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八宝宫灯(上)(求票,还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冲榜了,兄弟们顶啊!】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太祖皇帝晚年对太宗极为忌惮;太宗登位之后,对待太祖遗孀,很是寡情。但是此时,大家还是要被迫相信,他们一家是其乐融融,和和美美的。所以既然当年的两位皇帝都曾经有过‘抓周’之礼,此时提出来让小皇子在满月的时候,提前抓周,未为不可。
官家也是看到了场面有些紧绷,觉得这样宣布立后一事会弄得很僵。也是想通过这个俗礼,更像是游戏,让气氛活跃,那时候再宣布立后一事,效果要好一些,因此官家已经有了允诺的意思。
王钦若此时却已经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他不想节外生枝,于是提出:“官家,俗礼都知道,‘试儿’之礼都应在周岁的时候举行,皇子周岁之时,自然还会摆宴,那时再行‘试儿’之礼未迟啊。如今,满月行周岁礼,传到民间,恐被百姓耻笑不伦不类啊。”
看出真宗有点犹豫,杨宗保自信的说道:“官家,你今天设这宴会的目的不就是想打破俗礼的吗?”
是啊!真宗顿时一惊:俗礼说,民女德行不足以母仪天下,俗礼说皇后必须出生名门,俗礼说皇帝不可以自身好恶决定皇后……我今天不是要打破俗礼的吗?于是大声吩咐道:“不错,今日就是要打破俗礼。皇子‘试儿’之礼,今日举行,只是不知道宗保可有‘试儿’的物事?”
杨宗保笑道:“今日皇子满月,想来各位大臣都准备了不错的贺宜。小臣也亲自制作了一个小玩意儿,愿和诸位大臣的礼物一起,让小皇子‘抓周’,看看小皇子与谁家的宝贝有缘啊!”
官家笑道:“绕来绕去,原来是你亲自做了礼物,想要献给皇子。你如此有信心,皇子一定选你的礼物?诸位臣工,今日每人献上贺宜一份,看受益到底选中哪一家的宝贝?”
几个内侍在大殿正中设起一个圆台,将各家的礼物陈设其上,一时间珠光宝气,耀眼夺目。
官家和众位大臣,看到内侍从杨宗保的盒子里,拿出的是一盏类似灯笼的物事。虽然灯笼制作巧妙,灯面的布帛上面的画卷也是惊艳脱俗,但却绝对和华贵沾不上边。
官家好奇的问道:“宗保,这是何物?”
杨宗保刻意摆出莫测高深的神态,笑道:“此物为‘八宝宫灯’。”
这就是‘八宝宫灯’?官家和诸位大臣不由大惊。
相传,当年太宗皇帝,遍寻天下巧匠,就是为了制作一盏八宝宫灯。可惜,至死未能如愿。没想到,杨宗保如今却能制作一盏八宝宫灯出来。
看到所有人或惊讶,或怀疑,或嫉妒的神色,杨宗保不由有些好笑。他从后世而来,对于八宝宫灯,他可是听过另一个更为神奇的传说。

传说当年太祖太宗两兄弟还是郭威手下的普通校尉的时候,他们的母亲,也就是未来的杜太后曾经从一个异人的手上得到了一盏‘八宝宫灯’。
这盏宫灯八个面的图画里,头七幅分别画了太宗皇帝未来跟在太祖身边,帮助他成就霸业:帮助策划黄袍加身,镇压李重进叛乱,射杀祸国妖姬……
杜太后看着这些画面,心中高兴万分,可看到最后,宫灯的第八幅图上居然画着:斧声烛影。太宗皇帝刺死太祖,谋夺皇位。
杜太后看了之后,心惊不已。她立刻赶走那异人。为了防止给赵光义引来祸事,她泼洒墨汁到最后一幅画上,以避免赵匡胤看到,对弟弟不利。
后来赵匡胤得到那盏宫灯,虽然对最后一面模糊不清颇为遗憾,但看到前七幅弟弟为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对他更为倚重。
未来的杜太后也一直劝太祖善待弟弟,就是怕太祖将弟弟逼到绝境,赵光义最后会上演弑兄的惨剧。杜太后一向更为疼爱小儿子赵光义,于是将八宝宫灯预言命运的事告诉他,希望他日后引以为戒,不要走上最后的末路。
赵光义得知之后,暗自心惊,从此将自己的野心埋藏得更深,并且暗地里寻找当初制作八宝宫灯的异人。
太宗即位之后,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寻找那个可以预言他命运的异人。他希望那人为他再制作一盏八宝宫灯,预言他称帝之后的诸般功业。于是就悬赏全国,寻找会制作八宝宫灯的异人。只可惜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如愿。
不过也正是他锲而不舍的寻找,增加了这些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对八宝宫灯的好奇。人们都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宝贝,可以让坐在天下最高的那把椅子上的人如此着迷。
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可是它却变相的解释了为什么坐拥天下的宋太宗会对一盏宫灯那么遍寻天下而无从得到。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的未来,从而掌控命运。虽然最后大多数人都是被预言掌控。
杨宗保所做的这盏宫灯除了主轴用的是木材,四周用的却是轻便的竹签。用一块丝帛完整的绕着整个灯面,在八个面上分别画着八幅图画。图画里的人物虽然是布衣百姓,可是色彩运用,工笔雕琢,运用得出神入化,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最为让人惊奇的就是主轴顶上的一个可爱童子,正在不断的作揖贺寿。让人想不明白,一个木头小人如何可以活动?
实际上在几十年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最早出现了关于不倒翁的记载。这年代的人不知道不倒翁的原理,才惊奇不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