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温柔冢,英雄泪(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正在冲榜,求票,求推荐,谢谢支持的兄弟们了。
“温柔冢?”那个书生怔怔的看着手里的酒葫芦,神色间突然一片哀伤,“原来是温柔冢,原来是温柔冢,怪不得我会感觉到寂寞呢,小襟,你不在了,温柔冢中我自然是寂寞的……”
喝完那口酒,那个书生小心翼翼的将塞子塞好葫芦口,转过头来两眼灼灼的看着方腊,“这酒只有这一种寂寞的味道么?”
方腊的眼睛闪烁着奇怪的光芒,伸出手来,“拿过来。”书生小心的将酒葫芦递过去,方腊看也未看的随手摇晃了两下,“再喝!”
书生半信半疑的接过酒葫芦,一口酒下去,一股洪流顿时从肚子中升起,满腔热血汹涌澎湃,仿佛立身于沙场,一股惨烈到极点的滋味从心头涌出,一腔热血恨不能立刻提刀上马杀敌,却因为种种眼看大好河山流落,一种沉闷抑郁消沉的不得志的情绪横亘心间,恨不得仰天长啸!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书生转过头问方腊,“这是什么酒?”
方腊淡然,“英雄泪!”
“英雄泪!”书生捧着酒葫芦仰天大叫起来,复又怔怔的看着方腊,然后又仿佛领悟了一般,点点头,自顾自地说起来,“英雄流血不流泪,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真该泪洒山河!温柔冢中英雄泪……”又喝了两口酒,书生眯着眼睛看着方腊,“还有其他的味道么?”方腊点点头,“还有最后一种味道,你要尝么?”
“喝!为什么不喝!”书生豪气干云的大笑起来。
方腊点点头,也不作声的接过酒葫芦倒了一些白色粉末进去摇晃了几下递了过去,书生什么话也没说,接过酒葫芦,咕咚咕咚的灌下两口,然后抱着酒葫芦便走,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他突然说道,“最后一种味道的名字叫什么?”
方腊的脸上是淡淡的笑容,“豪气干云!”
“谢谢!”书生脸上神色不变只是泪水却缓缓的滑落,挺拔如松的背影之间有些哀伤和坚毅,“我叫吕师囊,今天喝了你的酒,日后原本想还给你一个人情,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个荒山野庙里居然遇到了一个知我心的人,以后到了江南去,我必扫榻相迎!”话音落下,人已经如飞鸟一样远远的掠空而去。
“怪人!”老马小声的嘟囔着,“把俺的酒抢过去,还那么多的说法,实在太可恶了。小先生,你要小心,他不是好人的!”方腊哑然而笑,弄了半天,真的粗人在这里。
“算了老马,车里还有一些酒虽然比不上葫芦里的也算不错了,你去拿来,我们喝两口,嗯,那边还有干肉,多拿些过来,我肚子饿了。”方腊温和的说道。
“好咧!”老马咧嘴一笑站起来便向佛殿后堂走去,马车和马匹都放在后堂里。
方腊望着大门处那个书生离开的黑暗,若有所思,吕师囊么?他到这里来干什么?
前世关于吕师囊的一些事情,方腊还有些记忆,在《水浒全传》一百十一回中有这样的描述:“且说润州城郭,却是方腊手下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守把江岸,此人原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幼时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
宣和年间,方腊起义和吕师囊起义此起彼伏,因此,自宋以来各史料言方腊必及吕师囊,提吕师囊也必及方腊。吕师囊起义在方腊之后,而且起义之后还遵从方腊的名号,所以罗贯中才如此说。
但是方腊却知道,那根本是罗贯中的牵扯之说。吕师囊根本不是方腊的手下,反而很有可能是方腊背后的真正的明教教主。
史书上记载:吕师囊,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人有急,辄为排解”,有“信陵君再世”之称,不少人直称呼他为“信陵君”。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1月,方腊在青溪起义,吕师囊即和同村人教友吕助秘密酝酿揭竿响应。宣和三年三月,吕师囊起义。宣和三年四月底,方腊被捕。吕师囊率部给折可存、刘光等部宋军以迎头痛击,并攻克乐清县城。还会同青田起义农民攻打温州,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五月,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调15万“西北劲兵”镇压浙东义军,吕师囊部受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恶化……
方腊前世曾经在论坛上和那些朋友们讨论过,自古以来,信陵君,孟尝君,及时雨之类代表的人物,不管哪一个名号都代表着收买人心和居心叵测,而且无论从正史还是其他方面查证,吕师囊此人都是一个十足的富翁。可以揣测一下他需要花费多少钱财办下多少事情才能够让那么多的人称其“信陵君再世”?

另外一点,从历史记录来看,吕师囊所属部队的强悍远远超过了方腊的军队,在方腊被捕之后,他的军队居然还有能力给官军强横的攻击,甚至逼迫的北宋朝廷不得不抽调精锐“西北劲兵”十五万来围剿,可是当时吕师囊所率领的人才不过“上万人,号称十万”,可见吕师囊所部的军队到底有多么的强横,这样的军队没有十年的组练绝对不可能形成这样的战斗力。
按照常理说,如果方腊是真正的明教首领的话,如果他有心的准备起义的话,那么他手下必然会有如此精锐的军队,可是事实证明,他没有,反而吕师囊手中有如此的一个军队。
而且起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怪异的地方,在方腊被捕之后,朝廷不但没有放弃大部队绞杀起义军,反而为了区区一万的义军调动了十万精兵良将来围剿,但是就算是面对方腊浩瀚跌宕的数十万的起义军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如此。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在这一系列的怪异的事情中隐藏着一些真相?可是这真相到底是什么?
“初为摩尼教首领”此句记录在历史中的记录将一切的真相道出来:吕师囊就是明教的真正的教主!
在前世的历史记载中,方腊起义前的身份是一个十足的贫穷的雇佣工,但是这个身份和这身份所有的能力并不能领导一个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教派,所以可以推断当时,方腊必然是吕师囊推出来吸引风头的靶子,是被他推出来搅乱天下,最后试图让天下群雄逐鹿天下的出头鸟,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一切就都明了了。
吕氏囊本人很早之前就在酝酿着造反的计划。所谓的“信陵君”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拉拢势力的手段而已,他为了搅动天下大乱早已经不知道秘密筹划了多少年,因此才会有剿灭了方腊之后,北宋朝廷有的那一些怪异的动作。
想到这里,前世的方羽今世的方腊忍不住的在心中感叹:吕师囊啊,吕师囊,难道你还没有放弃么?看你最后喝下那杯豪气干云的模样,分明是壮志凌云,试图登天而起。
可惜虽然你气度非凡,心中大有丘壑,但是你选择错了方向。宋朝赵家虽然不招人喜欢,但是相比较起来塞外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是十分的可爱,最起码他们让民众有饭吃,不用死。远比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的好。
一个国家内部**,固然有其被推翻的理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是那是在没有外族的威胁的情况。如果有外族威胁,那么任何的民族内耗的推动者都是都是民族的罪人!
吕师囊,但愿你不要在我面前提起你的搅动天下纷乱的“大业”,否则别怪我无情。可是,如果你仅仅是想建立一个势力的话,那未尝没有转换的余地……
若有所思的吃完了饭,方腊望着寥落的星空,心中不无玩味的想着,难道前世历史当中,吕师囊此人也是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方腊,然后发生了相同的故事么?
不对!方腊猛然惊醒,吕师囊不是碰巧到这里的!
或许当自己出现在山脚下的时候,吕师囊就知道自己行踪的消息了。想到这里,方腊就一阵心头发凉,明教好灵通的消息,好大的势力。如此庞大的势力席卷天下,怪不得日后能够搅乱天下,彻底断了北宋的龙脉和气运。吕师囊此人果然是枭雄本色,他这一次来,肯定是为了拉拢自己,但是却被自己的三种酒水给吓了回去……
“公子早点休息吧,明天早晨一早还要赶路的。”老马照顾着篝火的说了一句,“您先睡,喝了您一口酒之后,我一点睡意都没有了,肯定是没有喝够才这样,那个可恶的书生,下次让我遇到了他,我肯定给他一巴掌,不是好东西的小白脸……”
方腊嗯了一声,扯了一下被子,刚准备躺下休息,却又苦笑起来,“这觉怕是睡不成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