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九年前的那一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稍作犹豫,杨宗保就在一番计算后拿定了主意。他叫过焦无忌说道:“今日去文史阁,以我的手令调出十年以来汴京大事纪实。不用瞒人,但也不要刻意招摇。让各势力都知道我动过这本书,但不要让他们立刻着紧起来。”
焦无忌与孟无忧虽然是杨六郎派给自己的心腹,而且这三年来,他们陪伴自己练武,算是结下了颇深的情谊。但这二人似乎和府中其他家将一样,对寇准,王旦有着天生的景仰。因此,在自己的其他几个死忠家将诞生之前,杨宗保还是不希望他们参与自己对付王旦的计划。
杨宗保思量良久,还是叫入呼延玉和杨排风二人。
杨宗保说道:“我今天有一个计划,但是你们必须答应我,如果我说出来,你们不答应,也不能泄漏出去。”两人点头之后,杨宗保接着说道:“我已经有了对付奸党的完整计划,但是为了请君入瓮,必然要他们在最得意的时候落入局中,因此一定要造就一个我们损失惨重的颓唐局面出来。”
杨排风好奇的问道:“我们要损失什么呢?”
杨宗保说道:“王相爷暂离中枢几年。这也是阻挠他与丁谓结亲,与五鬼过从甚密的唯一方法。”杨宗保摆出阻挠五鬼实力更强的招牌。两人又信任他屡有奇谋,也就答应帮他。
杨宗保指着面前的两叠书卷说道:“这就是十年来的汴京大事记。排风,你负责对外武事,排风,你负责内政治理。我每念出一个年月,你们都将那一月的大事念出,由我综合就好。”
杨宗保毕竟来自后世,最擅长的就是望文生义,看图说话的本事。后世之人,一张普通照片都可以编出数十种故事。何况自己是在诸多事件中捕风捉影。京师官场,步步危机。因此,对付一个人,无需真凭实据。只要官家有心,弄出少许谣言即可。岳飞的莫须有就是鲜明的例子。
王旦在朝中根基太深,因此这个黑锅一定要够分量。但是杨宗保只是希望他暂时离开京师外调,又不希望弄得举家灭族,因此这个大黑锅一定要查无实据。
杨宗保每问出一个月份,杨排风和呼延玉就将京师内外的文武之事念出。杨宗保则在构思着故事。结果编了十几个,都不满意。
直到杨宗保念到景德元年年底。景德元年就是1004年。这一年最不简单。杨延昭在这一年败辽兵,克古城,立下了自己平生最大的军功。刘修仪,杨婕妤都是在这一年入宫。而历史上,北宋初期最重要的一战,宋辽澶渊会战也是在这一年。只是杨宗保重生之后,才发现这一战没有发生而已。
杨排风念出这一年的武事,也不由有些哽咽,自己的父亲就是在杨六郎最大胜仗的古城战役里,为杨六郎抵挡流矢而亡。

杨宗保正准备将这一段跳过,却听呼延玉念道:“十一月十六,帝见杨延昭将军气势如虹,决定一举平辽,遂命平章事王旦留守京师,亲自率军出京。翌日,帝至京师以北七十里,忽闻京师不稳,遂率军归,京城宁定。”
杨宗保略作思索,说道:“这段史实根本不用我们编故事,而是本身就大大的不妥。那一次,父亲军威正盛,已经攻入大辽境内,官家御驾亲征,应该是开国以来,最有可能开疆拓土的一次。可是对于这次夭折的御驾亲征,却文笔甚少,含糊其辞。大大的不妥。”
呼延玉谨慎的说道:“官家不过是个守成的文弱君主,唯一的一次御驾亲征都夭折了,不希望留下笑柄,粗略记述也很正常啊!”
杨宗保说道:“可是当时王旦留守京师。京师却突然间不稳,而史料里没有提及总揽京师的王旦有过丝毫的举措。这本身就很奇怪了。”
呼延玉惊道:“你是要说王旦相公与九年前那一夜,京都的不稳乱局有关?这可是谋逆之罪。王旦相公要株连九族的,这罪名不可啊!”
杨宗保说道:“这是官家的史料,由此含糊其辞可见,官家也对当年发生的事讳莫如深。所以官家根本就不会翻出那段历史来查。那次京师不稳,到底谁造反,官家心知肚明。只是他颇为避忌。我们就利用他的避忌。京师百姓最爱捕风捉影。十日之内,大街小巷都会流传王旦相公与九年前的一次京都作乱有关。而官家绝不会彻查九年前的这次有些避讳的乱局,所以,为了平息民怨,王旦相公自能自请调离京师。”
呼延玉说道:“证据?这件事怎么会有证据?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只是留言,以王旦相公的朝野影响力,一定可以压制下来。”
杨宗保说道:“正所谓口说无凭,立字为据。我会编圆一个王相公牵涉九年前谋逆的故事。这种故事只需要装订成册,做到人手一册。最重要的是细节真实。关键处揭露密闻,而又留有空间,百姓们茶余饭后,发挥想象,自然可以将这个故事编的越发的完满。”
杨排风说道:“确实,留言是比不上言纸的力量大,只可惜只有几天时间,如何才可以让京师百姓人手一册呢?就算叫齐天波府所有通文墨的人抄写,十几日也是来不及的,何况这样,事情就闹大了,王相就知道是我们的手脚了。”
杨宗保惊讶的问道:“全员誊抄?难道至今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