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枯骨灭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修真法宝分为上、中、下三品。而那些具有毁天灭地神威的天地至宝则被称为封神重宝。象那传说中的翻天印、紫青双剑、化血神刀、龙虎大印、白骨幡以及最负盛名的封神第一防御法器——杏黄旗,皆是封神重宝一流。刘七手中虽有不少法宝,然而除了龙鳞宝铠是件宝贝,其余的,用老刘当然收古董的话来说就是:“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面烂袄一件!”,这他厮倒是没忘了他老本行!刘七如今见识已是今非夕比,对各种法宝见解也是不错。只是有一件东西,刘七一直研究不透。便是当年枯骨道人收刘七为徒之前,卖给他一枚青铜小铃铛。这些年来,刘七一直将其挂在脖子上,没有舍得扔了。刘七也曾问过枯骨道人,然而枯骨老道也只知这铃铛是派中先人代代所传之物。据说当年枯骨宗开山祖师乃是一上古仙人,在仙界偶然间得到这青铜铃铛,后招致仙界众仙追杀,逃到下界人间,方才创立了枯骨一派。只是那创派祖师自己也不知这铃铛有何妙用。说起来,这枯骨派祖师倒是被追杀的相当冤枉。老刘对这种说话,心理那个汗啊:一个破铃铛,至于搭上条人命吗?刘七苦苦研究了几天,见实在猜不透这铃铛是什么东东,也就将其丢在一边,不再去想这破玩意了。
却说刘七一路赶回枯骨宗。却在护派大阵前,遥隔数里处看见枯骨洞外躺着一个黑袍道人。若是以前,刘七必定看不清前方情形。现如今他修为精进,远处一切无不看得清清楚楚。洞外躺的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便宜师傅——枯骨道人!此时的枯骨道人早没了往昔风采,面色惨白,半躺着倚靠在洞门之外。要多惨,有多惨。老刘心里一酸,大泪珠子差点没落下来!这一幕,直那老刘看得血脉俱张,却极力隐忍,不再上前半步。若是寻常人,见到自己师尊遭此大难,必定会抢上前去。然而刘七心志远非常人能及,况且他已看出其中蹊跷,怎么还会再傻着上前送死?刘七找了个机会,悄悄隐匿在一旁,偷眼观瞧。两天过去了,枯骨洞前没有一丝风吹草动,刘七却一直躲着,隐忍不发,只是找了快巨石,藏在后面寻隙查探。一直等到第五天,饶是刘七心志极坚,也已有些耐不住了。幸亏他自从修真之后,对食物需求极少,否则真是饥寒交迫了。到了第六天,刘七正要起身出去,突然从枯骨道人身后走出一老一少两名道士。其中年长的道人,周身散发出一股无形压力,刘七一见此人,硬生生将身子又缩了回去。那年轻道士却不过引体中期修为,比之刘七尚且不如。老道似乎感到附近有人,不由朝刘七藏身出扫了一眼,直把刘七吓出一身冷汗。这老道修为已达返虚境界,远非刘七所能敌对。幸而老道似乎没发现刘七,又朝别的方向望去。
“看来枯骨余孽已尽数伏诛。广宏,我们可以回师门复命了。”
刘七早已运起天耳听神通,将老道的话悉数收入耳中。听完老道之言,刘七一阵后怕,幸亏没有早一步出去,否则此时安有命在?“师伯,这次您为师门除此祸患,掌门师祖定大加褒奖,到时还请师伯多多提携!”那名叫广宏的小道士谄媚道。“放心,到时我必不会亏待于你。”老道颇为得意,轻捋胡须,笑言道。“师伯,这枯骨妖人如何处置?”广宏指着枯骨道人的尸身问道。“哼,这等妖孽,妄图偷袭我派弟子,死有余辜!”广宏小道士忙应声附和。“我娥眉派岂是好惹的,不自量力!”老道说完,眼中杀机骤现,一翻掌心,射出一道三味真火,落在枯骨道人尸身之上。刘七心中又是一惊,以枯骨道人身上中品法宝黑袍,竟抵挡不住三味真火片刻,便化为乌有。老道得意一笑,祭起一把上品飞剑,带着广宏小道士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刘七暗恨娥眉老道心狠手辣,连枯骨道人的尸身都不肯放过,对那老道埋下了杀机。那娥眉派老道又岂能料到日后娥眉灭派大劫,竟是他今日埋下的祸根!刘七返回枯骨洞中,匆匆收拾了洞中丹药、典籍。另刘七精神为之一振的是,丹房中竟还有两颗“九转还魂丹”。这“九转还魂丹”号称能另人续命还魂,神效非凡。刘七欣喜过后,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作打算了。若是以前,刘七定会浑浑噩噩过完此生,然而如今即已踏入修真一途,便下定决心创下一番惊天大业。只是如今刘七仅是引体后期修为。在修真界,恐怕连三流角色都算不上,更何况枯骨宗尚有娥眉这等大敌,刘七现在是举步为艰,一不小心,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自此日起,刘七又搬回罗番市居住。正所谓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本来刘七想重新寻觅块洞天福地,方便继续修行。岂料这十万大山中的洞天福地十之**被各大门牌占踞,刘七虽有心争夺,怎奈修为不济。为了躲避娥眉,刘七方才想出躲入世俗界这等注意。只是世俗界灵气远不如修真界充足。刘七虽然日夜吐纳打坐,却感觉进境缓慢,在世俗界修炼了两个月,真元尚不如在龙首山修炼半月来的充盈。怪不得这些大派都选择隐在深山之中,原来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汲取灵气。哼哼,还吹虚什么避世清修,一切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既然在世俗界修为进境缓慢,刘七也不再强求。本来刘七生活过的十分清贫。修真之人讲究淡薄名利,然而刘七却不这么看。他自幼父母双亡,如今在机缘巧合之下踏足修真界,习得种种神通,如何能再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他仅是引体后期修为,但有天眼通、天耳通这两项法书却已够用。灵气于修真之人至关重要,世俗界既然灵气不足,刘七便想方设法增加灵气。天下万物,首推玉为至灵之物,而云南大理又号称玉都。刘七将古董点店和一栋住宅悉数抵押出去,凑了10万块钱,动身前往云南赌石。
这赌石一道讲究一个“搏”字,经常有人因此一夜暴富,然而为此倾家荡产者也不计其数。刘七此次赌石却胜券在握,他身具天眼通,能看透玉石真假,如何会上当?一趟大理之行,自然是满载而归,不但赚了数千万的身家,而且得了三块百斤以上的玉王!若是寻常人,定会一直赌下去,积累下百世用之不尽的资财,刘七却不这么想。他此时一心向道,于这世俗之物看得甚轻,若非生活所迫,他断然不会为了区区千万资财浪费时间去大理赌石。现在老刘有了钱,用这厮现在的话说:“老子终于可以过上喝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日子了!”加上又有玉王在手,刘七也就不再理世事,只是一门心思潜心修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