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春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靖想到今天放学后要去见那个郭大侠,心里那个郁闷,不过想想今天是春游的日子,却又快活起来。
申国因国家富裕,历来极为重视教育,近年更是推行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制度,使得许多贫家小孩得以免费入学。这个制度本来就是上代闽王当年首倡的,现如今闽州富甲天下,加上当代闽王心怀大志,闽州在这方面自然做得更好,规定,适龄小孩,不管贫贱尊卑,一律免费入官学到十四岁。
“……喏,他就这么一抓,小爷我也不含糊,就势轻轻这么一跃……”杨靖老远听那动静就知道,学堂里的先生现在肯定不在座,否则张炳文也不会这么放肆。
小胖子张炳文正在那指手画脚地吹嘘昨天的事,余光瞥到杨靖进来,赶快冲了过来,一把抓住杨靖:“阿靖,你昨天没事吧?那家伙有没有为难你啊?”
“算没有吧。”杨靖愁眉苦脸地回答着死党的关怀,却也没有兴趣扯昨天的英勇行为。
小胖子张炳文是巨贾张凌轩的独生儿子。张家世居闽城,历代经商,历来是闽城的首富。到了张凌轩这一代,正是两代闽王努力经营闽州的时候,张凌轩精明能干,手腕高明灵活,天生对市场的变化极其敏感,因而将张家的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张凌轩又极善于审时度势,早早就跟闽王合作,这种官商互惠、心照不宣的你来我往,使张家获取了高额回报。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张家现在已是大申屈指可数的大财阀。
张凌轩在生意场上是出名的硬心肠,碰到这小胖子张炳文却也要化为绕指柔。张凌轩家里虽然妻妾不少,早先却一直无有所出,等到他夫妻两个中年得着这个小胖子,自然是当作至宝来爱惜,对儿子是千依百顺,小胖子要太阳,绝不给月亮,小胖子就是要星星,张凌轩拼了老命也要去给他摘摘看,小胖子因而被惯得百无禁忌,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调皮捣蛋,惹事生非,幸好他本性不坏,小恶虽然不断,大恶却也不为。
“阿靖,我带了几个地瓜,回头我们烤着吃。”张炳文兴奋道。
“哼!”一个瘦瘦的小孩正好从旁边经过,闻言不屑地仰了仰小脖子。学堂的规矩,春游是不许自带食物的,各小孩只要自备碗筷和水即可,学堂会准备米盐等物,到了野外,就地取材,生火做饭,这也算是培养小学生野外生存能力。
“哼哼,你又迟到了。”张炳文一看到那小孩,两眼放光,眉开眼笑地喊道。
“哼!”
“哼哼,我可是好心提醒你,先生刚刚发怒说要打晚来的手心呢。”
“哼!”那小孩仰着脖子,照例不屑。
那瘦小孩是当朝户部尚书林文彬之长孙林杰民。林杰民本来是在申国京城大都的,其父恐其祖母溺爱太过,就将他送回老家闽城来,所以是中途插班入的学。这小孩自以为来自都城,是见过世面的,平日里唯一看得上眼的也就是闽王世子陈星玟,至于其他同学,在他眼里俱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屁孩,所以他平常总是一副超级成熟老练的样子,凡事喜欢不屑地“哼”。小孩一般都欺生,本来对他就有点排挤,看他这样,越发觉得他不讨喜,张文炳杨靖他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哼哼”。平常,张文炳杨靖最喜欢的就是作弄“哼哼”,总是以打破“哼哼”的成熟面具为己任。
站在林杰民身边的是闽王世子陈星玟,他一向跟大伙相处得很好,这时笑骂道:“胡说什么呢你!我可听说先生要打你板子呢,说你昨日的功课又没做完。”
“嘿嘿,那你可就错了,小爷我昨日的功课早做好了。”小胖子得意地晃晃脑袋。学堂规矩,功课没完成的学生是不许去春游的,所以一般的小学生前一天都会格外卖力,早早把功课做好;也有那少数没计较的,这时只好鸡飞狗跳,到处借别人功课参考。

今天是去仰山春游,先生们为了小学生们的安全起见,将大伙儿编成四五人一组,便于互相照应。张炳文自然是要跟杨靖一组的,那林杰民却比较难办,众小孩嫌他说话虽然不多,却咯硬人,所以都不愿意要他。张炳文和杨靖却无所谓(其实是很欢迎的),陈星玟也喜欢张杨两人活泼有趣,于是四人成了一组。林杰民自然不乐意,不过由不得他。
仰山就在东门外稍北,比起那几十里之外、连绵数百里的苍云山脉,只能算个小土堆。学堂派了三个年轻的先生,雇了两条船,将四十几个小学生沿着状元河运到仰山附近。小学生们如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得到了放风的机会,一路唧唧喳喳,兴奋莫名。
――――――――――――――――――――――――――――――――――――
张凌轩一早起身后,先去几家店铺转了转,这是他的习惯,风雨无阻。张家现在家大业大,他已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巡视一些店铺。
巳时张凌轩走进畅春阁,下人早摆好早餐,一位相貌平实、眼神机敏的中年男子一见张凌轩进来,赶紧抢步上前,跪倒磕头道:“小人张福叩见老爷。老爷身体一向可好?”
张凌轩一看,原来是自家的并州大主事张福,赶忙上前搀起:“张福啊,传信来说你这几天要到了,不想这么快。快起来。什么时候到的?”
“昨晚亥时过了才到的,进不了城,只好在城外园子住了一宿。”张福从小就跟在张凌轩身边,情分不同,这时很自然地抄起饭勺,给张凌轩盛了一碗决明子粥,张凌轩示意他一块儿用餐。张福赶得急,还没用过早餐,也就不客气地坐下来。
张福一直管着张家在并、麻两州的生意,往年张福总要到四月中旬以后才会到闽城回事,今年早了,为的却是凤、梁两家的事。
“……凤家的大管事日前亲自来跟小人说,凤梁两家愿意把它们的丝、棉都优价卖给闽州,条件是将闽州出产的三成丝绸、棉布拨由他们经手,还要允许他们的店铺进入闽州;为补偿咱家,他两家愿意将麻、殷两州生意的三成让给咱家做。小人看兹体事大,没敢露了口风,推说这事要跟闽王府谈,咱家做不了这个主。”凤家是大申的首富,生意遍布申国大江南北、甚至东方诸国,凤家大管事的话自然极有分量。
“哦?”张凌轩放下筷子,手指轻敲桌面,沉吟道:“两家盘算不错,不过于我闽州也有些好处,只是梁家的背后就是武家,这事还需费心思量。”梁家是当今的舅家,而武家是皇后的娘家,是大申的武将世家,当年曾力保当今申帝储位,现正权倾朝野。因为当年立储的事,武家一向视闽王府为眼中钉。
自从上代闽王改进丝织、纺布、染色工艺后,近二十年来,闽州出产的丝绸和棉布傲视天下,是闽州重要的收入来源。闽王府一直希望增加丝绸和棉布的出产,可是本地出产的丝、棉却数量不足,闽王府因另有打算,不愿意减少粮食等作物的种植亩数,于是打算从外州甚至离国购买丝、棉。能够从凤、梁两家手中低价收购丝、棉,自然是好事;不过,闽州一向是铁板一块,要是让那两家,特别是梁家进入闽州,难免会有后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