊肉比较,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不足。”
杨排风露出注意的神色。杨宗保接着说道:“其一,是我们先头说到的,食客的心态问题,我们当初只注意到当时的士卒饥肠辘辘,饥不择食,而我们酒足饭饱,衣食无忧,所以感觉不一样。其实不止如此,我们没有处在那样的环境之中,当时外界逃走的一匹孤狼,天边时卷时舒的云彩,都可能影响到战士们的心绪,一个人的心绪变了,吃出来的味道也就变了。”
其实这一观点在现代来说,并不是空泛的说教。西方学者早就研究出来,人的味蕾面对不同的刺激,会有不同的感觉,人也会分泌不同的消化酶。所以就算是同一个人吃同一份食物,周遭环境变了,感觉也会发生变化。
杨排风听到宗保的话,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杨宗保接着说道:“你可能也有注意到,我们的屠户每当要杀鸡宰羊之前,都会赶着鸡羊四处乱跑,相信今天这头羊也是这样。”

旁边的几个小厮点了点头,杨宗保笑着说道:“可惜不管我们怎么赶,羊儿怎么跑,也不会像荒原之上,被狼群追逐那样的爆发生命的潜能。”
听到生命的潜能这个新词汇,杨排风眼前一亮。中国人就是这一点可爱,西方学者几经辛苦,比较研究,才得出动物在奔跑之后,肌肉才会绷紧充血。在这时宰杀,才会有最佳的口感这一结论。中国老百姓虽然不知道什么肌肉充血后口感最好,但他们就是人多,时间久,杀得牲畜多,这些道理也就总结出来了。因此连农村不识字的村姑都知道杀牲畜之前,要赶得它满院跑。
杨宗保趁热打铁,接着说道:“第三点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其一当然是羊的种类不同,就算你让顺哥儿他们到集市上买的是地道的西北野生羊,但是这和那种长期躲避凶兽,速度强过狼群和战马的野生羊还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另外,就是你的阅历不够,达不到烹饪这种真正的军中饮食的程度。”
杨排风说道:“我弄菜和这阅历有什么关系?”
杨宗保点了点她的脑袋,笑道:“当然有,你没有远征东海,又怎么会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我没有王勃那样少小游侠的经历,又怎么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悟。我们不曾经历过沧海桑田,又怎么会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慨叹。同样的,我们不曾上过沙场,历过血雨,血战辽邦,马踏回鹘,当然不会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情怀,又怎么弄得出在那种情境下的食物?”
杨排风露出思索的表情,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盖世豪雄曹孟德和初唐四杰的王勃倒是知道的。只是那个晏殊到底是谁?很有名气么?”
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杨宗保,如今是北宋大中祥和三年底了,就公元来纪年的话,如今也是1010年底了,北宋晏殊出生于991年,虽然很小就被官家赐了进士出身,但现在年未弱冠的他恐怕还不在高位吧。
只是历史上缔结于1004年,承德元年的檀渊之盟并没有发生,那么晏殊又会不会不存在呢?
其实小杨重生在如今的杨宗保身上,与晏殊脱不了关系。
小杨当初用阵法创造的只是一道划往古代的暗流,是因为杨慎期待唐宋风流,明朝渔叟才将暗流引往北宋。而北宋的百年承平正是在晏殊任宰相之时,才逐渐推往高峰的。这百年也是文臣名士们在取得卓越文学成就之时,都在政治的浩瀚银河中留下无限璀璨印记的百年。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在这百年,众多的文人雅士在获得‘著名文学家’的封号之余,都顺便带上了‘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的帽子。这样的时代与盛唐时所有大文豪千篇一律的‘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天道不勤’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杨慎看来,北宋承平时代就是他所向往的文人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代的界定正是从‘太平宰相’晏殊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的。
可如果晏殊也像那不曾发生于1004年的檀渊之盟一样,并不存活于这个世上,那么这个时代又会衍生出什么新的变故呢?
杨宗保心不在焉的回答排风道:“是西席先生提到的一个年轻人而已,当然是没什么名气的。”
杨排风看出了宗保的敷衍,也不勉强,只是低声嘀咕道:“既然他也是年轻人,又怎么会有那些世事变迁的感悟?”
杨宗保想到晏殊,整个人就有些茫目和兴趣索然。
杨排风转变话题问道:“那我要怎么才能做出真正地道的回鹘羊肉呢?难道我也必须要在那片荒原之上去有所经历吗?”
听到排风的话,杨宗保立刻振奋精神说道:“那有什么关系,有朝一日,我带你马踏回鹘。我们一起在荒原孤烟之下,追猎羊群。”
【终于用上新版作者区了,大家投票庆贺一下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