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小发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冲榜了,兄弟们,召唤票票啊!!!】
如今北宋尽占江南富庶之地,只要国家稳定,修河工,平民怨,国力强盛自然四夷臣服。从而实现大宋朝的和平崛起。
当然,杨宗保所想的和平崛起,并不是完全放弃军队和武力。恰恰相反,一个没有武力的富庶之国,只会成为强邻的到嘴鱼肉而已,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强国。
杨宗保只是不想因为虚荣的扩充疆域,就将急需休养生息的百姓置于兵凶战火之间。
如今是大中祥和三年底,也就是公元1010年,根据大脑中杨慎的记忆,未来的四十年可以说是北宋走向顶峰的四十年。如果在这四十年里,兴工商,强国兵,肃吏治,北宋自然可以成为百年盛世。
杨宗保知道,这一切,都是在澶渊会盟之后,宋辽百年和平的基础上实现的。没外扰方能清内政。只是杨宗保重生之后才知道,公元1004年的澶渊会盟根本就没有签,那么大宋还能不能保证没有边患之祸呢?
何况就算是所谓的太平盛世,杨宗保也深深体会到了所谓不见硝烟的战争是多么凶险。
在史书上,大中祥和三年,是一片繁华景象。真宗皇帝终于有了自己的子嗣,辽兵也已经多年没有犯境。朝中寇准,王旦,李迪,将门下中书把持得张弛有度。丁谓,王钦若并没有大的奸佞之举,挑起党争。
杨宗保只有真正投身其间,才能体会到这貌似平静之下的凶险杀伐。几天之内,‘总军师’的明枪暗箭,已经让杨家损兵折将,这份凶险,当然不是一纸史书,数十言语可以呈现的。
本来只是在想手工业和商业应该如何才能够切合时宜的稳定发展,却最后还是联想到了总军师的身上。
杨宗保拍了下顺哥儿的肩头,鼓励的说道:“不出几年,能工巧匠们百业俱兴的黄金年代就会到来。牙伯,你以木石技艺传家,是一种传承。同样,顺哥儿如果真心喜欢厨艺一道,以后未尝不可以在厨道上开山立派,这未尝不是一项技艺啊。”
顺哥儿眼睛一亮,连忙对爷爷说道:“爷爷,我在庖厨之地,并不是厮混,我有很用心的钻研这门技艺,虽然我没有传承爷爷的技艺,也没有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但我会努力,不会浪费即将到来的百年良机的。”
到了这个份上,牙伯也只能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他转头对杨宗保说道:“少爷把小人带到这里来,恐怕那新物事应当与这小厨房有关吧。”
杨宗保说道:“正是,管事跟我到后面看看那里的一处活水源,我再给您详细说明一下。”
杨宗保带着牙伯和杨顺走到厨房的后面,说道:“你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举凡我们大户人家的厨房附近,多半除了井水之外,还留有活水。”
杨牙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这天波府的院子修好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这么些年里,园子几经修缮,但是水源一直没有破坏。”
杨宗保看了一下,昨天自己只是从厨房的窗子望外瞟了一眼,感觉只是一个小溪,或者更像一个小水沟了。现在在外面的开阔视野看来,这道泉水是从天波府外的山泉流入。大概是山间瀑布的缘故,水流到了这里,还很是湍急。有了这山泉,自己的构想就不会成为异想天开了。
杨宗保注意到可以看见厨房灶台的后窗,走过去测了下和山泉的间隔,以及大概的高度差。在所有的数据都了然于心之后,杨宗保问杨牙道:“如今府里面的材料里,最轻便的材质,和最坚固的材质分别是什么?”
杨宗保在现代当然知道,最轻的木材是轻木。可是轻木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双版纳才开始从国外引种,并且发展为多品种木料。当时的宋朝有什么木材,就连博学的杨慎也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文人士子对工商业极端的不重视。
杨牙说道:“如今天波府中,论木质最轻,恐怕要数杉木和黄松木,两者的硬度也相差无几,若只求刚硬的话,当然是三胡桃木更胜一筹。”
杨宗保此时想做的,是通过这个靠近灶台后窗的水源,造一个水能引动的抽油烟机。

在北宋开发电能的条件还远未达到,因此杨宗保只能把后世的电器用其他的能源来推动。
不过实际上,他的构想已经与后世的抽油烟机相差太远。因为山泉的流速虽快,但和220伏的电压还是没得比,所以这东西的扇叶当然不能像后世一样用不锈钢打造,不谈论工艺能否达到的问题,就是造得出来,水流也带不动。
这个时候还没有生产出塑料,所以想造成普通家庭风扇的扇叶都不行。
杨宗保立刻就让杨顺去把牙伯刚才提到的几种材料每一种都取个样本过来。
经过一番仔细的比较,杨宗保在杉木,黄松木,橡木,椴木之中,选定了杉木。毕竟它和黄松木是几种木材中最轻的,而它又比黄松木坚硬少许。
杉木再轻也还是不能作为扇叶的,所以杨宗保就另外选定了用薄竹片来作为扇叶,虽然不怎么经用,不过相当的便宜,也就不怕坏掉了之后来换。
虽然造这个小物事是为了让油烟不再弥漫在厨房中,伤害到长期浸淫在其中的排风,但是这和现代的抽烟烟机的原理已经完全搭不上边,相反,更多的运用了齿轮原理。
在山泉上和厨房的后窗建一个木架子对于牙伯来说不需要解释太久,杨宗保更多的是在解释这个小发明的五个主体部分。
首先一点,以宋朝的工艺,能否依靠木料的伸展性,做出微微弯曲而不折断的木片。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杨宗保就开始讲第一部分:“我要造的这物事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其一就是将杉木制成六个薄片,然后将一块圆木放在中间,将他们钉在一起,此为其一。就制成仿佛民间小女孩拿在手里的‘纸转儿’一样即可。”
所谓的玩具‘纸转儿’就是后世街上小孩子拿在手上,一吹就不断转圈的纸风车。而杨宗保此时叫牙伯造的这个部分就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螺旋桨了。
像牙伯这样的能工巧匠,根据纸转儿的模样,造这么一个‘木转儿’还是不难的。听明白杨宗保的意思之后,牙伯立刻点点头。
杨宗保接着说道:“其二,就是中间圆木的另一头要接一个大圆盘,当然也是杉木所制,只是这圆盘要造得凹凸相见,而且没一个凹凸要间距相等。”
见杨顺和牙伯都不是很明白,就说到:“其实就是把这圆盘做成锯齿状,只是每一个锯齿间的间隔要一模一样。”这样一说,牙伯顿时明白过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造这两个怪东西,但还是点了点头。
杨宗保边比划便说道:“把这两样组合到一起后,就固定在山泉上的木架子上,让‘木转儿’的一小半浸入水中,随着水流流动,这‘木砖儿’一定会快速转动的。”
杨宗保走到厨房的后窗边说道:“这第三部分就比较考工艺了,其实说白了就是要你们用三片薄竹片,制一个和木砖儿差不多的物事,只是弯曲程度要大一些。”
杨宗保知道,后世的电风扇和抽油烟机,能够将一个方向的气流,吸往另一个方向,所依靠的就是弯曲的扇叶,杨宗保知道北宋的工艺程度,能够造出的弯曲的竹片恐怕弯曲程度也是很小,但是如果配它核心的只是个小齿轮,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了。
杨宗保说道:“与前面的一样,第四部分是竹片中心也接一个小圆木,只是圆木要比刚才那边的小出许多,但是每一个锯齿间的间隔要和刚才的大圆轮相吻合。”
有了前面的两个部分作铺垫,虽然把竹片弯曲成蒲扇状难度大些,但牙伯还是能够办到的。
杨宗保说道:“把这前面四个部分带起来的关键,就是第五部分了。这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如果府内工匠难以办到,也可以请汴京城内铁匠中的高人帮忙。”
PS:从这一章来看,我觉得自己已经从YY流,转为考据流了。虽然几种木材,文中只是几个句子,但各种材料的优劣差别,我也是考据了许久的,这不是百度就搜得到的。我一直追求的是趣味故事,严谨细节。请看在我严谨用心的创作态度上,投票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