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礁石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的大行动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总的来说收获十分巨大。李大海粗略估计了他弄出水的那些财宝的价值,大概在十五亿以上,远超过先前李为民老头的估价。很显然,那些专家都低估了海底宝藏的数目。
如果不算数量庞大的瓷器对市场价格的冲击,那么这些东西的价格简直就是没办法估量的。毕竟古董这一行当,以稀少为贵。原来找遍全国也找不出一件的明宣德炉,在一条船上就发现了三个,按那些老头子的话说,这三件东西就是无价之宝。
其他一些珍品甚至绝品瓷器,也都发现不少。每出水一件,就让那些老头子如小孩子般欢呼。李大海甚至很害怕那些家伙会心脏病突发而全死在船上。不过他还是低估了那些见多识广的老头子,他们心脏的坚韧程度丝毫不亚于李大海,他担心的中风现象一次也没发生。
如果要把那三十多处沉船的打捞过程全写出来,足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所以这里就不在赘述,只列一些比较特殊的过程。
编号为九的一条船,在南中国海海域。资料上显示它是一条比较典型的南宋货船,沉在海底百米深处。而沉没地点却很危险,位于一个无人荒岛的西南,这里有很多暗礁,稍微大点的船只根本进不去。原本打捞队是没打算把它弄上来的,在李大海的坚持之下,老李头才同意。
因为大船进不去,他们只能用快艇穿过礁石,把李大海送到沉船上方。结果开始进行的很顺利,而开船的人有些放松,没注意到海水下边隐藏的杀机。就在观察人员看到前方水底有礁石而惊叫的时候,那船已经来不及转向,结果很倒霉的直接撞上了。幸亏船的速度不快,不然就是船毁人亡的结局。饶是如此,快艇也被撞了个洞,原因是那礁石太尖利了,就像刀子一样轻松把快艇割开,海水一下子就涌进来。
李大海没办法,只好先救起落水的两个倒霉蛋。眼看好好的一条快艇就这么没了,老李头那个心疼啊,黑着脸把开船的人一顿好骂。李大海懒得听老头在那聒噪,赶紧钻海底去捞宝了。
地形和以前经历过的有些不同,很有些奇怪。无数林立的礁石犹如海底的高楼大厦一般,李大海恍惚以为自己又进入了个海底城市呢。曾经看过云南石林照片的李大海觉得这里和石林很像,都是细长的石头山,间隔不大,远看去有写密密麻麻的感觉。
李大海很是奇怪,这些细长的礁石是如何在强劲的洋流中屹立不倒的。虽然黑乎乎的礁石硬度很高,但是却很没有一点韧性。经过海浪冲刷这么多年,还能保持着直立状态,简直是奇迹。
没有多思考关于礁石的问题,因为李大海已经看见那条倒霉的宋代沉船。很奇特的情景:那船斜斜挂在一座比较矮小的礁石上,看上去就像一条被鱼叉刺穿肚皮的大鱼。礁石顶部很尖利,从船的右舷刺进去后,再从船底斜穿而出。一条铁锚链从船尾部垂下,好象被扯断了的鱼线。李大海猜想,当时船触礁后沉入海底,结果下沉时候第二次触礁,被这矮小尖锐的礁石刺了个对穿,形成眼前这副样子。
经过这么猛烈的撞击,船上的东西大多都散落在礁石四周。大多是些瓷器,不过基本上都看不出他们本来的面目了:一些贝壳把那些散落的瓷器当作了寄生地,在上边生活和繁衍,把原本光泽的瓷器弄的黑乎乎的。一只大螃蟹甚至把个倒扣在海底的碗当做自己的家,它在碗沿底部打了个洞,很聪明的建立起了自己的房子。
一般来说,礁石区都是海洋生物的乐园。这里离大陆比较远,海水污染并不严重,海底生物比较多。各种贝类生物、海藻和鱼类都和谐的生存在一起,看上去很是繁华。各色的鱼群穿梭在礁石中间,仿佛人类行走于高楼大厦之间,让李大海颇有置身居鱼类城市之中的感觉。
那条宋代船只也被各种生物占据了,李大海游到它面前的时候,一群龙虾冲了出来,向他挥舞起了巨大的钳子,好象很不欢迎他这个不速之客。李大海看着可爱的龙虾,踢了踢船舷。那群虾子吃了一惊,灰溜溜的钻回了沉船里。
李大海的搜索工作给居住在破船里的小动物们带来了灾难,家园被毁的贝壳和虾蟹们纷纷逃跑,远离这个邪恶的人类。作为一个海洋的未来王者,李大海对这些海里的动物还是很有爱心的。他尽量不去破坏船的原本结构,以保存小动物的家园为原则。不过即使这样,也难免会弄坏一些鱼虾的小窝。

这条船经过了几百年时间,虽然破损不堪,但是经过小动物的集体努力,其整个船体还算牢固,和礁石结合的部分更是长满海藻,把船体和礁石紧紧粘结在一起。在李大海看来,短时间这船是不会坠落了。
搜索过程自然不必要详细说明,由于这船上的东西数量很多,而大船又开不进来,只能靠李大海个人的力量去搬运物品了。从礁石区穿出来,把那些寻到的物品装好让大船拉上去,整个过程李大海重复了几十次,才算把整条沉船的东西弄完。或者还有其他散落的物品没找到,但是李大海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毕竟现在找到的东西已经有几十万件,少那么一件半件的老李头也不在乎了。
现在李大海也不怕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过人的潜水能力了,基本上有心人都能知道这件事情,他也不打算继续隐瞒。反正只要保证异能不被发现,潜水天赋也吸引不了多少人。了不起有些探宝的人会找他麻烦,他自己现在也能应付得过来。也许,这就是得到力量后自信的表现吧。
宋代沉船上还真有不少好东西,毕竟南宋时期是我国海外贸易的最光辉时代。那时候的全州简直就是东西方货物的集散地,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从世界各地而来,带来各种各样的货物,然后从大宋运走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南宋依靠发达的商业贸易,才能残存百年而不倒。
这条船上的瓷器,基本上把宋代的五大名窑一网打尽了。虽然在沉船的时候破碎不少,但是保存完好的依然有数万件,而且件件珍品,乐得那帮子老头嘴都快笑歪。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金银制品也不少,可够他们研究一阵子的。
李大海休息了一会,跟老头子们学习了些瓷器知识,然后就在一边看着那些顽童似的老头在甲板上清理古董。虽然这些天老头子们见了不少稀世珍宝,但是看见这么多宋代名瓷,还是忍不住大呼小叫的。李大海觉得他们还真是有意思,年纪一大把,不好好在家颐养天年,却死活要跟着在海上颠簸,这种执着的精神倒是很可敬。
看着不远处的荒岛,李大海考虑是不是以后在这里搞个藏宝基地。礁石群的地形实在太好了,在里边藏上东西,除了李大海,根本没有人下的来。而且荒岛面积还算大,在上边盖个房子什么的绰绰有余。不过这也就是想想而已,他也没打算远离人群,搞什么隐居。而且盖房子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这里经常有台风路过,盖得不好,就等着被连根拔起吧。
基本上值得书写的就这么条船。其余沉船大多都是一个模式,有难易之分,于李大海却不在话下。不过毕竟是很多人一起行动,有时候李大海也懒得出手,由老李找来的那些专家们去弄,。所谓人多力量大,作为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打捞行动,国家级的潜水员、专业的设备船只是少不了的。不过大家还是一致认为,没有李大海,这次的行动不会那么顺利。许多潜水员都向他打听潜水的秘诀,不过他哪有什么秘诀,只好含糊其词,蒙混过去。
当打捞队伍任务完成,回到全州码头的时候,整个码头是人山人海。这么大的行动,如果没有记者知道,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打捞行动一开始,就受到无数记者的强烈关注。作为国家电视台的XXTV,当然是全程跟踪报道。然后就是全国的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爆料,什么今天找到了一船黄金啦,昨天找到无数瓷器啦,搞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然后就是大大小小的电视台,请专家的请专家,请不到的就转播别人的,基本上这两个月全都是关于打捞队的情况报道。连老外也老凑热闹,说什么“历史上最大收获的打捞”云云。
结果就是回来那天,全州码头挤满了人,无数的记者、百姓和各地赶来的古玩收藏家都在那翘首以盼。国家领导人也出动了,毕竟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动作,国家不关心也不太可能。况且那些找到的黄金白银,还能给国家增加不少的黄金储备,没个够分量的领导来迎接,怎么也说不过去。
李大海倒是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还没到港口呢,瞧见那么些大小船只围上来,吓得赶紧和老李打个招呼,找个没人看见的角落,然后跳海,落荒而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